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081962 上传时间:2019-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9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规范练 39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1.(2018 河北衡水金卷考试模拟卷三,28)鸦片战争后,魏源积极要求清政府进行改革,强调:“天下无数百年不弊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无不除弊而能兴利之法,无不易简而能变通之法。”魏源的这一言论表明( )A.清政府已开始进行政治改革B.魏源已意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C.民族危机激发国人进行探索D.魏源萌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答案 C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当时清政府并未进行政治改革,故 A 项错误;材料说明魏源认识到中国进行变革的必要,但并未认识到专制制度的落后,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当时列强侵略,中国的有识之士积极倡导变革的思想,故 C

2、 项正确;当时魏源只是提出变革,并未说明向西方学习,故 D 项错误。2.(2018 湖南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一,28)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车酋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意义在于( )A.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B.推动了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C.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D.抛弃了“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答案 C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该书引起了清政府对边防问题足够的重视,故 A 项错误;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 B 项错误;该书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其2意义在于引导国人瞩目世

3、界,对思想起到了启迪作用,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 C 项正确;“主动融入世界”与历史事实不符,故 D 项错误。3.(2018 湖南长郡中学实验班选拔模拟考试,9)“它(中体西用)用貌似公正、开放的态度,在适合民族文化心理承受能力的考虑之下,将仿效西方、变革社会的方案局限在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这说明该思想( )A.缺乏对传统文化的改造 B.清除了西学引进的阻力C.具有明显的文化封闭性 D.具有文化冲突的调和性答案 D解析 根据“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可知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改造,故 A 项错误;根据“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内”可知该思想并没有清除

4、西学引进的阻力,故 B 项错误;根据“开放的态度”“仿效西方”可知该思想并不封闭,故 C 项错误;该思想既“仿效西方、变革社会”,又“不从根本上突破千年传统文化本体”,体现了中西文化的调和,故 D 项正确。4.(2018 安徽“皖南八校”三模,28)1872 年,外国教习为同文馆拟订了“八年课程计划”。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据此可知,该“课程计划”( )A.背离了“中学为体”的思想 B.有利于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C.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促使中国的教育走向殖民化答案 B解析 洋务运动之“中体西用”就是在保证和维持清王朝反动统治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西方科学技

5、术来实现“自强”和“求富”,而材料中并没有提及对清王朝专制体制的触及,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前三年的课程侧重学习外语,后五年则偏重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知,这种近代化的教育体制有利于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近代化,故 B 项正确;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没有直接的关联,故 C 项错误;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和体系并不是使近代中国教育走向殖民化,故 D项错误。5.(2018 广西梧州摸底,28)甲午战争“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这说明( )A.“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3B.革新传统文化已成为时代主题C.政治体制开始成为近代

6、化障碍D.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让之前三十多年中国的和平发展走向终结,也让因同光中兴而恢复的自信最终丧失殆尽”可知,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道路,说明其倡导的“中体西用”无法挽救清朝的颓废,故 A 项正确;甲午战后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故 B 项错误;封建君主专制政体早已成为近代化障碍,不是从甲午战后才开始的,故 C 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洋务运动的结果和甲午战后中国的前途,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唤醒民众,与题意无关,故 D 项错误。6.(2018 湖北武昌调研,28)有学者认为,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基本都是从得民心、通上下之情、集思广益、

7、办事公平的考虑出发的,并未将议院视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也没有提出制定宪法。这一叙述意在论证( )A.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没有体现儒家民本观念B.早期维新派主张参照德意志帝国体制改革C.早期维新派没有主张以君主立宪取代专制D.早期维新派的主张纠正了西方议会制弊端答案 C解析 题干中“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基本都是从得民心出发的”,体现了一定的民本思想,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未体现早期维新派向哪一国政体学习的问题,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并未将议院视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也没有提出制定宪法”可知,早期维新派并未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只是在坚持君主专制的前提下作出改变,早期维新派立议院的侧重点在于公平

8、,非深入地反专制,故 C项正确;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西方议会制的做法,故 D 项错误。7.梁启超说:“新民云者,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新之义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二者缺一,时乃无功。”这说明培育“新民”的关键是( )A.全面学习西方思想 B.继承中国传统文化C.彻底否定儒家学说 D.兼采中西文化精髓4答案 D解析 根据材料“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可知梁启超并非完全照抄照搬西方思想,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可知梁启超对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有所损益而非直接继承的,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非欲吾民尽弃其旧以从人也”,可知梁启超的“新民

9、”思想并非彻底否定儒家传统,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二者缺一,时乃无功”,可知梁启超认为其“新民”思想的特点和关键是兼采中西文化精髓,故 D 项正确。8.(2018 百校联盟全国联考卷,28)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 )A.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 B.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C.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 D.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答案 C解析 材料中“艺略”不等于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故 A 项错误;B 项忽视了材料中“记事则西多而中少”,故错误;“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是为了营造维新舆论环境,与材料中“西

10、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的侧重点相符,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重在批驳反对维新变法的顽固势力而非仅仅是洋务派,故 D 项错误。9.(2018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28)1877 年严复赴英国海军学校留学,归国后任职福州船政学堂。1898 年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译著。此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很快充斥报纸刊物,成为社会最活跃的字眼。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以培养翻译人才为目的B.天演论是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C.民族危机成为 19 世纪末的主要矛盾D.严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答案 C解析 洋务运动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故 A 项错误;新

11、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戊戌变法的理论依据,故 B 项错误;在 1898 年以后,“天演”“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新名词5成为各报纸刊物最常用的词语,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 C 项正确;严复不是早期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故 D 项错误。10.(2018 山西太原三模,29)1919 年 2 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答案 B解析 材料强

12、调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的发展而非救亡图存,故 A 项错误;由材料“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可知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促进文化平民化,故B 项正确;材料强调新文化与旧文化的论战,并不是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新旧文化论战引起关注,但无法看出支持林纾还是支持蔡元培的人数多,进而无法得出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故 D 项错误。11.(2018 陕西渭南韩城教学质量检测,29)“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们都是不惊于前驱的勇士,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

13、。”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 )A.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 B.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C.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 D.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答案 D解析 材料说明新文化运动缺少支持,无法得出其急功近利,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广大群众反对新文化运动,故 B 项错误;新文化运动批判封建思想不彻底与材料的内容强调新文化运动缺乏社会基础不符,故 C 项错误;“但是他们是那个时代的孤独者,他们很少可以找到附和之声”表明新文化运动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故 D 项正确。12.(2018 同心圆梦新课标模拟卷一,29)五四运动前夕,每周评论特辟国内劳动状况专栏,先后报道了北京男女佣工、河南修武煤矿、唐山煤厂、山东东平县佃户等

14、地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该报道表明( )6A.社会主义革命思想传入中国 B.马克思主义占据思想界主流C.知识分子开始关注民众生活 D.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动答案 D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讲到了每周评论的一个专栏报道中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并不能说明马克思主义已经占据思想界主流,故 B 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五四运动前夕刊物报道了劳动者生活状况,但并不意味着“开始关注”,故 C 项错误;五四运动前夕新闻报道关注劳动者的生活状况,说明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传播,新文化运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由宣传民主科学转向关注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

15、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于俄,十倍于米(美),百倍于法,二百倍于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于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于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冯桂芬校邠庐抗议(1861 年)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

16、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3)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7参考答案 (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观点

17、: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初步了解西方;认识到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原因: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2)进步: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开始具有民权的认识;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3)简析: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14.(2018 山东潍坊统考,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人类古典优秀文化就像大海边连接船只的缆绳,如果没有缆绳,船只将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同样,如果我

18、们同古典优秀文化失去了联系,人类也将漫无目的地前行。”摘编自时代精神状况围绕材料,结合 14 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参考答案 示例一论题:古典文化是文艺复兴的精神滥觞。阐述:文艺复兴否定了“神本”,肯定了“人本”,冲击了宗教神学,是人类思想的重大解放,其思想文化根源正是古希腊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人的价值,崇尚理性,为文艺复兴反对神性提供了思想武器。示例二论题:传统儒学是维新思想的重要依托。阐述:19 世纪后期的中国维新思想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在当时是进步的。维新思想之所以能够迅速传播并引发了维新运动

19、,与其承认并认可孔子和儒学的权威,秉持“保国保种”的爱国情怀关系重大,它们大大减少了思想传播和变法的阻力。示例三论题:古典文化是西方后世人文主义的基石。8阐述: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宗教改革运动确立了人文主义宗教观、启蒙运动弘扬理性之光,这些都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而其思想文化根源正是希腊罗马的古典人文主义精神,它强调人的价值,崇尚理性,成为后世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基石。示例四论题:新文化运动失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阐述: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促进了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但对传统文化的绝对否定倾向,大大缩小了其社会基础,限制了其进步作用的发挥,对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也造成了不好的影响。解析

20、 可分别从以下角度分析论证。示例一,根据材料“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古典文化是文艺复兴的精神滥觞。结合文艺复兴,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论证。示例二,根据材料“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传统儒学是维新思想的重要依托,结合维新思想,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论证。示例三,根据材料“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古典文化是西方后世人文主义的基石,结合人文主义,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论证。示例四,根据材料“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新文化运动失于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结合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文化方面分析论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