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x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087185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X 页数:64 大小:906.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讲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课件岳麓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单元概览,时空定位,本单元概述了我国古代先秦至明清时期年的政治制度,其总体趋势是君 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线索归纳,1.早期政治制度的成型时期:西周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政 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 彩。,2.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西汉解决了王国问题,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3.中央集权制的成熟时期:包括以三省六部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 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谏议制度等。,4.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时期:明代废丞相、设内阁

2、;清朝设置军机处,表 明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中国早 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第1讲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考纲要求,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建立的史 实。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考纲呈现,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自主学习,一、商朝的政治制度 1.主要政治制度:内服与外服制度。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 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商王对外服即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2.王权特点:神权色彩。商王通过垄断 神权 以强化王权,具有浓厚 的神权色彩。,考点一 商周时期的政

3、治制度,二、分封制,知识图解 分封制的实质,思维启迪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指出,“不过应该注意到,周 天子当时并没有真正的统治权,周初万邦并立,周不过只是其中一邦。 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相互之间,诸侯和卿大夫之间,往往用盟约维 持关系。所以我们可以说,周代存在着主权分割现象,却没有形成个人 之间的主从关系”。据此概括西周分封的特点。 提示:分封的邦国众多;周天子与诸侯关系近乎平等;贵族之间以盟约维 系和平;西周统治尚未实现高度集权。,教材补遗 由方国联盟到分封制 (1)分封制的实施逐渐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国联盟式的政治体 制,强化了周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 (2)诸侯国在封国内仍拥有地方

4、实权,封国仍是一地方实体,与后代中央 集权体制下的地方行政组织全然不同,但这毕竟是由松散的方国联盟发 展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过渡环节,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图证历史根据图片右边的文字解释,可知周武王死后,不是由拥有丰富施政经验 的弟弟继位,而是由周武王的儿子继位,这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是嫡长子 继承制。年幼的周成王居中而立,其他人弓腰侍之,由此可以看出,当时 周天子已经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知识图解 西周政治制度及其联系,思维启迪 下面是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图,据此我们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提示:划分大宗和小宗的依据是血缘关系的亲疏及嫡庶之别;宗法制

5、的 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教材补遗 家国同构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 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父权家长制。父为“家 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家庭治理的形式扩大到国的范围。,主题一 分封制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西周)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 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 队”进去很像是“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 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 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容。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合作探究,史料2 王室分封

6、宗亲功臣的既定制度,辅之以明确天子权力和诸 侯义务的周礼约束,决定了王室和诸侯之间的内在关系,使中央王国对 地方诸侯的纵向联系加强。同时,西周的诸侯国之间多有同宗共祖的宗 亲关系或互通婚姻的姻亲关系,横向联系也较以前密切。 中国历史先秦卷 史料3 至于周衰,人心未离而诸侯先畔(畔,通“叛”),天子拥空名 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因循痿痹(指恶性循环),以至于移祚(意为改朝 换代),谓非封建之弊乎? 明张燧千百年眼,读史指导 (1)史料1中第一句话说明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 二、三句话说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 (2)史料2中以句号为界分为两层,分别反映了王室与诸侯国

7、之间的纵向 联系和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3)史料3中“诸侯先畔”“天子拥空名于上,而列国擅威命于下”说明 随着周王室衰微,诸侯分裂割据,挑战天子权威,这主要说明了分封制的 弊端。,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 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二元体制。 (2)根据史料2,分析王室和诸侯之间、诸侯国之间的关系。 提示 纵向联系:明确周王权力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 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 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3)根据史料1、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8、分封制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 趋势:逐步瓦解。原因:诸侯国具有相对独立性;随着时间推移,血 缘纽带难以维系;井田制瓦解,失去经济基础。,史论归纳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比较,主题二 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 史料呈现 史料1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 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 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吕氏春秋史料2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 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 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

9、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 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史料3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的一瞬消失了,但 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有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 自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中国封建政 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 和极端的皇权主义。 中国历史纵横,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不使诸侯疑焉不使大夫疑焉不使庶孽疑焉”体 现了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 (2)史料2认为宗族是一种中性社会组织,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宗法制下 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

10、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睦、亲族团结和社会 和谐。但是,若引导不当,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 (3)史料3中“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 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说明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对中国封建社会影 响极大。,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指出宗法制的目的和积极作用。 提示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保证王权和各级贵族权力的 稳定。积极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 在。根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 提示 一方面,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体现了宗法思 想

11、;另一方面,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尊卑 的情感态度也体现了宗法思想。,史论归纳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将国家权力和家族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 体”的框架。,2.等级森严: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 士”的等级序列。不同等级的权利和义务固定,很难逾越。,3.地方权力较大:分封制给予诸侯国较大的统治权力,最高统治者尚未实 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神权色彩浓厚: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5.稳定延续:夏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1.(2019河南洛阳模拟)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 时期的诸侯墓,出

12、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 ) A.宗法制度的瓦解 B.分封制度的崩溃 C.等级制度的颠覆 D.礼乐制度的破坏,考点集训,D,解析 宗法制度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主要涉及继承问题,是家族 内部层面的问题,而题干材料主要涉及的是礼器的使用,故A项错误;分 封制度强调的是封邦建国,是国家政治层面的内容,而材料主要涉及礼 器的使用,是社会礼仪规范层面的内容,故B项错误;自商周以来,古代中 国社会一直存在等级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中诸侯墓中出现只有周天子 才能使用的九鼎,属于僭越行为,破坏了礼乐制度,故D项正确。,2.(2016课标)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

13、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 用。这表明西周时 ( )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B,解析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 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 意。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 体系,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项与史实不符;青铜 器主要作为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 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误。,3.(2019湖南衡阳一模)晋献公

14、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 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 史称“晋国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 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 ( ) A.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 C.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B,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晋献公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 尽,造成“晋国无公族”,使政权落入卿大夫手中,最终导致三家分晋。 也就是说,晋国国君没有公族的支持,导致卿大夫夺权,这说明宗法制有 利于政权稳定,故选B项。材料未体现A项;材料信息强调公族对大宗的 作用,无法体现封建等级制度受到

15、冲击,故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考点二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自主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日益崩溃,各国竞相变法。 (2)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秦朝。,2.主要内容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 制、郡县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等。,(1)皇帝制度,思维启迪 秦始皇大传一书中说:“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 题,始皇这个称号,对嬴政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如何理解这 一观点? 提示:秦始皇在政治上结束了列国长期纷争的混乱局面,建立了中国历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

16、权的封建国家。,(2)三公九卿制度,(3)郡县制 a.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共分郡、县两级。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不能 世袭。 b.作用:郡县制的实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法律制度:呈现出细密、严苛的特点。 (5)用人制度:秦朝制定出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图证历史 图片反映了秦朝在中央建立起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制度; 在地方,通过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其突出反映了以皇权为 中心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实现了高度的君主专制,同时也体 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易混易错 郡县制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秦朝;郡县制的确立是对分封制的彻底否定而不是继承与发展。郡县制的建立

17、是中央集权形 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意义 (1)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 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2)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 要影响。 思维启迪 “古代中华文明是一种以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为主轴 文化上高度认同而予以强化的政治大一统文明。”据此指出秦朝 建立的“君主官僚国家政权体系”的内容。,提示:君主专制(或皇权至上、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央集权(或地方 实行郡县制)。,概念辨析 中央集权与专制主义概念的区别,主题一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史料呈现 史料

18、1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总揽威权,柄不借下。 太平御览,合作探究,史料2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门 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及皇帝 的生活供应。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史料3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军事;御 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读史指导 (1)史料1中“传之无穷”体现了皇位世袭,“总揽威权,柄不借下”彰显 了皇权独尊、皇权至上。皇帝制度是秦朝中央集权制的核心,也是维护

19、 “家天下”的重要保证。 (2)史料2中诸卿中奉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 服务的,体现了“国”与“家”同治。 (3)史料3中丞相“助理万机”、太尉掌军事、御史大夫主管监察,由此 可以得知秦朝中央官制是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 分工严密,各司其职,但都要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2,归纳秦朝政权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三公九卿 制在处理国家政务上的特点。 提示 “家天下”,家国同治。 分工严密,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分别向皇帝负责。 (2)据史料2、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秦朝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提示 官员由皇帝任免,职责明

20、确,组织完备,是一种典型的官僚政治体制。,史论归纳 秦朝中央官制的基本特征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中央主要官职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但都围绕着皇权这一中心来设置和运转。各个官职相互牵制,任何人都 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于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君权 不致旁落。 (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常、郎中令、宗正、少府 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按照职 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权力体系,为以后历 代王朝的中央机构提供了参照模式。,主题二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史料呈现

21、史料1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 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 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史料2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 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 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 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亭林诗文集史料3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 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 式和管理体

22、制。 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读史指导 (1)史料1中“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是指西周的分封制。 “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是指秦朝的郡县制。王家范从文 明史观的角度指出了周、秦创制的不同,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西周实行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贵族政治制度,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官 僚政治制度。,(2)史料2中“其专在下”指地方权力过大,“其专在上”指君主专制。 顾炎武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角度评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利弊。 (3)史料3中“必然结果”强调官僚制取代贵族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史 料中指出了官僚政治的特点。,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

23、治制度。 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提示 主要政治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宗法制;秦朝实行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主要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 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 度,君主集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2)根据史料3,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 特征。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 提示 特征: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中央 集权。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 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另一方面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 影响。,史论归纳 郡县制与

24、分封制的异同,1.(2019四川资阳调研)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 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会被治罪;官吏一经任 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 其故官佐,吏以之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 ) 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 C.树立法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考点集训,D,解析 材料描述的“规定”是对郡县官吏的规定,意在协调中央与 地方之间的矛盾,加强中央集权,A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未经任命而 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会被治罪”表明,这些规定并非为了 规范官吏从政、树立法律权威,B、C两项错误。,

25、2.(2018山西太原期末)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 一。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 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这一变 化 ( ) A.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 B.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C.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 D.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D,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爵位制度以政治权 力为主;秦以后爵位制度仅在政治上存在世袭的名位,而以经济权利为 主,可见上述变化适应了秦统一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加强中央集 权的需要,故选D项。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3.(2018

26、河北邯郸摸底)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 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 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 ( ) A.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D,解析 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秦始皇在全国范围 内推行郡县制,郡一级的行政区划才成为定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黄 歇(春申君)对楚王说”不能体现楚王善于纳谏,故C项错误;材料中“淮 北地边齐,其事急,请以为郡便”“以为郡,距(拒)秦”表明郡制是特殊 条件下的地方体制,故D项正确。,记知识纲要,本讲小结,背史论术语 (1)由“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历 史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 (2)宗法制的核心作用就是用宗统来维护君统,用族权来巩固皇权,用家 法来补充国法,即将国家公权力全面私有化。 (3)分封制改变了商朝那种相对松散的方国联盟式的政治体制,强化了 周天子对诸侯的统属关系。 (4)秦朝建立起以皇权为核心、以官僚制为载体的中央集权的“帝国体 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