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x

上传人:proposalcash356 文档编号:1093631 上传时间:2019-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章测评(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读下列各地景观图,完成第 12 题。1.这四处风景地中,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 B. C. D.2.松赞林寺景观图反映的各种环境要素中,最主要的是( )A.岩石 B.阳光C.科学技术 D.宗教信仰解析:第 1 题,四处风景地中,横店影视城和松赞林寺属于人类活动所创造出的人工环境,是社会环境;元谋土林是流水侵蚀的结果,千湖山是洼地积水成湖,属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是自然环境。第 2 题,松赞林寺主要是藏传佛教寺院,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宗教信仰。答案:1.C 2.D

2、2013 年 11 月 1619 日,欧洲最高和最活跃的火山意大利埃特纳火山持续爆发,岩浆喷涌,高达数千英尺。这已是埃特纳火山 2013 年的第 16 次爆发。据此完成第 34 题。3.火山爆发会喷出大量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对大气造成极大的污染。这种污染属于( )A.资源枯竭 B.生态破坏C.原生环境问题 D.次生环境问题4.按产生的原因来说,下列图片与火山造成的大气污染同类的是( )2解析:第 3 题,火山爆发造成的大气污染属于自然力引起的环境问题,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第 4 题,台风属于自然力,和火山一样都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答案:3.C 4.A我国一些城市在绿化过程中,耗费巨资移植大树进城。据

3、统计,移植大树的成活率不超过 60%。据此完成第 56 题。5.移植大树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病虫害防治不力 B.移植过程中受损伤C.生存环境改变 D.人为破坏严重6.大量移植树木对树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加剧水土流失 诱发地质灾害 增加酸雨频率 影响生态群落 增加地表水的下渗A. B.C. D.解析:第 5 题,移植大树改变了大树长期以来形成的生存环境,如果大树不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将会死亡。第 6 题,大量移植树木会对树木原生地造成水土流失,引发滑坡和泥石流,影响森林种群的稳定。答案:5.C 6.A图中示意的是全球可能发生的某种“环境变迁”。读图,完成第 79 题。37.

4、该“环境变迁”最可能是( )A.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B.火山、地震频发C.荒漠化日趋严重D.臭氧层空洞扩大8.使图示“环境变迁”可能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冰川融化 B.全球变暖C.海水膨胀 D.地面沉降9.下列人类行动能缓解该“环境变迁”的是( )A.加强水利工程建设B.加大台风预报警报C.提高城市化水平,降低农业人口比重D.加强国际协作,开发清洁能源解析:第 7 题,题干说明图示为某种“环境变迁”,结合图中发生“环境变迁”各地区的共同特征,即全部位于沿海地势低洼地区可知,该“环境变迁”最可能的是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第8 题,全球变暖是导致该“环境变迁”的根本原因。第 9 题

5、,解决全球变暖一方面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清洁能源;另一方面应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答案:7.A 8.B 9.D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 9 月份 30S80S 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完成第 1011 题。410.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 CO2浓度而增11.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解析:第 10 题,考查对地理坐标图的理解分析能力及对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结合图

6、分析可知,随着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加,而在高纬度减少明显。第 11 题,臭氧层破坏直接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多,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引起平流层气温降低。答案:10.C 11.B下图示意某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读图,完成第 1213 题。12.随着时间的推移,图示地区原始林地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A.森林大火或病虫害 B.过度开垦C.环境的自然演变 D.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513.自 1800 年以来,图示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A.自然环境逐步优越 B.林业产值逐步上升C.种植业产值降低 D.气候异常现象增多

7、解析:第 12 题,对照图中该时间段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可知,原始林地比重减少,耕地比重渐增,因此可判断出该区域经历了大规模开垦的过程。第 13 题,1800 年之后,原始林地所占比重已变得很低,说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必然会引起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答案:12.B 13.D下图为人与环境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415 题。14.以下所列项目与图中 a、b、c、d 箭头表示意义组合正确的是( )铁矿石、水产品 煤渣、污水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植树造林、治理污染A.a b c dB.a b c dC.a b c dD.a b c d15.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 c 箭头代表含义的是( )A.东南沿海的台

8、风B.黄土高原一些地区常见的甲状腺肿大病C.北京城区和近郊区出现巨大的地下水漏斗区D.贵阳地区的“天无三日晴”6解析:第 14 题,a 表示人类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或能源,b 表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 表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c 表示地理环境对人类产生的反馈作用。第 15题,c 箭头表示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反馈作用,C 项是人类过量开采地下水而形成地下水漏斗区。答案:14.A 15.C阅读材料,完成第 1618 题。善待地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第 39 个“世界地球日”主题)地球上各个荒无人烟的角落几乎都有了捕鲸船的“足迹”,它发现了大量不为外人所知的洋面和岛屿。

9、如今欧美的兵舰在那些地方纵横驰骋,他们大约应该为早期的开发者捕鲸者鸣炮致敬吧!(椎尔威尔白鲸)打死虎,打死豹。分肠肚,分骨头,饱饱吃,啾!啾!啾!(傣族古歌谣欢乐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16.四段文字中,描述采猎文明时期生活场景的是( )A. B. C. D.17.材料描述的生产场景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A.依赖自然 B.改造自然C.征服自然 D.善待自然18.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文明时期是( )A. B. C. D.解析:第 16 题,四段文字依次描述了后工业文明、工业文明、采猎文明和农业文明的生产、生活场景。第 17 题,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

10、征服自然。第 18 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的文明时期为后工业文明时期。答案:16.C 17.C 18.A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据此完成第 1920 题。719.下面的人类活动能促进人类与环境关系和谐的是( )A.森林采伐量高于木材自然生长量B.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C.黄土高原上退耕还林,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道路D.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20.为了促进人与

11、环境的和谐,我国正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其直接目标是( )增加林木产量 调整农业结构 提高生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A. B. C. D.解析:第 19 题,森林采伐量应控制在木材自然生长量之内,否则会导致森林覆盖率降低;呼伦贝尔草原和新疆为半干旱、干旱气候,在呼伦贝尔草原扩大耕地面积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在新疆开垦草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都会造成土地沙化。第 20 题,国家在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一是可以改变我国种植业比重过高的农业结构;二是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答案:19.C 20.C二、综合题(共 50 分)21.(12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某年全球 CO2排

12、放总量排行前 10 位的国家及其人口总数。国家CO2排放总量(亿吨)人口总数(万人)美国 28 300 71中国 27 132 256俄罗斯 6.61 14 289印度 5.83 109 535日本 4 12 762德国 3.56 8 2458澳大利亚 2.26 1 973南非 2.22 4 276英国 2.12 6 060韩国 1.85 4 828材料二:18602002 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1)据材料一分析,人均 CO2排放量高的为 (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美国人均 CO2排放量约为中国的 倍。 (2)据材料二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是 ,1998 年平均气温比 1956 年

13、平均气温约上升了 。 (3)从日常生活出发,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的数据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球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第(3)题,主要联系日常生活中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增加对二氧化碳吸收的措施。答案:(1)发达国家 4.5(45 之间)(2)全球气温呈上升趋势,但有波动(全球气温波动上升) 0.8(3)尽量节约用电(因为目前世界上主要为火力发电,需燃烧大量化石燃料);保护森林和海洋(如不乱砍滥伐森林,不让海洋受到污染以保护浮游生物的生存环境);植树造林;减少使用一次性方便木筷;节约纸张;不踩踏草坪,保护植被等。22.(14

14、 分)9右图为我国东南某区域简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说出图中 A、B 两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简要说明理由。(2)若 A 地区过度开垦,将会对乙河流下游及其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A 为武夷山山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森林,防止水土流失。B 地区环境保护的重点应为保护湿地,防止水污染等。第(2)题,A 地区过度开垦会造成水土流失,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加速扩大,同时会影响河口处渔业资源。答案:(1)A 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保护水质为主。理由:位于气候湿润的山区,河流上游源地。B 地区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湿地(湖泊)为主。理由:位于河流中下游湖

15、泊沿岸,人口密集,城镇较多,经济较发达。(2)河流下游旱涝灾害增多;三角洲面积可能加速扩大;水质下降,污染加剧,可能使河口地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也可能因营养盐类增多,渔业资源更丰富。23.(2013山东高考)(10 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沿海地区景观剖面示意图,图中海岸为沙质海岸。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别说明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的主要生态功能。(2)近年来,该地区的荒草地不断开垦为农田,指出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解析:第(1)题,从图中不同植被距海远近、地形起伏和图例可以得出,甲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生态功能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地植被在沿海的平原地区,主要功能是降低风速、阻挡风沙;

16、而丙地植被在沙质海岸上,主要功能是固沙阻浪。第(2)题,根据题干得知,该地位于华北沿海地区,气候10较干旱,特别是春季蒸发旺盛,而且是荒草地,如果将荒草地开垦为耕地,则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其中两点即可)答案:(1)甲: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乙:降低风速、阻挡风沙;丙:固沙阻浪。(2)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盐碱化;水污染。(答出两点即可)24.(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会出现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

17、改善。(1)若 a、b 表示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两项指标,那么 a、b 分别代表什么?(2)b 曲线拐点的发生一般需要较高的人均收入,在我国人均收入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怎样才能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和谐发展?(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产业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和谐的发展观,以北京市为例说明应怎样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解析: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几点:环境质量随经济增长先下降,经拐点后上升;实现环境和社会和谐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解决环境问题,应从限制污染、高耗能产业和发展清洁生产与无污染产业入手。答案:(1)a 代表经济发展,b 代表环境质量。(2)建立绿色 GDP 核算体系;加大行政管理力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实行循环经济战略并大力开发新能源。(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交通、通信、信息、旅游、商业、餐饮等社会服务行业;调整第二产业,限制污染工业的发展,把污染企业搬迁出去,重视发展电子、纺织、食品加工等工业;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花卉业、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发展绿色农业。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ITU-T J 23 SPANISH-1988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7 kHz TYPE (NARROW-BANDWIDTH) SOUND - PROGRAMME CIRCUITS《7 kHz类型(窄带)声音节目电路的性能特性》.pdf ITU-T J 23 SPANISH-1988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7 kHz TYPE (NARROW-BANDWIDTH) SOUND - PROGRAMME CIRCUITS《7 kHz类型(窄带)声音节目电路的性能特性》.pdf
  • ITU-T J 23-1988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7 kHz TYPE (NARROW-BANDWIDTH) SOUND - PROGRAMME CIRCUITS《7kHz类型(窄带)声音节目电路的性能》.pdf ITU-T J 23-1988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7 kHz TYPE (NARROW-BANDWIDTH) SOUND - PROGRAMME CIRCUITS《7kHz类型(窄带)声音节目电路的性能》.pdf
  • ITU-T J 230-2015 Requirements for platform functionaliti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able STB and mobile second screen devices (Study Group 9)《有线机顶盒和移动第二屏幕设备集成平台功能要求(研究组9)》.pdf ITU-T J 230-2015 Requirements for platform functionaliti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able STB and mobile second screen devices (Study Group 9)《有线机顶盒和移动第二屏幕设备集成平台功能要求(研究组9)》.pdf
  • ITU-T J 230-2016 Requirements for platform functionaliti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able STB and companion devices including mobile second screen devices (Study Group 9)《对有线机顶盒和包括移动第.pdf ITU-T J 230-2016 Requirements for platform functionalities on the integration of cable STB and companion devices including mobile second screen devices (Study Group 9)《对有线机顶盒和包括移动第.pdf
  • ITU-T J 24 FRENCH-1982 MODULATION OF SIGNALS CARRIED BY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BY INTERFERING SIGNALS FROM POWER SUPPLY SOURCES《电源干扰信号对加载在声音节目传输电路中的信号调制 电视和声音传输 以前推荐性规范ITU-R CMTT.pdf ITU-T J 24 FRENCH-1982 MODULATION OF SIGNALS CARRIED BY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BY INTERFERING SIGNALS FROM POWER SUPPLY SOURCES《电源干扰信号对加载在声音节目传输电路中的信号调制 电视和声音传输 以前推荐性规范ITU-R CMTT.pdf
  • ITU-T J 24 SPANISH-1982 MODULATION OF SIGNALS CARRIED BY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BY INTERFERING SIGNALS FROM POWER SUPPLY SOURCES《电源干扰信号对加载在声音节目传输电路中的信号调制 电视和声音传输 以前推荐性规范ITU-R CMT.pdf ITU-T J 24 SPANISH-1982 MODULATION OF SIGNALS CARRIED BY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BY INTERFERING SIGNALS FROM POWER SUPPLY SOURCES《电源干扰信号对加载在声音节目传输电路中的信号调制 电视和声音传输 以前推荐性规范ITU-R CMT.pdf
  • ITU-T J 24-1982 Modulation of Signals Carried by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by Interfering Signals from Power Supply Sources - Television and Sound Transmission《电力供应来源干扰信号对声音节目电路信号的调.pdf ITU-T J 24-1982 Modulation of Signals Carried by Sound-Programme Circuits by Interfering Signals from Power Supply Sources - Television and Sound Transmission《电力供应来源干扰信号对声音节目电路信号的调.pdf
  • ITU-T J 240 FRENCH-2004 Framework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d picture Signal-to-Noise ratio using spread-spectrum and orthogonal transform《使用扩展频谱和正交变换的方法远程操控信噪比图像传输的框架》.pdf ITU-T J 240 FRENCH-2004 Framework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d picture Signal-to-Noise ratio using spread-spectrum and orthogonal transform《使用扩展频谱和正交变换的方法远程操控信噪比图像传输的框架》.pdf
  • ITU-T J 240 SPANISH-2004 Framework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d picture Signal-to-Noise ratio using spread-spectrum and orthogonal transform《使用扩频和正交变换传输图片的信噪比的远距离监控的框架》.pdf ITU-T J 240 SPANISH-2004 Framework for remote monitoring of transmitted picture Signal-to-Noise ratio using spread-spectrum and orthogonal transform《使用扩频和正交变换传输图片的信噪比的远距离监控的框架》.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