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21 课 永不消逝的歌声一、语言文字运用1(2017泰兴高一期末)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忍耐,和平,本来也是美德之一。但是_;在中国忍辱含垢,_,已变成君子之德。这忍耐之德也就成为国民之专长。所以西人来华传教,别的犹可,若是白种人要教黄种人忍耐和平无抵抗,这简直是太不自量而发热昏了。在中国,逆来顺受已成为至理名言,弱肉强食,也几乎_天理。A过犹不及 唾面自干 等于B物极必反 卑躬屈膝 接近C物极必反 唾面自干 接近D过犹不及 卑躬屈膝 等于解析:过犹不及: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语境没有表现向
2、相反方向转化。唾面自干:形容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卑躬屈膝: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后者与“忍耐”无关。最后一空前面有“几乎” ,故不能用接近。文段选自林语堂中国人的国民性 。答案:A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价格听证会是公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途径,也是政府价格决策吸纳民意的措施。_如果公众提出的意见很多,并且有一定道理,也不排除对原方案作较大的修改,甚至推翻听证方案。公开说“方案往往不会做特别大的修改” ,则等同于宣布拒绝民意。A无
3、论听证会提出的意见是否正确,政府制定价格时都应该考虑。B只要听证会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政府制定价格时就应该吸取。C如果听证会提出的意见有一部分是正确的,政府制定价格时就应该吸取。D如果听证会提出的意见很少,政府制定价格时就应该全部吸取。解析:语段的主题是说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这是政府价格决策吸纳民意的重要措施,因此横线上的句子应侧重对听证会正确意见的吸取,故选 B。答案:B3(2017义乌高一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部分国企中退休后收入高于退休前收入的现象将会阻碍延迟退休展开的氛围,因此,应开展与延迟退休相应的制度改革。B魏则西事件
4、在经过众多媒体报道引发强烈关注后,相关部门调查认为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容易误导网民,必须立即整改。2C谁都不喜欢雾霾,谁都希望政府采取有效措施驱逐雾霾,可是当红色预警发布时,为何很多人仍要违反车辆限行等相关规定呢?D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要做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依法稳妥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的高发蔓延势头。解析:A 项, “阻碍”与“氛围”搭配不当。B 项,中途易辙, “魏则西事件”无谓语,而又以“相关部门”为主语重新说了一句话。D 项,成分残缺,应在“做好”后面加上“打击” 。答案:C4汉民族古诗文中常以“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5、 ,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君子的象征。下列诗句不在四君子之列的一项是( )A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B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C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D凌霜尽节无人见,终日虚心待风来解析:B.海棠,A.菊花,C.兰花,D.竹。答案:B5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B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
6、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来自空无又归于虚旷,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孕了天地间的灵气。解析:虽有“像” ,但无比喻手法。答案:A二、阅读鉴赏(2017常熟高一期末)阅读下面作品,完成 68 题。静寒之境朱良志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
7、中。宁静本身就是3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如北宋画家王晋卿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 ,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幽寒宁静之极。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
8、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灵爽气澄,落日横烟冷,寂寞草云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飘渺,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正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静与空是相联系的,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
9、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 “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 ,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 ,有删改)6请简要分析文章第段的论述层次。答案:首先,提出“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的看法;然后,阐释了“宁静”的作用和意义;最后,举中国化的例子来证明“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7作者在第段中引用了文嘉的题画诗,有什么作用?答案:题画诗表现出了静寂冷寒天地中的生机(或“静寒为盎然的生机提供了一个背景”);证明了“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的观点;运用例证,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8中国艺术为什么追求静寒境界?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答案:因为静寒之境体现了中国人的社会思想和审美追求(文化追求);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心境,中国画家喜欢用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因为以静观动,动静相宜,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因为中国艺术要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呈现山水面貌的原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