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5课时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思维导图,知识清单,-3-,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一、历史背景 1.客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4-,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思想主张,2.付诸实践: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5-,思维导图,知识清单,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 (2)从汉
2、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6-,思维导图,知识清单,微点拨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形势需要: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与时俱进: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根本原因: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
3、上的大一统。,-7-,思维导图,知识清单,自主探究 画一画汉代思想大一统,想一想梁漱溟在中国文化要义中认为:“中国文化以周孔种其因,至秦汉收其果,几于有一成不变之观。”材料中“秦汉收其果”指什么? 提示:董仲舒创立新儒学,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8-,主题一,主题二,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材料解读 材料 (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孔子所提倡的自身之约束,待人之宽厚,人本主义之精神,家人亲族的团结和礼仪上之周到等全部构成官僚集团行动上的规范。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
4、史 解读 材料主要阐述了经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表明了新儒学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使封建政府关注百姓的生计,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9-,主题一,主题二,真题溯源 (2018课标全国,42)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0-,主题一,主题二,提示:看法: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古今人表的等级划分体现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说明:班固在汉书中将尧、舜、周文王等圣君,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学家,屈原、范蠡、廉颇等贤臣列为
5、上等人;将老子、韩非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齐桓公、秦始皇等开创性的君主,商鞅、李斯等名臣列为中等人;将宋襄公等失败的霸主,夏桀和商纣等王朝的末代暴君列为下等人,充分体现了儒家“明君+贤臣”的理想政治诉求,这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对史学影响的必然反映。,-11-,主题一,主题二,论从史出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容看,融儒家、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于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
6、5)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12-,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1.(2014课标全国,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13-,主题一,主题二,-14-,主题一,主题二,-15-,主题一,主题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图片说史,-16-,主题一,主题二,解读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一律由儒家
7、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推广儒学;同时正式规定“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17-,主题一,主题二,材料探究 材料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思考 根据材料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提示:特征: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影响: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8-,主题一,主题二,论
8、从史出“独尊儒术”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中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19-,主题一,主题二,高考例析 2.(2016课标全国,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
9、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0-,主题一,主题二,-21-,教材补遗,史著赏析,董仲舒对“天人感应”思想的重构 (1)目的:适应西汉加强专制集权的政治需要。 (2)内容 “天者,万物之祖”。董仲舒认为“天”是有意志的至高无上的人格神,天是有意识、有目的地产生世界万物和人类的主宰,以此来论证封建专制统治制度的合理性。 “人副天数”。天与人具有相同的生理和道德品质,天人是合二而一的,
10、天与人可以交感。天通过灾异以告诫当政者,领会天的意志,缓解人民的负担,社会才会稳定。 阴阳五行。宇宙由天、地、阴、阳、木、火、土、金、水和人这十种成分构成。本来是普通自然现象的阴阳五行,也有了意志、有了目的、有了道德情感。,-22-,教材补遗,史著赏析,(3)作用:董仲舒为逐步走上强盛的西汉王朝提供了严谨而完备的治国理论,并为未来的政治活动、社会发展设计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案。董仲舒为汉朝所做的这一顶层设计,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成为此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统治模式之一。,-23-,教材补遗,史著赏析,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
11、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封建大一统宗法社会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的精神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解读董仲舒继承了先秦儒学“民本”“仁政”的基本思想,同时把儒家的伦理道德发展为“三纲五常”,并提出“天人感应”理论。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24-,1,2,3,4,5,一、考查准确通达的历史时空观念 1.
12、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其相同点是( )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 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 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D,解析:秦代焚书坑儒,没有强化儒家伦理道德,故A项错误;汉代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汉武帝实行外儒内法,剂之以道,而非“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故B项错误;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没有激起社会反抗,故C项错误。故D项符合题意。,-25-,1,2,3,4,5,2.汉代太学的建立,以公元前124年汉武帝置博士弟子员为标志,从数十人增加到汉成帝时的三千人,东汉太学生最多时达三万多人。太学教育的发展( ) A.宣扬了黄老“无为”学说 B.有利于儒
13、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C.促进了科举制的发展 D.缓和了西汉以来的阶级矛盾,B,解析:汉武帝时期,放弃了西汉初年采取的“无为”学说,故A项错误;汉武帝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儒学的社会地位,其中在教育方面设置太学、教授儒家经典,推动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故B项正确;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太学的设立是提高儒学地位、适应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与阶级矛盾的缓和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26-,1,2,3,4,5,二、考查求真求实的历史证据意识 3.2015年11月在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中,考古人员在西室发现了一组漆器屏风,屏风表面用隶书写有孔子生平的文字,并绘有孔子画像。考古专家表示,这可能是迄今为
14、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孔子画像。该墓葬目前已出土文物一万多件。该材料( ) A.为研究孔子言论提供了实物史料 B.说明汉兴后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 C.从侧面反映出汉代尊儒的史实 D.其史料价值已经超过马王堆汉墓,答案,解析,-27-,1,2,3,4,5,4.墨子尚同中记载:“既尚同乎天子,而未上同乎天者,则天菑(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孰,六畜不遂,疾菑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 A.墨家的“兼爱” B.法家的严刑峻法 C.道家的“无为而治” D.儒家的“天人感应”,D,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天菑”“天之降罚”,
15、说明不实行仁政,天降异灾,这是“天人感应”的理论,故D项正确。墨家的“兼爱”思想、法家的法治、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都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B、C三项。,-28-,1,2,3,4,5,5.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主要体现在道德方面。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家庭关系 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A,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道德方面,而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主要体现在义务上,由此可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讲到“生产方式”,故B项错误;“正统地位受到冲击”恰恰与材料的意思相反,故C项错误;题干中的信息没有反映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