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六科联赛试题(选考,含解析).doc

上传人:李朗 文档编号:1108258 上传时间:2019-04-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六科联赛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六科联赛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六科联赛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六科联赛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湖南省衡阳市一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六科联赛试题(选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衡阳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年上学期高一六科联赛历史试题考试时量:90 分钟考试 总分 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2.答选择题时,必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第 I 卷(选择题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毎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民间把祭祀祖宗

2、的场所,称为祠堂(下图是韶山毛氏祠堂) 。古时,当毛氏族人有严重触犯族规的行为时,族长将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虽然这种处置有些是非法的,但地方官府却很少干预宗族的判决。这反映了该地古代韶山毛氏祠堂A. 宗族是基层的行政组织B. 社会管理借助于人伦秩序C. 政府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2 -D. 宗规族律凌驾于法律之上【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当毛氏族人有严重触犯族规的行为时,族长将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 ,可知当时对社会的管理是借助于宗法观念的,故 B 正确;宗族只是掌管宗族内部的事宜,不是基层的行政组织,故 A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对于社会的管理失控,只体现的是

3、宗族内部的管理,故 C 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法律,只是说明宗规族律对于宗族内部的管理,故 D 错误。【点睛】宗法制的作用: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2.西周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其影响至今。下列有关省、自治区的汽车号牌中,其简称与西周分封制有渊源的是A. 晋 08888B. 豫 BL9276C. 湘 D999D. 新 ADF153【答案】A【解析】【详解】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主要是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分封的主要诸侯国有鲁齐燕宋卫晋,故 A 正确;豫古称中原、豫州,但与分封制没有渊源,故 B 排除;湘位于华中地区

4、,是今湖南,但与分封制没有渊源,故 C 排除;新指新疆地区,不属于分封制实行地区,故 D排除。3.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认为:“秦汉以后的制度,则是帝国制 。帝国与邦国的不同,首先就在于是否封建。帝国则一定是不封建的。就算封王封侯,那也是荣誉称号就算封了土地,王侯们也只是地主,不是领主。他们对那块土地,只有财权,没有主权,也没有治权。这,充其量只能叫做封而不建 。 ”据此,秦朝在地方推行- 3 -A. 郡国并行制B. 郡县制C. 宗法分封制D. 行省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郡国并行制是西汉时期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题干不符,故 A 排除;秦朝在地方实行的行政制度是郡县制,故 B 正确;宗法

5、分封制是先秦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不符,故 C 排除;行省制度是从元朝开始实行的,与题干不符,故 D 排除。4.下图文物是山东省临城出土的秦阳虎符,铜铸,中分为二,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这表明A. 皇权至上B. 皇位世袭C. 皇权独尊D. 军权至上【答案】A【解析】【详解】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体现的是皇权至上,故 A 正确;皇位世袭体现的是皇位的继承方面,与题干意思不符,故 B 排除;皇权独尊体现的是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称号,与题干意思不符,故 C 排除;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中太尉掌管军权,

6、但军权真正掌握在皇帝手中,但 A 项相对于 D 项来说,A 项说法更全面,故 D 排除。【点睛】皇帝制度的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历代官僚制体制的变化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总揽全国一切大权,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 4 -5.下表是汉初诸侯国官员设置表诸候国官职 设置 职责太傅 皇帝代置在道德学问等方面教导国王。遇有诸侯王不法,得举奏于中央相国、丞相 皇帝代置 掌管王国内所有政务御史大夫 诸侯王自置 负责监察事宜将军 诸侯王自置 统帅王国武装力量这表明汉初A. 中央集权遭到削弱B. 地方官职的设置有了质变C. 王国完全控了地方D. 不利于推恩令的推行【答案】

7、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诸侯在地方仍有很大的权力,掌握监察和军权,这种官员的设置会导致诸侯在地方的势力越来越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故 A 正确;汉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诸侯仍掌握很大的权力,故“质变”说法错误,B 排除;“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汉武时期实行推恩令,使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故 C 排除;推恩令是在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出现七国之乱之后才实行的,与题干不符,故 D 排除。【点睛】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后引发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最终消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6.汉初,高帝刘邦想改立宠姬戚夫人之子赵王为太子,征询公卿意见,周昌盛怒状言“臣期- 5 -期不诏!” ,迫

8、使刘邦放弃改换皇储的企图。这表明A. 宗法制的观念影响深远B. 王国问题威胁到中央政权C. 君主专制逐渐弱化D. 相权对君权有一定制约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材料并未涉及,故 A 排除;王国问题与中央政权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但题干的意思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与题干不符,故B 排除;材料中只是说相权制约皇权,并没有提到君主专制的弱化,汉朝时期君主专制是不断强化的,故 C 排除;根据题干周昌盛“迫使刘邦放弃改换皇储的企图” ,可以看出,相权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皇权,故 D 正确。7.中国历代皇帝“都必须也只能依靠官僚集团来管理国家。如果没有起码的权力制

9、衡,没有相应的制度安排,权力的运行就将无法控制。 ”据此,下列最能体现“权力制衡”的制度是A.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B. 元朝的中书省C.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D. 明朝的内阁制【答案】A【解析】【详解】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地位。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牵制,互为补充,体现了权力制衡,故 A 正确;元朝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六部归入中书省,导致中书省权力越来越大,有时甚至威胁到皇权,故 B 排除;汉朝的郡国并行制是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体现不出权力制衡,与题干不符,故 C 排除;明朝的内阁制导致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与题干不符,故 D 排除。【点睛】三省六部制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提出

10、隋发展唐完善(太宗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萌芽,将尚书台改为尚书省,设中书省和门下省;职能: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 6 -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作用: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8.选官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典章制度之一是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下列最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选官制度是A. “为推毁门阀,拔擢人才,故特准士人自行报名,参加策试,及第者任官职”B. “在毎州設置大中正,郡县设小中正,中正官以在中央官的本地人充任。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第等,作为政府用人受官的准则”C. “令天下郡国每年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孝廉之举,遂成定制”D.

11、 “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多一人。 ”【答案】A【解析】【详解】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由“参加策试,及第者任官职”可知是科举制,故 A 正确;由“郡县中正官评定本地人的第等,作为政府用人受官的准则”可知是九品中正制,故 B 排除;由“孝廉之举,遂成定制”可知是察举制,故 C 排除;由“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多一人”可知是西汉的基层政权官员的选拔,故 D 排除。【点睛】古代中国的选官用人制度的演变:世官制:西周时期按照宗法血缘关系实行世卿世禄的选官制度。军功制: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实行按军功授爵的制度,替代贵族世袭的“世卿世禄”

12、制。察举制:汉朝时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主要依据是个人在地方上的声望。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实行。起初家世、才能并重;后注重门第和家世,促进了士族制度的发展。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加以完善,宋元明清沿用,影响深远。9.杨万里在诚斋集中记载:“据说宋太祖曾经向有关部门要一个熏笼,几天后没有动静,于是动了火,但是官员解释说,这种事情得经过逐级审批,下达,最后还得复奏皇上,得到最后批准,才能办理。 ”这反映了宋朝A. 皇权不断削弱- 7 -B. 中央机构重叠,职能清晰C. 中央官僚体制效率低下D. 中央官员职权相互制衡【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祖想要一个熏笼但是迟迟没有动

13、静,可见中央机构的办事效率非常低下,故 C 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相权不断加强皇权不断削弱,故 A 排除;中央机构职能清晰会提高办事效率,但与材料相反,故 B 排除;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央机构职权之间分工不明,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并没有提到官员职权之间相互制衡,故 D 排除。10.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图是高一学生小明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制作的示意图,据此图判断,它最有可能反映的是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B. 元朝的行政制度改革C. 明朝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D. 清朝的国家机构设置【答案】C【解析】【详解】北宋时期设立中书门下省,但宋神宗时期又重新恢复三省

14、六部制,与题意不符,故A 排除;材料所给关键信息为“裁撤中书省” “废行中书省” ,即改变元朝的行政体制,并不是元朝行政制度的改革,故 B 排除;结合所学知识,明朝初年,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削弱相权,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中央“裁撤中书省” “权分六部” ,分设“六科给事中”直接掌管六部,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在地方“废行中书省” “权分三司” ,- 8 -并且沿袭前代官制,设置“监察御史” ,成为最高统治者控制人民、监察官吏、网罗人才、实行中央集权的得力工具,故 C 正确;清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但与题意不符,故 D 排除。11.小红

15、在学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两课后,发现我国古代中枢机构是随皇权不断的加强而变化。下图正是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其顺序是A. 内外朝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B. 郡国并行制、三省六部制、中书省C. 察举制、科举制、内阁制D. 内外朝制、科举制、行省【答案】A【解析】【详解】内外朝制是汉朝加强皇权实行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是唐代加强皇权实行的政治制度,内阁制是明朝加强皇权实行的政治制度,符合题意,故 A 正确;郡国并行制是汉朝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不是加强皇权实行的政治制度,故 B 排除;察举制是汉朝的选官制度,不是加强皇权的政治制度,故 C 排除;科举

16、制属于隋唐之后的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故 D排除。12.经历乾、嘉、道三朝的军机大臣曹报镛,深得历代君主的欢心,其秘诀就是“多磕头,少说话” 。军机大臣真正能比较长久保持地位的,往往只能少说话多办事。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军机处A. 有利于选拔官吏B. 提高了行政效率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强化了君主专制- 9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多磕头,少说话” ,表明清朝君主专制加强,官员人浮于事、惟命是从、循规蹈矩,故 D 正确;军机处的设立是为了加强皇权,并不是选官制度,故 A 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军机处没有决策权,真正的实权掌握在君主手中,而且材料无法说明行政效率提高,故 B 排除;中央集

17、权是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而材料中说的军机处是加强君主专制,故 C排除。13.下列是高一四位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后,面出了“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示意图” ,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的一幅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中国封建社会皇权地位”演变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A 项中有下降趋势,故 A 排除;B 项是不断上升趋势,故 B 项正确;C 项中有下降趋势,故 C 排除;D 项中发展趋势较波折,故 D 排除。- 10 -14.在古代雅典,城邦成为希腊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亚里土多德甚至说,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这一现象是雅典A

18、. 政治体制的产物B. 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C. 频繁改革的结果D. 工商业经济发展的反映【答案】A【解析】【详解】古希腊的政治特点是人民主权、小国寡民和轮番而治,材料中强调“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体现的是人民主权,故 A 正确;人文主义思想是在智者运动中出现的,与题意不符,故 B 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并没有频繁的进行改革,故 C 排除;工商业经济发展导致古希腊出现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特点是人民主权,故 A 项相对于 D 项来说,更准确,故 D 排除。15.下图是小华同学在学习某课时,记的是有关于改革内容的课堂笔记一部分,据此判断,该改革是(1)扩大公民参政范围(2)改革公民大会(6)制

19、定“公职津贴”制度(7)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A. 梭伦改革- 11 -B. 伯利克里改革C. 克里斯提尼改革D. 英国议会改革【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观剧津贴”可知,该改革为伯利克里改革,故 B 正确;梭伦改革中没有涉及“观剧津贴” ,故 A 排除;克里斯提尼改革没有涉及“观剧津贴” ,故 C 排除;英国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获得更多议席,与题意不符,故 D 排除。16.下图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双眼蒙布所体现的是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据此,手握利剑体现的原则是A. 公平正义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 法律的强制力

20、D. 遵从民众意愿【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手握利剑指的是,一旦触犯法律,法律是坚决不能容忍的,故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故 C 正确;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不是手握利剑体现的原则,故 A 排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说法不准确,应该是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是罗马法体现的原则,故B 排除;手握利剑没有体现要民主,也没有体现遵从民众意愿,故 D 排除。【点睛】罗马法是罗马统治的有力支柱,它为国家权力提供法律依据,稳定了社会秩序,保护了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这有- 12 -利于调整社会和经济生活的纠纷,缓解社会矛盾。特别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

21、制度渗透到国家各个角落。17.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认为, “光荣革命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但实际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由此可知,A. 革命前后国王的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只是议会发生了变化B. 革命前后国王与议会不仅互换了位置,而且发生了质变C. 革命只改变了统治形式,本质没有改变D. 革命后议会与国王共同掌权,两者地位相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明显反映的是光荣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权力关系的改变,二者同时发生改变,故 A 排除;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突出国王,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突出议会,体现了专制走向

22、民主,说明英国社会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故 B 正确;材料体现了形式的变化,更强调本质上的变化,故 C 排除;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处于议会之下,受议会的制约,并不是相等,故D 排除。18.奥巴马政府曾发生过“政府停摆或关门”事件。即在国会无法通过足够的预算案的情况下,政府关闭一些政府机构,暂时停止提供“非必要服务” ,相关的政府雇员停发工资以减少开支。这体现了1787 年宪法中的原则是A. 中央集权B. 国会独栽C. 分权与制衡D. 总统统而不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种停摆行为在于国会与总统的巨大分歧,根据美国 1787- 13 -年宪法,这种分歧实际上是行政权和立法权相互制

23、衡的体现,故 C 正确;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对应,题干中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利的大小,故 A 排除;美国1787 年宪法体现的是分权与制衡原则,三者之间权利互相制约,B 项说国会独裁与史实不符,故排除;美国总统有行政权,掌握实权,并不是统而不治,故 D 排除。19.两党对垒,交替执攻,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在美国大选中,两党选举异常激烈,但没有造成政局不稳。下图漫画(主题:“不是我想和你争,而是你让我和你争!)表达的主要含义是A. 美国法律健全B. 两党的根本利益一致C. 两党互相牵制D. 民主制度充分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A 项是美国政治制度稳定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

24、故 A 排除;在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中,尽管党派之争异常激烈,但其根本目的相同即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当在国际利益受损或国家安全遭到威胁时两党能很快达成共识,故 B 正确;C 项是重要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美国的民主制度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充分的,而美国的两党制度从很早就有了,故 D 排除。【点睛】美国的两党制的形成:联邦政府成立之初,华盛顿当选。发展:19C 中期(南北战争前)民主党主要代表南方种植园主,共和党主要代表北方工业集团和西部农场主。19C 末 20C 初,差别消失,两党都是代表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主要代表不同的大财团利- 14 -益。当今,民主党得到多数妇女,少数民

25、族、低收入阶层以及老年人都支持。特点:两党制是美国分权制衡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政治选举受两党操控。20.抓关健词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各项与“联邦制” “皇帝公布及督法律” “皇帝任命宰相”三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是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 德意志帝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从“联邦议会” “皇帝任命宰相” “军队受皇帝指挥”可以判断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故 D 正确;A 项不符合“军队受皇帝指挥” ,故排除;B 项不符合“皇帝任命宰相” ,故排除;C 项不符合“皇帝任命宰相” ,故排除。21.下面是 18 世纪 80 年代美英两

26、国政体的比较,表中数字处填写的内容分别是项目 美国 英国国家元首 总统 国家元首产生方式 世袭国家元首任期 任期制 政府首脑 总统 首相A. 首相、选举、任期制B. 国王、选举、任期制- 15 -C. 首相、选举、终身制D. 国王、选举、终身制【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在 18 世纪 80 年代,继续沿用权利法案 ,国家元首为国王,故为国王,而 A 项为首相,故 A 排除;C 项为首相,故排除;美国1787 年宪法里规定,美国的国家元首通过选举方式产生,为选举,B、D 选项正确;英国国王世袭产生,终身任职,故为终身制,B 项排除,故 D 项正确。22.下表是英国在 1844 年1854 年

27、对华输出货物的统计表,导致英国输华货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年份 1844 1846 1848 1850 1854正当货物(万英镑) 230.5 179.1 154.6 157.4 152.1A. 通商口岸太少B. 鸦片仍然不能输入C. 自然经济的抵制D. 清政府不听话【答案】C【解析】【详解】从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看,英国对华输出货物逐渐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自然经济的抵制,故 C 正确;1842 年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和协商关税,英国对话货物输出应该是激增的,但根据题干是逐渐减少,可知最主要的原因不是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少,故 A 排除;五口通商后,清朝海关及税率被英国控制,关税主权受到

28、破坏,鸦片继续销售,白银外流,银价上涨,银贵钱贱的情况更加严重,故 B 排除;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及其副本,英国已经在华夺取了经济利益及政治利益,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 D 项说法不准确,排除。- 16 -【点睛】1842 年清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协定关税,自此英国货物大量输入中国。英国在 1843 年签订的南京条约副本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又大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23.学者张德坚在贼情汇纂记载, “1853 年 2 月,太平军由武昌东下江南,帆幔蔽江,炮声遥

29、震,沿江州邑,莫不望风披靡。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天国的将士们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人间天堂 。 ”太平天国没有建立起真正的“人间天堂”的根本原因是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答案】D【解析】【详解】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 D 正确;定都天京使太平天国运动达到鼎盛时期,策略是正确的,故 A 排除;B 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只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故 B 排除;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指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但该制度没有实行,也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不是造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

30、根本原因,故C 排除。24.某高一学生在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了这么一则材料:“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 299 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某一条约。这条约是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 元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 元- 17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 元A. 南京条约B. 天津条的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拆除大沽炮台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所以用于履行辛丑条约 ,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拆除大沽炮台等不是南京条约的内容,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除大沽炮台等不是天津条约的内容,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

31、;除大沽炮台等不是马关条约的内容,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5.学者张海鹏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认为,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见下图) ,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 ”但在下降沉沦的过程中始终“包含着向上的因素” 。据此可知,其中在 B 段“谷底”包含“向上的因素”指的是A. 八国联军侵华B. 辛亥革命C. 国民大革命D. 辛丑条约的签订【答案】B- 18 -【解析】【详解】图中 B 段的时间为 1900-1920 年,这一时期中国各阶层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比如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32、统治,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 B 正确;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为 1900 年,应该属于 B段中下降的因素,故 A 排除;国民大革命的时间为 1924-1927 年,与 B 段时间不符,应属于C 段,故 C 排除;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为 1901 年,是八国联军侵华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应该属于 B 段下降的因素,故 D 排除。第 II 卷(非选择题 50 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计 50 分。26 题 20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8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历史悠久、体系严密。特别是实行了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作为

33、考选官员的形式在技术上已臻于完善,其体现的“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精神深为当时欧洲各国所仰慕,并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创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条件,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获得新生,而是随着大清王朝一道覆灭,在欧英国家的侵袭下,中国仿照西方开始了建立近代文官制度的艰难探索。中国传统文官制度及其特点材料二 1688 年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和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为了克服政治上“政党分賍制”造成的政治乱,问题和提高官员行政素质,保证政党轮流执政背景下行政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英国实行了文官制度,逐渐成为英国民主政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石。在文官

34、制度中,考试制度又是文官制度的核心和支柱,英国文官制度的建立就是以考试制度的建立为开端的。1870 年,英国政府颁布枢密院令,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合格证书的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性官职”标志着以考试任职为核心的英国文官制度的正式确立。摘编自吴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的演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并没有在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获得新生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确立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古代文官制- 19 -度与英国文官制度的本质区别。【答案】 (1)特点:起源早,不断发展;功能完备,制度完善,自成系统;对

35、后世影响深远。原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度日益完备;地方武力割据的历史教训。(2)原因:官员选拔方式落后,官僚体系紊乱;代议制的发展和完善;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上借鉴其他国家(或民族)先进的选官制度。区别: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本质上服务于封建王权;英国:独立于各党派,终身任职;理论实用并重;录取方式灵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详解】 (1)依据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官制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发展的特点有,起源较早,不断发展,功能比较完备,制度日益详细,并自成系统,以官、绅、教三位一体为核心,体现了孤立性保

36、守性与专制性的结合,文官制度影响深远,范围广泛。中国文官制度没有在近代社会转型中获得新生的原因主要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需要,同时,科举制的不断发展,地方割据经验教训也是其重要原因。(2)结合近代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知道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官僚体制紊乱,经济上工业革命发展行政事务增多,政治上英国政治改革的推动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制度。中国与英国文官制度的本质区别主要是政治上,中国是为君主服务的,而英国是比较民主的;中国主要受儒家思想影响,而英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区别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37、与研究政治现代化相关的材料列表作者 作品 内容马克世界文明史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20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政治现代化最关键的方面大致归纳为: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立法机构手里,第二,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第三,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张华青论政治现代化与公民文化政治系统的运作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根据上述材料,从中归纳出体现政治现代化特征的一个关键词或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有关历史事实加以论证。

38、(说明:关键词准确或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严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第一,将国家的权力集中在举国公认的全国性立法机构手里”得出关键词是政治制度的法制化,据材料“划分新的政治职能并建立专业化的机构来执行这些职能”得出政治表现的专业化,据材料“增加社会上所有的集团参政的程度”得出政治表现的集团化,据材料“政治系统的运作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其根基在于民众的政治认知、情感及价值观念所交织而成的一种信念体系”得出政治运作的大众化;以政治制度的法制化为例进行论证,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王位继承法等一系列法案确保政治运行的法制化,美国通过1787 年宪法确保政治运行的制度化和

39、法制化,其他的关键词采取类似的方式进行论证。28.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下表是有关甲年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原因分析的一些观点作者及著作 基本观点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中国政体基本仍处于中世纪,政府和人民各行其是,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民众,这场战争几乎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淮军在作战。西- 21 -方观察家精辟地将这场战争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张鸣浮脚的甲午战争在中国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准军打的。在更多的人眼里,日本不过是个住着众多小矮子的藩属,現在居然掀起“叛乱,肯定天兵一到,寸草不生,要被荡平的。尤水斌论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斗精神

40、战场上到处有清军溃逃的现象,战斗精神的极度低落使清军在战争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缺乏战斗精神的消极防御,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强烈的逃跑意识,使得原有的武器装备还没有发挥作用就拱手让人。雪珥讲述日本宣传战操控甲午战争风向纽约先驱报)说,日本在朝鲜的作为将有利于整个世界,日本一旦失敗,将令整个朝鲜重回中国野蛮的统治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材料二 李鸿章 1895 年 3 月 19 日在日本马关指出:“此次战争,实获两个良好结果。第一,日本利用欧洲式之海陆军组织,取得显著成功,足以证明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第二,由于此次战争,中国侥幸得以从长夜之梦中觉醒,

41、此实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日本有不弱于欧洲各国之学术知识,中国有天然不竭之富源,如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蹇蹇录中译本,第 131132 页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对此,我们有何启示?(2)根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对甲午中日战争结果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认识。【答案】 (1)原因:政体基本上仍处于中世纪式的,政府与人民各行其是。权责不明确,指挥不统一没有动员起全国的力量;缺乏战斗精神的消极防御;认识不足,在中国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不够湘准军打的;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 2

42、2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向西方学习,推翻腐朽的封建制度。不忘记国耻,奋发图强。全民团结,正确认识,取长补短等等(2)李鸿章的认识:否定种族歧视理论;促进中华民族觉醒,促进了国民奋发图强,要求中日联合,共抗欧洲列强。评价:其观点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没有看到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其迎合日本侵略要求的一面和封建统治的腐朽。【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 “中国政体基本仍处于中世纪,政府和人民各行其是”可知,这是甲午战败的一个原因;“战争压根没有影响到民众,这场战争几乎是李鸿章的北洋水师和淮军在作战”可知,甲午抗战没有充分发动全国的力量;“在中国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

43、起来,不值一提”可知,战争是消极抵抗的,而且对日本的认识不足;“美国公众毫无疑问地同情日本,认为日本代表着亚洲的光荣与进步”可知,这也是甲午战败其中的一个原因。启示可以根据第一小问的原因回答,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全民族团结起来共同抗战,而且要对日本有正确的认识,向西方国家学习,与西方国家取长补短等。(2)根据材料“黄色人种亦决不逊于白色人种”可以看出,李鸿章否定种族歧视理论;“日本促成中国发奋图强”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国民的觉醒和奋发图强;“两国将来能相互合作,则对抗欧洲列强亦非至难之事”可知两国之间要相互借鉴,相互学习,来共同对抗欧洲列强。李鸿章的认识并没有看出甲午中日战争的侵略本质,也没有看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可以看出中国腐朽的一面。- 2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