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专题十七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挖命题【考情探究】5 年考情考点 考试内容、考核要求真题示例 考查角度 学科素养 考查热度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和影响(b)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和意义(c)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斯大林模式”(c)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戈尔巴乔夫改革(c) 分析解读 本专题在浙江过去的选考考试中均未出现相关试题。根据本专题的现实意义,预测今后有可能会考查,在考查内容上可能涉及苏联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影响,同时会将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综合比较。复习本专题过程中既要注意苏联的主要领导人在历史转折点所起的重
2、要作用,更要注意历史的转变关头或改革的初始阶段所处的历史背景。无论是列宁、斯大林还是其他苏联领导人,他们所采取的政策都针对当时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而展开。因此,无论是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还是其他的改革措施,都有它们出现的原因和背景。而赫鲁晓夫改革及其后改革的失败,不仅与主要领导人的指导思想有关,更与当时苏联社会的具体情况密切相关。【真题典例】2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知识线索苏联是人类社会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本专题阐述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改革的成就与经验教训,勾画了苏联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轨迹。通过学习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
3、程,理解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必然性、进步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列宁时期 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苏维埃政府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的出现是列宁根据社会现实做出的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尝试斯大林时代斯大林模式的出现是探索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近代化历程,开辟了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它创造了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奇迹。斯大林模式存在的严重弊端成为苏联后来解体的根源苏联的改革 二战后,苏联的改革没有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缺乏理性的思考和渐进的过程,最终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了认识 反思苏联的历史,对我们认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我们今天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会有
4、新的思考和体会【考点集训】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31.(2018 浙江宁波十校高三 9 月联考,27)关于在一个落后国家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指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与改革道路也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出来的,“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邓小平改革开放政策及其理论与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相似之处有( )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为突破口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要结合本国国情强调要利用经济中的市场要素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包围的国际形势A. B.C. D.答案 C2.(2017 浙江丽水、衢州、湖州三市质检,29)1920 年,许多农民向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的一个农民在信
5、中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负担”这说明( )A.农民对苏维埃政府有不满情绪 B.农民拥护和支持余粮收集制C.三年国内战争中农民贡献最大 D.粮食税的实施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答案 A3.(2017 浙江稽阳联谊学校 8 月联考,29)1921 年 11 月,苏俄政府与美国商人哈默签订了关于租让阿拉帕耶夫石棉矿区的协议。协议:苏政府将石棉矿区租让给承租者,期限 20 年;承租者每年所采矿藏及制品的 10%归苏政府;苏公民不少于企业总人数 50%;承租者须向苏国家银行缴纳 500 万美元的黄金作抵押;合同期满
6、后企业所有的矿藏、设备等完全无偿转归苏维埃国家所有。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A.苏俄加入国联扩大了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B.苏联自此放弃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C.优先发展重工业推动工业体系的健全D.谨慎地尝试资本主义以恢复苏俄经济答案 D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2018 浙江台州高三期末,29)1931 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1/3,1932 年上升到 50%左右;1932 年约有 1700 名美国工程师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经济危机为苏联实现五年计划提供了契机苏联 20 世纪 30 年代初的工业化得到西方大国的支持新经济
7、政策的实施加速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学习西方技术是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有效途径A. B.4C. D.答案 C2.(2018 广东汕头一模,35)1929 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建成投产,先后在这里工作的美国工程师有 730 名。1932 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国专家约有 6800 人。斯大林后来告诉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利用美国的技术建成的。这表明当时( )A.苏联严重依赖美国资本技术B.美、苏逐渐抛开意识形态分歧C.美国极力转移国内过剩产能D.苏联适时把握了历史发展机遇答案 D3.(2018 山东济南二模,34)1930 年 3 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 1929 年
8、12 月的 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000 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 )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答案 A4.(2017 江苏南京 9 月,16)“农民们宁愿在自己的私人土地上辛勤劳作,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按照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耕种,然后在公开市场上以他们所能得到的最高价格、而不是政府为集体农庄生产的农产品制定的低价格出售他们的任何产品。因此,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 3%到 5%,却生产了 25%到 30%的苏联的农产品。”以上现象客观上反
9、映了( )A.单一公有制的产生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C.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D.余粮收集制的扩大答案 C考点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2018 安徽蚌埠一模,23)戈尔巴乔夫改革过程中形成了“共青团经济”,即:国家职能部门变成股份公司后,股份大都被领导人瓜分。结果,“国家官员、党的职能人员、共青团积极分子成为最初类型的俄罗斯企业家、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第一批百万富翁”。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仍然推行计划经济体制 B.经济转型滋生腐败现象C.经济改革直接导致解体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改变答案 B2.(2018 河北石家庄一模,35)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关键人物,但 1990 年
10、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由俄罗斯教育部审查认定、国家历史学会编写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对此评述为:“苏联民众对此的反应却是敌对的、冷淡的。与此同时,西方社会却在庆祝戈尔巴乔夫对冷战和平演变的巨大贡献。”对此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解体主要由于西方和平演变5B.苏联改革没有解决好民生问题C.俄罗斯重视国家的意识形态导向D.历史教科书具有社会教育功能答案 C3.(2017 江苏苏锡常镇 3 月,18)戈尔巴乔夫执政期间,实行国有资产分散化和国营企业私有化,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混合经济”的路子,其实质是( )A.放弃了苏联的传统做法 B.社会主义改革成功尝试C.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发展了马克思主
11、义学说答案 C探史料探究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史料呈现史料 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缺的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尽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即作为“战时经济”的合理性。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第三编)史料 2 列宁指出:“1921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读史指导史料
12、1: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非常时期实行的一种非常经济体制史料主旨 史料 2:说明了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唯物史观史料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因为背离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导致苏俄出现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史料 2:新经济政策符合当时苏俄的国情,属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适应了生产力发展,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明显违背经济规律,但仍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因此违背经济规律。但它为极端困难条件下战胜敌人提供了财力、物力、人力保障,因此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史料 2
13、: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反映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将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变为逐步过渡史料认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调整。新经济政策是列宁结合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及时调整政策,实事求是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新经济政策对市场、货币、价值规律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的认可,体现出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的实行,社会生产迅速恢复,说明了认识经济规律的重要价值史料应用6综合上述史料,指出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何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答案 “新”: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14、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意义:新经济政策反映了在苏俄这种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探索了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探究二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史料呈现史料 1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牲畜种类和数量、作业方法、农艺措施以及农畜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
15、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 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 13.2%,土豆7.5%,牛肉 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 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 432千克和 30 千克,比革命前 1913 年的 540 千克和 31.4 千克还要低。中学历史教学史料 2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读史指导史料 1:苏联农业集体化的特点和影响史料主旨 史料 2:斯大林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唯物史观史料 1:农业集体化政策并未促进苏联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实
16、施越久,弊端越大史料 2:斯大林的经济政策忽视了经济规律史料解读重点阐释史料 1:苏联农业集体化造成苏联农业长期落后。说明集体农庄实行高度集中管理史料 2:社会主义经济只能是公有制经济。说明斯大林体制忽视了私有制的合理性史料认识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 1 及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有何重要特点。答案 片面发展重工业;国家对农业的强制剥削,牺牲农民利益为工业化积累资金。2.斯大林,有人视他为天之骄子,是扭转俄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巨人;也有人说他是残暴凶狠的魔鬼,十恶不赦的历史罪人。据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7答案
17、 创立了斯大林模式,将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世界工业强国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是值得肯定的,但这一体制高度集中的弊端以及片面发展重工业也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过专题【五年高考】A 组 自主命题浙江卷题组1.(2016 浙江文综,22,4 分)下图所示为苏联某一时期社会结构的前后变化。它集中反映了(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新经济政策的结果C.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D.赫鲁晓夫改革的后果答案 C2.(2015 浙江 7 月学考,25,2 分)1921 年,有一个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新的经济政策,其中在农业方面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商业方面,实行自由贸易。这个国家是( )A
18、.日本 B.苏俄 C.德国 D.英国答案 B3.(2011 浙江文综,39,8 分)(节选)今年是苏德战争爆发 70 周年,苏联解体 20 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 年 9 月 9 日)(3)从思想、社会和政党政治三个方面,分析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如何导致苏联解体的。(8 分)答案 (3)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提出“公开性”“多元化”,造成思想领域极度混乱;使各种反对势力趁机崛起,社会失控,民族分裂愈演
19、愈烈;实行“多党制”,从根本上动摇了共产党的领导。(8 分)B 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1.(2018 课标,35,4 分)1959 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 7 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 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 )A.未能摆脱斯大林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答案 A2.(2017 课标,34,4 分)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
20、措施旨在( )8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答案 A3.(2016 江苏学考,26,2 分)1921 年,列宁承认农民对目前建立的关系是不满意的,并且“这种不满意是合理的”,他说:“(这)首先而且主要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工人阶级如何对待农民。”列宁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 )A.建立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D.推广社会主义集体农庄答案 C4.(2016 课标,34,4 分)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
21、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答案 B5.(2015 天津文综,9,4 分)美国有一位企业家哈默博士,年轻时曾与列宁领导的苏俄交往,进行贸易活动;年老时应邓小平邀请,来中国投资设公司。哈默之所以能这样做,在于( )A.苏俄、中国都实行开放政策B.苏俄、中国都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C.苏俄、中国都愿意发展资本主义D.哈默敢于冲破美国政府的阻挠答案 A6.(2015 课标,34,4 分)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
22、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 AC 组 教师专用题组考点一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1.(2014 江苏单科,15,3 分)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 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
23、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 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答案 B92.(2014 安徽文综,20,4 分)列宁指出:“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 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此“严重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苏维埃政权农业税过重 B.苏俄政策严重脱离现实C.分配领域的实物配给制 D.苏俄敌对势力十分强大答案 B3.(2013 课标,35,4 分)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 20 世纪 80 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
24、所有制经济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 B考点二 “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2015 山东文综,21,4 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 19291938 年美国和苏联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趋势的是( )答案 A2.(2014 课标,34,4 分)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答案 D3.(2013 课标,35,4 分)1931 年,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 501
25、00 年。我们应当在 10 年内跑完这段距离。”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 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答案 B考点三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10(2015 江苏单科,19,3 分)“苏联于 20 世纪 50 年代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 1/10 到 1/5,因而被 28 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 年,苏联自身只有 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答
26、案 B【三年模拟】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 届浙江衢州、湖州、丽水检测,30)1920 年 2 月,列宁高兴地认为:“我们通过粮食委员会的机制来筹集,我们凭借社会主义的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方法来筹集,以固定价格来筹集,通过在农民中分配而不是在自由市场上出售来筹集这就是说,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路。”列宁找到的这条路( )A.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C.调动了广大工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制约了苏联政治和经济的发展答案 A2.(2019 届浙江嘉兴选考测试,29)有学者认为“二战期间斯大林模式发挥了优越性”。这种“优越性”有( )高度的政治
27、统一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指令性的工业生产保障了后勤供应集中的思想体制激发了人们的主动性高度的个人崇拜提供了持续的思想动力A. B. C. D.答案 A3.(2019 届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30)苏联经济发展状况与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这样形容苏联(俄)某一时期:“尽管战时的条件艰苦,但在完成了土地改革和工业企业国有化改革后,工人和农民真正感觉是为自己劳动而不是被迫劳动,基于共同体思维来组织战时经济激发了人民劳动的热情,其中包括劳动人民自发进行的义务劳动。”这一时期最有可能是( )A.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B.新经济政策时期C.斯大林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答案 A4.(2019 届安徽“江淮十校”第
28、一次联考,21)1923 年 5 月,苏维埃政府规定,将农民担负的各种税务改为“统一的农业税”,并将其中一半左右由实物税改征货币税。此规定( )A.促进了苏联农产品商品化B.体现了苏联农业税制度的成熟C.体现了苏联政策的长期性D.有利于工农联盟和苏联的建立11答案 A5.(2019 届江苏南京调研,17)布哈林说:“托洛茨基主义的思想家天真地认为,每年最大限度地把资金从农业抽调到工业能保证整个工业的最大发展速度。但是,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只有工业在农业迅速增长的基础上达到高涨这样的结合下,我们才能长期地保持最大速度。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发展打破纪录。”这表明他主张( )A.协调工农业发展 B.
29、优先发展重工业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加快农业的发展答案 A6.(2018 四川绵阳三模,34)1920 年 11 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据此可知当时苏俄( )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 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C.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 D.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答案 D7.(2018 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二模,10)列宁曾这样说道,“如果我们建立了充分经济核算的托拉斯和企业,但又不会用精打细算的商人的方法充分地保证我们的利益,那我们还是地地道道的大傻瓜”。列宁的意图是( )结束
3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要求共产党人学会经商 推行国家主义经济政策A. B. C. D.答案 D8.(2018 天津河东区一模,7)1921 年,苏俄有人吼道:“列宁要把我们带到哪里去?”列宁作出了很好的回答:“退一步,进两步。退是为了进,为了进必须退,不退就不能进。”当时“退一步,进两步”是指( )A.放弃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B.全面放弃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C.利用市场经济手段,向社会主义过渡D.实行工业国有化,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答案 C9.(2018 江西赣州适应性考试,34)下表为 1927 年前后,苏联集体农庄与个体小农数据对比,由此可知( )播种机 收割机
31、牲畜集体农庄 2.2 台/100 俄亩 2.07 台/俄亩 13.8 头/俄亩个体小农 0.3 台/100 俄亩 0.6 台/俄亩 17 头/俄亩A.为农业集体化创造了条件B.农业机械化基本完成C.农业集体化运动效果显著D.集体农庄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答案 A1210.(2018 湖南张家界三模,35)“斯大林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不同,他是一个带有俄罗斯农民意识的马克思主义者。较少接触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当时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包括政治生活都是陌生的。”材料意在说明( )A.苏联工业化的历史地位 B.斯大林的经济思想C.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因素 D.斯大林的革命活动答案 C11.(20
32、18 山东日照校际考试,35)1991 年,苏联一些经济学家制订了经济改革计划,计划指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实现的自由是基本的价值”,国家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对价格实行监督,反对通过行政方法提高价格。该计划反映出( )A.经济学家成为改革的主导力量B.物价问题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C.经济改革领域出现过激的倾向D.新经济政策重新成为改革路径答案 C12.(2018 广东茂名五大联盟学校 5 月联考,34)下图为关于苏联的一幅漫画,漫画反映的主题可能是( )A.苏联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B.斯大林脱离苏联实际漠视民生C.赫鲁晓夫改革使苏联取得成就D.戈尔巴乔夫改革葬送苏联事业答案
33、D二、非选择题(共 22 分)13.(2019 届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33)材料一 1979 年 11 月邓小平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人时,发表了一篇十多年没有公开的谈话,他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经济学家薛暮桥等认为,邓小平和吉布尼的谈话是自觉的,十多年没有公布的原因是他不愿把自己的看法强制干部们勉强接受,而是耐心引导广大干部在实践中逐步取得共识。十多年后,市场经济,这个长期被当作社会主义异端的经济制度,终于和社会主义这个词连接起来了。摘编自杨继绳邓小平时代材料二 邓小平在 1985
34、 年会见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主席穆加贝时曾谈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表明,邓小平曾对新经济政策有过反思和借鉴。有关对这两者的认识,以下有两种可供讨论:邓小平和列宁的经济改革在背景、突13破口、内容等方面具有深刻的同一性。邓小平经济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高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所以最终也导致不同的结果。(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连接起来的过程,并指出这一过程体现了改革开放时期怎样的思想路线。(6 分)(2)阅读材料二并联系材料一,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认识?侧重
35、分析,请结合所学进行阐述。侧重分析,请根据所学分析邓小平改革与新经济政策相比的进步之处。(6 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答案 (1)过程:1979 年邓小平已经局部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观点;1992 年中共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1992 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 分)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 分)(2)倾向于:原有经济体制的弊病都充分暴露;改革均以农业为突破口;内容上都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巩固和发展生产;背后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6 分)倾向于:在
36、理论方面列宁探索了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而邓小平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在实践方面,邓小平将思想解放和改革实践逐步推进,同时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并行。(6 分)14.(2018 天津和平区三模,13)(节选)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 1864 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 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
37、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材料二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
38、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斯大林和英国作家威尔斯的谈话(1934 年 7 月 23 日)(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4 分)14(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和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本质区别。(6 分)答案 (2)区别: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4 分)(3)区别:斯大林把计划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绝对对立起来,排斥市场价值规律,否定市场经济,不利于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落后面貌;而邓小平则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可以相互借鉴和学习。(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