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

上传人:周芸 文档编号:91878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130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0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1.2.6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六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三民主义专题,上起鸦 片战争,下讫国民大革命,主要包括地主阶级的学习西 方器物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救国思想、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改良思想、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知识点。贯穿本阶段始终 的是一个主题探索。这个探索的过程中,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经历了仿制外国器物、仿行外国制度、解放国人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等几个阶段。二是先进的思想理论在革命实践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三民主义等,它们解决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成为引领中国革命和建设航母前进的旗帜。,一、

2、19世纪至20世纪初中国主流思想的演进1.“睁眼看世界”: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 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是近代中国 _的先驱。,睁眼看世界,2.早期维新思想: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随着_ _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应运而 生,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洋务运,动,3.康梁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维新思 想有了进一步的传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积极宣传 维新思想的同时,与顽固派进行了激烈的思想论战,形 成了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客观上有利于_ _的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4.民主共和思想: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将 “_”

3、确立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同奋斗的目标, 经过革命派和改良派的论战,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 播。,建立民国,二、儒家思想在维新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传统,道德,民族资产阶级,儒家传统道德,三、多角度看待三民主义,封建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四、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历程,洋务运动,君,主立宪制,新文化运动,五、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特征1.阶层广泛:在探索救国救民和强国的道路上,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无产阶级等,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斗争和探索。,2.目的明确:近代中国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就是为了中国的独立、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

4、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性质。,3.层次鲜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技术)到“制度”(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再到“思想文化”(民主和科学)不断深化的过程,对西方的认识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4.发展曲折:各阶级和阶层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取教训,继承发展的。,考向一 地主阶级的学器物思想(5年2考)【再研真题】 1.(2015江苏单科T7)1876年,郭嵩焘出使海外期间 常写信给李鸿章,报告日本派到西洋的留学生不限于机 械一门,学政治、经济的都有,

5、劝其扩大留学范围。他 的这些言论引起了士大夫们的谩骂,有人说他是“汉,奸”。结果,出使不到两年他就回国了。这说明世纪金榜导学号( ) A.李鸿章的洋务思想日趋保守 B.郭嵩焘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 C.郭嵩焘的主张超越主流思想 D.清廷的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解析】选C。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 学为用”,郭嵩焘主张派遣留学生“不限于机械一门, 学政治、经济的都有,劝其扩大留学范围”,明显超越 了洋务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故受到士大夫们谩骂、反 对和压制,所以本题选C。材料并未体现李鸿章思想日 趋保守,排除A;郭嵩焘仅仅客观反映了留学生的状况,劝扩大留学范围,并没有对西方体制过于推崇的意思

6、,排除B;材料中没有体现清廷对外政策的变化,排除D。,2.(2014江苏单科T22)(13分)1885年早期维新志士王韬主掌上海格致书院,延请洋务大员,命题考士,士子们应时而对,颇多新见。从主考人员、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来看,王韬课士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新旧杂糅的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上海格致书院课士题表,据王尔敏王韬课士及其新思潮之启发 相关表格简编,材料二 此编所命诸题巨细精粗,无乎不贯。诸生所对,皆能荦荦举其大端,集思广益,萃众长而备一得。咸有裨于国家大计。盖诸生讲求西学,揣摩时局,日就月将,进而益上。较之前时,已大相径庭矣。 王韬格致书院课艺,请答题: (1)材料一中哪句表述典型

7、地反映了洋务运动的什么指导思想?该表述内容的传统性体现在哪里?(3分) (2)与传统性相对应的是近代性。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王韬课士的近代性”为主题进行论证。(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根据这一思想,可以找出所要答案。第(2)题,本题是观点型论述题,首先是明确观点,王韬课士的方法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其次,可以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结合材料进行论述。,答案:(1)表述:(或谓)纲常政教,中国自有常经,惟兵商二途,宜集思以广益。(1分)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

8、分) 体现:坚持纲常政教。(1分) (2)略。(10分),【考向规律】重在考查洋务运动指导思想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往往通过原始史料创设情境,从具体情境中理解“中体西用”的内涵、外延及其评价。,【史识拓展】一、多元史观视角下的“中体西用”思想,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早期的思想解放潮流1.概述:西学东渐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2.表现:(1)第一次高潮:明万历年间耶稣会传教士传入大量科学技术。当时中国一些士大夫及皇帝接受了科学技术知识,但在思想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2)第二次高潮:19世纪中叶前后开始两次鸦片战争的刺激,洋

9、务运动的兴办,也促使西方的科学技术再一次传入中国。洋务派以“中体西用”的态度只关注西方先进武器及器械技术等,而未学习制度及思想。,(3)第三次高潮:19世纪70年代以后,洋务运动的局限性逐渐暴露,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出现了冯桂芬、王韬、郑观应、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思想家。他们向西方学习大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政治上也要求改革。,3.特点:以来华西人、出洋华人、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为媒介;以香港、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各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4.影响: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前期“

10、器物”层面,在洋务运动后期,出现了倡导政治体制变革的早期维新思想及康梁维新思想,中国近代化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向“制度”层面过渡的迹象。,三、“师夷长技”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在列强侵略的背景下发生的;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主要目的都有抵抗外国侵略的一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近代化。,2.不同点:(1)“师夷长技”思想:其思想来源于鸦片战争当中的抵抗派,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他们的目的很鲜明,即抵抗外来侵略。,(2)“中体西用”思想:其思想提出者是洋务派,以奕、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封建纲常礼教,口号是“师夷长技以自强”,根本

11、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当然也含有抵御外侮的意图。,(3)早期维新思想:其成员大部分来源于洋务派。洋务运动后期,其弊端日渐暴露,出现了早期维新思想,其一方面继承了洋务派“师夷长技”和“中体西用”的思想,另一方面超越了“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以此强大中国,但其思想没有形成体系,也没有付诸实践。,【典题精练】 1.1839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 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 C.

12、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 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选B。材料中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 律例,并运用其法律条款证明禁烟的合法性,要求外 商出具保证书,这不是两国政府之间的行为,与外交制 度无关,A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林则徐运用西方法律 维护了国家利益,B正确;从材料中不能得出主张采用西 方政治制度的信息,而且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而不是政治制度,C错误;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并加以实践的是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D错误。,2.(2018镇江模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

13、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 ),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解析】选B。“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反映了中体思想,没有超越“中体西用”的范畴,故A错误;李鸿章强调“中体”,目的是减少学习西方的阻力,故B正确;材料强调“中体”,说明并没有打破“华夷之辨”的偏见,故C错误;“中体”思想不是科学依据,故D错误。,3.(新题预测)(14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著名史学家陈旭

14、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 不能及。其故何由?盖中国之制器也,儒者明其理,匠人 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鸿章以 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同治朝筹办洋务始末卷二五,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1877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

15、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 摘编自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 科学的追求,材料三 戊戌维新勃起于甲午战败之后。实由同、光变法运动孕育发展而成。然青出于蓝,后来居上。至戊戌则兼欲师用西洋之政教。盖西学传播,得译书、留学、报馆、学校之助而渐深入普及。当时士大夫之世界知识既较丰于同治诸公,其政治思想亦更合乎近代之标准。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李鸿章认为中国“火器万不能及”的原因,概括他提出的自强主张。(3分) (2)19世纪晚期,洋务思想家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深化,请据材料二加以说明。(2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9分

16、)(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儒者明其理,匠人 习其事,造诣两不相谋,故功效不能相并”得出中国制 器存在“理”“事”分离的弊端;第二问,据材料一 “莫如觅制器之器”得出引进西方机器来制造机器,据 材料一“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 得出增设科举科目培养实用人才。第(2)题,据材料二,中“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得 出承认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据材料二“其制造、军 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得出认为西学也有本 末之分。第(3)题,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 旨下起步的,又徐徐地冲击着“

17、中体西用”的宗旨。可 分别从两个角度分析论证。角度一: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洋务运动知识进行论证。角度二:汲取西学过程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戊戌维新知识分析论证。,答案:(1)原因:中国制器存在“理”“事”分离的弊端。(1分) 主张:引进西方机器来制造机器;增设科举科目培养实用人才。(2分) (2)说明:承认西方政治制度的优越性;认为西学也有本末之分。(2分) (3)略。(9分),考向二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思想(5年1考) 【再研真题】 (2016江苏单科T8)1897年10月,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一方面选择百余

18、种外国报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国内偏重于北方各省,国外则设访员于伦敦、巴黎、柏林、彼得堡、纽约、华盛顿等处。这表明 ( ),A.国内无报刊供其选稿 B.维新派要让读者了解国内外大事 C.清政府允许自由办报 D.维新思想的传播仅限于北方各省,【解析】选B。在1897年之前,中国已经有昭文新报 申报等,A错误;材料中“一方面选择百余种外国报 刊作为稿件来源,另一方面还派员到各地采访华盛 顿等处”表明维新派既关注国内大事,也关注国外大事, 故B正确;C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严复等人在天津创办 国闻报,国内采访偏重于北方各省,不等于南方没,有,维新思想的传播,通过报刊对南方的影响也是很

19、大的,尤其是湖南以谭嗣同为首的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故D错误。,【考向规律】重在考查维新思想的特点、维新派的主要活动。多通过反映思想家思想的原始史料或中外学者对康有为思想的评价创设考查情境,考查获取信息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识拓展】一、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主张的异同1.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实现富国强兵。,2.不同点:(1)两派代表了不同阶级的利益,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主要代表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2)两派向西方学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只引进西方技术而反对政治改革,维新派不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二、康梁维

20、新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的关系早期维新思想是康、梁维新思想的基础,即康梁维 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们都主张 变法,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学习西方 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文化上主张学习西方思 想文化和科学技术。这些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都是爱国和进步的。康、梁维新思想对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体现在提供了具体的改革方案,使变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而且与挽救民族危亡相结合,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拓展延伸】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成因和评价 (1)特点:其一为“儒表西里”,即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 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为 变法披上“经

21、学”外衣。其二为“托古改制”,即利用 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为维新变法制造历史 依据。其三为“跪着造反”,即一方面,敢于向封建专,制挑战,探求变革;另一方面,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软弱妥协,不敢与封建文化彻底决裂。,(2)成因:客观因素,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根深蒂固,影响深远。托古改制可以减少改革的阻力。主观因素,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康有为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幻想“中西结合”。个人因素,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和构建自己思想体系时,必然植根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3)评价 进步性:变法图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

22、的利益和政治要求,也代表了当时一些爱国者的心声,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动摇了封建顽固势力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局限性: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要反对封建制度,但又从维护封建制度的传统思想中找依据,没有完全抛弃传统的儒家理论,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而这必然导致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典题精练】 1.“我们当时认为,中国自汉以后学问全要不得的所以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既然外国的学问都好,却是不懂外国话,不能读外国书,只好拿教会的几部译书当宝贝。再加上我们主观的理想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材料中的“新学”

23、( ),A.倡导“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主张“绝对平均主义” C.提倡“中体西用” D.倡导“维新变法”,【解析】选D。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与材料中“专读各经的正文和周秦诸子”相符,其变法思想特点是把西方政治学说和儒家思想相结合,与材料中“我们的新学就是这三种元素混合构成”相符,D正确。,2. (2018徐州模拟)严复在救亡决论中说:“驱夷之论既为天下之所废而不可行,则不容不通知外国事。欲通知外国事,自不容不以西学为要图,此理不明,丧心而已。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若尚因循,行将无及。”这表明严复主张( ),A.通晓夷情抵抗列强侵略 B.坚持变法维护清朝统治 C

24、.反对守旧宣传进化思想 D.提倡西学挽救民族危亡,【解析】选D。依据材料“以西学为要图”“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可知,严复强调西学以挽救民族危亡,故D正确;A与题意不符,排除;“维护清朝统治”说法错误,排除B;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宣传进化思想,排除C。,3.(新题预测)康有为说:“若夫泰西立国之有本末,重学校,讲保民、养民、教民之道,(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制器利用以前民,皆与吾经义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吾兵、农、学校皆不修,民生无保、养、教之道,上下不通、贵贱隔绝者,皆与我经义相反,故宜其弱也。”上述材料表明康有为 ( ) 世纪金榜导学号,A.认为

25、中国传统文化落后于西方文化 B.企图用“托古改制”之法变革现实 C.以有无保民、养民之道判断国之强弱 D.决心与中国封建传统势力彻底决裂,【解析】选B。材料中康有为认为西方国家的强大是 “皆与吾经义相合,故其致强也有由”,中国的落后是 因为“皆与我经义相反,故宜其弱也”,说明他认为中 国传统文化要优于西方文化,A错误;材料中康有为之所 以认为西方的强大根植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其目的在 于利用、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实现社会改革,即“托,古改制”,B正确;材料中“(设)议院以通下情,君不甚贵,民不甚贱”说明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西方强盛的重要保障,C错误;材料中康有为利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来实现维新变法,

26、说明他并没有与中国封建传统势力彻底决裂,D错误。,考向三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年2考)【再研真题】 (2016江苏单科T22)(15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 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 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 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 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 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 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 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科目

27、,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2)据

28、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第(1)题,第一问据材料一“没有全部摒弃 彻底否定”“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 的内容”和材料二“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 教条”得出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 定;也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第二问结合新 文化运动的背景,从社会原因、思想和民主发展的角度,得出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第 (2)题,小论文首先要明确观点,综合材料一、二新文化 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得出观点“新文化运 动时期的代表人物

29、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其 次,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进行论证,要从两个层次展开论 证。第一层次用材料中的史实说明他们并没有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第二层次,要说明新文化运动确实有对传统文化的否定,可用课本中“打倒孔家店”,提倡白话文等内容进行论证。,答案:(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4分)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分) (2)略。(9分),【考向规律】重在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核心思想、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及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既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往往通过原始史料创设情境,考查学

30、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史识拓展】一、新文化运动中提出“打倒孔家店”口号的原因及其评价1.原因:历史原因: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和精神支柱,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已经成为封建文化的象征。现实原因:袁世凯为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评价:进步性:“打倒孔家店”对于反对袁世凯的封建专制独裁和推动思想解放有进步意义。局限性:“打倒孔家店”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偏激的、片面的。3.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求得发展。,二、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并称“近代三大启蒙运动”的原因1.戊戌变法:反对封建主义旧体制和旧文化,主张变法维新,提

31、倡西方的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等(例如废除八股取士)。戊戌变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民主思想传播和人民觉醒。,2.辛亥革命: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主张民主共和。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资产阶级宪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新文化运动:反对专制愚昧、旧道德、旧文化,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化。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传统礼教的统治地位,形成空前思想解放,促使人民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三、近代向西方学习的特点1.学习内容:经历了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文化的过程,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激烈,呈现出新旧过渡的特

32、点。,2.学习过程:(1)经历了由鸦片战争前盲目排外到鸦片战争后被动接受(林则徐、魏源和地主阶级洋务派),再到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主动选择(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2)各进步思想间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体现主题:救亡图存是主题。近代前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过程,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相关联、思想启蒙与救亡图存相结合,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4.学习目的: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典题精练】 1.“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于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

33、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的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材料表明“反孔”斗士们 ( ) A.片面评价历史人物 B.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C.理性认识孔子本人 D.全面认同传统文化,【解析】选C。材料中“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的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反映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们反对的是以孔子为权威维护君主专制的儒家思想,而肯定孔子个人的功绩,C正确。,2.(2018江苏模拟) 20世纪初的中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是在玩弄新的词藻,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因此,他们特别重视传播

34、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的学说,并把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看作是联系马克思主义其他原理的一条“金线”。上述材料主要是想表明( ),A.阶级斗争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最为核心的内容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中国的知识分子重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理论体系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主要作为社会改造指导思想,【解析】选D。A与材料中“他们传播的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符,故A错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科学理论指导,故B错误;C与材料中“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不符,故C错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是为了救中国,与材料中“主要目的不是单纯为探求学理”“而是为了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相符,故D

35、正确。,3.(13分)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变革中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并深刻影响着此后中国思想文化的百年走向。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 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 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 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 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

36、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 向回望,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文化转型是与反省激活传统文 化相联系的,并不是以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应 当承认它对于儒学和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启了现代学术 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研究在新文化运动中,不只是马 克思主义为中国人所接受、认同,而且已经萌生了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思想端倪。新文化运动给我们的,启示之一,是如何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文化。而创造新文化的最终目标指向,不只是文化上的,更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关,是推动中华民族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保守走向进步、从落后走向昌盛。

37、陈卫平走出新文化运动的认识误区,材料三 以新文化运动为标志,利用西方现代文化对中 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深入到核心层面,荡涤了几千 年来的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思想、旧文化,从而为真 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中“破”的历史任务提供了 可能性。新文化运动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化进程 中由“破”到“立”的历史分界线,此后中国文化发展,演进的主旋律则是要寻求中国文化的现代重建。 李翔海新文化运动:中国文化发展的新起点,(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前后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原因。(4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

38、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世纪金榜导学号,【解析】第(1)题,新青年创刊前后即1915年前后,结合所学,从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几个角度即可得出,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第(2)题,据材料一中“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得出新文化运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等。,答案:(1)原因: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 展;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分) (2)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文化转型的运动:(1分)新文化运 动推动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2分)新文化运动通 过反省激活了传统文化

39、,如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民间 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学术殿堂等;(2分)在中西文化结,合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如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2分)利用西方现代文化(民主、科学)对中国文化传统的批判与解构,为真正完成中国文化现代重建提供了可能。(2分),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清末十年,清政府先后在比戊戌变法更广泛的领域里推行了三十余项改革措施,以除旧布新。,1.清末新政的措施:(1)政治:改革官制,裁减冗员;仿西方资本主义各国法律,改大清律例为大清新刑律,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刑律。清政府设立督办政务处后,拉开了行政改革的帷幕;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成立责任内阁等。,(2)军事:裁汰旧的经

40、制兵,在各省编练新军;中央设练兵处,专门负责编练新军事宜。(3)经济:设立了商部,颁布商律,试办户部银行;在各省设立商会。这些标志着“推动实业发展”的政策得到实质性落实。,(4)教育:设立学部,令各省广设新学堂;选派留学生,留学生归国一律赏赐举人、进士出身;更重要的是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革命性的变革。,2.清末新政的结果:由于各项新政策的落实需要大量资金,其中尤以编练新军所需要的费用最为巨大,致使新政时期清政府苛捐杂税越来越多,导致民众与政府的矛盾进一步加剧。在这个意义上,清末新政的实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铺垫。,3.对清末新政的评价:新政否定了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使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传统的教育制度和伦理观念都朝着积极的方向演变;新军的编练无疑壮大了军事力量,留学生的派遣与新式学堂的建立培养了更多的现代化人才。,4.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关系:清末新政与戊戌变 法前后衔接,在变更“祖制”上走得更远。可以说戊戌 变法是一个开始,清末新政是其继续与推进。它们是清 政府濒临灭亡之时的自救运动,尽管没有触动封建制度 的根本,也没有产生显著的效果,但却是晚清以来中国 进步人士探求救国救民之策在政治上的落实,也是当政,者设法挽救统治危机所进行的积极行动,对时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