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单元过关检测(时间:45 分钟,分值:85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渭南质检)论语中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舜亦以命禹。 ”韩非子中却说:“古之所请圣君明主者逼上弑君而求其利也。舜逼尧,禹逼舜。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论语的记载更符合上古时代特征B有关尧舜禹的记载是后人有意杜撰C上古时代还未形成“家天下”的局面D 韩非子的记载更具有史料价值解析:选 C。两则材料表明尧舜禹实行的不是世袭制,表明“家天下”局面尚未形成,故 C 项正确;论语的记载体现的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不是完全体现
2、上古时代特征,故A 项错误;B、D 项表述错误。2 “周代分封制的实质则是周天子作为国家元首委派诸侯去各地建立地方政府,推行天下一统的政治制度。 ”这说明分封制( )A加强了皇权专制统治 B开创了地方分权体制C有利于边疆地区开发 D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 解析:选 D。A 项“皇权专制”的说法本身错误,此时中国还没有实行皇帝制度;B 项“地方分权”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 项说法本身正确,但题干信息体现不出,排除;根据材料“国家元首委派” “推行天下一统”可知,分封制强化了国家整体观念,故 D 项正确。3(2019惠州模拟)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东周
3、。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这种现象( )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解析:选 C。根据材料“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可知,正是因为秦国受到周代礼制的约束较小,所以更加有利于实施新的社会变革,故 C 项正确。4秦代以前,卿大夫以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这一变化说明( )2A皇帝独尊的至上地位 B皇权至上不可僭越C秦王嬴政的巨大功绩 D皇位世袭
4、不可转移解析:选 A。材料“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大意是:天子使用玉料来制作印玺,群臣从此都不敢再这样使用了,反映了皇帝独尊,因此选 A。5(2019三明模拟)据秦简律令记载:首都咸阳及地方的郡、都、县均应在上计(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汇报)时将“不仁邑里及官者”的“数狱”(名数与狱簿卷宗)与上计簿册一并交“属所执法”审核,此类案件事务员是由“县道官”进行初判,但执法有权令都史“时覆治之”(即审核)。材料中秦朝“执法”( )A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分支B完善了监察体系与职能C接受丞相的指挥D以小制大、以外制内解析:选 B。材料中的“执法”一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监察体系,故 B 项正确;
5、“执法”与地方行政制度是彼此并立而非其分支,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对丞相和“执法”两者关系的相关提及,故 C 项错误;“执法”既非大也非内,故 D 项错误。6(2019四川冲刺演练)下表为史记中记载的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皇帝亲信近臣)。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 )姓名 本官 身份卫长君 外戚卫青 建章监、大中大夫、大将军 外戚、功臣霍去病 骠骑将军 外戚、功臣霍光 奉都将军、光禄大夫、大将军、大司马 重臣、外戚金日磾 驸马都尉、车骑将军、光禄大夫 功臣A.实现大臣间权力制衡B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C君主专制有所强化D中央集权水平进一步提高解析:选 C。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
6、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与材料中“汉武帝时期的部分侍中”相符,故 C 项正确。7(2019洛阳模拟)唐太宗时期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参知政事” “参预朝政” “参议得失”等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后来,又出现“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宰相名号。这说明唐代( )A监察体系日益完备 B三省制名存实亡3C官员众多效率低下 D皇权进一步加强解析:选 D。根据材料“往往给一些品级较低的官员加以名号,让他们参加政事堂会议,执行相职”得出宰相由固定任命到临时任命,便于皇帝控制相权,防止相权独裁,有利于皇权的进一步加强,
7、故 D 项正确。8(2019湛江模拟)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这说明( )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 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 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解析:选 A。据材料“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可知,国家事务与皇家事务联系在一起,国家事务重要性有所提高,故 A 项正确。9(2019天一大联考阶段检测)宋太祖曾下语说:“选进士之事重大,今后官二代有中举的,要详加审核,进行复试。 ”宋太祖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A
8、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B防范官僚子弟科场上的舞弊C选拔真才实学的官吏D打破官僚子弟对仕途的垄断解析:选 B。宋太祖对官二代进行详加审核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官僚子弟在科场的舞弊,故 B 项正确;题干主要表明要对官二代进行详加审核,这不是扩大社会基础的表现,故 A项错误;选拔真才实学的官吏是宋太祖长治久安的考虑,是从长远来看的,故 C 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不允许其他阶层参与科举考试,故 D 项错误。10(2019唐山模拟)下图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比较”图。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是( )A经济重心南移的结果4B经济形态变革的标志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D政治中心转移的反映解析:选 D。隋朝大运河经过洛阳是因为隋
9、朝为加强统治以长安为都城,以洛阳为东都,而元朝以大都为都城,不再设洛阳为东都,说明政治中心的转移影响了大运河河道的变迁,故 D 项正确。11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中,常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以下机构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A中书门下、内阁、军机处B中朝、内阁、军机处C中朝、中书门下、内阁D尚书台、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解析:选 B。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其发展趋势应该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汉朝的中朝制度是为了削弱外朝三公九卿的权力;明朝内阁是废丞相,皇权专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的体现;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
10、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本题该选 B 项。12雍正帝用暴力手段打击腐败,维护政治生态的同时,也袒护功臣后代、八旗子弟,特免勤职官员。乾隆帝则鉴于官场人心不稳,干脆对官员采取宽容政策。嘉庆帝更是把和珅贪墨所得收入自己囊中而不是缴纳国库。这说明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 )A维护君主利益 B清除政敌势力C保持官场稳定 D提高行政效率解析:选 A。据题干材料中清朝各代君主惩治贪腐的措施及清朝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的史实可知,清朝惩治贪腐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君主利益,故选 A 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9孝义模拟)阅读材料,
11、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因为它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正适应了统治者的需要。因此从隋唐时期开始就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为核心的儒家经义,与各种政务并不相合,主要的目的是笼络读书人,愚化百姓。科举考试的形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经过乡试、会试、殿试,从初级到高级的层级考试选拔,统治者的意识形态已深深地灌输到应试士子的心里,从而形成了一个有利于统治的社会基础。材料二 1861 年京师同文馆设立之初只是一个单纯地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此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先后添设了撰修馆、天文算学馆和格致馆京师同文馆对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可授七、八
12、、九品官。在馆绩优学生,固有随时派充总署翻译,或5赴有关衙门差委,或分赴各省任职,或随使出洋,或担任教职,出路不一而定,其七品官大考两次,可以授为主事。 ”同文馆选送的官员分派到各衙门,尽管为数很少,但由于其知识的实用性,无疑会对传统的官员形成一定的冲击,给传统的衙门补充了新鲜血液。材料一、二均摘编自逯慧娟同文馆与中国文官制的近代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选官制的特征和影响。(1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科举文官制相比,近代同文馆选送官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3 分)解析:(1)第一小问“特征” ,据材料一“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以宗法伦理
13、为核心的儒家经义”等信息,从选拔形式、考查内容和选拔程序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影响” ,据材料一“科举选官制是中国文官制的基石”等信息,从科举选官对古代选拔体制、对古代教育和儒学的发展的影响等方面归纳。(2)第一小问“特点” ,据材料二“京师同文馆对学生的升迁制度为:大考绩优,可授七、八、九品官 ”等信息,从对官员实用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原因” ,据材料二“1861 年京师同文馆设立” “只是一个单纯地培养西方语言人才的机构。此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先后添设了撰修馆、天文算学馆和格致馆”等信息,从近代西方文明传入的影响、挽救统治危机等方面归纳。答案:(1)特征:选拔形式具有开放性;考查
14、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选拔程序具有严密性、系统性。影响:促进了文官选拔体制的完善;客观上推动了古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儒学的进一步传播;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答出任意三点即可)(2)特点:更注重官员实用能力的培养;官员升迁与所学考试成绩密切结合;官员任命以推送为主。原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传入的影响;为了挽救清政府统治危机,洋务运动对实用人才的需求;近代教育改革的影响;官僚队伍近代化发展的需要。14(2019漳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任何一项制度,绝不是孤立存在的。各项制度间,必然是互相配合,形成一整套。某一制度之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某一制度之
15、消失,它必有流变,早在此项制度消失之前,已在渐渐地变质。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相关内容,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12 分)(要求:明确写出具体论题,论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本题考查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首先要认真读清楚题目要求是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内容,因此可从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方面找到突破点;然后分析材料是强调制度的渐变和制度的继承发展,可从中国古代的丞相制度的发展分析,重在论述其发展的原因和影响。6答案:示例一论题: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历史发展的结果。论述:秦朝建立之初,设置丞相,帮助皇帝处置政务,但也埋下皇权与相权之间矛盾隐患。汉代内朝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均是为分散相权而做出的制度设计,但相权仍对皇权构成一定的威胁。明太祖朱元璋为彻底消除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废除了丞相制度。可见,丞相制度的废除是君主专制不断发展的结果。示例二论题:井田制和分封制相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论述:井田制是周代土地国有制度,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均为周天子所有。通过分封制,周天子将土地及其土地上的人口授予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获得土地、人口的诸侯必须向周天子承担必要的政治、经济义务。可见,井田制为经济基础,分封制为上层建筑,它们之间的结合,构成周代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