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试题(五) (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上展现儒家智慧上个世纪,不少中外知名学者如汤因比、梁溟论述了中国文化的优越性,断言中国文化是未来人类文化的希望,1988 年,70 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一次巴黎会议上声明:“如果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必频须回首 2500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这些名家名言的确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然而,当今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一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另一方面也遇到了许多严重的问题
2、,向我们这一代人的治国理政的智悲提出了挑战;如果我们不能以儒家智悲解决问题,则何以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如果我们连自家门前雪都扫不尽,何以能够除去他人瓦上霜?何以证明儒家智慧能够解决未来人类的生存之道?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从当下做起,一步一步,一点一滴,解决当下我们发展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以此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必须承认,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持怀疑态度。比如,当今生态环境恶化,在不少地方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如果我们空谈儒家的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问题,知行不能合一,那么人们质疑儒家之知,又批评执行不力,就有充分的理由;
3、再比如,我国表示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早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贫富悬殊警戒线,如果我们只是空谈孔子的“富民”思想、 “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均贫富理念,而不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贫富悬殊问题,那么孔子的智慧不足以服人,我们对孔子的智慧阳奉阴违的做法也会受到人们的指责和批评。可见,知而不行,知行分离,最将连累、伤害到知。所以,眼下我们必须知行合一,坐言起行,大幅提升执行力,以解決问题的实际成效为儒家智慧正名。当然,儒家智慧也有一个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因为儒家智慧能够解决传统社会的问题,并不意味着它必然就能够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儒家智慧无论解决何种社会问题,除了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以外,还必须
4、能够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包括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拿出一套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这才是圆满无缺的儒家家智慧。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儒家智悬首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才能让世人信服,才能真正走- 2 -向世界。在应对日益变化的世界和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中展现儒家智慧,是我们瞻望儒学未来发展所持有的一大愿景。(摘自儒学发展的五大趋势与三大愿景 ,有改动, 新华文摘2018 年第 21 期)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上个世纪,不少中外名家关于中国文化的优越性的论述支持和提升了我们的文化自信心。B. 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认为,人类只有回首 2500 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才
5、能够在 21 世纪很好地生存、发展下去。C. 作者批评不少人对于用儒家智慧解决当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所持的怀疑态度。D. 完美的儒家智慧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既能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能给出具体的解决之道。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自然段首先运用引用论证,旨在提出中国文化的优越性,为后文阐述运用儒家智慧解决现实问题张本。B. 第一自然段接着立足现实,从反面切入,通过假设分析,突出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和局限。C. 第二自然段按照提出问题(怀疑儒家智慧) ,再分析问题(为何怀疑儒家智慧) ,最后解决问题(正名儒家智慧)的思路展开行文。D. 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6、话“也”字承上启下,说明儒家智慧如何解决社会问题,还有一个自身不断发掘、充实、更新的问题。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如果我们能以家智慧解决中国问题和国际问题,那么就可以证明儒家智慧是高明的、适用的。B. 人们指责和批评有些人对孔子智慧阳奉阴违,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C. 如果我们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并将其运用于社会实践,就可以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D. 儒家智慧产生于中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许多严重问题,进而真正走向世界。【答案】1. C 2. B 3. A- 3 -【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
7、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 项,作者的态度不是“批评” ,而是“承认” ,是辩证分析。作者分析,如果我们知行不一、知行分离,人们对儒家智慧的质疑和批评就有充分的理由;如果我们知行合一,坐言起行,提高执行力,解决实际问题,就可以消除人们对儒家智慧的质疑和批评。故选 C 项。【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要在整体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具体内容对各选项表述进行认真比照,考查其表述正确与否。B 项,不是“突出
8、儒家智慧的价值、意义和局限” ,而是突出“以儒家智慧解决实际问题,进而证明和展现儒家智慧”这一观点。 “局限”之说无中生有。故选 B 项。【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题目的设误类型一般为可能说成绝对,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分析各个选项,找出答案。B 项,推论不成立。不是说明孔子的智慧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而是指出有些人对孔子智慧的阳奉阴违的做法是错误的,孔子的智慧本身没有问题。C 项, “如果就” ,此处假设不成立,过于绝对。D 项,条件缺失。必须知行合一,并对儒家智慧不断发掘、充实、更新,才可能解决
9、国内问题,并走向世界。故选 A 项。【点睛】第 2 题解答时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立正许行“你说说,为什么一提起蒋介石你就立正?是不是- 4 -我的话还未说完,那个国民党军队的被俘连长,
10、早就又“叭”一下子来了个立正,因为他听到我提“蒋介石”了。这可把我气坏了,若不是解放军的纪律管着,早就给他一巴掌了。“你算反动到底啦!”“长官,我也想改,可不知为啥,一说到那个人就禁不住这样做了”“我看你要陪他殉葬啦。 ”我狠狠地说。 “不,长官,我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 ”那个俘虏连长很诚恳地说。“就凭你对蒋介石的这个迷信态度,你还能”谁知我的话里一提蒋介石,他又“叭”下子来了个立正。这回我终于忍不住了,一杵子把他打了个趔趄,并且厉声说:“再立正,我就打断你的腿!”长官,你打吧!过去我这也是被打出来的。那时我还是个排副,就因为说到那个人没有立正,被团政调处长知道了,把我弄去好一顿揍,揍完
11、了对我进行单兵训练,他说一句那个人的名字,我马上就来个立正,稍慢一点就挨打,有时他趁我不注意冷不防一提到那个人的名字,我没反应过来,便又是一顿毒打从那以后落下这个毛病,不管在什么时间地点,一说到那个人的名字就立正。开得像个神经病似的,可却受到嘉奖,说这是对顿袖的忠诚长官,你打吧!你狠狠地打一顿也许能打好呢。长官,你就打吧打吧!”停虏连长说着就痛苦地哭了,而且恳切求我打他。这可怪了。可听得出来,他连“蒋介石”三个宇都回避提,生怕引起自己的条件反射,不能怀疑他的这些话的真诚。他闹得我有些傻眼了,不知该怎么办啦。1948 年我在管理国民党军队的俘虏时,遇到了这么一件事。当时那个俘虏大队里都是国民党连
12、以下的军官,是想把他们改造改造好使用,未曾想到竟遇到这么一个家伙。“政委,咱们揍他一顿吧,也许能揍过来呢。 ”我向大队政委请求说。“不得胡来!咱们还能用国民党军队的方法吗?你以为你揍他,就是揍他一个人吗?”啊!好家伙,政委把问题提得这么高。“那么”我心生忐忑。“你去让军医给他看看。 ”当时医护水平有限,自然看不出个究竟来,也没有医疗办法。以后集训完了,其他俘虏作了安排,他因这个问题未解决,使打发回了家。- 5 -事隔 30 年, “文化大革命”后,我到河北一个县里去参观,意外地在街上遇到他,他坐在一个轮椅里,隔老就认出我来。“教导员,教导员!”他挺有感情地扯着嗓子喊我他头发花白,面容憔悴,显得
13、非常苍老,而且两条腿已经坏了。我问他腿怎么坏的,他说因为那个毛病没有改,叫“红卫兵”給打的,若不是有位关在“牛棚”的医生给说句话,差一点就要没命啦!我听了毛骨悚然,生活竟是这的一部史书。打断了他两条腿,当然就没法立正了,这倒是一种彻底的改造方法。于是我情不自禁地说:“你这一子叫蒋介石给坑啦!”天啊!我非常难过地注意到:在我说“蒋介石”三个字时,他那坐在轮将中的上身,仍然向前一提,做了个立正的姿势。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给读者真实可信的感觉,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我”既是事件的参与者,更成为主人公命运的见证人和思考者。B. 面
14、对主人公“文革”中的遭遇, “我”的“生活竟是这样的一部史书”的感慨,升华了小说的主题,引导读者开掘小说更深层次的内涵。C. 结尾的细节描写,仿佛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凸显了人物形象,增强了人物的悲剧性,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D. 小说情节的脉络为:不惯立正一被迫立正一习惯立正一一因立正断腿一一轮椅立正,这些情节塑造了一个顾固不化的战俘形象。5. 小说写的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有人认为以“改造”为题会更好。你更喜欢哪个标题,请从不同的角度说出你的理由。6. 有评论家评论孔乙己说:“孔乙己断的不只是腿。这话也适用于本文主人公。请结合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答案】4. D
15、 5. 答案一:更喜欢原题,理由如下: 结构上, “立正”这一动作贯穿全文,小说紧紧围绕这个点,以连环式情节链贯串全篇,一波三折,曲折有致。人物塑造上,通过一次次“立正” ,人物形象不断丰富,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不断加深。主旨上,主人公的命运因“立正”而起伏跌宕,凸显了历史与社会的洪流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表达技巧上,因“立正”而被彻底剥夺“站立”的资格,形成了反讽、荒诞与黑色幽默的效果。答案二:更喜欢“改造” ,理由如下:内容上,小说的主体是一个改造战俘的故事,围绕- 6 -“改造”是否成功来展开情节。主旨上,主人公被打断双腿,上身仍在轮椅上立正,宣告“改造”彻底失败,凸显了历史与社会的洪流对人性
16、的扭曲与摧残。人物塑造上,在一次次“改造”中,逐步丰富了主人公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6. 孔乙己除了断腿,还“断”了(丧失了)谋生能力与做人的尊严。他百无一用,穷困潦倒,最终因“窃书”被打断双腿,被人践踏、嘲笑。本文主人公除了断腿,还被扭曲、摧残了人性, “断”了(丧失了)思考的能力和完整的人格。主人公历经数次“改造”先被打成条件反射式地“立正” ,积习难改,最终因“立正”被彻底剥夺了“站立”的资格。人性、思想和尊严被“立正” 、被扭曲、被摧残。【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
17、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D 项, “顽固不化”表述不当。由原文“要改造思想,我要重新做人” ,而且哭着请求“我”打他一顿,帮他改正一听到蒋介石就“立正”的习惯,可知主人公并不是顽固不化,他想改造成一个新人。小说中“不惯立正一被迫立正一习惯立正一一因立正断腿一一轮椅立正”这些情节深刻揭示了历史和社会对人性的扭曲和摧残。故选 D 项。【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结合文本或联系现实作答。本题要求答出“改造”和
18、“立正”哪一个标题更好,考生需要先表明观点,然后结合文本,从小说内容、情节结构、主旨表达、人物形象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考生可答更喜欢“立正” ,也可答更喜欢“改造” 。如答更喜欢“立正” ,可答出“立正”贯穿了全文,串起了全文的情节,又使情节发展曲折有波澜;主人公的命运与“立正”紧密相关,他由不习惯立正,到被迫立正,到习惯立正,再到因立正而被打断腿,最后在轮椅上还在立正,人物形象不断发展,悲剧性不断加深;揭示了历史与社会对人性的扭曲与摧残的主题;具有反讽意味等。如答“改造”更好,则可从人物战俘的身份,需要改造;小说主要内容写的是对一个战俘的改造过程;改造失败凸显了社会扭曲人性的主题等角
19、度进行阐述。注意,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都要先明确观点,然后分析,言之成理,自圆其说。【6 题详解】- 7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和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此文本和孔乙己分析,两人除了腿,还断了什么” ,这里的“断”指的是精神和能力的缺失,也就是要求考生分别结合孔乙己和本文分析出孔乙己和本文主人公在精神和能力方向丧失了哪些正常人应该具备的东西。 孔乙己中孔乙己在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麻木不仁,生活上四体不勤,穷困潦倒,在人们的嘲笑戏谑中混度时日,可见他丧失了谋
20、生和能力和做人的尊严。本文主人公听到“蒋介石”三个字就会条件反射地立正,无法控制自己,最终因“立正”而被打断了腿,再也站不起来了,可见他的人性被摧残,思想和尊严都被践踏了。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点睛】第 2 题是一道探究题,考查对文章标题的赏析。这类题目解答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看标题内容,包括标题的本义和深层含义:是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否点明写作对象;第二思考与主旨的关系:是否文眼,能否揭示主旨,阐明文章中心;第三如果是写人的文章,要思考与人物的关系:能否表明人物性格,是否显示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态度;第四看修辞手法:是否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1、第五,综合上述思考确定是原标题好还是新标题好,得出结论。(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2018 年是中国政革开放 40 周年。1978 年 5 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为改革开放返出了一大步。2018 年 11 月 13 日, “伟大的变革一一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12 月 14 目,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8 年 12 月 18
22、 日 10 时,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理论创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他强调,40 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我们为创造了人间奇迹的中国人- 8 -民感到无比自豪、无比骄傲。摘自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网 2018 年 1
23、2月 18 日)材料二图 1:摘自国家统计局关于改革开放 30 年时我国经济社会发晨的数据报告图 2:摘自国家计局 2018 年 2 月 28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01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1032017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材料三12 月 10 日至 11 日, “2018 从都国际论坛”在广州召开,200 余位外国前政要和国际纽织负責人、中外专家学者、商界领袖热议中国改革开放成就。会上,新西兰前总理希普利说,中国改草开放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西取得了令人目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成绩对我们讨论末来 40 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世界
24、银行“中国蒙古国韩国局”局长福满曾说,正是“中国改革所采取的渐进式、实验式的模式,与东欧和苏联的改革形成鲜明对比” 。他认为, “模着石头过河”即以实验的方式先在少数地区试点,实践成功后再进行推广,成为中国的独特经济改革模式。面对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全新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因而开始关注中国道路的特色和优势,希望吸取中国放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中国政革开- 9 -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残的成功经验,为不少国家解决现代化的困惑提供了启迪:只有结合本国国情,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能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摘自采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室室主任孙应帅的讲
25、话 2018 年 12 月 18 日)材料四在当前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受到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冲去的情况下,联合国前愁书长基文说,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数以亿计的人口摆脱了贫困,在这一进程中获益的不仅有中国人民,也有其他国家的人民。中国帮助联合国实现了千年发计划的减贫目标,中国对维护多边主义作出巨大贡献。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要避免国家主义、民族主义。 ”联合国现任秘书长古特雷斯认为,从气候变化、经贸投资,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都粉演着板为重要的角色,中国所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也是持合 2030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 “我们希望变得繁荣,那么我们
26、就需要一个共同的题景,需要一个共同的发晨,需要构建共同的繁荣。当今的中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来保证国际多边主义机构在基于国际秩序的情况下,继续发挥显著作用。 ”(摘自世界多国前政要点赞中国改革开放成就 2018 年 12 月 13 日)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习近平总书记说,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各方面取得了伟大成就,创造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工业化历程的奇迹。B. 图 1 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乡村收入明显落后于城市,城乡发展依然不平衡C.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世界瞩目,其渐进式、实验式的独特经济改革模式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
27、鉴。D. 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符合世界上渴望发展与繁荣的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景。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图 2 显示 2013 年以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逐年稳步增长,其增长金额与幅度都超过了图 1 所示的改革开放前 30 年。B. 世界各国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中外专家学者、商界领袖热议中国改革开放成就,其中不乏认同肯定与高度评价- 10 -C. 中国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在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的基础上,选择了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全新发展之路。D.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中国避免了国家主义与民族主义,为维护多边主义作出
28、了巨大贡献。9. 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取得了伟大成就,请结合材料概括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答案】7. C 8. B 9. 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与进步,使数亿人口脱贫,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为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特别让发展中国家看到希望,获得启示和经验。改革开放使中国有能力在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世界的发展和繁荣,维护多边主义秩序。【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C 项, “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表述有误,原文
29、是“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因而开始关注中国道路的特色和优势,希望吸取中国放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故选 C 项。【8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 项, “增长金额与幅度都超过了”不正确,由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图 2 显示的增长金额超过了图 1 所示的改革开放前 30 年,但增长幅度并没有超过图 1 所示的改革开放前 30 年;C 项, “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不是中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基础,而是从中国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30、D 项, “避免了”表述不当,原文是“要避免” 。故选B 项。【9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如本题要求“结合材料概括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信息分布在材料三和材料四中,由材料三“许多发展中国家也看到了新的希望,因而开始关注中国道路的特色和优势,希望吸取中国放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可概括出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为- 11 -其他国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特别让发展中国家看到希望,获得启示和经验;由材料四“中国的改革开放使数以亿计的
31、人口摆脱了贫困” ,可概括出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取得巨大发展与进步,使数亿人口脱贫,极大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由材料四“中国对维护多边主义作出巨大贡献” “当今的中国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来保证国际多边主义机构在基于国际秩序的情况下,继续发挥显著作用” ,可概括出改革开放使中国有能力在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积极作用,促进世界的发展和繁荣,维护多边主义秩序。【点睛】第 1 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
32、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官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夷弟子。父僧安,太子中庶子。智渊初为著作郎,江夏王义春大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诞后军参军。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及为随王诞佐,在襄阳,诞待之甚厚。时谘议参军谢庄、府主簿沈怀文并与智渊友善。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者,其江智渊乎!”元嘉末,除尚书库部郎。时高流官序,不为台郎,
33、智渊门孤援寡,独有此选,意甚不说,固辞不肯拜。竞陵王诞复版为骠骑参军,转主簿,随府转司空主簿、记室参军,领南濮阳太守,迁从事中郎。诞将为逆,智渊悟其机,请假先反。诞事发,即除中书侍郎。智渊爱好文雅,词采清赡,世祖深相知待,恩礼冠朝。上燕私甚数,多命群臣五三人游集,智渊常为其首。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每从游幸,与群僚相随,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迁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上每酣宴,辄诟辱群臣,并使自相嘲讦,以为欢笑。智渊素方退,渐不会旨。尝使以王僧朗嘲戏其子景文,智渊正色曰:“恐不宜有此戏。 ”上怒曰:“江僧安痴人,痴人自相惜。 ”智
34、渊伏席流涕,由此恩宠大衰。出为新安王子鸾北中郎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行南徐州事。初,上宠姬宣贵妃殷氏卒,使群臣议谥,智渊上议日“怀” 。上以不尽嘉号,甚衔之。后车驾幸南山,乘马至殷氏墓,群臣皆骑从,上以马鞭指墓石柱谓智渊日:“此上不容有怀字!”智渊益惶惧。大明七年,以忧卒,时年四十六。- 12 -(选自宋书江智渊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B. 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C. 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
35、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D. 世父夷有盛名夷子湛又有清誉父子并贵达智渊父少无名问湛礼敬甚简智渊常以为恨自非节岁不入湛门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守”一职,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B. “游幸”泛指帝王或后妃出游;“华清官” ,是唐代帝王游幸的别宫,杜牧曾作过华清官绝句寄以讽喻.C. “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D. 古时说“死”等级森严,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江智
36、渊地位较高,故死为“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江智渊聪明机智。刘诞要叛乱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江智渊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B. 江智渊门孤援寡。朝廷贵官中又没什么人引荐江智渊,所以只是被授予担任尚书库部郎这样的官职,他很不高兴,因而决不拜谢。C. 江智渊才华出众。他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得到皇帝赏识,参加皇上私宴,他总是大臣中最突出的。D. 江智渊刚直不阿。皇帝曾经命江智渊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地拒绝了,世祖骂江智渊父子都是痴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3
37、 -(1)同侣未及前,辄独蒙引进,智渊每以越众为惭,未尝有喜色。(2)见传诏驰来,知当呼己,耸动愧恧,形于容貌,论者以此多之。【答案】10. B 11. C 12. B 13. (1)同来的人还没有近前,他总是单独受到召见(被召见) ,江智渊常常因为超越众人感到惭愧,从没有得意的神色。(2)看到皇帝的诏书传来,就知道定是召见自己,不安与惭愧都表现在脸上,世人(评论的人)因此称赞他。【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画线句子中, “有盛名” “有清誉”结构相同,其
38、后皆应断开,排除 A、C 两项。再比较 B、D 两项, “父子并贵达”是说与江夷父子都显贵发达,而“智渊父少无名问”是说江智渊的父亲年轻时没有什么名气,两句内容相对,中间应断开,排除 D 项。答案为 B 项。【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C 项, “带有褒扬意义的称号”不正确,应为“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故选C 项。【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文
39、章要点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对文言文的大意基本了解,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B 项, “因而决不拜谢”错,原文为“固辞不肯拜” ,意为“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 。故选 B 项。【13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 “同侣” ,同来的人;“前” ,近前;“辄” ,总是;“蒙
40、” ,蒙受,受到;“引进”- 14 -,带领入内,引申为“召见” ;“越众” ,超过众人;“以为惭” ,把当作惭愧的事情,或意译为:因为感到惭愧。 (2) “当” ,应当,一定;“耸动” ,不安;“愧恧” ,惭愧;“形” ,表现;“于” ,介词,在;“容貌” ,脸;“以” 。因;“多” ,称赞;“之” ,代词,他。【点睛】第 1 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根据文意断句。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 、 “云” 、 “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
41、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江智渊,济阳考城人,湘州刺史江夷的侄子。父亲僧安任太子中庶子。江智渊始任著作郎、江夏王刘义恭的太尉行参军、太子太傅主簿、随王刘诞的后军参军。伯父江夷有非常好的名声,江夷的儿子江湛又有美好的名声,父子都显贵发达。而江智渊的父亲年轻时没有什么名气,江湛就对江智渊不太尊重,江智渊常常因此而怨恨,不是节日不到江湛家去。他在随王刘诞门下任职后,住在襄阳,刘诞十分看重他。当时咨议参军谢庄
42、、府主簿沈怀文都和智渊亲近和睦。怀文常称赞江智渊:“人应当有的都有,不应有的都没有,这就是江智渊啊!”元嘉末年他任尚书库部郎。当时出身名门的人不做台郎这类官,江智渊门户衰傲,朝廷贵官中又没有什么人引荐,竟然被选投这样的官职,内心很不高兴,坚决拒绝,不肯接受官职。竟陵王刘诞又征召他任骑将軍,转任主簿,随府转任司空主簿、记室参军,兼任南濮阳太守,调任从事中郎。刘诞要叛逆之前,江智渊看出他的阴谋请假预先离开了他。刘诞叛乱事发后,他就被朝廷任命为中书侍郎。江智渊爱好文学,文章词采清新丰富,世祖非常信任赏识他,对他的恩遇超出他人之上。世祖经常举行私人宴会,总是让三五个大臣跟随,智渊总是其中最突出的。同来
43、的人还没有近前,他总是单独受到召见(被召见) ,江智渊常常因为超越众人而感到惭愧,从没有得意的神色。他每次和诸大臣一起跟随皇帝游玩,看到皇帝的诏书迅速传来,就知道定是召见自己,不安与惭愧恧:读 n,惭愧)都表现在脸上,世人因此称赞他。江智渊调任骁骑将军、尚书吏部郎。皇帝每次纵情饮宴,就要贲骂凌辱群臣,并且命他们自己互相嘲笑攻击,把这当作娱乐游戏。江智渊一向端正谦让(方:端正退:谦让) ,渐渐不迎合皇帝的心意。皇帝曾经命他拿王僧朗来嘲笑戏弄王僧朗的儿子王景文,智渊严肃- 15 -地说“恐怕不应这样戏弄取乐。 ”世祖恼怒地说:你的老子江僧安是痴人,同是痂人的儿子当然会互相怜爱。 ”江智渊听了这话)
44、不禁伏在坐席上流泪,从此皇帝对他的恩宠大大减退。他出朝任新安王刘子鸾的北中即长史、南东海太守,加拜宁朔将军,管理南徐州事务。当初世祖的爱妃殷氏死了,让群臣商议谥号,智渊提出谥“怀” 。皇帝认为这不够美谥,心中记恨着这事。后来皇帝驾幸南山,乘马到殷氏墓地,群臣皆骑马随后,皇帝用马鞭指着墓地石柱对江智渊说:“这上面不许有怀字!”江智渊愈发惶惑恐惧。大明七年,江智渊因为忧虑而死,时年四十六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观书有感二首朱嘉其一 其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向来枉费推移
45、力,此日中流自在行。14.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描述了“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明净, “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闪耀浮动,情态毕现。B. “问渠”的“渠” ,是指方塘。方塘清激就因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 ,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 。C.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是说,因为“昨夜”下了大雨, “江边春水”滚滚滔滔,汇入大江, “艨艟巨舰”就如羽毛般浮了起来D.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是说突然发现不用枉费力气去推移,巨舰本就能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15.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价这
46、两首诗“借物以明道” 。请结合作品,赏析这一特点。【答案】14. D 15. 其一:借清澈的方塘需要“ 源头活水”来阐明人需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心智才能更加开豁、更加敏锐。或者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其二:借“春水生”让巨舰得以“自在行”来阐明灵感的勃发(或情感一旦触发,或思考一旦茅塞顿开,或基本功夫到家) ,足以使创作(或写作)文思泉涌,驾轻就熟,流畅自如。- 16 -【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
47、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D 项, “突然发现不用枉费力气去推移,巨舰本就能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对诗句的意思理解不正确。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两句诗意为: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此时春水猛涨,巨舰却自由自在地漂行在水流中。故选 D 项。【15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意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然后结合诗句内容来分析。此题问的是“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中评价这两首诗借物以明道 。请结合作品,赏析这一特点” ,考生答出借了什么“物” ,明了什么“道” , “物”批的是诗歌中的意象,如“其一”中的
48、“方塘” , “源头活水” ,“其二”中的“春水” “艨艟巨舰” 。 “道”指的是诗中揭示出来的道理, “其一”中说的是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其二”说的是艺术创作需要灵感的道理,强调艺术灵感的勃发,足以使得艺术创作流畅自如,也可以理解为创作艺术要基本功夫到家,则熟能生巧,驾驭自如。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总结出本题答案。【点睛】第 1 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其中 A 项鉴赏诗句内容,B 项鉴赏诗歌意象和诗句的内容,C 项鉴赏诗句内容,D 项鉴赏诗句内容。考生
49、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題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2) 爱莲说中作者借莲花对君子大加赞美,用_“_”来赞美君子美德远播,用“_”来赞美君子可敬而不可侮慢。(3) 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作者求学时“苦中有乐”的句子是:- 17 -_、_。【答案】 (1). 金戈铁马 (2). 气吞万里如虎 (3). 香远益清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 以中有足乐者 (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