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x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1103538 上传时间:2019-04-17 格式:PPTX 页数:66 大小:1.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二第5讲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5讲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1.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 (1)魏晋时期的农耕技术与土地制度(均田制); (2)隋唐时期的农耕技术与经济的繁荣; (3)魏晋至隋唐时期手工业的发展; (4)魏晋至隋唐时期的商业发展,考纲要求,2.思想与科技文化 (1)道教、佛教冲击儒学; (2)唐代的“三教合一”; (3)唐代火药的应用; (4)南北朝农书齐民要术; (5)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考纲呈现,考点一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考点二 魏晋、隋唐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考点一 魏晋、隋唐时期的经济,自主学习,一、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也采用

2、 耕耙技术。,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 曲辕犁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 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了 筒车 。,4.土地制度:北魏到唐前期,推行 均田制 ,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 担赋税和力役。 5.重心南移:魏晋时期,北方战乱,南方社会相对安定,江南得初步开发,南 北经济趋于平衡。唐 安史之乱 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逐渐超过 北方。,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二、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 灌钢 法。,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唐朝形成 南青北白 两大制瓷系 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 3.纺织业:唐朝丝织

3、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 和图案风格;唐末以来,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三、商业,1.发展表现: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茶叶市场广,唐朝开始征收茶税;都 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唐朝时柜坊飞钱相继问世。 2.市的发展 (1)发展: 南北朝 时期,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 市尉”对其实行行政管理;唐代“草市”,作用显著,演进为相对集中的 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2)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 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 时开市和闭市。,误区警示 “市”与“草市”的区别

4、,(1)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 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 (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 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益州等。,4.对外贸易:唐朝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繁荣,西域以及阿拉伯、波斯 商人来往经商频繁。唐朝时, 广州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 市舶使专门管理。,四、经济政策,1.西汉至唐,商人应入市籍,一入市籍则不得为官。 2.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朝廷鼓励海外贸易以及官商分利政策 的实行,使商人地位得以提高。,教材补遗 经济重心

5、南移的表现和影响,主题 隋唐时期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史料呈现 史料 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民有 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合作探究,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 器物,辨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 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 读史指导 该史料选自古代史籍,属于文献史料,其中“刺史”“令”“丞”都是 官职名称。说明隋唐时期,政府设置专门官员管理商业。说明令 狐熙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并严禁“向街开门”。表明对商业活 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说明隋唐时期,政府对商业的管理

6、政策。 提示 抑制商业发展;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2)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京”设置市署说明了什么。 提示 政府加强对商业的管理;唐代商业繁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史论归纳 隋唐时期的城市特征 1.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各地政治中心而建设起来的。地方上的中 小城市也多因为是各地郡县治所而发展起来。,2.这时期的城市,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 义,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这一时期,城市中的绝大 部分居民是官僚、地主等消费人口。这时期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 住宅区与商业区分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 内自由贸易,胡商遍

7、布各大都会。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 “胡风”“胡俗”流行。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对商 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尽管城市里有商业者,但一方面是 绝对少数,另一方面城市商业在手工业作坊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只能以,转运远地的奢侈品为主要的业务,以满足王公贵族对奢侈消费品的需 求。农村集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 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1.(2019河北唐山模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从事农业 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 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 有

8、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 )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考点集训,B,解析 材料并未提及官营手工业发展如何,不能得出盐铁专卖制度 形同虚设,A项错误;庄园中的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竞争,有利于民间手 工业发展,B项正确;庄园经济主要是为了满足庄园的需要,属于自然经 济的范畴,C项错误;庄园手工业与官营手工业的竞争只是“时有发 生”,远不能达到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的程度,D项错误。,2.(2019山东济宁模拟)下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 作为史料来证实唐代 ( ),C,A.基

9、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C.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D.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解析 材料中“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应 公主家有庄宅邸店”“郡县官僚共为货殖”“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 利”从正面和侧面反映了唐代存在官僚涉足商业活动的情况,故C项正 确。唐代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客舍、邸店、车坊和邸肆 的设置说明商业活动的辅助性经营场所增多,但并未体现其对城市布局 的影响,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政府限制官员经商,无法说明政府对 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故D项错误。,3.(2018湖南益阳调研)下表摘编自传统农业时代的灾荒风险和

10、粮食 安全。据此可以推知,秦汉至隋唐时期 ( ),A,A.南方地区逐渐开发 B.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C.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解析 从表格中粮食亩产水平来看,南方地区较北方地区有明显 上升,故A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北方经济也有发展,故北方经济盛极而衰 的说法错误,B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南北经济有一定的差距,而非趋向平 衡,C项错误;材料只能说明经济重心有南移的趋势,但还不足以说明已 经南移,D项错误。,考点二 魏晋、隋唐的思想与科技文化,自主学习,一、思想,1.魏晋时期新思潮流行,道教和佛教广泛传播,冲击了儒家思想作为核心 价值观念的地位。,2.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局面,唐

11、朝中后期,李翱和 韩愈 的思想成为北宋儒学复兴和理学创立的先声。 教材补遗 隋唐时期的“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 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去。 (2)隋唐时期,出现了佛、道、儒三教合流的局面,“三教合一”的主张 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 佛教、道教的理论。,(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归纳总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已;经济遭到破坏,民不 聊生;统治者借助宗教维护统治,大力宣传宗教思想;人民寻求精神寄托, 这些都推动了佛教、道教的兴起,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二、科技

12、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误区警示 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不同的科技概念,印刷 术是二者的统称,雕版印刷术是隋唐之际的发明,活字印刷术宋代才出 现。 三、文学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有“诗仙”的 美誉;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则有“诗圣”的美誉,“三吏”“三别”是其 代表作。,四、艺术 1.书法 (1)阶段:魏晋前处于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2)成就,图解历史 汉字七种字体的特点,2.绘画,主题一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三教合一” 史料呈现 史料1 (抱朴子)其内篇

13、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 年、禳邪却祸之事,属道家;其外篇言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 家。 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序史料2 夫万象森罗,不离两仪所育;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合作探究,史料3 周道衰,孔子没,火于秦,黄老于汉,佛于晋、魏、梁、隋之 间。其言道德仁义者,不入于杨,则归于墨;不入于老,则归于佛。入于彼, 必出于此。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附之,出者污之。噫!后之人其欲闻 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韩愈原道,读史指导 (1)史料1出自古代书籍,其内容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涉及的内容的不 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思想的具体涉及内容。 (2)史料2出自古代学者的学术著

14、作,宏观上叙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 流思想状况,说明该学者接纳三教交融的情况。 (3)史料3选自韩愈的文章,体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冲击了 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韩愈对这种现状表示了担忧。,问题思考 (1)史料1、2表明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何种趋势? 提示 儒、释(佛教)、道合流,三教合一的趋势。,(2)史料3中“不入于老,则归于佛”说明了什么现象?对此韩愈提出了 怎样的主张? 提示 道教和佛教空前兴盛,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复兴儒学。,史论归纳 佛教的传播对魏晋至隋唐时期社会的影响 1.政治上,它被封建统治者用来腐蚀人民,维护封建统治。南北朝时,佛 教在中国得到很大发展,南方

15、和北方相同的宗教信仰成为隋朝统一中国 的条件之一。唐朝时,佛教与道教、儒学并存,玄奘西游、鉴真东渡密 切了对外关系。但同时,佛教的盛行也导致了人口减少、军队战斗力减 弱、官吏不问政事,导致了僧侣贵族与世俗地主的矛盾。,2.经济上,佛教的盛行催生了一种畸形的社会经济寺院经济。它占 用了大量的土地和劳动力;同时,僧尼众多,却没有纳入国家的户籍,成为 免除赋役的特权阶层,使国家税收减少,国库虚空,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 康发展。,3.思想文化方面,佛教的传入及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儒家思想。自 魏晋以来,儒学不断吸收佛教、道教思想的精华,有了新的发展。佛教 对中国的文化艺术等方面也有重大影响,魏晋南北朝

16、至隋唐时期,佛教 盛行,宗教画也十分流行,我国著名的石窟和佛教也大都集中于此时开 凿。,主题二 隋唐时期的诗歌 史料呈现 史料 中国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仅据清代康熙年间所编的全唐 诗所录,就有诗人两千二百多人,作品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共九百 卷。作诗的人上自帝王、公卿、官僚,下至布衣,旁及僧、道,几乎遍及 各个阶层。诗歌与唐人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一首好诗写出之后,在不 长的时间里就可以传到很多地方。除了传抄这种主要的传播方式外, 还有传唱、题壁等多种方式,这些传播方式共同促使唐诗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中华文明史 读史指导 该史料主要反映出了唐诗的繁荣。从诗人和作品的数量、诗人的身 份多样等方面反

17、映了唐诗的繁荣;则从诗歌的传播角度反映了诗歌的 繁荣表现和原因。,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概括诗歌在唐朝发展到顶峰的表现。 提示 诗人和作品数量多;诗人身份广泛;与生活关系密切;传播速度快, 传播方式多样。,(2)依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唐诗繁荣的原因。 提示 社会因素:国家统一、经济富裕,诗歌传唱蔚然成风;政治因素:君 主提倡、科举制以诗赋取士;思想、文化活跃;诗体的进化更适合表情 达意;传播速度快,传播方式多样助推了诗歌的繁荣。,史论归纳 中国古代文化特色与社会存在的关系 1.先秦: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

18、面,由此促进了 文学艺术的繁荣。,2.秦汉: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造就了文化的 恢弘大度。,3.隋唐:盛唐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文化艺术兼容并蓄、 全面辉煌,同时社会走向正轨,法度规范成为普遍的社会需要。中唐以 后,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政治黑暗,出现了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 统治阶级罪恶的作品。,4.北宋:重文轻武,商业繁荣,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造就了艺 术风格的平民化、世俗化特点;南宋民族屈辱、山河破碎、民众痛苦激 发了文人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元代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汉 族文人进取无望,心情压抑,促使杂剧繁荣。,5.明清:封建制度渐趋衰

19、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文化专制、八股取士禁锢人们思想,从而出现了揭露封建制 度腐朽黑暗的小说和艺术作品。,1.(2019广东广州模拟)619年唐高祖下诏:释典微妙,净业始于慈悲;道教 冲虚,至德去其残杀自今以后,每年正月、五月、九月,凡关屠宰、 杀戮、网捕、畋猎,并宜禁止。据此可知当时 ( ) A.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统治者尊道礼佛,考点集训,D,解析 从材料“释典微妙,净业始于慈悲;道教冲虚,至德去其残 杀”可以看出唐高祖对佛教和道教的恭敬,故D项正确。,2.(2018四川广安模拟)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

20、图(又名 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 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 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 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 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C,解析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故A项错误;由材料无法得知魏晋以 来佛教传播趋势,故B项错误;画中王与其夫人和儿子展现的汉族传统装 束和家庭关系,体现佛教中国化的态势,故C项正确;“古代绘画以宗教 题材为主”以偏概全,故D项错误。,3.(2018安徽黄山模拟)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 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推

21、崇。这种 “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 ) A.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 C.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D.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D,解析 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不利于国家统一,这种“古文运动”实 质上体现了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故D项正确。,记知识结构,本讲小结,背史论术语 (1)隋唐时期,农业生产工具的发明和改进(特别是曲辕犁和筒车的发明 和使用),农业技术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魏晋隋唐时期,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提高了南方的生产技 术,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北魏到唐朝中 期均田制实行,唐朝中期的两税法宣告

22、了均田制的瓦解。 (4)隋唐时期手工业得到长足进步,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南 青北白两大体系形成。,(5)隋唐时期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商业都会较多出现,市得到发展, 政府的鼓励海外贸易政策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6)思想上,魏晋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传统儒学受到 挑战,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韩愈等人的复兴儒学运动为理学的兴起作 了准备工作。 (7)雕版印刷术的发明、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唐诗的繁荣、书法绘画艺 术的发展成就了隋唐科技文化的繁荣昌盛。,专题总结提升,知识框架,古代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中西链接,跟踪训练1 下面关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的说

23、 法正确的是 ( ) A.隋唐的三省六部与美国的国会、总统、联邦法院都是民主的反映 B.前者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民主,后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 C.前者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皇权独尊,后者设置的目的是防止独裁、维护 民主 D.两种制度下机构的官员都是任命的,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历史对比分析能力,隋唐时期推行三省六部制其目的在于分割相权,强化皇权专制。它与民主政治无关,但在客观上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提高了行政效率;而美国的三权分立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具体表现,其目的在于避免专制独裁的出现,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所以二者实质不同, C项正确。,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核心突破,1.商业活动场所

24、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 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 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经营普通百姓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 品为主。,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 到后来以固定统一的货币为媒介。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出现。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生产与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的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 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

25、商等商帮。 6.商人地位的变化:宋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 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这一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跟踪训练2 (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中唐诗人王建在描写扬州繁华时写 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 晓闻。”这首诗反映了唐朝 ( ) A.夜市已经非常普遍 B.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C.商业的时间限制有所突破 D.政府对商业严格管理,C,解析 根据题干中唐诗可知,中唐已出现夜市,但到宋代夜市才普 遍,故A错误;封建社会统治者一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从未放弃,故B错 误;唐朝政府对商业仍实行严格管理,但材料没有体现这一信息,故D错 误。本题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