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107671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7课时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8 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学设计表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课题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P48 例 8)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教学内容分析本小节内容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和为学习 100 以内的口算做准备而安排的。联系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购物活动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 302 和 322 的教学,使学生掌握 302 就是把 3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322 就是从 3 个十 2 个一中去掉 2 个一,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承上启下数的组成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100 以内的口算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

2、相应的减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进一步巩固 100 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 100 以内的口算做准备。2.通过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及检查习惯。重难点重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难点: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化解措施直观演示、讲解归纳;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口算卡片、小棒。学生:小棒。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 分钟)1观察情境图(课件

3、出示教材第 48 页情境图) 。李老师去商店为同学们买写字本,售货员阿姨将写字本分两次给李老师。仔细观察情境1.指名学生回答:先给李老师 2 本,又给 30 本(3 个 10 本) 。1.填一填。(1)3 个十和2 个一合起来( 32 )。(2)5 个十和8 个一合起来( 58 )。(3)49 里面有( 4 )个十 ( 9 )个一。(4)26 里面有2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2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发现的信息,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可能是有关“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问题,也可能不是,但只要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就要加以鼓励。3.教师梳理并及时锁定“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问题作为课

4、题明确提出,并板书课题。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我们这节课就解决“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和“一共 32 本,给了李老师2 本,还剩多少本”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学生提出的可能是有关“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问题,也可能不是,但只要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就要加以鼓励。 )3.明确本节学习内容,并齐读课题。( 2 )个十 ( 6 )个一。2.看看图,说说图意,再列出算式。 ( 10 )+( 3 )=( 13 )( 3 )+( 10 )=( 13 )( 13)-( 3 )=( 10 )( 13)-( 10

5、 )=( 3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 分钟)1.学习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1)先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组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读一读。(2)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应怎样列式?学生列完算式后,让其他学生说说算式列的对不对,引导学生说出“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就是要把 30与 2 合起来,合起来用1.(1)小朋友们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组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吧。(2)学生列完算式后,让其他学生说说算式列的对不对,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求一共买了多少本写字本,就是要把 30 与 2 合起来,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所以要用 30 加 2”。3.看图写算式。3加法计算,所以要

6、用 30加 2”。(3)组织讨论计算“302” 。组织学生小组议一议,说说怎样计算“302” ,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怎样说,并对学生的说法及时指导,纠正不良学习习惯。(4)组织全班交流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02”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32,所以 30 加 2 等于32”。并组织学生对这种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会这种方法,即让每个学生都试着说说 “3 个十和2 个一组成 32,所以 30加 2 等于 32”。(5)对于学生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只要正确,也要肯定。如学生可能用数数的方法,如 30 再数 2 个就是32,也可能用摆小棒的方法。但无论用哪种方法,必须

7、要学会用数的组成的方法。(6)组织计算“230”计算后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 30 加 2 等于 32,所以 2 加 30 也等于 32。 (渗透加法交换律。 )2.学习计算相应的减法(1)先组织学生把“一共买了 32 本写(3)学生小组议一议,说说怎样计算“302” ,集体交流。 (4)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02”的方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32,所以 30 加 2 等于32”这种方法。(5)学生说一说其他方法,教师也要给予肯定性评价。(6) 计算后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30 加 2 等于 32,所以2 加 30 也等于32。 (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 )2.(1)先把

8、“一共买了 32 本写字本”和“已经给了李老师2 本,还剩几本”连起来,读一读。再把计算“已经给了李老师 2 本,还剩几本”的算式写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并4.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生活问题我解决。(1)4字本”和“已经给了李老师 2 本,还剩几本”连起来,组成一道完整的数学题。再组织学生把计算“已经给了李老师 2 本,还剩几本”的算式写到自己的练习本上,并找一名学生把“322”写到黑板上,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在学生说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已经给了李老师 2 本,就要从 3 2 里面去掉2,去掉要用减法,所以列式是 322” 。(2)组织学生自己先算一算,教师巡视,捕捉学生学习信息,纠

9、正不良学习习惯。(3)组织学生全班交流计算方法。组织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22”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32 是由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从 32 里去掉 2,就剩 3个十,所以 32 减 2 等于 30”。(如果学生用其他的方法来计算,只要正确,也要肯定。)(4)组织计算“32-30”计算后要引导学生说出“因为 32 减 2 等于30,所以 32 减 30 也等于 2。3.加减法对比。组织学生比较“30232”和“32230” ,并说一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2)学生自己先算一算,然后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3)学生在全班交流解决计算“322”的方法,从而学会“32 是由 3个十和 2 个

10、一组成,从 32 里去掉 2,就剩3 个十,所以 32 减 2等于 30”这种方法。(4)学生计算后要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因为 32 减 2 等于30,所以 32 减 30 也等于 2。3.学生比较“30232”和“32230” ,并说一说有什么发现,从而认识到“3 个十和 2个一组成 32,所以 30加 2 等于 32;反过来,32 是由 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从 32 里去掉2,就剩 3 个十,所以32 减 2 等于 30”。25520(个)(2)买一个足球和一双鞋一共要用多少元?我带了70 元钱,够吗? 60+8=68(元)6870够6.做一做。(1)小红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 70

11、 页,还有 9 页没看完,这本书有多少页?5说有什么发现,使学生认识到“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 32,所以 30 加2 等于 32;反过来,32是由 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从 32 里去掉 2,就剩 3 个十,所以 32 减2 等于 30”。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 分钟)1。完成教材第 48页“做一做”第 1、2题。学生照前面的样子在小组或班级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使全班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照着前面的样子,利用 100 以内数的组成说出自己是怎样算的。对述说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辅导、帮助,发现不良学习习惯及时纠正。2完成教材第 49页练习十一第 3、5 题。1.学生照前面的样子在小组或

12、班级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2)一班种了22 棵树,有 2 棵没有活,活了多少棵?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 分钟)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你有什么收获?(学生说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2.小结:在这节课中,有好多同学也都表现得很好,他们认真思考,还积极发言。个别同学没积极思考,老师希望你下一节课有所进步。7.回家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问题,和爸爸妈妈一起解决。板书设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一共买了多少本? 还差多少本?3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是 32。30+2=32(本) 32-2=30(本)2+30=32(本) 32-30=2(本)培优作业你能做一想三吗?根据 20424,42024,24204,24420根据 83038,30838,38308,38830根据 57750,57507,75057,50757根据 68608,68860,60868,86068名师点睛 通过拼摆和看图列式渗透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13003-2-1999 Para-aramid fibre filament yarns - Part 2 Methods of test and general specifications German version EN 13003-2 1999《帕蜡-芳族聚酰胺-长丝纱 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通用规范》.pdf DIN EN 13003-2-1999 Para-aramid fibre filament yarns - Part 2 Methods of test and general specifications German version EN 13003-2 1999《帕蜡-芳族聚酰胺-长丝纱 第2部分 试验方法和通用规范》.pdf
  • DIN EN 13003-3-1999 Para-aramid fibre filament yarns - Part 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German version EN 13003-3 1999《帕蜡-芳族聚酰胺-长丝纱 第3部分 技术规范》.pdf DIN EN 13003-3-1999 Para-aramid fibre filament yarns - Part 3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German version EN 13003-3 1999《帕蜡-芳族聚酰胺-长丝纱 第3部分 技术规范》.pdf
  • DIN EN 13007-2000 Steel drums - Non-removable head (tight head) drums with a nominal capacity of 20 l to 60 l German version EN 13007 1999《钢桶 标称容量为20升至60升的非活动桶盖(封闭端)的桶》.pdf DIN EN 13007-2000 Steel drums - Non-removable head (tight head) drums with a nominal capacity of 20 l to 60 l German version EN 13007 1999《钢桶 标称容量为20升至60升的非活动桶盖(封闭端)的桶》.pdf
  • DIN EN 13008-2000 Steel drums - Removable head (open head) drums with a nominal capacity of 15 l to 62 l German version EN 13008 1999《钢桶 标称容量为15升至62升的活动桶盖(开放端)的桶》.pdf DIN EN 13008-2000 Steel drums - Removable head (open head) drums with a nominal capacity of 15 l to 62 l German version EN 13008 1999《钢桶 标称容量为15升至62升的活动桶盖(开放端)的桶》.pdf
  • DIN EN 13009-2000 Hygro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hygric expansion coefficient German version EN 13009 2000《建筑材料和产品湿热性能 湿膨胀系数测定》.pdf DIN EN 13009-2000 Hygrothermal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materials and products - Determination of hygric expansion coefficient German version EN 13009 2000《建筑材料和产品湿热性能 湿膨胀系数测定》.pdf
  • DIN EN 1301-1-2008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rawn wire - Part 1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delivery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01-1 2008-12《铝和铝合金 拉制钢丝 第1部分 检验.pdf DIN EN 1301-1-2008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rawn wire - Part 1 Technical conditions for inspection and delivery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01-1 2008-12《铝和铝合金 拉制钢丝 第1部分 检验.pdf
  • DIN EN 1301-2-2008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rawn wire - Part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01-2 2008-12《铝和铝合金 拉制钢丝 第2部分 机械性能 英文版本DIN EN 1301-2-2008》.pdf DIN EN 1301-2-2008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rawn wire - Part 2 Mechanical propertie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01-2 2008-12《铝和铝合金 拉制钢丝 第2部分 机械性能 英文版本DIN EN 1301-2-2008》.pdf
  • DIN EN 1301-3-2008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rawn wire - Part 3 Tolerances on dimension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01-3 2008-12《铝和铝合金 拉制钢丝 第3部分 尺寸公差 英文版本DIN EN 1301-3-200.pdf DIN EN 1301-3-2008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 - Drawn wire - Part 3 Tolerances on dimensions English version of DIN EN 1301-3 2008-12《铝和铝合金 拉制钢丝 第3部分 尺寸公差 英文版本DIN EN 1301-3-200.pdf
  • DIN EN 13010 Berichtigung 1-2007 Packaging - Unit packaging - Dimens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pegboard display German version EN 13010 2003 Corrigenda to DIN EN 13010 2003-06《包装 单件.pdf DIN EN 13010 Berichtigung 1-2007 Packaging - Unit packaging - Dimensions and requirements for pegboard display German version EN 13010 2003 Corrigenda to DIN EN 13010 2003-06《包装 单件.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