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098839 上传时间:2019-04-1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 2019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六次考试试题(含解析)1.传说中禹的足迹遍布四方,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 “禹凿龙门”更是世代相传的经典故事。但据现代科学考证,在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下,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大禹的不少事迹都存在后人附会的现象。这表明A. 神话传说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B. 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多是后人附会之说C. 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D. 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答案】D【解析】【详解】神话传说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不是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故排除 A 项;英雄人物的事迹虽然有后人的附会之说,但也有真实

2、事迹,B 项说法不符合实际,故排除;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的说法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 C 项;虽然“禹凿龙门”的故事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表明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故选 D 项。【点睛】神话传说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与远古的生活和历史有密切关系,它是研究人类早期社会的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很重要的文献资料。2.“驿使图” (下图)为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该画绘于公元 3 世纪左右,画面是一个驿使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 ,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对该文物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 汉代绘画注重吸收外来美

3、术风格B. 能够说明当时西北边境军情紧急C. 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文化需要- 2 -D. 体现了真实而又写意的绘画手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驿使图” “出土于甘肃嘉峪关地区的墓葬壁画” ,可知属于历史遗迹,是第一手材料,但“公元 3 世纪”与西汉时间不符,排除 A;材料中没有反映“西北边境军情”的信息,排除 B;材料没有反映详细的邮驿制度,排除 C;画像真实的描绘当时驿使的形态“头戴黑帽,身着短衫,一手持缰,一手拿邮件” ,因此体现了真实,而“驿使面部五官缺少嘴巴” ,说明笔画简约,忽略不必要因素,传达其实质,具有写意画的特点,故选 D。3.唐代确立了严格的官吏致仕(退休)制度。官吏

4、致仕的法定年龄为七十岁,或“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 。五品以上的官致仕,直接奏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则由尚书省奏皇帝批准。这有利于A. 官僚制度发展成熟B. 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C. 完善社会养老体系D. 形成尊老的社会观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唐代的致仕制度。题意体现是关于官员致仕的问题,与阶层流动无关,故排除 B 项;官员致仕不能体现社会养老制度的完善,故排除 C 项;根据“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可知与社会尊老观念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D 项。根据不同官职品级或其他因素,实行不同的致仕制度和待遇,有利于官僚制度的发展成熟,故选 A。【点睛】致仕的官员无论官职高低都属

5、于官僚阶层,所以官员致仕与否并不涉及社会阶层的上下流动。4.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如“诸夜无故入人家者,笞四十,主人登时杀者勿论” ;有敢于“烧人舍屋及积聚之物而盗者,计所烧减价,并赃以强盗论” ;“恐吓取人财物者,准盗论,加一等” ,材料体现A. 宋代政府利商的经济政策B. 宋代新的经济观念的确立C. 宋代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D. 宋代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 3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宋朝对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说明宋代政府实行惠商的经济政策,故 A 正确;宋代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没有确立新的经济观念,B 错误;宋代仍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6、,材料无法体现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 C;材料只是反映了宋代部分惠商政策,不能体现宋代法律体系完善,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宋刑统盗律中对于侵犯商人私人财产的处罚规定相当严重” ,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重农抑商政策分析解答。5.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严厉镇压私自出国的人民,并宣称“人已出洋,已非我民,我亦不管。”1909 年,在荷属印尼华侨的请求与国内舆论催促下,清政府出台了大清国籍条例 ,确立了血统主义原则,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一变化反映出A. 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B. 侨民安土重迁观念得到强化C. 传统的华夷观念完全丧失D. 清末“新政”注重重塑政府权威【答案】

7、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籍法是主权国家对公民的国籍取得、丧失和恢复进行管理的法律条例;清政府从拒不承认海外华侨的侨民身份,到颁布成文国籍法大清国籍条例为保护海外华侨提供法律依据,反映出清政府外交主权观念增强,A 项正确。 “安土重迁”观念突出的是乡土观念,侨民的外迁本身不符合“安土重迁”观念,B 项错误。传统的华夷观念的丧失经历了长期过程,仅此一点不能说明完全丧失,C 项错误。清末新政,清政府的权威并未得以重塑,反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D 项错误。6.1921 年 2 月,共产党人蔡和森在新青年撰文指出:“对于初期的社会主义,乌托邦的社会主义,不识时务穿着理想的绣花衣裳的无政府主义,

8、专主经济行动的工团主义,调和劳资以延长资本政治的吉尔特社会主义,以及修正派的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一论述反映了A. 中共成立初期的思想分歧B. 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的思想分化C. 早期共产党人的理论选择- 4 -D. 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概念理解混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相关信息,对当时的各种“社会主义”一律排斥批评,不留余地,这反映了早期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选择。故答案为 C 项。A 项 1921 年 2 月中共尚未成立,故该言论不能反映中共成立初期党内思想状况,排除;B 项蔡和森的言论立足于理清“社会主义”的概念,并不仅仅针对新文化阵营内部,排除;D 项蔡和

9、森言论可以反映“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在早期传播中的混乱和分歧,其目的在于理清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思想的不同,不能表明马克思主义的概念混乱,排除。【点睛】近代的历史和人民为什么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契机;b.近代中国所面临的现实以及中国人的“双重超越”理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c.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的思想模式相类似;d.中国特色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内在的生机与活力;e.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随着中国的发展,本土文化意识的回归也越来越强烈。7.1938 年国民党

10、临时代表大会通过的抗战建国纲领中,决定“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 ”国民政府遂在后方各省迅速发展交通事业,赶筑多条省际和国际交通要道,同时加快航运的整治和开辟新的空中航线。这些举措A. 表明了抗战相持阶段已经到来B. 体现了国民党全面抗战的意图C. 便利了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D. 促进了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给时间 1938 年和“整顿交通系统,举办水陆空联运,增加铁路、公路,加辟航线。 ”结合抗日战争的背景可知,这些举措有利于外部援助的及时输送,C 选项符合题意。1938 年 10 月,广州、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A

11、 选项与材料无关。材料未体现国民党全面抗战意图,B 选项说法错误。促进了后方经济建设良好发展不符合材料主- 5 -旨,D 选项排除。8.1980 年深圳外贸出口商品总额仅为 627 万美元,2007 年则达 168493 亿美元,已有 9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到深圳投资,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374 亿美元。材料反映出深圳A. 经济发展速度居于领先地位B. 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首要窗口C. 经济外向型和开放性程度高D. 贸易顺差不断增加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数据“外贸出口商品总额”由“1980 年”的“627 万美元”到“2007 年”的“168493 亿美元”可以看出

12、随着对外开放深圳对外贸易额大大提升;同时“到深圳投资”的“客商”来自“9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直接投资 374 亿美元”则表明深圳的开放性程度也在提升。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中没涉及深圳的发展速度,也无中国其他城市或地区发展速度的信息,无法得出此结论,排除;B 项表述有误,深圳是中国的经济特区之一,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之一,排除;D 项从材料所给的信息无法判断深圳的经济处于贸易顺差与否,排除。【点睛】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 年创立之初,深圳城区仅有 3 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特区设立以来,在邓小平理论、 “三个

13、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当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兄弟省市区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艰苦创业,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今天的深圳,已发展成为一座经济繁荣、功能较为完备、法制比较健全、环境十分优美的新型现代化城市。开放中的深圳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充分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生机活力。9.公元前 445 年,古罗马废除了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 367 年,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公元 212 年,颁布卡拉卡拉赦令 ,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这表明古罗

14、马A.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 把保护平民利益放在首位C. 利用法律缓和社会矛盾- 6 -D. 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罗马法在奴隶制社会下本质目的是维护贵族的利益,法律适用的范围是有局限的,故 AB 两项错误。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故 C 项正确。 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C。10.1848 年,大约有 20%的波士顿人乘火车上下班。208 列火车中有 118 列出入于该城的 7 个终点站,这些线路呈放射状由市中心区向外伸展,服务于波士顿

15、 15 英里方圆的地区。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近代城市职能的变化B. 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C. 第三产业的兴起发展D. 经济结构革命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大量规模化聚集,工厂布局及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使交通向城中心汇集,波士顿的交通布局反映工业革命后的城市工业迅速发展状况,故 D 项符合题意。A 项为美国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而非原因,故排除。B 项,火车运输有利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完善,因此 B 项为题干的现象的有利影响,故排除。C 项,题干现象是工业化的结果,并非第三产业,故排除。11.1907 年,英国保守党的张伯伦首先使

16、用了“影子内阁”一词,影子内阁由下院中最大的反对党领袖,物色下院中有影响的同党议员,按内阁形式组建而成。影子内阁不附和当任内阁,给当任内阁施加种种压力。它的出现是A. 政党政治恶性斗争的结果B. “责任内阁制”发展的必然要求C. 资本主义金钱政治的体现D. 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表现【答案】D【解析】- 7 -“影子内阁”是英国维护民主政治的产物,也是英国民主政治日渐成熟的具体表现之一,选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影子内阁”是进步,是政党政治良性斗争的结果,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影子内阁”并非“必然要求”而是客观产物,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涉及金钱政治,选项 C 不符合题

17、意,排除;故本题选 D。12.下图体现了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事件。以 20 世纪下半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视角,对材料所蕴含历史信息的解读最全面的是A. 为美国资本输出和对外经济扩张创造了有利条件B. 确立自由贸易为特征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C. 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从无序到有序的趋势D. 世界各国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一系列国际组织【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二战”后期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使战后经济朝着制度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但是无论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还是关贸总协定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美国控制的,世界需要新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20 世纪 9

18、0 年代世界贸易组织建立标志着贸易全球化的进行,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及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所以图示所反映的信息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总体呈现出“从无序向有序”发展趋势。故答案为 C项。ABD 三项表述都不能全面概括图示所要表达的信息,均排除。【点睛】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GATT) ,简称“关贸总协定” 。关贸总协定在其存续期间为国际贸易自由化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它使各缔约方通过谈判减免了关税、规范了非关税措施等。但它的先天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关贸总协定属于“临时协议” ,而不是正式生效的国际公约,这一点有损其法律效力;关贸总协定没有国际公认的法人地位,缺乏组织基础;关贸总协定管辖的范围仅

19、限于货物贸易,而对于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加的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以及国际投资问题没有涉及;关贸总协定的争端解决机制作用有限,- 8 -它要求所有缔约方“完全协商一致”作出决策,即只要有一个缔约方不同意争端解决专家小组的仲裁结果,该专家小组报告就不能通过。因此,上述不足使其成为国际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最终为世界贸易组织所取代。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子监是明王朝的最高学府。朱元璋亲自管辖南京国子监,强调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心” ,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每月有 3 名学士轮流教授四书 五经 御制大诰 大明律

20、令等,大学士讲解,监生背诵和默写是主要的教学方式,一般不采用质疑性提问和开放式辩论,但倡导“求教式”的师生“对晤” 。洪武三年(1370 年) ,监生考试尚考九章算术中的珠算,但四年后被取缔,改考科举中的经学、时务策等,成绩合格者“赐同进士出身” ,进入仕途。材料二 文艺复兴后,剑桥大学(1209 年创办)突破了中世纪的神学来缚,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1687 年,剑桥毕业生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总结他在力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被聘为母校 200 多位终身教授之一。1695 年,英国议会、英国皇家学会拨专项基金在剑桥大学设立数学、医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工程学、

21、机械学等院系,对前沿学科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1702 年制定剑桥大学奖励优秀生律令 ,对有独立研究报告或制作新型实验模型的毕业生进行奖励。迄止 1756 年,剑桥大学在社会赞助与政府特许状的支持下,拥有 80 多个独立学院、600 多个科学社团,与牛津并列为英国近代科研的两大基石。摘编自于佳媚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国子监与英国剑桥大学的差异。(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17 世纪后剑桥大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并简析明代国子监教育的影响。【答案】 (1)差异:教育目的:国子监培养忠于君主的封建政府官员,剑桥大学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课

22、程设置:国子监教授儒家经典和封建法律,剑桥大学主要开设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教学方式:国子监重视知识的传授,剑桥大学强调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师资队伍:国子监由部分封建官员轮流兼任,剑桥大学有固定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性质:国子监为官办学校,剑桥大学办学主体多元。(2)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和学术机构的支持;思想解放的推动;自然科学的- 9 -进步。影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禁锢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析】【详解】 (1)对比材料一文字“国子监是明王朝的最高学府” “教育学生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先,隆师亲友,养成忠厚之

23、心 ”“国子监一般由翰林院大学士兼任讲习” “教授四书 五经 御制大诰 大明律令等” “珠算” “经学、时务策等” “赐同进士出身”“进入仕途”与材料二文字“为培养律师、会计师、股票交易师而增设许多新课程” “牛顿”“被聘为” “终身教授” “设立数学、医学、天文学、地理、物理、工程学、机械学等院系,对前沿学科进行深入的专业研究” “拥有 80 多个独立学院、600 多个科学社团”从教育目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学校性质方面进行总结概括即可。(2)第一小问“条件” ,结合 17 世纪英国的社会状况从经济、政府政策(态度) 、思想、科学角度主义进行分析即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府

24、和学术机构的支持;思想解放的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第二小问“影响” ,注意要从积极、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结合中国明朝的社会状况分析即可得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高官员的素质;禁锢思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话说徽州商人程宰,世代儒门,少时习读诗书,后弃儒就商,于明正德初年(1060 带了数千金,远赴辽阳贩卖人参、松子、貂皮东珠,不虞耗折了资本,只得在一徽商大铺中当个账房先生。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程宰见了正要去取,海神却道:“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 ”后又指点他经营

25、买卖,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黃各千斤,隔不多日疫疠盛行,卖得五百余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不到一个月,朝廷调辽东兵平叛急需缎匹置办戎装旗帜,卖得千五百两;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数月后武宗皇帝驾崩,人人要件白衣行孝,又卖了三四千两。就这样,程宰成为知名的大商人。摘编自明末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七叠居奇程客得助三救厄海神显灵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故事情节中提取一个信息,指出它所反映的明代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 10 -(二)选考题【答案】现象可

26、以从如下一些角度:首先,明代徽商成功之道。徽商程宰发迹的诀窍,说到底是囤积居奇,投机渔利;这是各地商人都知晓的发财之道,真正难以做到的是如何获得准确的商业情报;徽商凭藉走南闯北的同乡多,信息广,掌握的商业情报较多较快较准,所以象程宰这样的商人敢于孤注一掷,连战连捷。其次,小说中海神变出满屋金银,告诫程宰的话说明了经商赚钱天经地义。历代封建王朝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这篇小说却借海神的言行,向世人宣传经商以获取丰厚利润的合理性,这无疑是一种有别于传统轻商意识的新型意识;这种重商意识的堂而皇之的宣传,只能产生于商品经济已有一定规模的明代;它反映了明代商人要求保护商业贸易、无限制地获取商业利润的迫切愿

27、望。再次,神仙垂青凡人的故事常有所闻,并不稀奇,但这次眷顾的却是商人。这缘由与其说是海神的青睐,不如说是徽商经济实力的剧增抬高了自身的社会地位;这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大众、特别是市民对他们的歧视,以致作者将神仙奇遇垂青于一个徽商。第四,徽商价值观已不再是追求科举获取功名为目的。士大夫阶层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有所松动;故而明末清初像黄宗羲这样的思想家会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反映了明清士大夫朦胧的资本主义意识。第五,从小说中徽商远赴东北经商亏本可以看出,徽商能成功尽管也得力于政府的支持,但政府的支持朝不保夕,更是主要靠徽商本身的勤劳和灵活应变;海神的出现还不如说是徽商自我激励的内心暗示。评价:小

28、说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对徽商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广泛而有趣的描述;这些徽商小说确立了“在商言商”的新体格,对于徽商的经营细节(包括数据)特别是发财经历津津乐道,反映了民众中商业意识的高涨;而这些徽商小说的流播,不仅壮大了徽商的声势,而且有助于商业经济与商业意识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也反映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资本主义萌芽在明代中后期产生的可能性。【解析】【详解】本题考察学生提取信息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可根据材料中“第一次以佣工银十来两,买下滞销的药材黄柏、大黃各千斤第二次买下遭雨湿而生斑点的彩缎五百匹第三次,买下苏州商人贩剩的粗布六千多匹”以徽商经营之道及徽商价值观为主题结合

29、明代商业贸易繁荣进行阐述。根据材料“一日晚间,海神降临程室,变出满屋金银” “此是他物,岂可取为己有。你若要金银,可自去经营,吾当暗暗助你。 ”从徽商地位的提高,社会重商- 11 -意识加强并结合明清经济特征、新的社会思想表现进行分析。(二)选考题15.(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外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建立,传统单一的法律体制局面被打破,某些原有的国内涉外法规,为条约规定所取代,打乱了清王朝的法律体系。 大清律例不得不进行些微修改。经过甲午战争和庚子事变的创巨痛深,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 “总期切实平允,中外通行” ,改变以刑为主、诸法合体的传统架构,

30、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体系。例如,区分实体法和程序法,制订刑法、民法暨诉讼法,以及其他部门法,与世界法律相衔接。但“中外通行”方针侧重于“外” ,如 1907 年开始起草的大清民律草案 ,强调“采用各国新制” ,没有很好地容纳本国民事习惯,当时便遭到猛烈抨击。民国初年,最终成为废案。摘编自李育民中外条约关系与晚清法律的变化(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法律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法律改革。【答案】 (1)在条约关系的刺激下启动;清政府态度由被动转向主动;以西方法律为指导;强调诸法并重、诸法分立。(2)是建立近代法律的最初尝试,促进中国的法制近代化;有利于更好融入世

31、界,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晚清法律的变化是不平等条约关系刺激下的产物,充斥着浓重的半殖民地色彩,且部分法案脱离实际现实,不具有可行性。【解析】【详解】 (1)根据“某些原有的国内涉外法规,为条约规定所取代” 、 “清政府由被动走向主动,开始借鉴和吸收西方法律” 、 “建立诸法并重、诸法分立的近代法律体系”可知晚晴法律改革的特点主要是受条约关系刺激,有被动转向主动,吸收借鉴西方法律,强调诸法并重、诸法并立。(2)根据“传统单一的法律体制局面被打破” 、 “与世界法律相衔接” 、 “没有很好地容纳本国民事习惯”等内容可知,晚晴法律改革是建立近代法律体系的尝试,对促进中国法制近代化、更好的融入世

32、界、推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都有积极意义。但晚晴的法律改革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而且没有很好的容纳本国民事习惯,最终被时代所抛弃。16.(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宣布的和平方案基本原则是, “任何民族都应得到民族发展- 12 -的完全自由” 。为了应对俄国革命政府的外交宣传战,美国总统威尔逊于 1918 年 1 月发表演说,提出了著名的“十四点计划” 。十四点演说主要体现了威尔逊的四大原则:没有胜利的和平;民主的胜利;民族自决权和领土完整;建立国际维和组织与集体安全原则。威尔逊十四点演说发表之后,时人就开始把其称为“威尔逊主义” 。1919 年 2 月,

33、日本东京某报以讥讽的口吻评论说, “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 。在巴黎和会召开前夕,威尔逊主义已名扬全世界。正如威尔逊本人所预感的那样,他的理想主义如同一个不断膨胀的热气球,终究逃脱不了爆炸破灭的宿命。后来的事实证明,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 ,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摘编自马建标巴黎和会山东问题的裁决与威尔逊的认同危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的不同认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和会前中日两国对威尔逊主义产生不同认识

34、的原因。【答案】 (1)中国:巴黎和会前,中国人认为威尔逊主义中的“民族自决和领土主权”原则代表了人类社会的公理和正义。日本:认为威尔逊主义中的“人道正义原则和国际联盟计划”有利于建立美国倡导的世界秩序,是美国建立世界霸权的方案。(2)中国方面:一战期间,中日关系紧张;十月革命后,苏俄和平外交的提出鼓舞了中国;美国是经济实力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提出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中国民众存在依靠国际社会改善自身国家形象的幻想;经过新文化运动,中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有较大提高等。 日本方面:20 世纪初日本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对一战

35、后世界秩序的安排上,日本与美国及欧洲列强打算不同;威尔逊主义妨碍了日本在东亚的扩张;日本要维护一战期间获得的在中国山东的特权等。【解析】【详解】 (1)问中日对威尔逊主义的认识根据材料“威尔逊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对一切民族国家都实行人道与正义原则,这一原则并通过国际联盟计划来实现,而美国的国防安全也因此得到完善” “中国知识界在巴黎和会前夕对威尔逊主义的“神化” ,不过是中国人的一厢情愿而已。 ”进行认识即可。(2)问,中日两国认识的差异性从中国来看,可从中日关系,苏俄支持,战争正义性,美- 13 -国强大等国际因素回答,从国内民主意识,国民期望等国内因素回答。从日本来看,可从其综合国力,扩张需要,侵略特权等角度进行分析阐述即可。- 1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