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

上传人:explodesoak291 文档编号:1088324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重庆市2019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一记叙文阅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节 整体感知,情节梳理与概括(12年16考) 考向1:情节梳理(12年8考)(1)按记叙要素划分结构。可依据时间的先后、地点的变化、人物的变化,以及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梳理情节,归纳内容。一般而言,题干本身会给出一些示例。这些示例暗示了文章结构划分的标准。我们要依据这些标准来梳理情节,补充出空缺的内容。特别要注意,在作答时,要依照示例的句式来组织答案。,方法指导,(2)按思想情感的变化划分结构。一般而言,要勾勒出文章感情的变化过程,最好去寻找文章中表示情感的词语,把这些词语从文章中抽离出来,就组成了答案。有时候文章中没有直接出现表示情感的词语,那么,则需要分析语言、动作、神态、心

2、理、景物等描写内容,加以判断、概括即可。1.(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4分)凌晨拾荒,捡养弃婴 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 【答案】 ,婆媳争吵,妥协寄居 捐建学校,拾荒依旧,【变式设问】根据文意,用简洁的语言填写下表。,考向2:内容概括(12年8考)(1)分析题干,明确答题区域、方向、要求。看题干有无点明答题区域,再提取关键词。如点明段落,则需根据要求仔细阅读内容,提取关键内容,若题干没有涉及,则需要结合全文仔细辨别。(2)如果是全文,可借助各要素来回答,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答题时有些不必,方法指导,

3、要的要素可以舍去。也可借助各段段意,将各段段意进行合并,合并时,只合并各段主要的大意,并综合相同的内容。(3)同时,注意分析概括时也可以从情感、情节等角度分析。(2)(原创)文章第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4分) 【答案】 【变式设问】文章题目是“拾荒”,文中王婆婆都拾到了哪些东西?请简要概括。,王婆婆面对高额治疗费用万般无奈的镜头被记者捕捉到并报道,继而收到了社会的爱心捐款。,心理活动分析(12年7考)从人物描写入手。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的前因后果,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从关键词语入手。抓住能体现人物心理活动的动词和形容词,结合情节分析,揭示出人物的心理。从修饰、

4、限制性词语或关联词语入手。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心理是有变化过程的,因而抓住修饰限制性词语,就可以分析出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方法指导,2.小说第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4分) 【答案】 【变式设问】品读第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王婆 婆的心理。 小说第段画线句体现了王婆婆怎样的心理? 请品读第段画线句,任选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王婆婆的心理的? 请品读第段中加点词表现了王婆婆怎样的心理?,示例:这笔钱并不属于我们,我不能拿来给你们买房子,先前收养孩子时你们争吵阻挠,现在凭什么来要这笔钱;这笔钱,我要用它来回报社

5、会。,文章线索(2013A)(1)看文章内容和体裁。首先判断文章是散文,还是小说;其次了解文章各部分的大意,确定文章的主要叙述对象。(2)看文章标题。有时候,题目就是文章的线索。(3)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事物或词语。(4)看文章中的议论、抒情句。这类句子往往具有提示作用。(5)看作者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句子。(6)看文章中表时间变化、地点转移的词语。(7)判断文章是否依循着某一个人物的见闻感受来行文。 概括起来,即:看本质(贯穿全文、串联材料)、看题目、看高频(文中反复出现的人、事、物等)。,方法指导,3.(原创)文章线索有着串联全文、贯穿文脉的作用。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4分) 【答案】【

6、变式设问】小说多次写到“弃婴”,找出具体语句,看看人们都为弃婴做了什么,作者用“弃婴”来贯穿全文,有什么用意? 小说围绕弃婴,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围绕 (线索)有很多的思考,作者都思考了什么?,“弃婴”是文章的线索。围绕“弃婴”分别写了王婆婆捡拾弃婴、救治弃婴、人们为弃婴捐款、王婆婆用善款捐建学校,而且通过王婆婆捡拾弃婴反衬现在人们丢失的美好品质。,分析人物形象(2018B、2014B、2010、2009)(1)仔细审题,明确方向。确定答题要求,是概括还是分析。涉及的两种题型:例1: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的性格特征。答:直接概括人物形象要点

7、。例2: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人物形象特征)?答:先概括出人物性格,再结合具体的词、句、段落加以分析,概括得出结论。(2)总体把握,划句分析。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文中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经历、教养等句子。,方法指导,2010、2009,2018B、2014B,有关人物描写的语句。如2010年15题,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老人差一点看到好望角的激动心情和想到老伴去世、儿子遭绑的痛苦心情。作品中其他人物(或作者)对主人公的评价。(3)归类合并,恰当表述。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的形象是一致的,则把一致的性格特点合并。如果几个段落中人物性格各

8、不相同,则把这些性格并列起来作为答案。避免出现同义词。 4.(原创)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王婆婆的性格特征。(4分) 【答案】 【变式设问】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王婆婆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王婆婆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第段看,王婆婆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文章除了表达王婆婆的善良外,还体现了她什么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段相关词语具体分析。,勤劳朴实、善良无私、仁爱执着。,真题补充,1. 阅读第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4分)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

9、剥开自己的心。,【答案】示例一:动作描写。通过对拿钱的系列动作的描绘(答成“运用动词咬、撕、揭”也可) ,准确生动地写出了王婆婆救弃婴的决心,对这笔钱的不舍,王婆婆的善良仁爱。 示例二:细节描写。对存钱位置的描述,表现了王婆婆这笔钱来之不易和对钱的珍视。(也可答“动作细节”;“咬牙”“颤抖”;表现王婆婆的决心和不舍)。 示例三:比喻。将揭开包裹钱的小袋子的过程比做“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表现了王婆婆对这笔钱的不舍。,2. 小说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4分)3. 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

10、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5分),【答案】段详细描绘弃婴的状况和王婆婆捡拾弃婴的过程,更能够充分展示弃婴的可怜和王婆婆的善心;段中,学校的修建过程对王婆婆形象的塑造和对全文主旨的表达作用不大,故一笔带过。,【答案】王婆婆儿子儿媳拒绝收养弃婴,丢弃了善良;王婆婆儿子儿媳想要用爱心款来买房,丢弃了淳朴(或:“正确的金钱观”“纯真”);婴儿的父母抛弃孩子,丢弃了责任。,第2节 鉴赏表达,词语理解与赏析(12年14考) 考向1:词语含义(12年8考)(1)审题干,分析词语的基本含义。(2)在语境中把握语境义(指代义、修辞义、引

11、申义等),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句,以及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主旨,找出词语隐含的信息。指代义:找到词语所在句确定指代内容代入原文检查。修辞义:联系上下文,找出本体和喻体去掉喻体留下本体,即答案。引申义:解释本义(字面义)分析深层意思/言外义回答作用。,方法指导,1.(1)(原创)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轮椅上的女孩在风中静静地作画,她的肩上栖息着一只美丽的白鸽。题目:坚强的翅膀。 【答案】【变式设问】“翅膀”在第段中两次出现,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含义。 作者在第段说“为自己也为他人插上奋飞的翅膀”,“奋飞的翅膀”的含义是什么?,“坚强的翅膀”形容小翠身

12、残志坚、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小翠因车祸截肢,不能行走,但她并未沉沦,而是捡起画笔,热心帮助他人,就像长着翅膀的天使。, ,考向2:词语的表达效果(12年6考)思路一: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表达的情感思路二:判断词性词语反映的情形表现出的作用,即人物(事物)形象、品质(1)动词 、形容词 :极富表现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2)副词 :强调了的特点。(3)量词 :从程度上限定,将的范围呈现得更加具体、直观。(4)叠词:运用叠词,起到了加深语意的作用,使语句朗朗上口,富于音韵美。(5)拟声词:运用拟声词,在这里指,形象地描写了,方法指导,12年4考,16B,15A,16A,思路三

13、: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的作用表达的情感具体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详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修辞角度”。注:以上思路可直接用于概括、组织答案。解答时一定要定位到文章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内容来谈表达的情感。答题规范:解释词语(本义)+判断(词性、修辞)+效果词+内容+情感(后两点带文分析),(2)(原创)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加点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小翠含羞一笑,原来自己在不经意间,也成为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答案】【变式设问】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加点词蕴含的情感。 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

14、果。, ,“含羞”写出了小翠腼腆娇羞的神态,表现出她得知自己也成为画中人时的喜悦。,句子理解与赏析(12年15考) 考向1:句子理解(12年6考)(1)从位置入手。总领句结合下文;总结句联系上文;过渡句结合上下文。(2)从句中关键词入手。可用另一个词语替换,以此来把握语境意义,掌握句子含义。(3)从文章中心入手。结合文章主旨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领会句子含义。(4)从句子表达特点入手。明确句子所用的手法或技巧,进而揣摩它们的表达目的或表达效果。,方法指导,2.(1)对文中有关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拇指和食指框住的镜头里,左边是右边是”,表明小翠在专注地构思画作。

15、B.“小翠伸手拽了拽搭在身上的毛毯”,委婉地表现了被妈妈的责骂声惊醒后小翠的不满。 C.“真是的,自己供不好暖,居然麻烦我们”,表现了妈妈对热力工人工作的不理解。 D.“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与下文的小翠“因车祸截肢”相呼应。【变式设问】第段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章第段写道:“妈妈总是把她安置在另一个安静的房间里。”结合文章,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解析】通过拽毛毯的动作,写出了暖气停后人们感受到的寒冷。,B,考向2:句子的表达效果(12年9考)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感官角度等方面分析,若句子没有运用这些,则从用词角度赏析。(一)修辞(1)掌握

16、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以及辨别的技巧。然后了解各种修辞的一般作用,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具体分析。(2)常采用“该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的情感”的答题规范来作答。常用修辞及作用详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138“修辞角度”。,方法指导,(二)描写方法(多指人物描写)(1)描写方法主要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肖像)、细节描写等。(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作用。上述描写方法的作用都可概括为: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各种描写方法的特点、辨别及作用详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描写方法与角度”。答题规范: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用词)+作用+内容+情感关键词语+词语解释+语境义+情感,(2)(原创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段画波浪线句子的妙处。(3分)小翠像寻宝人突然发现了神秘的宝藏一样,兴奋不已,这不就是泉市好人吗!她立即摊开纸笔,在雪白的素描纸上最显眼的位置勾勒出一高一矮两个身影。 【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小翠比作寻宝人,把两位工人比作宝藏,形象地表现了小翠发现作画题材时的兴奋与激动。,【变式设问】阅读第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段画线句作两条批注。 请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部分删去,再与原句比较,说说两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下列语句读起来,能引发丰富的感受与思考。试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8、。,描写方法及作用(12年9考)(1)判断描写方法。是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2)分析作用。人物描写及其作用:A.肖像描写(外貌描写) 。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形传神,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B.动作描写 。展示人物精神面貌,直接体现人物性格。C.语言描写。表达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折射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D.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细微的感情波澜和复杂的心理变化。,方法指导,15A、09,16A、16B,环境描写及其作用:A.自然环境 。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情绪、感情);衬托人物形象,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

19、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埋下伏笔;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作品主题;象征暗示。B.社会环境。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故事的环境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人物的突出特点;暗示人物的前途命运;推动情节的发展变化;深化主题思想。答题规范:描写方法+作用,12年5考,3. 第段中画线的句子描写“灿烂的阳光”,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变式设问】文章第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文中第段对“阳光”的描写,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作用? 第段景物描写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既点明维修结束的时间、天气,又烘托工人为他人服务后的喜悦,展示其心灵的美好。表现小翠被工人提供的温暖服

20、务所感动,触发了温暖的使者的创作。(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文本内容也可),句段作用(12年4考)(1)开头句段。内容上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埋下伏笔,与后文照应;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山,点明题目;开篇点题,总括全文。(2)中间句段。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构上过渡句,起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作用;深化主题,照应标题或前文;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方法指导,(3)结尾句段。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给人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结构

21、上总结全文;首尾照应;篇末点题(照应标题)。 4.(原创)联系全文,说说小说第段的作用。(4分) 【答案】【变式设问】 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 第段中作者描写了画作坚强的翅膀,有什么作用? 第段能否删去,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结尾段写小翠参加颁奖典礼时,发现自己也成了别人画作中的一道风景。这个故事情节出人意料,收到了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同时也深化了主题。,表现手法及作用 (2017B、2015A、2007)(1)开头句段。内容上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埋下伏笔,与后文照应;描写景物,渲染气氛,奠定基调;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22、结构上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山,点明题目;开篇点题,总括全文。(2)中间句段。内容上概括具体内容;表达情感,点明中心。结构上过渡句,起承上启下(承上、启下)的作用;深化主题,照应标题或前文;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方法指导,(1)了解各表现手法,找出相应内容。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设置悬念 、照应、对比、衬托、铺垫、 伏笔 等。(2)看上下文的联系,从联系中分析文章所用的技巧。对比、照应、悬念、伏笔、铺垫、欲扬先抑等技巧,都讲究的是文章前后内容的关联,判断时,必须通读全篇,才能体会到作者构思之妙。(3)理解各种表现手法的内涵,把握各自的作用。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详见记叙文文体知识梳理“表

23、现手法”。答题规范:找出内容+文章手法+内容理解+表现出的效果找出内容+文章手法+内容表述+作者意图,15A,17B、07,5.(原创)坚强的翅膀这一幅画,前文已有伏笔,将其找出并分析其作用。(4分) 【答案】【变式设问】文章前后照应,请找出一例,并进行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那是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去福利院做公益时认识的一个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他特别喜欢画画。”这句话交待了小翠和福利院,以及佳佳的关系,并为后文佳佳给小翠画画埋下伏笔。既表现了小翠心地善良,也表现了佳佳的细心。,真题补充,1.第段中说“两人似乎在争执什么”,请根据文本,写出他们“争执”的内容

24、。(4分)2.请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小翠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6分)3.文章题目是“风景”,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风景?(4分),【答案】争着要下井,去干又脏又冷的活。,【答案】坚强:截肢之后不沉沦;有爱心:对佳佳的关爱;善理解:对工人的理解;有追求:热爱画画。(任答其中的三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符合文本内容也可。),【答案】自然风景(雪景)、人文风景(工人、小翠、佳佳)、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景(温暖的使者坚强的翅膀)。(任答其中的两点即可,每答对一点给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给分),第3节 理解与迁移,文意理解(含选择题) (12年11考)解答此类题,首先,要理解题干,明确题

25、干要求回答关于什么的内容;再据此回归原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体现题目信息的关键段落;最后进行分析、提取和概括整合。具体有以下步骤:(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我们回答关于哪个人物、哪件事或哪个时间段的相关问题。(2)信息定位。通读文章,浏览大致内容,圈划重点,找出题干要求回答的段落。(3)抓关键词。分析文意和题意,抓住答案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要表达的意思。,方法指导,1.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第段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再现了奶奶教“我”磨面做饼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 B.老旧的木箱子装着奶奶最珍贵的物品,承载着奶奶最美好的情感

26、。 C.奶奶不说玉心佩的去向是因为玉心佩很值钱,担心家里后辈指责她。 D.文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勤劳、善良、慈爱、坚韧、痴情的奶奶形象。【变式设问】第段中写道奶奶教“我”磨面的场景,与标题“寻玉佩”相去甚远,作者为什么还要保留这一段? 文章直到结尾,也未交代玉心佩的去向,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分析玉心佩的去向以及奶奶不说的原因。,【解析】奶奶是不愿家人为此愧疚和遗憾。,C,(4)组织、总结答案。信息要点要回答全面,句子组织要流畅,条理清晰,因果有序。,标题理解(含选择题) (2016A、2015B)分析理解文章的标题需要从标题与文章的关系来理解其含义和作用。(1)理解标题含义理解标题中关键词的表层

27、含义(本义、字面义)和深层含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联系文章的内容、人物形象及隐含的情感,理解标题的含义;从文章的写作内容、作者情感、主题入手,分析标题揭示的思想内容;通过分析文章背景或线索理解标题的含义。,方法指导,(2)分析标题作用的方法修辞分析法。标题运用修辞,富有哲理,引人思考;形象生动,吸引读者兴趣;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内容分析法。标题和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点出写作对象;确定文章描写对象;可以更好地表现主题;确定文章感情基调;交代文章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结构分析法。标题和文章结构关联: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关联主要的情节。,2.(原创)本文为什么以“艾叶香中寻玉佩”为

28、标题?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变式设问】文章题目是“艾叶香中寻玉佩”,艾叶与玉佩之间有什么联系,请试着分析。 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本文用“艾叶香中寻玉佩”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文章以“艾叶香中寻玉佩”为题,“艾叶”和“玉佩”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如果把文章标题“艾叶香中寻玉佩”换成“奶奶的爱”,你觉得好吗?为什么? 阅读文章,谈谈标题“艾叶香中寻玉佩”的含义。,“艾叶香”和“玉佩”是文章的线索,串起了文章的脉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体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以及“我”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拓展延伸 (12年5考)(一)举例分析(2017A)

29、(1)选取事物。(2)正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中心。(3)结合题目要求,从题干规定的方面来作答。 (二)感悟启示类(12年4考)(1)指出文本蕴含的思想和意义,以及从中得到的收获、体会和明白的道理,可找出文中能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并结合文章主题进行回答。(2)总结文中和生活中具体的事例、材料加以举例,阐明理由。(3)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可以讲道理,也可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方法指导,3.(原创)作者在文章中用细腻的笔触,饱含深情地怀念了儿时乡下的生活图景。然而,伴随着城市化发展,乡村逐渐萎缩,田园生活方式逐渐消失。对此,

30、你怎么看?(4分) 【答案】,田园生活方式虽然美好,但经济发展缓慢,不利于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城市化进程影响到乡村,这是发展经济必要的代价。另一方面,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社会问题,使人们怀念田园生活的美好,因此,在推进城市化进程时,也应该保留田园生活的一些优点。,【变式设问】 文中反复描写记忆中的乡村图景,有什么作用?并结合现在的乡村发展建设,谈谈给你的启示。 文中作者对记忆中的乡村景色的描写细致又生动,请结合下面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望着离开两年的村庄里那些高高低低的房屋,她突然间觉得,往日感到很大很威风的村子,变小变旧了;记忆里很高的屋子,变低了;印象里很宽的村路

31、,变窄了。 周大新湖光山色1.作者回忆了奶奶哪几件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在横线上。(4分)教“我”磨面做饼给“我”压岁钱 病中思念爷爷临终不说玉心佩的去向,真题补充,带“我”摘艾叶,荒年做艾饼,2. 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语言。(5分) (1)催春的雨,引得山茶流红,麦苗铺绿,湖色空蒙。(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2)老屋还是熟悉的模样,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连大门正面的照壁也是泥做的。(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这句话的妙处)(3分),【答案】化静为动,传神地写出了山茶花红得鲜艳欲滴的形态(答成“竞相开放”也可)。,【答案】“泥垒的墙、泥烧的瓦、泥砌的灶”形成排比,强调了老屋的简朴,表达了“我”对老屋的亲切感。,【答案】“清明节前几天,我看见奶奶戴起那多年未戴的玉心佩,去了一趟老镇。回来后,变戏法地做出了艾叶饼。”;这句话暗示玉心佩已被卖掉,换成了米面,为后文没找到玉心佩做铺垫;表现了奶奶对家人的关爱。,4. 玉心佩的去向,前文已有伏笔,请将它找出来,并结合前后文分析其作用。(4分),3. 联系上下文,研读文中第段画线句,分析奶奶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及情感。(4分)好你个外人,又来到我面前吹那好听的竹笛。,【答案】表现了奶奶娇羞的神态(答“娇嗔的样子”也可);表达出奶奶对爷爷深沉的爱和长久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