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七讲随堂演练练习20190116121.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973076 上传时间:2019-03-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七讲随堂演练练习2019011612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七讲随堂演练练习2019011612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七讲随堂演练练习2019011612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七讲随堂演练练习2019011612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第七讲随堂演练练习2019011612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七讲随堂演练1(2017滨州中考)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已迫在眉睫。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A潮汐能 B煤C石油 D天然气2(2017威海中考)2017 年我国海域可燃冰开采取得重大突破。下列有关可燃冰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燃冰是一种纯净物B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易长久保存C可燃冰的成功开发利用使“水变油”成为可能D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环境没有任何危害3(2017青岛中考)每年的 4 月 15 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

2、扑灭4(2017上海中考)能使煤燃烧更充分的措施是( )A减少空气通入量 B充分利用热能C块状煤碾成粉末 D净化尾气5(2017莱芜中考)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认识,错误的是( )A野炊结束用沙土覆盖燃烧后的灰烬是为了隔绝氧气B烧烤用的木炭内部中空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锅炉外壳装隔热层是为了减少热量散失D煤炉生火时用木材引燃煤是为了提高煤的着火点6(2017聊城中考)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

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B如图 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由图 b 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8(2017德州中考)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燃料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B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2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提高

4、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9(2017济宁邹城一模)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图 1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图 2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 3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图 4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10(2017日照中考)依据下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实验过程:通入 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 中均无明显现象;改通 O2片刻,熄灭酒精灯后,b 中红磷燃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

5、白雾B实验过程的 a 中无明显现象C实验过程要先通入 N2一段时间,再点燃酒精灯D对比两个实验过程 b 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11(2017临沂中考节选)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已知石蜡的着火点约为 190 ,蜡烛的火焰由气态石蜡燃烧形成。如图所示,在温度计示数为 280 以上时,快速推动活塞,会观察到蜡烛立即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填序号)。A移走可燃物B隔绝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12(2017潍坊中考)国土资源部 2017 年 5 月 18 日宣布,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3试采成功。如图转化关系中:化合物 m 的水合物是可燃冰的主要成分,p 是通常状况下密

6、度最小的气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可燃冰被国际公认为是石油、煤的替代能源Bq 一定是 CO2C通常状况下,r 是一种液体Dm 与 n,p 与 n 两个反应过程中都放出热量13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查阅资料:P 2O5能溶于水,且有毒性。交流讨论:(1)图 1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2)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相比,其优点是 。(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管口罩住白磷(如图 3 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中所装的气体可能是 。拓展运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因为钾遇

7、水生成氢氧化钾和氢气,该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2017东营中考)2017 年 5 月 18 日,我国在南海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1)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21 世纪能源”,可燃冰中,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CH 4和少量 N2、CO 2等分子填入笼内的空隙中,无固定的组成,因此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2)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也是甲烷,充分燃烧 1 000 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 CO2和 SO2气体的质量如图 1 所示,请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图示

8、和已有知识分析,天然气被誉为城市清洁能源的原因有 (答两条即可)。4(3)天然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天然气泄漏后,遇明火或静电易发生爆炸,为防止因天然气泄漏造成危险,可在家中安装报警器,图 2 甲、乙两种情况,安装位置正确的是 。(4)甲烷不仅是重要的燃料,同时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图 3 是以甲烷为原料,一定条件下制取某液体燃料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进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进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图 35参考答案1A 2.B 3.D 4.C 5.D 6.B 7.B 8.A 9.B 10.A11A 12.B13(1)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或氧气)(2)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白烟污染空气(3)空气(或氧气) 放热 2K2H 2O=2KOHH 214(1)混合物 (2)CH 42O 2 CO22H 2O 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少,减少了空气的污染;= = = = =点 燃 燃烧充分,产生的有害气体和烟尘少 (3)甲 (4)11 2H 2CO CH3OH= = = = =一 定 条 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13284-2-2017 en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low ran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ust - Part 2 Quality assurance of automated measuring systems.pdf EN 13284-2-2017 en 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s - Determination of low range mass concentration of dust - Part 2 Quality assurance of automated measuring systems.pdf
  • EN 13285-2010 en Unbound mixtures - Specifications《松散混合料 规范》.pdf EN 13285-2010 en Unbound mixtures - Specifications《松散混合料 规范》.pdf
  • EN 13286-1-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 Part 1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 Introduction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samplin.pdf EN 13286-1-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 Part 1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 Introduction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samplin.pdf
  • EN 13286-2-2010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 Part 2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 Proctor compaction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pdf EN 13286-2-2010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 Part 2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 Proctor compaction (Incorporating corrigendum.pdf
  • EN 13286-3-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 Part 3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 Vibrocompression with controlled parameters《松.pdf EN 13286-3-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 Part 3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 Vibrocompression with controlled parameters《松.pdf
  • EN 13286-4-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Vibrating hammer《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 第4部分 实验室标准密度和含水量试验方.pdf EN 13286-4-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 Test methods for laboratory reference density and water content Vibrating hammer《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 第4部分 实验室标准密度和含水量试验方.pdf
  • EN 13286-40-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0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direct tensile strength of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 第40部分.pdf EN 13286-40-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0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direct tensile strength of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 第40部分.pdf
  • EN 13286-41-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1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 第41部分 液力.pdf EN 13286-41-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1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 第41部分 液力.pdf
  • EN 13286-42-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2 Tes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of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pdf EN 13286-42-2003 en Unbound and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 Part 42 Test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indirect tensile strength of hydraulically bound mixtures《松散的和液力粘合的混合料.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