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inwarn120 文档编号:1080925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3.2熔化和凝固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2 节 熔化和凝固教材解读本节教材用学生熟悉的水的三态变化引入新课,然后说明固体、液体和气体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状态的变化,并举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说明熔化和凝固的物理含义,强调熔化和凝固都是一个过程,完成每个过程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前要强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习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体验探究科学知识的乐趣,还要求学生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结合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的熔化曲线,得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的结论,用有没有一定的熔点来鉴别晶体和非晶体是一种重要的鉴别方法。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气态、

2、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及它们的吸、放热情况;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提高学生的看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重点通过观察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点拨,教给学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方法。重

3、难点处理 难点根据实验总结熔化和凝固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用图象表示。作好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凝固图象,对比分析找出异同点,并进行总结。2创新探究改进方法:利用浓食盐水冷却使水结冰探究熔化实验。步骤:将浓食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一夜之后温度可达22 ;课前准备小试管,放入适量水,并将温度计放入水中,只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水中即可;将小试管放入盐水中冷冻,几分钟后即可进行实验。使用小试管优点:结冰快、不用酒精灯加热(可用手加热)、可反复实验。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新课引入】 采用素材一中导入方式一【情景导入】。【新课推进】一、物态变化通常,物质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这三种状态,一般这三态之间又可以在一

4、定的条件下相互变化,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下面,我们先具体研究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二、熔化和凝固导入语:首先,我们进行一个小实验,实验时同学们要注意观察实验中蜂蜡的物态变化过程,尤其是状态的变化。演示“蜂蜡熔化与凝固”实验。归纳引入定义:(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2)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三、探究物质的熔化导入语:同学们,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是一下变成液体还是有一个过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如何变化的呢?下面,我们通过探究来研究一下。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教师简单介绍装置,巡回指导。设问:海波(或冰)和

5、石蜡(或松香)在什么情况下由固体变成液体?在熔化过程中,它们的温度如何变化?它们在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相同吗?多媒体展示图片:用图象法分析所收集的数据,然后投放学生所画的图像。引入熔化和凝固概念时可以展示图片,体验物理现象中的美感和震撼。可配合播放视频“蜂蜡的熔化”(见素材二)。可播放视频“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见素材二)。3提示 1:注意观察海波在 AB 段、BC 段、CD 段分别处于什么状态?温度如何变化?提示 2:对比石蜡与海波的温度变化。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海波(或冰)熔化时温度不变,但需要吸热;石蜡(或松香)熔化时温度升高,需要吸热。提示探究注意事项(见素材三)。教学过程 教师

6、札记四、晶体和非晶体引入定义:通过探究我们找到了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像海波这样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像石蜡这样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多媒体展示晶体和非晶体的图片,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引导归纳:注意观察我们绘制的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象,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而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所以我们可以归纳得出: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而且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阅读熔点表(见教材 P56)设问 1:能否用铝锅熔化铁?归纳: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不能用铝锅熔化铁,因为铝的熔点低于铁的熔点。设问

7、2:冰的熔点是多少?它表示什么含义?归纳:冰的熔点是 0 ,它表示冰熔化过程提示:晶莹透明的物体不一定就是晶体,比如玻璃就是非晶体。可播放视频“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图象分析”(见素材二)。出示经典例题:把盛有碎冰块的大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在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当烧杯中的冰块大部分熔化时,试管中的冰( )4中的温度。设问 3:那么,冰在 0 时是什么状态?归纳:可能是固态,也可能是液态,还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五、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过渡设问:在晶体达到熔点时,停止加热,它的熔化过程还会继续吗?归纳:不会。这就涉及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达到熔点,二是持续从外界吸收热量。引导:这说明,熔化过程需要吸热,逆向思维一下,凝固过程是不是放热呢?设问:我们来看一个生活实例:北方的冬天,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以防止地窖的菜被冻坏。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归纳:因为水凝固时会放热,因此窖内温度不致太低,应用了凝固放热。课堂小结(略)课堂练习(略)布置作业(略)A.也熔化一部分B.全部熔化C.一点儿都没熔化D.下边的熔化,上边的没熔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