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元素化学考点21氨气和铵盐学案.docx

上传人:bonesoil321 文档编号:1090895 上传时间:2019-04-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元素化学考点21氨气和铵盐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元素化学考点21氨气和铵盐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元素化学考点21氨气和铵盐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元素化学考点21氨气和铵盐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元素化学考点21氨气和铵盐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考点 21 氨气和铵盐知识条目 加试要求1.氨的性质与用途 b2.工业合成氨 b3.铵盐的性质与用途 b4.氮肥的性质与科学使用 a一、氨气1NH 3的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1)分子结构(2)物理性质颜色:无色;气味: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溶解性:极易溶于水,1 体积水可溶解 700体积 NH3;易液化,常用作制冷剂。喷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是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则烧杯中的水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喷泉。喷泉实验的原理因为烧瓶内气体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烧瓶而形成喷泉。能形成喷泉的条件2从原理上讲,气体要

2、易溶于水或易与水反应,以形成足够大的压强差;从实验条件上讲,烧瓶内气体要充满,气体和仪器均要干燥,装置的气密性要好。中学化学中常见的能形成喷泉实验的气体和吸收剂如下表:气体 HCl NH3 CO2、SO 2、Cl 2、H 2S NO2O 2吸收剂 水或 NaOH溶液 水或盐酸 浓 NaOH溶液 水2.NH3的化学性质(1)与 H2O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大部分与水结合成 NH3H2O,部分电离显碱性,化学方程式为 NH3H 2O NH3H2O NH OH 。4(2)与酸反应:与 HCl、H 2SO4、HN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H3HCl= =NH4Cl(冒白烟);2N

3、H 3H 2SO4=(NH4)2SO4;NH 3HNO 3=NH4NO3。(3)与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 2 4NO6H 2O,说明 NH3具有还= = = = =催 化 剂 原性。3NH 3的工业生产德国化学家哈伯首次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合成了氨,反应方程式为N23H 2 2NH3。高 温 、 高 压 催 化 剂4NH 3的实验室制备(1)铵盐与碱反应 2NH 4ClCa(OH) 2 2NH3CaCl 22H 2O反 应 原 理 = = = = = 3 固体固体 气体(与用 KClO3和 MnO2或 KMnO4制 O2的装置相同)反 应 装 置 用碱石灰干燥净 化 装 置 向下排空

4、气法Error!收 集 装 置 Error!验 满 方 法 处理时,可在试管口塞一团用稀硫酸浸湿的棉花球,用于吸收 NH3,防止尾 气 处 理NH3逸出,污染大气(2)加热浓氨水反应原理:NH 3H2O NH3H 2O。= = = = = 装置。(3)浓氨水中加固态碱性物质:反应原理:浓氨水中存在以下平衡:NH 3H 2O NH3H2O NH OH ,加入固4态碱性物质(如 CaO、NaOH、碱石灰等),使平衡逆向移动,同时反应放热,促进 NH3H2O的分解。装置4二、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是由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铵盐都易溶于水,呈白色或无色晶体。2化学性质(1)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如

5、 NH4Cl、NH 4HCO3受热分解,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NH4ClNH3HCl;NH 4HCO3 NH3H 2OCO 2。= = = = = = = = = = (2)与碱反应:如 NH4Cl与 Ca(OH)2反应产生 NH3,化学方程式为 2NH4ClCa(OH) 2CaCl22NH 32H 2O。= = = = = (3)NH 的检验4未知液 呈碱性 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则证明含 NH 。 OH 43常见氮肥名称 硫酸铵 碳酸氢铵 氯化铵 硝酸铵化学式 (NH4)2SO4 NH4HCO3 NH4Cl NH4NO3俗名 硫铵 碳铵 氯铵 硝铵【例 1】 某校化学小组学生利用如图装置进行

6、“氨的催化氧化及检验产物”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C 需要持续加热BD 的作用是干燥气体CB 是无用装置D仅用该套装置和药品无法达到检验产物的目的【解析】 氨气的催化氧化为放热反应,放出的热量能够维持反应继续进行,铂丝不需要持续加热;装置 B的作用为干燥氨气,装置 D的作用不是用来干燥气体,而是通过浓硫酸质量的变化检验水的生成,但装置 D中的浓硫酸除了能够吸收水外,还能吸收未参加反应的氨气,不能通过 D装置增重得出反应生成水的结论;一氧化氮为无色,而一氧化氮容易被氧化为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所以也不能通过颜色断定氨气的催化氧化生成的氮氧化物。5【答案】 D【提炼】 本题

7、主要考查:NH 3的催化氧化及产物的检验,若不仔细分析每个装置的作用,很容易错选。【例 2】 下列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解析】 A 项收集 NH3装置中无棉花,故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 项 NH3通入 CCl4中,NH3不溶于 CCl4,不会产生倒吸,逸出的 NH3又可被稀 H2SO4吸收;C 项向长颈漏斗中加一定量的水,没过长颈漏斗的下端,关闭止水夹,再加一定量的水,液面停止在某一高度不下降,可说明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不好;D 项,收集比空气轻的气体应短进长出,所以氨气可以用图中装置收集。【答案】 A【提炼】 本题主要考查:1氨气的制取、收集和尾气吸收,相关分析见【知识整理归纳】

8、 。其中常见的防倒吸装置有:2装置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基本思路是使装置内外压强不等,观察气泡或液面变化。(1)微热法:如图 a。用酒精灯微热或用手捂热容器,导管口产生气泡,停止加热或松开手后导管内形成一段稳定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2)液差法:如图 b、c。连接好仪器,b 中夹紧弹簧夹,从长颈漏斗中注入适量水,使b中长颈漏斗中的液面高于锥形瓶中的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6气。c 中,从乙管加入适量水,使乙管液面高于甲管液面,静置,若液面位置保持不变,证明装置不漏气。(3)滴液法:如图 d。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水,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滴入少量水后很

9、快停止流下,则装置气密性良好。(4)抽气(吹气)法,如图 e、f。e 中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轻轻向外拉动或向里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活塞能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f 中打开弹簧夹,向导管口吹气,如果长颈漏斗中的液面上升,且停止吹气后,夹上弹簧夹,长颈漏斗液面保持稳定,则表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差法的拓展)【例 3】 喷泉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产生原因是存在压强差。(1)图甲中,为化学教学中所用的喷泉实验装置。在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液体。下列组合中不可能形成喷泉的是( )AHCl 和 H2O BO 2和 H2O CNH 3和 H2O DCO 2和 N

10、aOH溶液 ENO 2和 H2O用 A组合做喷泉实验时,若烧瓶中充满 HCl气体,则在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 c(HCl)_molL 1 (设溶质不扩散);若用 E组合做喷泉实验时,则标准状况下,做完实验后烧瓶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molL 1 。(2)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办法,并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在图乙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 与稀盐酸 BNaHCO 3与 NaOH溶液CCaCO 3与稀硫酸 DNH 4HCO3与稀盐酸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在图乙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加入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

11、也产生喷泉。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_。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产生喷泉的原理来分析,图甲_上部烧瓶内气7体压强;图乙_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填“增大”或“减小”)(3)城市中常见的人造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_(填“图甲”或“图乙”)装置的原理相似。【解析】 图甲装置形成“喷泉”是因为烧瓶内气体极易溶解于烧杯和滴管中的液体,使烧瓶内的压强突然减小而产生压强差形成“喷泉” 。图乙装置恰恰相反,下部锥形瓶中的物质相互反应产生气体,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压强差,将液体从下瓶中压入上瓶形成“喷泉” 。【答案】 (1)B 1/

12、22.4 1/22.4 (2)D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NH4HCO3HCl= =NH4ClCO 2 H 2O,随着 CO2气体的产生,锥形瓶中的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 A 浓 H2SO4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温度升高使锥形瓶中的酒精挥发加快,瓶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减小 增大 (3)图乙【提炼】 本题考查的就是形成喷泉的原理。通过本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一步提升。如:(一)总结喷泉形成的原理:容器内外存在较大的压强差,在这种压强差的作用下,液体迅速流动,通过带有尖嘴的导管喷出来,即形成喷泉。(二)如何使容器内外产生压强差?(1)减小容器内压强(如甲图)容器内气体极易溶于水;容器内气体易与

13、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当外部的水或溶液接触容器内气体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被吸收,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2)增大容器内压强(如乙图)容器内的液体由于受热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或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容器内产生大量气体。使容器内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例如喷雾器、人造喷泉等均是利用了此原理。【例 4】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和氨催化氧化的流程如下:已知实验室可用饱和亚硝酸钠(NaNO 2)溶液与饱和氯化铵溶液经加热后反应制取氮气。8(1)从上图中选择

14、制取气体的合适装置:氮气_、氢气_。(2)氮气和氢气通过甲装置,甲装置的作用除了将气体混合外,还可以_、_。(3)氨合成器出来经冷却的气体连续通入乙装置的水中吸收氨,_(“会”或“不会”)发生倒吸,原因是_。(4)用乙装置吸收一段时间氨后,再通入空气,同时将经加热的铂丝插入乙装置的锥形瓶内,能使铂丝保持红热的原因是_,锥形瓶中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5)写出乙装置中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6)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的溶液中含有 H 、OH 、_、_(填离子符号)。【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NH3的实验室制法、仪器的选择以及实验安全性问题,同时也考查具体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1)由题意知,制取

15、N2应选固(液)液加热装置 a,制取氢气选简易启普发生装置。(2)甲装置中的浓 H2SO4可用于干燥气体,另外还可通过观察两导管口气泡的快慢,调节 N2和 H2的流速。(3)因 NH3的合成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到底,故从合成器中出来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 N2和 H2,不可能发生倒吸。(4)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可观察到铂丝保持红热,氧化生成的 NO与 O2反应又生成 NO2,故可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生成的 NO2与水反应生成 HNO3,HNO 3与氨水反应得到硝酸铵。【答案】 (1)a b(2)干燥气体 控制氢气和氮气的流速(3)不会 因为混合气体中含有大量难溶于水的氮气、氢气两种气体(4)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 有红棕色气体产生9(5)4NH35O 2 4NO6H 2O= = = = =Pt (6)NH NO4 3【提炼】 本题主要考查氨的制取和氨的催化氧化,以及在催化氧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常见的气体发生装置有:1加热固体制备气体装置2固液或液液常温反应制备气体装置3固液或液液加热制备气体的装置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