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贵州省黄平县且兰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 12 月份考试高一历史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共 60 分)1.平遥古城的古民居是具有自足封闭色彩的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徽州古村落聚族而居,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等。这些建筑形式蕴含的民族文化的共同特性是A. 与自然环境契合B. 天人合一的理念C. 安土重迁的观念D. 家族中心的传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典型的北方四合院” “以宗祠为中心来营建民宅、园林、牌坊”说明注重家族为中心的宗族观念,故 D 项
2、正确;A 不是材料中体现信息;天人合一属于西汉时思想,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B 错误;安土重迁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故 C 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2.“接下来的公元前 4 世纪首先是一个政治上衰落的时代(雅典)所有类型的人都可以跻身高层,政府办事机构的设置就是为了供人挑选,就像是一个市场上的货摊一样。 ”这一局面体现了A. 城邦制度优越B. 财产等级分明C. 地域选区合理D. 民主政治泛滥【答案】D【解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据材料“(雅典)所有类型的人都可以跻身高层”可知,当时雅典民主政治使得有不同素养的人都可以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中,这
3、得益于抽签选举、轮番而治的政策,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故选 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名师点睛】3.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房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口口口口挽国邦。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口口口口处应该填写A. 遵义会议B. 南昌起义C. 秋收起义D. 土地革命【答案】A【解析】略4.太平天国推行乡官制,设总制与监军两级,多由太平军文官担任,监军以下乡官全由当地人担任。时人张德坚在贼情汇纂中也承认:“到处立乡官,使我民尽为贼助。 ”这表明乡官制
4、A. 推动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B. 赢得了当地开明士绅的支持C. 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D. 分化了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 3 -【答案】A【解析】“到处遍立乡官,是我民尽为贼助”表明乡官制对保护农民利益、动员农民参加地方政权建设,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太平天国政权有了稳固的社会基础,故 A 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推断当地开明士绅对太平天国的态度,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乡官制提高了太平天国的行政效率,故 C 项错误。吸收参加太平天国政权的当地农民,与清朝内部的统治力量无关,故 D 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政
5、权建设5.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A. 北伐失利B. 安庆保卫战失利C. 天京变乱D. 英法联军配合清军袭击太平军【答案】C【解析】诗中的“煮豆燃萁”是指互相残杀,所以联系所学可知材料指的是天京变乱,故选 C 项,不选 ABD 三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天京事变6.总的说来,经过改革,旧日的氏族贵族奴隶主不再成为一支政治力量,贵族特权也烟消云散,这就是雅典执政官伯利克里津津乐道的“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 。这意味着A. 奴隶主贵族被赶出政
6、治舞台B. 雅典国家性质发生变化C. 官职向全体国民开放D. 公民享有参与政治的均等机会- 4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任职优先不属于某一特殊阶级”可知,公民享有参与均等的参与政治的机会;公民不等于全体国民。所以答案选 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7.南朝刘勰在其文学理论著作文心雕龙中说:“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明也是欧洲文明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有中国的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中国确立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体系古罗马正式颁布
7、了第一部成文的法典梭伦改革将雅典引向民主政治的轨道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时间“春秋战国时期” 。这一时期也是古希腊、罗马时期,表述正确;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如商鞅变法规定按军功授爵,官僚制度逐步取代世卿世禄制,表述正确;不对,中国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是在秦朝。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8.1880 年 7 月法国政府规定:“凡 1880 年 7 月 6 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 ”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A. 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B. 希
8、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5 -C. 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D. 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答案】B【解析】材料中政府规定不仅对于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对于巴黎公社战士也进行赦免,说明政府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B 正确;政府行为并不是宪法规定,A 错误;C 不符合材料主旨;D 中共和政体已经确立。9.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的力量。 ”这里谈到的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A. 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B. 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C. 坚持“城市中心论”D. 排斥了毛泽东的
9、正确领导【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927 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即在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时共产党人没有组织武装进行有效抵抗,致使革命力量受到巨大的损失,所以B 项符合题意。A 项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是在土地革命时期。C 项八七会议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这种错误,排除。D 项是在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反围剿之时,时间不符,排除。故答案选 B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期间中共的错误10.下列十二铜表法与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前者是习惯法,后者是成文法前者是在平民的强烈斗争下出现的,后者是统治者积极革新内政的结果两者都
10、是在罗马帝国时代制定的法律,有利于帝国的扩张罗马法是以前者为开端,后者为总结- 6 -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不是习惯法,故可排除有的选择项,只能选择 C 项。考点:罗马法点评:本题为比较型的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 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答此类选择题可用排除法。11.日本今井武夫在支那事变的回想中写道:“在中国事变的开头,日本方面有一部分人以为一个回合就可以使中国军订立城下之盟。这种思想如白日梦一样消逝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事
11、变”是指“九一八”事变B. “事变”促成了中国全面抗战局面的形成C. “事变”引发了美日关系破裂D. 长沙会战导致了日本“白日梦的消逝”【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与题干“白日梦”不符,故 A 项错误;“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了全民族抗战,与题干“白日梦”相符,故 B 项正确;美日关系彻底破裂应该是日本偷袭珍珠港,与在中国的事变无关,故 C 项错误;淞沪会战粉碎了敌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与长沙会战无关,故 D 项错误。12.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娄山关前庭- 7 -战急,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
12、从此上新途。 ”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 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B.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C.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D.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信息“别红都、强渡湘江、娄山关、遵义城头”可以判断,该诗反映的是红军长征的史实。 “遵义城头赤帜竖。舵手一易齐桨橹, 革命从此上新途” ,说的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危机的关头挽救了中国革命,故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长征13.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
13、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 。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 ”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A. 重农抑商政策B. 天朝上国思想C. 闭关锁国政策D. 君主专制统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鸦片战争以前,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程朱理学,让人们埋头读经,不问政治,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导致中国的知识分子对世界没有丝毫了解,产生一些荒谬认识。而根源正是闭关锁国政策。 明清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
14、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ABD 由材料无法体现,故选 C。- 8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经济政策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14.2009 年是英国“光荣革命”胜利 320 周年, “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 )A. 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确立B. 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基本完成C. 近代内阁制和政党政治的形成D. 以“法治、臣民”为特征的近代社会完全形成【答案】B【解析】“光荣革命”胜利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的完成,B 正确;A 是权利法案的建立;C 不符合光荣革命的意义;D 中完全形成不符合材料主旨。15.下列史料记载
15、中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A.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B. “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C. “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D. “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分析选项,ABC 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因此均反映不出加强皇权的目的。D 项体现了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所以应选 D。16.雅尔塔会议召开的背景是A. 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出现转折B. 德国陷入两面夹击困境C.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 9 -D. 日本战败即将宣布投降【答案】B【解析】【详解】雅尔塔会议是在第
16、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德日法西斯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召开的,并不是在反法西斯战争开始出现转折的时候召开,故排除 A 项;随着诺曼底登陆的成功,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国陷入两面夹击的困境,德国法西斯败局已定,故选 B 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形成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中期,故排除 C 项;日本即将宣布投降是在雅尔塔会议召开以后,故排除 D 项。17.“只要两个价值体系与战略上的利害关系无法兼容,就不会有和平的一天;但只要核武器发挥遏制作用,战争就不会发生。 ”材料描述的是A. 十月革命后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对抗B. “二战”期间盟国与法西斯的对抗C. 冷战期间美苏的对抗D. 冷战后美国与恐怖主义的对
17、抗【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的“两个价值体系”是指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二战结束后,美苏开始“冷战” ,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军事包围,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不惜以武力相威胁,从而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但由于双方势均力敌,特别是核武器的遏制作用,谁都不敢轻易动武,这又使得世界局势保持相对和平。所以本题选 C。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冷战”的影响。18.1987 年 5 月 10 日母亲节,一些台湾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 T 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 ,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对此理解不正
18、确的是A. 在国共内战中部分“老兵”被迫离乡- 10 -B. 台胞期盼当局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 海峡两岸曾经长期对峙,处于隔绝状态D. 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87 年 5 月时,港澳尚未回归,所以也就不存在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的问题,其他三个选项均是正确的描述,所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只能是 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台湾问题19.冯骥才在关于“文化大革命”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这
19、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 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B.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 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D. 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文革”对民主法制进行了无情的践踏,所以要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就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BD 项要遵循经济规律是指的经济建设方面;A 项指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教训。故选 C。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名师点睛】从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认识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1从“文革”发动的原因看:(1)民主法治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
20、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我国长期的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群众民主法治意识淡薄。(3)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是我国的民主法治建设更加必要。 2从“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的后果来看 - 11 -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治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端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民主法治遭破坏带来的后果说明了民主法治建设的必要性,民主法治建设的破坏也是民主法治建设变得异常艰巨。20.1963 年戴高乐访问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
21、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言外之意是戴高乐不满意A. 布雷顿森林体系B. 美国控制西欧C.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D. 欧洲共同体【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卫星国” ,是指受其他大国控制的国家。戴高乐称希腊和法国要“保持独立,而不做卫星国” ,表明要反对美国对自己的控制,B 项正确。AC 是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法国是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不符合题意,排除。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极化趋势21. 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 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B. 若干政治力量发展壮大C
22、. 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D. 人们对和平的向往【答案】B【解析】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在美苏两极格局解体后日益明显的,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两极格局解体后,以俄罗斯、欧洲、中国等为代表的若干政治力量不断强大,促进了世界多- 12 -极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故 B 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国家的综合实力对比,与联合国实力无关,故 C 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国家综合实力的对比没有直接关系,故 D 项错误。22.1969 年中苏珍宝岛冲突爆发后,8 月 20 日,苏联驻美大使奉命在华盛顿紧急约见了美国基辛格博士,向他通报苏联准备对中国实施“外科手术式
23、核打击” ,希望美国保持中立。可美国决定“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 。这一事件表明A. 美国放弃抵制中国的政策B. 美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C. 美国慑于中国强大而示好D. 美国把苏联当做主要威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69 年”和所学知识可知,ABC 项都不符合题意;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冷战是当时世界格局,美国之所以“应设法将苏联的意图尽早通知中国” ,主要原因是美国把苏联当做主要威胁。所以答案选D。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名师点睛】建国后-20 世纪 60 年代的中美关系:敌对。原因:(1)
24、企图变中国为自己的殖民地野心不死,在中国扶植的代理人蒋介石被打倒,亲自干涉中国内政。(2)杜鲁门主义和冷战的影响,敌视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企图将社会主义政权扼杀在摇篮内。表现:(1)1950 年发动朝鲜战争,意图与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并且派第七舰队开到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公然干涉我国内政。(2)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代表地位,并且实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 13 -(3)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23.列宁在“四月提纲”中列举了布尔什维克掌权后准备实施的措施,有学者认为这些措施是“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 。下列属于这些措施并最终得
25、以落实的做法是A. 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苏维埃政权B. 颁布和平法令、土地法令C. 一切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D. 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答案】A【解析】1917 年 4 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这与巴黎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做法相似,借鉴了“来自巴黎公社的经验”故 A 项正确。土地法令、和平法令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颁布的法令,并非来源于巴黎公社的经验,故 B 项错误。官员由选举产生,成立公社组织是 1871 年巴黎公社成立后采取的措施,
26、不是四月提纲的内容,故 C 项错误。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是 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 D 项错误。24.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分别颁布于 1912 年、1949 年、1954 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的成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
27、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 14 -可知,ABC 三项表述正确,均符合史实,排除 ABC;1949 年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即“新政协” ,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并按其规定选举促成了中央人民政府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宣告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所以,D 项说法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正确答案选 D。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三大改造25.“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
28、的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 ”这种“根本的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 同盟力量的差距B. 意识形态的对立C. 军事力量的失衡D. 经济水平的差距【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题干信息, “不对称”主要反映的是经济水平的差距,故选 D 项。据材料中“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可知,苏联的军事力量是强大的,C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这两个争夺者” ,不强调其同盟者,A 项错误;意识形态不能说“不对称” ,B 项错误考点: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美苏争锋特点26. “再过十一天,全人类就将告别旧千年,迎来新千年。今天漂流海外四百多年的游子, 终于重新跨进祖国温暖的家门
29、。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 ”上述文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台湾光复 B. 解放海南岛C. 香港回归 D. 澳门回归【答案】D【解析】- 15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迎来新千年”和“这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进程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一步”结合所学知识这是1999 年澳门回归祖国,故本题答案选 D 项。ABC 月题干中的“新千年”时间不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祖国统一澳门回归27.20 世纪 70 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正如全球通史中所述:“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对最近的将来来说,更
30、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 ”下列说法符合材料的有世界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欧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日本崛起为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是 20 世纪 70 年代,欧盟建立于 1993 年,由此排除,故本题选 B。考点: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多种力量的兴起28.下图是 1949 年以来中国新增建交国数示意图。其中建交国数量最多时的主要原因是A. 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
31、重- 16 -B. 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 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D. 不结盟政策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获取和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根据图表可知,A 是在 1955 年;B 是在 1971 年;不结盟政策是改革开放后提出的,故 D 项错误;而建交最高峰出现于 1972年,联系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 C 项正确。所以答案选C。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名师点睛】此题为以文补图型选择题。此类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另以文字来补充图像内容不能反映的信息。解答此种类型的试题,关键在于
32、从图像中提炼信息,并以文字传递的信息为补充,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筛选,得出正确答案。29.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的“分歧”主要是围绕A. “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 和平法令中的规定C. 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D. 土地法令中的规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主张应将俄国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分歧在于要不要立即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问题,故选 A 项,B 和 D 均是十月革命以后事情,C 不符合题意。30.观察下面的漫画,其反映的突出主题是- 17
33、-A. “一国两制”获得成功应用B. 国际反华势力支持“台独”C. 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D. 解决台湾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图片中得出信息的能力。从漫画图片中,可以看出,台独势力试图分离台湾,但是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所以漫画是在讽刺“台独”势力自不量力。故选C。ABD 从图片中反映不出来。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台湾问题分卷 II二、非选择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3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88 年英国发生了没有流血的光荣革命,有学者在谈到这次革命时说:“光荣革命给英国历史留下最深刻的遗产是:制度变迁
34、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此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材料二法国历史大事记(部分)1804 年法国改制为帝国,第一执政为皇帝1814 年波旁王朝复辟1830 年巴黎爆发七月革命,七月王朝建立- 18 -1848 年法国爆发二月革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1852 年路易波拿巴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恢复帝制,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1870 年巴黎爆发九月四日革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的方式,内容和政治思想背景方面分析说明
35、英、法两国民主政治的特色。【答案】英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基于传统政治制度之上和平渐进变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为核心。政治思想背景:英国受保守主义和平渐进思想的影响。 (10 分)法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建立发展是通过不断革命的方式,发展道路曲折,反复。确立了共和政体: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与内阁。政治思想背景:法国受传统小农思想的影响,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的影响。 (10 分)【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一指出:“和平和渐进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 ;光荣革命后,英国逐步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统而不治,以议会内阁为核心;思想方面,受到保守主义和平渐进思
36、想的影响。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是通过革命的方式,经历了多次反复和曲折;根据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总统与内阁;思想方面,受到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的影响。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785 年宪法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制已名存实亡。共和制试验失败的原因在于,这种政权形式如同无国会国王专制一样,都违背了“国王在议会中”的历史传统,二者恰好相对,- 19 -分别代表着两种极端,在素以尊重传统、
37、崇尚中庸的英吉利民族中,极端道路往往行不通妥协换来暂时的政治稳定然而,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光荣革命吸取了 40 年代革命和1660 年“复辟解决”两方面的教训,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法国在共和制确立前的政权演变过程如下:法兰西王国(8431792) (包括君主专制和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王朝复辟1830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法兰西第二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940) 。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近代国家政体的确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出现反复较
38、量的原因是什么?较量过程所围绕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为什么比前两个共和国“长寿”?(3)英法两国的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充满着曲折性、长期性和反复性,但民主最终取代了专制。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认识?【答案】(1)阶段:共和制度、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光荣革命后确立君主立宪制等四个阶段。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还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强大;封建势力还有相当的社会基础。根本性问题:国家主权所属问题。(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共和派掌握了政府的关键职位;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各个集团特别是工业资产阶级在国家议会中占据了多数的
39、席位。(3)历史是在曲折中向前发展的;民主制度的确立是世界各国的仁人志士通过长期斗争获得的成果;民主必将取代专制,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各国国情不同,不同民主政体的确立也因国情而异。(任答两点即可)【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阶段” ,根据材料信息“随着护国政体的确立,共和制已名存实亡” 、 “ 光荣革命既摒弃了无限制的斗争,又避免了无原则的调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共和制度、护国政体、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等四个方面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原因”- 20 -可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考虑问题。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封
40、建势力还有社会基础等角度作答。第三小问“根本性问题”可结合材料信息“建立在妥协基础上的复辟解决是不可能根除冲突的,因为它回避了冲突的根源国家主权所属问题” ,不难得出根本问题是国家主权的所述问题。(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时期是 1870 年1940 年。这一时期法国完成了两次工业革命、颁布了第三共和国宪法等重大事件,因此“长寿”的原因可以从宪法为其提供了法律保障、随着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共和派掌握了政府的关键职位等角度分析即可。(3)英法两国的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充满着曲折性、长期性和反复性,但民主最终取代了专制,说明民主是符合历史潮流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
41、认识”可以从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是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等方面作答,也可以从这是民主人士不断斗争的结果、民主政体的确立也因国情而异等方面考虑分析。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过程;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法国民主政体的确立33.理论指导、史料研习、问题讨论和社会调查都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演变,完成下列问题:(1)理论指导: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是什么?(2)史料研习“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 ”“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
42、维埃共和国的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 ”“1913 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 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的 19.3%,到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 955 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的 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 ”依据材料归纳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3)问题讨论- 21 -某实验中学历史课上老师组织学生讨论:结合上图讨论两国革命道路的不同。【答案】 (1)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2)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一次成功实
43、践;摆脱了封建残余的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政治前提。(3)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井冈山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 。【解析】【详解】 (1)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世界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起来。本题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难度不大。(2)俄国十月革命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一次成功实践,建立了世界上给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本题根据所学内容进行作答即可。(3)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攻克冬宫”反映的是俄国的十月革命,俄国革命走的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井冈山会师”反映的是中国民主革命,中国革命最终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