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82019 学年十二月质量检测 高三生物(选修)试卷1.下列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 都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 B. 都是人体细胞的能源物质C. 都是具膜结构的细胞器的组成成分 D. 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特定的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其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 C、H、O、N 四种,有的蛋白质还含有 S 等元素,核酸含有 C、H、O、N、P 五种元素,A 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可以作为能源物质,核酸
2、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B 错误;蛋白质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的组成成分,但核酸不一定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如内质网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但内质网不含核酸,C 错误;蛋白质与核酸都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和特定的功能,D 正确。2. 人体细胞中的一个 DNA 分子A. 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 可转录形成多种 mRNAC. 复制场所是细胞核或核糖体D. 存在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答案】B【解析】DNA 的单体式脱氧核苷酸,A 错误;基因表达时需要转录(DNA 合成 RNA 的过程)和翻译(RNA 在核糖体上知道多肽的合成) ,B 正确;DNA 复制测场所主要是细胞核,线粒体也可以进行 DN
3、A 复制,C 错误;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不再同一个 DNA 分子上,D 错误。【考点定位】DNA 的分子结构【名师点睛】- 2 -3.下列有关人唾液腺分泌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相同、含量有差异B. 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C. 细胞质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丰富D. 细胞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到内环境的组织液中【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人唾液腺分泌细胞”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结构、细胞遗传物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及分泌过程、人唾液腺分泌细胞的功能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可见,
4、细胞膜内外两侧的蛋白质种类存在差异,A 错误;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B 错误;人唾液腺分泌细胞能够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与此功能相适应,细胞质中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两种细胞器的含量丰富,C 正确;细胞产生的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到外环境的口腔中,D 错误。【点睛】唾液腺是有导管的腺体,属于外分泌腺,其分泌物(唾液)通过导管排到口腔中。口腔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不属于内环境。4.叶绿体在光下把 ADP 和 Pi 合成 ATP 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为探究 ATP 形成的原动力,Jagendorf 等科学家在黑暗中进行了如下实验。图中平衡的目的是让类囊体内部的 pH 和外界
5、- 3 -溶液相同。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合成 ATP 需要酸性环境B. ATP 的合成与膜两侧的 pH 差有关C. 类囊体在 pH 为 4 的缓冲液中被破坏D. 在黑暗中进行实验的原因是避免光照产生 O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流程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反应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将类囊体置于 pH 为 4 的缓冲溶液中,当类囊体内部的 pH和外界溶液相同时,再将类囊体转移至 pH 为 8 的缓冲溶液中并立即加入 ADP 和 Pi,则有ATP 生成,但当类囊体内部的 pH 和外界溶液相同时,
6、即 pH 均为 8 时加入 ADP 和 Pi,则没有ATP 生成。可见,类囊体在 pH 为 4 的缓冲液中没有被破坏,叶绿体中合成 ATP 需要叶绿体处于碱基性环境,ATP 的合成与膜两侧的 pH 差有关,A、C 错误,B 正确;ATP 的形成途径之一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因此实验在黑暗中进行的原因是避免光照对 ATP 合成的影响,D 错误。【点睛】实验流程图涉及 2 次平衡:初次平衡的目的是将类囊体膜内侧的 pH 调整为 4;再次平衡的目的是将类囊体膜内侧的 pH 调整为 8。解答此题,应以实验目的“探究叶绿体在光下利用 ADP 和 Pi 合成 ATP 的动力”为切
7、入点,并结合实验流程图准确把握自变量:“pH 平衡前或后加入 ADP 和 Pi”,由此对比分析实验结果,从中挖掘出“只有 pH 值平衡前加入 ADP和 Pi 才能够产生 ATP”的隐含信息,即可获得相关结论。5.下图所示为来自同一人体的 4 种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 -A. 因为来自同一人体,所以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相同B. 因为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不同,所以形态、功能不同C. 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D. 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相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些细胞来自同一人体,但各细胞中的 DNA 含量不相同,卵细胞是减数分裂的结果
8、DNA 减半,所以 A 项不正确;各细胞中携带的基因相同,形态、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所以 B 项不正确;虽然各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但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不相同,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所以 C 项不正确;虽然各细胞大小不同,但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相同,所以 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6.下列关于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9、. 恶性肿瘤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所以不易被化疗药物杀死B. 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C. 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D. 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5 -【详解】恶性肿瘤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易被化疗药物杀死,A 错误;人的造血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B 错误;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有利于个体生长发育,C错误;良好的心态有利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发挥正常的调节功能,从而延缓衰老,D 正确
10、。7.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 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B. 图中细胞的每个染色体上只有一个 DNA 分子C. 染色体 1 和 3 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子细胞中D. 染色体 1 和 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移向同一极【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图中所示为同源染色体联会,同源染色体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 错误;图中细胞的每个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每个染色体上有两个 DNA 分子,B 错误;1和
11、 3 是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发生自由组合,因此染色体 1 和 3 可能会出现在同一个子细胞中,C 正确;染色体 1 和 2 为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会相互分离,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D 错误。8.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史中的经典实验,这两个实验都涉及A. 同位素示踪技术 B. 微生物培养技术C. DNA 分离提纯技术 D. 差速离心分离技术【答案】B【解析】【分析】- 6 -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艾弗里的肺炎双
12、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过程是:将 S 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 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 R 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 DNA,R 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先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 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 32P 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得到 DNA 含有 32P 标记或蛋白质含有 35S 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 32P 或 35S 标记的 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强度,从而证明了 T2噬菌体的
13、遗传物质是 DNA。可见,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和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都涉及微生物培养技术,B 正确, A、C、D 均错误。9.下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 B. 过程发生的场所相同C. 过程所需要的酶相同 D. 过程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由左向右【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点为遗传信息的传递。表示 DNA 复制,表示转录,表示翻译。过程中碱基配对为 A-T,T-A,C-G,G-C,中碱基配对为 A-U,T-A,C-G,G-C,A 错误。过程发生的场所为主要在细胞核,过程发生的场所在核糖体,B 错误。过程所需要的酶
14、为DNA 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过程所需要的酶为 DNA 解旋酶和 RNA 聚合酶,C 错误。由图中肽链长度可知核糖体移动方向为由左向右,D 正确。10.由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引起的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国部分地区对新生儿进行免费筛查并为患儿提供低苯丙氨酸奶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检测出携带者是预防该病的关键B. 通过染色体检查及系谱图分析,可明确诊断携带者和新生儿患者C. 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D. 该病在某群体中的发病率为 1/10 000,则携带者所占比例为 198/10 000- 7 -【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
15、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及其防治、基因频率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检测出携带者可以降低后代发病的风险,是预防该病的关键,A 正确;该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不能通过染色体检查来诊断,B 错误;减少苯丙氨酸摄入可改善新生儿患者症状,说明环境能影响表现型,C 正确;该病在某群体中的发病率为 1/10 000,则隐性致病基因的频率为 1/100,显性正常基因的频率为 99/100,携带者所占比例为 21/10099/100198/10 000,D 正确。11.地中海贫血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之一。为了解南方某城市人群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某研究
16、小组对该城市的 68000 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根据调查能确定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B. 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与年龄无直接的关系C. 经产前诊断筛选性别,可减少地中海贫血的发生D. 患者经基因治疗,不会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反映“人类遗传病调查结果”的数据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依据表中信息可知:地中海贫血在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中的发病率几乎相同,说明地中海贫血的发病率与年龄无直接的关系,是常染色体遗传病,经产前诊断筛选性别,不会降低发病率,但不能推出该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A、
17、C 错误,B 正确;该病患者经基因治疗后,只改变了相应的体细胞中的基因,而生殖细胞的基因并没有改变,因此患者- 8 -依然可将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D 错误。12.遗传性 Menkes 综合征是一种发病概率极低的先天性铜代谢异常的单基因遗传病,患者一般 3 岁前死亡。该病是由编码跨膜铜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表达在胎盘、胃肠道上皮细胞,负责将铜从小肠运进血液。如图为某家系关于该病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病一定为伴 X 隐性遗传病B. 该家系中表现正常的女性一定都是杂合子C. 给孕妇注射含铜离子的药物可以避免或降低生出患儿的风险D. 给此类病患者注射含铜离
18、子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以“遗传系谱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几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特点,据此从题意和系谱图中提取有效信息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详解】系谱图显示:男性患者的双亲均正常,说明该病一定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图示中的患者均为男性,说明该病最可能为伴 X 染色体隐性遗传,但不能排除常染色体遗传的可能性,A 错误;该家系中男性患者的表现正常的母亲一定都是杂合子,但表现正常的其她女性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杂合子,B 错误;该病是由编码跨膜铜离子转运蛋白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表达在胎盘、胃肠
19、道上皮细胞,负责将铜从小肠运进血液,因此给孕妇注射含铜离子的药物不能避免或降低生出患儿的风险,但给此类病患者注射含铜离子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C 错误,D 正确。13.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B.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C. 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都是遗传病- 9 -D. 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其防治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携带隐性遗传病基因的个体,若为杂合子则不会患遗传病,A 错误;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
20、能会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B 错误;具有先天性和家族性特点的疾病,不一定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因此不一定都是遗传病,C 错误;遗传病再发风险率估算需要确定遗传病类型,D 正确。14.下列关于培育生物新品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培育的新品种必须是纯合子B. 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取单倍体新品种C. 空间诱变育种获得的优良性状均可稳定遗传D. 培育三倍体转基因植物,可以防止基因污染【答案】D【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杂交育种培育的新品种,也可能是杂合子,A 错误;单倍体育种是为了获取
21、能够稳定遗传的新品种,B 错误;空间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因此获得的优良性状不一定都能稳定遗传,C 错误;三倍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所以,培育三倍体转基因植物,可以防止基因污染,D 正确。15.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变异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C. 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导致基因突变D.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10 -【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
22、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可遗传的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可遗传的变异(突变和基因重组)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但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 错误;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因此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组合,B 正确;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可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可导致基因突变,C 正确;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使生物性状发生改变,D 正确。16.当人处于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如图为肾上腺素在不同组织
23、细胞发挥作用的机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图 b 和图 c 结果不同是由于膜上的受体不同B. 肾上腺素通过催化多种化学反应调节生命活动C. 当人处于危险环境时,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D. 图 a 和图 b 结果不同是由于激素作用于不同的靶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肾上腺素的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分析图示可知:图 b 和图 c 中的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导致的结- 11 -果不同,A 正确;肾上腺素通过与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但不起催化作用,B 错
24、误;当人处于危险的环境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骨骼肌中血管舒张,使血液更多的流向骨骼肌,增强机体运动能力,C 正确;图 a 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肝细胞,图 b 中肾上腺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血管细胞,导致的结果不同,D 正确。17.低体温症患者的体温会下降到 35以下,严重的低体温症患者常有意识障碍、血压下降、心动过缓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低体温症患者是由于患者垂体中的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的B. 体温下降是患者产热总量明显小于散热总量的直接结果C. 若人体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可能导致低体温症D. 可用 75%的酒精棉球擦拭低体温患者的四肢进行抢救【答案】B【解析】【分
25、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 错误;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神经-体液调节下,机体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下降是患者产热总量明显小于散热总量的直接结果,B 正确;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若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可导致体温偏高,C 错误;可通过隔离保温、吸入暖的氧气等对低体温症患者进行抢救,前者可以减少散热,后者可以促进有氧呼吸,进而增加产热,但不能用 75%的酒精棉球擦拭低体温患者的四肢,因为该抢救措施会导致患者的体温下降,D 错误。18.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ALS)
26、 ,也叫运动神经元病(MND) 。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以针刺 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B. 若刺激,则在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C. 若刺激处,在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 12 -D. 若刺激处,渐冻人的 M 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分析图示可知:S 是感受器,渐冻人的致病机理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所致,若以针刺 S,则产生的兴奋能
27、传到大脑皮层,渐冻人能感觉到疼痛,A 错误;处位于传出神经上,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刺激,在处不能检测到动作电位,B 错误;处位于传入神经上,若刺激处,在所示的突触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释放,C 正确;处位于传出神经上,刺激处产生的兴奋能传到 M 所示的效应器,因此渐冻人的 M 会发生轻微收缩,但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 错误。【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辨反射弧的各部分结构名称:根据突触可以判断 S 是感受器,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M 是效应器。在此基础上,以题意“渐冻人的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为切入点,围绕“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
28、经细胞间的传递”等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19.下图是外源性过敏原引起哮喘的示意图。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一次进入机体后,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B. 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C. 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D. 临床药物可以通过促进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答案】A【解析】- 13 -【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过敏反应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9、。【详解】分析图示可知:组胺、白三烯等过敏介质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A 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过敏原,但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B 错误;哮喘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一种异常生理现象,C 错误;临床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来治疗哮喘,D 错误。20.下列关于艾滋病及其病原体 HIV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HIV 侵入 T 细胞后,将 RNA 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B. HIV 侵入人体后,T 细胞不会受 HIV 刺激而增殖C. HIV 容易发生变异,使机体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D. HIV 破坏 T 细胞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答案】D【解析】HIV 是逆转录病毒,其入侵 T 细胞时,
30、先逆转录形成 DNA,DNA 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A 错误;HIV 侵入人体后,T 细胞一段时间内会增殖,B 错误;HIV 容易发生变异,但机体能识别HIV,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C 错误;HIV 破坏 T 细胞后,免疫功能降低,病人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升高,D 正确。21.过氧化物酶能分解 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管号1%焦性没食子酸/mL2% H2O2/mL缓冲液/mL过氧化物酶溶液/mL白菜梗提取液/mL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1 2 2 2 2 2 2 2 3 2 2 2 4 2 2 2A. 1 号管
31、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14 -B. 实验的自变量为添加缓冲液、酶液及提取液C. 若 3 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D. 若 4 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进一步确定 3 号管显红色的原因是酶的作用【答案】ABC【解析】【分析】本题以“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为情境,考查学生能否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详解】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的有无,因此 1 号和 2 号是对照组,3 号和 4 号是实验组,A、B 错误;3 号与 1、2 号对照,若 2、3号管显橙红
32、色,1 号不变色,则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 错误;3 号与 4 号试管的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是否经过高温处理,若 4 号管不显橙红色,与 3 号对照,说明高温使酶变性失活,可进一步确定 3 号管显红色的原因是酶的作用,D 正确。【点睛】以题意呈现的实验原理(过氧化物酶能分解 H2O2,使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和目的(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为切入点,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表中呈现的信息找准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进而对各选项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判断。22.某种野生型油菜存在一种突变体,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均低,其叶片呈现黄化色泽。野生型和
33、突变体的成熟叶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相关指标见下表。指标类型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叶绿素a/b净光合速率/(mol CO2m2 s1)胞间 CO2浓度/(mol CO2m2 s1)呼吸速率/(mol CO2m2 s1)野生型 0.28 6.94 8.13 210.86 4.07突变体 0.32 9.30 5.66 239.07 3.6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CO2浓度、ATP 与H产量等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 15 -B.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 a 向叶绿素 b 的转化C. 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吸收 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 2.47(mol CO 2m
34、2 s1 )D.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提取叶片中的色素【答案】AD【解析】【分析】本题以“表格信息”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表中信息显示:突变体的胞间 CO2浓度高于野生型,说明 CO2浓度不是导致突变体光合速率降低的限制因素,A 错误;突变体的叶绿素 a/b 的比值与类胡萝卜素/叶绿素的比值均高于野生型,说明突变体的叶绿素减少使叶片呈现黄化色泽的原因是:突变体中发生的改变可能抑制了叶绿素 a 向叶绿素 b 的转化,B 正确;叶绿体吸收 CO2的速率即为净光合速率,依据表中信息可
35、知:突变体成熟叶片中叶绿体吸收 CO2的速率比野生型低8.135.662.47(mol CO2m2 s1 ) ,C 正确;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分布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可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片中的色素,D 错误。23.某哺乳动物的基因型是 AaBb,如图是其体内一个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细胞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等位基因 A 与 a 的分离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 该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后,染色体的结构已经改变C. 减数第二次分裂出现差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 Aabb 的细胞D. 该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 4 种精子 或 1 种卵细胞【答案】CD【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和图示信息
36、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组的内涵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16 -【详解】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图示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A 和 a 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所以等位基因 A 与 a 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 错误;该细胞发生交叉互换后,染色体的结构没有改变,B 错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若由一个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均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则可能产生基因型为 Aabb 的细胞,C 正确;该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由于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37、所以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 4 种精子(AB、aB、Ab、ab)或 1 种卵细胞(AB 或 aB 或 Ab 或 ab) ,D 正确。24.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如下列简图所示:根据上述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用此方法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和获得无子番茄的原理是一致的B. 图中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C. 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D.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如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答案】BCD【解析】【分析】本题以“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简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在生产实
38、践中的应用、多倍体育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无子番茄是利用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的原理培育而成,无子西瓜是通过多倍体育种培育而成,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A 错误;图中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其果皮细胞是由四倍体植株的子房壁细胞发育而来,因此其中含有 4 个染色体组,B 正确;秋水仙素作用于幼苗茎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前期,主要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C 正确;三倍体无子西瓜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配子,因此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通常需要年年制种,如果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进行无性繁殖,D 正确。25.
39、为研究吲哚乙酸(IAA)与脱落酸(ABA)的运输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 14C 标记 IAA 和- 17 -ABA 开展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 AB 为茎尖切段,琼脂块和中出现较强放射性的是B. 若琼脂块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 ABA 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C. 若 AB 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 IAA 和 ABA 在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D. 该实验能证明放射性同位素 14C 具有促进 IAA 和 ABA 在茎尖切段中进行极性运输的作用【答案】ABC【解析】【分析】本题以实验示意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植物激素的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的理解能力,以
40、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详解】吲哚乙酸(IAA)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A)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 ,若图中 AB 为茎尖切段,则在琼脂块和中,中出现较强的放射性,A 正确;若琼脂块和中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说明脱落酸(ABA)既能从形态学上端(A)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 ,也能倒过来运输,进而说明 ABA 在茎尖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B 正确;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若图中 AB 为成熟茎切段,琼脂块均出现较强放射性,说明 IAA 和 ABA 既能从形态学上端(A)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 ,也能从形态学下端(B)运输到形态学上端(A) ,即 IAA 和 ABA 在
41、成熟茎切段中的运输不是极性运输,C 正确;该实验中没有任何实验数据能证明:放射性同位素 14C 具有促进 IAA 和 ABA 在茎尖切段中进行极性运输的作用,D 错误。26.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突变酵母的发酵效率高于野生型,常在酿酒工业发酵中使用。下图一为呼吸链突变酵母呼吸过程,图二是酵母菌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 18 -(1)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_(填“能”或“不能” )保持正常的形态,是因为_。(2)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具有_。(3)图一中含 RNA 的细胞器有_(填序号) 。(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可以通过_(方式)运输到细胞外。突变型酵母菌的
42、乙醇代谢途径_(填“改变”或“未变” ) ,在有氧条件下,这种酵母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是_(填序号) 。(5)当氧气供应充足时,两类酵母中_型酵母的增殖速率更快。【答案】 (1). 能 (2). 有细胞壁 (3). 核膜 (4). (5). 自由扩散 (6). 未变 (7). (8). 野生【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细胞呼吸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详解】(1)由于酵母菌细胞具有细胞壁,而细胞壁对细胞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所以酵母菌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虽然能够吸收水分,但仍然能保持正常的形态。 (2)大肠
43、杆菌细胞为原核细胞,酵母菌细胞是真核细胞。可见,与大肠杆菌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酵母菌细胞具有核膜。(3)图一中含 RNA 的细胞器有所示的核糖体与所示的线粒体。(4)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乙醇(酒精)和 CO2,乙醇和 CO2均可以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运输到细胞外。分析图一可知:突变型酵母菌能进行正常的乙醇代谢途径,即突变型酵母菌的乙醇代谢途径未变,但在有氧条件下,在线粒体内进行的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被中断,因此这种酵母产生 ATP 的主要场所是所示的细胞质基质。- 19 -(5)综上分析,野生型酵母可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突变型酵母菌不能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所以,当氧气供应充足时
44、,两类酵母中的野生型酵母的增殖速率更快。【点睛】理清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条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从题意和图示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27.菹(音同“租” )草是一种沉水植物,是草食性鱼类的良好天然饵料。为了能充分利用和开发菹草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因素对菹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图中实线表示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真光合速率) 。分析回答:(1)菹草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参与这一过程的两类色素为_,其中的_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合成。(2)图 1 的曲线是采用生长状况一致的叶片,在_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根据
45、测量的数据绘制而成的。由图 1 可知,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在_左右;在 35时,菹草每小时呼吸作用耗氧量约为_mgg -1L -1。(3)通过研究,科研人员建议在实际生产中应通过调节水量使菹草生长于水深 2m 左右。结合图 2 分析其依据是_。若将水深增加到 3m 以上,菹草的呼吸速率将_。(4)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水体流动不畅,生长旺盛的菹草有时突然出现光合作用能力明显降低,甚至衰亡。结合图 3 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菹草生长旺盛时,水中大量的_被利用,并由于水流不畅而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局部_,使菹草光合速率降低。【答案】 (1).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2). 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46、(3). 叶绿素 (4). 光照、pH、CO 2浓度 (5). 20 (6). 1.0 (7). 水深 2m 处,光照强度适宜,菹草净光合速率接近最高 (8). 降低 (9). CO 2 (10). pH 明显升高(碱中毒)【解析】- 20 -【分析】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及其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1)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进行的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因此类囊体薄膜上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参与光反应的两类色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需要在光照的条件下才能合成。(2)与获得图 1 曲线
47、相关的实验,其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因变量是产氧量,对实验有影响的光照、pH、CO 2浓度等无关变量应控制相同且适宜,即图 1 的曲线是采用生长状况一致的叶片,在光照、pH、CO 2浓度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根据测量的数据绘制而成的。分析图 1 曲线可知:在 20左右时,菹草的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此时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多,可见,菹草生长的最适温度在 20左右。在 35时,菹草的真光合速率为 0.8 mg.g-1.L-1.h-1,净光合速率为-0.2 mg.g -1.L-1.h-1,所以呼吸速率真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0.8(-0.2)1.0mg.g -1.L-1.h-1,即菹草每小时呼吸作用耗氧量约为 1.
48、0mg.g-1.L-1。(3) 图 2 显示:光照强度适宜时,菹草的净光合速率最大,有利于菹草的生长。由此可推知,在实际生产中应通过调节水量使菹草生长于水深 2m 左右的原因是:水深 2m 左右处的光照强度适宜,菹草净光合速率接近最高。将水深增加到 3m 以上,因温度与溶氧量均会降低,所以菹草的呼吸速率将降低。(4) 图 3 显示:在一定 pH 范围内,菹草的净光合速率与真光合速率均随着 pH 的升高而降低,据此可推知:菹草生长旺盛时,水中大量的 CO2被光合作用利用,同时 CO2因水流不畅而得不到及时补充,造成水体中局部 pH 明显升高,使菹草光合速率降低。【点睛】由题意信息与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切入点,明辨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进而对比分析图中两曲线的变化趋势,并围绕“光合作用过程及影响的环境因素”等相关知识,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28.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 1 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 ,图 2 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 DNA 分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