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1104700 上传时间:2019-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0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检测题1(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溶液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B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D 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2.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 ABCB t2时,A、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t3时 B 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1,变成不饱和溶液D 若要将组成在 N 点的 A 溶液转变为 M 点的 A 溶液,可以采取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3.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混合物的是( )A 空气、石油、冰水B 液化石油气、水煤气、甲烷C 赤铁矿石、

2、石灰石、氧化铁D 酒精溶液、汽水、葡萄糖溶液4.通常状况下,下列溶液的溶质为液体的是( )A 蔗糖溶液 B 酒精溶液 C 氯化钠溶液 D 澄清石灰水5.下列几种溶液中,溶剂相同的是( )碘酒 糖水 70%的酒精 稀硫酸A B C D 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一定是无色液体B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C 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D 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g,说明该温度下 100 g 硝酸钾溶液中含有硝酸钾 31.6 g27.下图是 KNO3和 NaCl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NaCl 的溶解度不

3、受温度的影响B t1时 ,100 g KNO 3饱和溶液中含有 20 g KNO3C t2时 ,KNO 3的饱和溶液和 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D 温度高于 t2时,任一温度下 KNO 3的溶解度都大于 NaCl 的溶解度8.对多数固体物质,使其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一般可采取的办法是( )A 增加压强 B 升高温度C 加溶质或减少溶剂 D 降低温度9.从 1 L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 100 mL 液体,则原溶液发生的变化是( )A 溶液由饱和变成了不饱和B 溶液中会析出晶体C 溶液中只有溶剂减少了D 溶液中溶剂和溶质都减少了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和冰块

4、的共存物是悬浊液B 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D 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11.配制溶液时,下列溶剂中最常用的是( )A 酒精 B 水 C 汽油 D 植物油12.如果配制 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B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C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D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1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3A 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C 甲中混

5、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 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14.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氧气的溶解度曲线C 等质量的 Mg 和 Fe 与足量同浓度稀盐酸反应D 浓盐酸露置空气中二、填空题15.在以下空白中填写有关编号。(A)溶液 (B)悬浊液 (C)乳浊液将味精溶于水中得到_,粉笔末放入水中搅浑得到_,将水放在油锅里用力涮洗得到_,粉刷墙壁的石灰搅拌后得到_,石灰浆静置后上面的澄清透明的液体是_,其中溶质是_。416.把 500 g 30%的浓盐酸稀释成 10%的稀盐酸,需加水_。17.下图是 A、B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 点表示

6、的意义是_。(2)把 t2时等质量 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 t1,析出晶体较多的是_。(3)当 A 中含有少量 B 物质时,可采用_的方法提纯 A 物质。(4)t2时,将 90 g 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得到 A 物质的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质量是_g。(5)t2时,将 30 g 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可再采取哪些具体措施,使之变为饱和溶液?_。18.下表是 NaCl、KNO 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1)若要比较 KNO3与 NaCl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2)20 时,各取 NaCl、KNO 3固体 3.5

7、g 分别加入 10 g 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溶液。(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 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填序号)。A0 20 B20 40 C40 60 D60 80 三、计算题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 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 12 g 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5(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 CO2的质量为_g。(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

8、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20.化学兴趣小组取 26 g 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 90 g 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 105 g,计算:(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6答案解析1.【答案】A【解析】A 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 三项都是溶解现象。2.【答案】C【解析】A 项,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 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正确;B 项,由于在 t2时,A 和 B 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 项,由于 B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

9、减小,因此给 B 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饱和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但溶液仍为饱和溶液,错误;D 项,由于 N 点在溶解度曲线下方,代表的是A 的不饱和溶液,当蒸发溶剂时,随着溶剂的减少,不饱和溶液就会变成饱和溶液,N 点就会变成M 点,正确。故选 C。3.【答案】D【解析】A 项,冰水是纯净物,是水的两种状态;B 项,甲烷是纯净物;C 项,氧化铁是纯净物。4.【答案】B【解析】A 项,蔗糖溶液是蔗糖的水溶液,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为固体,错误;B 项,酒精溶液是酒精的水溶液,酒精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为液体,正确;C 项,氯化钠溶液是氯化钠的水溶液,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为固体,错误;D

10、 项,澄清的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氢氧化钙是溶质,水是溶剂,溶质为固体,错误。故选 B。5.【答案】D【解析】碘酒中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糖水中糖是溶质,水是溶剂;70%的酒精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稀硫酸中溶质是硫酸,溶剂是水。故选 D。6.【答案】B【解析】A 项,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B 项,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C 项,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如果是通过降温方法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降温后没有晶体析出时,溶质和溶剂的质量都没有改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时,则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11、;D 项,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g,其含义是:20 时,100 g 溶剂(水)里最多可溶解硝酸钾 31.6 g,此时溶液的质量为 131.6 g,错误。故选 B。7.【答案】D【解析】A 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看出,Na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不大,但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错误;B 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 t1时 ,KNO 3的溶解度是 20 g,表示的是在 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溶质的质量是 20 g,而不是 100 g KNO3饱和溶液,错误;C 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在 t2时,两者的溶解度相等,故 KNO3的饱和溶液和 NaCl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7量分数

12、一定相等,错误;D 项,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温度高于 t2时,任一温度下 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 NaCl 的溶解度,正确。故选 D。8.【答案】C【解析】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都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常用方法);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降温也可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选 C。9.【答案】D【解析】因为溶液各部分性质均相同,从 1 L 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取出 100 mL 液体,剩余溶液的浓度、密度、溶质质量分数、饱和状况都没有发生变化,但是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减少了,因为取出的溶液中也含有溶质和溶剂。故选 D。10.【答案】C【解析】A 项,理解冰就是固态的水,冰水实际就是

13、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B 项,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液体不一定就是混合物,水是最熟悉的液体属于纯净物,错误;C 项,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正确;D 项,泥水形成的是悬浊液,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溶剂是溶液的组成,错误。故选 C。11.【答案】B【解析】配制溶液时,如无特殊要求,一般采用水作为溶剂,水是最常用的溶剂,汽油、酒精、花生油都属于有机溶剂。故选 B。12.【答案】B【解析】A 项,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B 项,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溶质的质量小了导致溶质

14、质量分数偏小,正确;C 项,量取水的体积偏小,造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错误;D 项,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质量分数不变,错误。答案 B。13.【答案】D【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就是相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T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 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A 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时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 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 正确; T时,甲的溶解度 20 g,故 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0%20%。14.【答案】C【解析】A 项,浓硫酸中加入

15、水酸性减弱,pH 变大但不会达到或超过 7,图像超过了 7,错误;B项,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是增大,错误;C 项,等质量的镁、铁反应时,因为镁8比铁活泼,所以镁反应的速度快;因为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所以镁生成的氢气质量大,正确;D项,浓盐酸是因其挥发性使溶质氯化氢的质量减小,导致溶液质量减小,但不会减小到零,错误。故选 C。15.【答案】(A) (B) (C) (B) (A) 氢氧化钙【解析】溶液、浊液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在水中的物质颗粒的大小:以细小的固体小颗粒形式;以小液滴的形式;以分子、离子的形式。由于物质在分散时颗粒的大小不同,形成的混合物的性质和稳定性也不相同。颗粒的大小

16、决定了形成的混合物的种类。它们依次为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判断混合体系的类型,关键看分散物质是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颗粒分散在水中。根据生活常识,粉笔末难溶于水,应该以细小颗粒的形式分散在水中;味精易溶于水,以离子形式分散在水中;油锅中的油与水形成混合物,油是以小液滴的形式分散的;石灰浆则是固体小颗粒,以悬浊液的形式分散在水中。16.【答案】1 000 g【解析】设要加水的质量为 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 500 g30%(500 g x)10% 解得, x1 000 g。17.【答案】(1)在 t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A 物质(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

17、)(4)饱和 150(5)再加 20 g A 或降温到 t1或恒温蒸发 40 g 水【解析】(1)曲线中交点表示该温度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 P 点表示的意义是在 t1时,A、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曲线最陡的是 A 曲线,平滑的是 B 曲线;所以把 t2时等质量A、B 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到 t1,溶解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物质 A,即 A 的溶解度减小得多,所以析出的就多;(3)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如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物质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方法是蒸发溶剂;因为 A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8、4) 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 50 g,即该温度下 100 g 水中最多溶解 50 g A 物质, t2时,将 90 g 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得到 A 物质的饱和溶液,且只溶解了 50 g,所得溶液质量:50 g100 g150 g;(5) t2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50 g,可再加 20 g A 物质投入到 100 g 水中使其饱和; t1时,A 物质的溶解度为 30 g,故可以降温到 t1,使其饱和;或者 t2时,计算 30 g A 物质饱和所需要的水分为 60 g,故可恒温蒸发 40 g 水使其饱和。18.【答案】(1)温度 (2)硝酸钾 (3)B【解析】(1)若要比

19、较 KNO3与 NaCl 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就需要比较二者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在9相同的温度下哪种物质最多溶解的质量。所以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 20 时,NaCl 和 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 36 g 和 31.6 g。所以在20 时,在 10 g 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 3.6 g;溶解硝酸钾 3.16 g。所以当二者均加入固体 3.5 g 后,氯化钠还可再溶解,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无法完全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3)在溶解度曲线图中,两物质的溶解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二者在相对应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根据上表数据可知二者的溶解度在温度为 20 40 之

20、间时可能相等。所以应选 B 项。19.【答案】(1)4.4 (2)11.7% (3)16.3%【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 73 g 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4.4 g。(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 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 y10644 x4.4gx10.6 g11744 y4.4 gy11.7 g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0.【答案】(1)11 g (2)26.7%【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 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 105 g 减去石灰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 CaCO3质量为 X,生成的 CaCl2质量为 Y,10列比例式:100 X4411 g,解得: X25 g111 Y4411 g,解得: Y27.75 g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