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4 课时 走向社会主义,PART THREE,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课时主题】,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告新中国的诞生。从此,中国历史揭开崭新的篇章。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大陆的统一、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和国营经济的建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宪法的颁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随着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
2、本制度在我国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冷战”格局下,为了给新中国经济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国际和平环境,中国政府在外交方面展开了积极的活动与斗争。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逐渐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考点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民族以及国外华侨的代表出席大会。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空前盛会。 (2)大会通过了中
3、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和人民的大宪章,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易混易错】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但它不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3)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大会通过决议:定国都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4)大会一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宣言,向全世界庄
4、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已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业已有了自己的中央政府。”大会圆满完成了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荣使命。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成为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开国大典 (1)时间:1949年10月1日。 (2)地点:天安门广场。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4)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奴役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从此结束,一个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
5、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长期执政的党。 中国历史从此揭开新的篇章。 【特别提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西藏和平解放 (1)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人民解放军继续向西北、中南和西南地区挺进,采用大迂回、大穿插和大包抄的作战方针,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1949年10月,解放军攻克广州,进驻新疆首府迪化;11月,解放西南最大的中心城市重庆。 (2)1950年1月,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并批准成立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统一筹划进军和经
6、营西藏的工作。,考点二 巩固新政权,(3)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全权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同以李维汉为首席全权代表的中央人民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5月,双方代表在北京正式签署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规定: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西藏人民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权利;对于西藏的现行政治制度不予变更等。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4)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易混易错】 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而不是整个祖国的统一。,2.稳定物价之战 (1)目的:巩固新生的人
7、民政权。 (2)措施:“米棉之战”。 (3)经过这场“经济战”,不法投机资本遭到沉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刚刚建立的国营经济开始掌握稳定市场的主动权。毛泽东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说它的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3.土地改革 (1)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改革运动在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村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摧毁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
8、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 【特别提示】 土地改革的完成,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朝鲜战争爆发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半岛出现南北分治局面。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2)美国派兵支援南朝鲜军队作战,并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美国的行径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阻扰了新中国统一的进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出兵支援。 (3)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共中央召开会议,经过慎重讨论,作出了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特别提示】 美国的行径阻挠了新中国统一的进程、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是中国出兵朝鲜的重要原因。抗美援朝、
9、保家卫国是中国出兵朝鲜的主要目的。,考点三 抗美援朝战争,2.抗美援朝 (1)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率领下,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开始抗美援朝战争。 【特别提示】 抗美援朝战争不是民主革命遗留任务,而是中朝人民同美帝国主义进行的反侵略、反霸权主义的正义斗争。 (2)过程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利用战略上的突然性,分途歼灭 冒进之敌,并集中主力重创美军部队,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收复朝鲜首府平壤及三八线以北绝 大部分地区,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三、四、五次战役:1950年12月到1951年6月,成功地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
10、近地区。 【特别提示】 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是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3.签订朝鲜停战协定: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终于在板门店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特别提示】 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祖国人民誉为“最可爱的人”。,考点四 走向国际舞台,1.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制定 (1)外交政策: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另起炉灶”: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时期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
11、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 “一边倒”:在外交上明确宣布将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一边。,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系统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同两国总理分别发表联合声明,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准则。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
12、准则。 3.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1955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次会议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会议。 (2)万隆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保卫世界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以及与会各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而鲜明地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并就一些争论问题阐明了中国政府的原则立场,呼吁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而加强团结与合作。周恩来的发言博得与会各国代表高度赞扬,从而推动会议取得成功。,考点五 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1)背景
13、: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我国的工业水平依然很低。 (2)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培养建设人才。 【特别提示】 “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是片面发展重工业。中、苏工业化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西方工业化则是从轻工业开始,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4)1953年元旦,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向全国人民宣布,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成为新中国工业化的起点。,2.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1)“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后,国家在工业建设中,充分利用东北、上海和
14、其他沿海城市的工业基础,集中力量加强东北重工业基地建设,使东北和沿海工业城市成为支援全国工业建设的基地。同时,加强华北、中南、西北和西南地区的新工业基地建设。交通、电力和棉纺织工业等方面的建设也大规模展开。 (2)重要工程:“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二钢”(鞍山钢铁公司、武汉钢铁公司)、“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六路”(三条公路、三条铁路)。 (3)成就:在我国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52年的43.1%上升到56.7%;初步改变了原来以农业为主的局面。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引进工业项目和技术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
15、浪潮,为我国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初步基础。,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1)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大会讨论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 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2)内容: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3)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
1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伟大变革。,考点六 三大改造,1.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合作化的决议,引导农民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加入互助组和合作社。各地政府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农业合作化经历了从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到1956年底,96%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特别提示】 1953年土地改革完成后,土地属于农民私有制;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
17、成后,包括土地在内的生产资料形式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农业合作化运动有力推动了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对私营工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最初的以加工订货、统购包销为主,逐步发展到企业的公私合营。通过这一过程,使资本家企业逐步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企业。 (2)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随着“三大改造”的胜利完
18、成,农民、手工业者个体所有的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公有制;资本家所有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基本上转变为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的公有制。这标志着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已经建立起来。 (2)在“三大改造”后期,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和形式 过于简单划一,在长时间内也遗留了一些问题。 (3)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基本建 立起来。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特别提示】 近现代史上社会性质的三次变化: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重难拓展,拓展一 土地改革运动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异同,重难拓展,拓展二 近代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