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学用地理统计图知识与技能1能够阅读并分析各类地理统计图。2形成地理思维能力、图表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1学会运用资料,绘制比较复杂的地理统计图表2学会图文转化的分析方法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绘图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审美能力。教学重点 坐标图、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三角形统计图解读教学难点1三角形统计图、四轴坐标图分析解读2图表转化教学方法 讨论法、个案分析法学法指导通过读、绘图表,了解地理事物、现象等整体的特性;了解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及它们与整体的关系,从而能够推断一些结论教学用具 有关图表,课件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导入新课:你会解读右边这幅地理统计图吗
2、?统计图是地理学习中重要的辅助工具,它可以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地理规律和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把枯燥的地理数据变得直观、生动,使我们更便于分析、比较各种地理事物“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课堂活动:读中国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表,绘制出相应的统计图,思考可以采用哪些统计图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1949 3.60 2.00 1975 2.30 0.731952 3.70 1.70 1980 1.82 0.631957 3.40 1.08 1985 2.10 0.681962 3.70 1.00 1990 2.10 0.671965 3.79 0.95 1995 2
3、.10 0.671970 3.34 0.76 2001 1.34 0.642点拨:曲线图、柱状图图表学习要求:学会阅读、学会分析、学会绘制、学会提取地理信息,研究地理问题一、常见地理统计图1坐标图采用数字坐标形式来表示多项地理要素统计图2.柱状图:能够反映事物数量关系,便于各种地理事物数量的比较 3.曲线图:反映地理事物的增长变化等问题 思考:如何判读点拨:(1)读图名:通过图名了解统计图反映的内容(2)读坐标图例:通过坐标、图例了解统计数据的性质、种类和数值大小(单位)(3)读数据(大小、变化趋势):一要读全,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4)分析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准确地从中把握事物联系发展变化特征
4、,然后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5)图表(图图)转换:图表、图图转换的目的在于巩固知识、培养发散能力例题:阅读图 146,图中反映了哪些信息?回答:时间段 产业革命前 二战后 变化趋势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总人口相差不大,且都增长缓慢增长缓慢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是发达国家四倍,今后两者差距会扩大2结构图:3表现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比例关系的统计图:扇形结构图柱状结构图饼状结构图如何解读?1归纳总结地理事物的结构特征2对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3采用对比法加深对地理事物结果特征的认识例题:(农业用地、农业产值饼状图)回答:(1)耕地比重较小,森林比重较小,草地比重大(2)农业产值
5、比重偏高,牧业、林业、渔业产值比重偏低小结:1柱状统计图:适用于表示相对独立的地理事物的静态对比,用柱状的长短或高低表地理数量的差异2线状统计图:表示地理事物的时间或空间分配规律。统计图中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统计图中的一些明显的转折点 ,常常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成为解题的突破口3扇形统计图:反映某些地理事物局部与全部的比例关系。 适用于表示某地理事物的内部结构。判读时,主要是通过 比较图中各组成要素的百分比,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特点,判断其性质4饼状统计图:是由扇形统计图派生出来的三维图形,除了反映某些地理事物的比例关系外,还反映总体的绝对值。 我们可从数量的变化和各部分的比例关系概括地理事物 的
6、发展变化状况二、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人口年龄金字塔,是用几何形式来描述人口年龄结构状况的一种图式,它具有说明人口年龄结构现状、分析由人口年龄结构特征所反映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以及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的作用。 1扩张型:下宽上窄,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将是增长趋势。42稳定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几乎相近,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将是稳定趋势。3收缩型:上宽下窄的形状,预示着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将是缩减趋势。例题:阅读课本图 148,说出中国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三、复杂的统计图1三角坐标图:反映三项要素的比重例题:读出图 1410 中 A 点 014 岁人口比重解答:方法:找出“014 岁”轴的 0 点与“65 岁以上”轴相交,则过 A 点作“65 岁以上”轴平行线,相交“014 岁”轴于22%左右,则 22%为读数。2四个坐标轴的统计图结合课本图 1411,读图分析知:图中有一个横轴、两个纵轴,可以得到三个数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结合年代,可以进行分析课堂总结:单元活动是为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基本技能而编写。本单元活动与必修一中的单元活动“辨别地理方向” 、 “分析判读气候类型”等成一系列。人文地理,经常用图表的方式呈现研究结果,因此本单元活动不仅对于学习本单元内容有帮助,而且对于整个必修二、乃至必修一也大有裨益。教学后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