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一、选择题1.(2018 湖北八校二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政务院在共同纲领指导下颁布了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初步确立了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的管理体制。该办法实施的重要政治动机是( )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取缔非法的社团组织C.防控境外的敌对势力 D.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答案 A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从材料信息看,对社会组织“分级登记”管理,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监管和约束,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故选 A 项。对社会团体“分级登记”管理,可以区别不同性质的社会团体,对不同团体采取不同的措施,因此 B、C、D 三项属于直接目的,排
2、除。2.(2018 湖北八市 3 月联考)在制定第一部宪法的过程中,中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次的讨论方式:精英讨论和大众讨论;文字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知识分子进行了平等充分的协商,甚至改变自己拼音文字的价值偏好,采取汉语拼音方案。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 )A.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 B.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C.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开端D.使新中国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这些立体式协商民主模式,可以使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等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本质,故选 B 项。第一届政协的召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起点,也是中国协商
3、民主的开篇,故 A、C 两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政权组织原则问题,故 D 项错误。3.1957 年,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既然我们在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能和民族资产阶级、各民主党派共同合作,团结在一起,那么,怎么能够设想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就不能同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继续合作下去呢?这是说不出道理的。”这一讲话( )A.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B.推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 2C.标志着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D.号召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基层民主答案 A 结合材料提供的时间“1957 年”和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的讲话发生在 1956 年中国共产党
4、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之后,A 项正确。B、C、D 三项皆不符合题中时间信息,排除。4.(2018 贵州贵阳摸底)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B.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C.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D.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答案 D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与重建和完善民主制度不符,故 A 项错误;1982 年修订的宪法起到了为拨乱反正
5、提供法律依据的作用,但 1954 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 B 项错误;1954 年宪法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1982 年宪法没有这一作用,故 C 项错误;两部宪法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故 D 项正确。5.(2018 河南重点高中联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使国家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B.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C.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答案 D 新中国成立后,还要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新政权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
6、环境,党和政府难以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制定系统完备的法律,故 A、B、C 三项错误;材料信息仅体现的是法制工作的开展,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故 D 项正确。6.(2019 江西鹰潭质检)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成就表。这表明,三个时期法制建设的共同点是( )时间段 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3改革开放初期至 20 世纪 90 年代初1982 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 世纪 90 年代初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党的十五大至今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A.完善法律程序 B.突出社会立法C.维护国
7、家统一 D.注重经济立法答案 D 材料表格列举了改革开放后所通过的部分法律制度,没有涉及法律程序,故 A 项错误;从表格内容来看,所制定法律内容多,涉及各个方面,无法体现突出社会立法,故 B 项错误;维护国家统一并不是每个时期首先考虑的因素,故 C 项错误;从表格法律名称来看,与经济相关的法律和规范居多,故 D 项正确。7.(2019 江西南昌模拟)下表反映了我国( )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重(%)1987 年 151.31 8.2 280.07 5.7
8、11.87 6.11990 年 1 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2000 年 1 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2012 年 1 056.47 10.7 678.90 9.4 177.96 7.4A.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4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从 1987 年到 2012 年,在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整体增长,所占比重增长,这反映了国家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体现。故选 A 项。“文革”以前,我国
9、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 B项错误;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科教兴国”战略,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 D 项。8.(2018 广西桂林、北海、崇左三市二模)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答案 A 材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与 1954 年中国需要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相
10、符。材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 1978 年改革开放和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符,故 A 项正确。9.(2019 湖南永州一模)2017 年台湾民众调查显示,45.9%的台湾民众支持国民党在“中华民国”的宪法基础上,为了两岸和平发展与人民生计,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材料说明( )A.民众支持是两岸统一的最终途径B.“九二共识”得到了广泛认可C.两岸和平与发展符合主流民意D.“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根本方法答案 C 据材料“45.9%的台湾民众支持继续与中国大陆交流协商,34%则不支持”说明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的主流,故 C 项正确。10.2017 年,我国的政府
11、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圈发展规划,它将成为“一带一路”中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有别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其他国家层面的区域发展观念,其最为独特的优势是( )A.跨制度合作、丰富“一国两制”内容B.解决港澳青年成长就业问题5C.面向海洋、承载更多对外开放的功能D.显著提高城市群一体化水平答案 A 结合所学知识,香港、澳门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实行资本主义制度,A 项表述正好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的独特优势,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的表述是粤港澳大湾区与京津冀、长江经济带所共同面对的问题和优势,并非独特优势。11.(2019 河南许昌一模)下面
12、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新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渐走向成熟B.“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C.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统一立场坚定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答案 C 台湾问题属于我国内政问题,对台政策不属于外交政策,故 A 项错误。在台湾问题上,“一国两制”构想尚未付诸实践,故 B 项错误。第一幅图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解放台湾的愿望;第二幅图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双方推动两岸友好交往以便实现和平统一大业;第三幅图反映了为实现祖国统一,国家把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故 C 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问题,故 D 项错误。12.(2018 辽宁六校协作体高三期中)下图是一张当年台胞回内地所持的台
13、胞证。新华社在1987 年 11 月 4 日播发的稿件中记录了台胞证首次签注的场景:“两天来已有 100 多名在香港中旅社取得赴大陆新的旅行证的台胞,分别从海、陆、空三路经广州分赴各地探亲。”此证此景说明( )A.九二共识是重要推力B.两岸互访的迫切心情C.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已成为双方共识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6答案 D 九二共识是 1992 年达成的,与题干的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台胞证的签发并未体现“互访”,故 B 项错误;两岸同属“一个中国”是九二共识的内容,故 C 项错误;此证此景反映了两岸关系的新变化,即“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故 D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
14、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告台湾同胞书(1979 年)材料二 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
15、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 年)材料三 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 GDP 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 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 28 436 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体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 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 2 514 家,而截至去年十二月已
16、有 3 845 家摘编自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和澳门(2007 年)材料四 “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7副主任梁爱诗(2011 年)(1)据材料一,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 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8 分)(3)依据材料三、
17、四指出,港澳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8 分)(4)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4 分)答案 (1)由军事对峙到和平统一。(2)相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3)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一国两制”构想在港澳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提供借鉴。(4)“一国两制”方针推
18、动了港澳的回归;“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创新。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到1982 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共十二大到中共十四大前修改 1982 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
19、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8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五大前1982 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十五大到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其形成的历史原因。(12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答案 示例一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从 1954 年宪法规定人
20、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原因:国家性质;吸取“文革”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强(或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任答其中四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亦可)示例二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确立并日益完善。商标法、专利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法规日渐增多。原因:新中国成立,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吸取“文革”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国际环境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决议;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1995 年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1999 年,“依法治国”写入宪法;2001 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化潮流;等等。(答出四点即可)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