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10483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6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7讲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27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考纲考情分析,要点史料探究,高考教材连线,主干知识整合,考点即时演练,考纲考情分析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主干知识整合 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抗日战争 1.日本侵华 (1)局部侵华 1931年 后,日本占领东北。 1935年,制造 ,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 (2)全面侵华 标志: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成为 的开端。 扩大:先后占领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地,中国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片领土。,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全民族抗战,(3)侵华罪行 1937年12月制造了 。 1941年初制造了 。 在东北成立专门

2、研究细菌战的“ ”。 2.全民族的抗战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国共合作: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 。 敌后战场:1937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人民战争路线,即 路线。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 。 正面战场:国民政府组织了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中国军队虽然取得了平型关、台儿庄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日军进攻,抗日战争进入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面抗战,抗日根据地,淞沪会战,相持阶段,(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3年12月)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指挥八路军在华北拔掉敌人据点近三

3、千个。这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入缅作战:为了确保 这条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3)反攻阶段(1944年1月1945年8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意义 (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 斗争的完全胜利。,彭德怀,滇缅公路,外来侵略,(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的 得到提高

4、。 二、解放战争 1.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原因: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民主。 时间:1945年810月。 结果:国共双方达成“ ”,规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能达成协议。,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国际地位,双十协定,(2)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1946年初、重庆。 成果: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结果: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 2.人民解放战争 (1)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解放区。,中原,(2)过程,大别山,辽沈,(3)意义 对

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中国近代百年来屈辱的历史,迎来了一个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对世界:改变了世界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 的胜利。,国内和平协定,南京,政治格局,毛泽东思想,重理解,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 (1)“革命根据地”,特指1927年至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2)“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1937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

6、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3)“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2.全民族抗战的具体表现 (1)旗帜: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地域:真正的全国战争,前线军民抗日,后方全国救亡。 (3)参战:全国各个阶级、阶层,工农兵学商各界、各族人民,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和海外侨胞共同参加。 (4)团结:全国各党派均以民族存亡为重,结束分裂对抗,求同存异,在抗日的基础上团结一致,集中力量争取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 (5)合作:全国军队,包括国民党军队和共

7、产党军队,主力军和游击队,一致抗日,形成了既统一又独立的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抗日。 (6)基础: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使抗日战争有了雄厚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3.全民族抗战爆发后的高校内迁 1937年平津沦陷后,国民政府教育部采取紧急措施,命令平津两地六所大学分别迁往长沙和西安,迁往长沙的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它们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2月又奉教育部的命令,迁往云南,到昆明后,学校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在研究工作和培养人才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迁往西安的是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它们组成西安临时大学,后改成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后来

8、,教育部命令各个学院独立,分别成立了西北医学院、西北农学院、西北师范学院、西北工学院和西北大学。随后东南沿海地区的许多高校也陆续内迁。这些内迁的院校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陕西、贵州四省,这些内迁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都作出许多成绩,并且对于推动西南、西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4.抗战时期中国与美、英、苏、德等国的外交关系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政府制定并推行了“外求友,少树敌”的务实外交政策,谨慎处理与西方大国的关系,搁置分歧,求同存异,积极寻求国际援助,争取国际社会援华制日。 中国利用与德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立起来的关系,使德国维持了半年多的中立;同时中国极力发展与苏联的关系,

9、使苏联从1938年到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前成为中国军火的主要供应者,中国也努力推动美、英(尤其是美国)政策发生积极转变,反对两国对日妥协的倾向,使两国逐步确立起制日援华政策,为以后的盟国关系奠定了基础。1941年12月7日,日军突然袭击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大损失。8日,美、英向日本宣战。美国参战后,重庆政府以美为主的外交方针收到了成效,美国成为援华抗日的主要国家。,要点史料探究 研习史料探究重点,主题一,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材料一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材料二 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

10、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我们说,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和对政府的监督程度,它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关心和参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问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共两党对抗日战争的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邮票所反映的国共两党抗战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阶段分别论证国共两党为中国抗战胜利所做的贡献,再从整体上论证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的贡献。,【参考答案】 (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中流

11、砥柱的作用。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途径和前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持人民战争的抗战路线;敌后战场从战略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到相持阶段后成为抗战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从中华民族利益出发,倡导和维护统一战线,最终使抗日战争赢得了胜利。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战的防御阶段,抗日是比较积极的,挫败了日寇速战速决的迷梦。1942年派出远征军入缅作战,有力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 总之,国共两党同为抗日战争做出了贡献。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援助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问题】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抗日战争为什么“成为中

12、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解析】第(2)问考查抗日战争的历史影响,从抗日战争的积极影响作答。,【参考答案】 (2)说明: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捍卫了民族尊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深化拓展,一、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 3.两个战场并存:国民政府组织的

13、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以弱胜强:中国人民在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5.持久性: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十四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二、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1.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 (1)工业化进程:在全民族抗战爆发前的十年里,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等推动下,中国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工业化进程。 (2)民主化进程:抗战时期建立起来的战时体制使国民党加紧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排斥其他民主力量,增加了在中国推行民主的难度。 2.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 (1)政治民主化层面:抗

14、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 在民族生存受到日本侵略严重威胁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尽管南京国民政府开放的民主十分有限,但是前所未有的。 以共产党为代表的进步力量逐步发展壮大,在其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表明了中国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国家统一层面: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成为国内统一的基础。人民在战争中自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领导者,为随后统一全国积攒了力量。 (3)经济层面 国民政府在战时建立起了战时体制,在工业结构的调整等

15、方面都表现出了现代化因素。尤其是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 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阶级构成的比例也由此发生变化,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 (4)民族精神层面: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在爱国主义旗帜的召唤下,中华民族焕发出强大民族精神,支撑抗战取得最终胜利。 (5)国家主权层面: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战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1943年,中国先后与美、英等国签署了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协议,获得了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应有的尊严。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了中国对东北、台湾全岛

16、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领土的主权,中国政府于战后收回了这些领土的主权。,主题二,人心决定的国运之争解放战争,材料一 抗日战争期间,湖北省政府曾发布湖北省减租实施办法,在农村 推行以“减租”为内容的土地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未得到国民党中央的 肯定。 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道:“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

17、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问题】 (1)从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哪些历史结论?,【解析】 第(1)问对材料一的各段内容进行解读提取有效信息,再由表及里得出其本质。,【参考答案】(1)在民族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权衡中,国民党中央仍旧维持农村原有的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失去民心;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

18、的需要,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显著提升,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问题】 (2)依据材料二,指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代表农民利益的?其结果如何?,【解析】第(2)问的时间范围限制在了解放战争时期,核心信息是“代表农民利益”;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一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参考答案】 (2)代表农民利益: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财产,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结果:土地改革极大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广大农民的支

19、持是中国共产党军事斗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深化拓展,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二、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群众观的确立以及在此理论指导下的群众路线活动,支援和配合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为军事上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普通农民积极参军参战,为军队提供了大量兵源。 2.各地农民为部队送粮食、被服,救伤员等,为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 3.国统区的普通民众开辟配合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分散了蒋介石的兵力和精力。 4.民族资产阶级和民主党派全部倒向共产党一边,使国民党在政治战线上几乎完败。,高考教材连线 透析高考教材补缺,角度一 日本对华经济侵略

20、【典例1】 (2015全国卷,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试题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日本侵华分析。抗战时期,日本控制沦陷区的金融,通过发行“联银券”“军用票”等掠夺财富,以战养战,其目的是转嫁战争负担,故B项符合题意;日本侵略者的这些行径扰乱的是沦陷区的金融秩序,故A项错误;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主要是依靠物资管制制度,故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涉

21、及的是日本在金融领域的举措,与物资管制关系不大,故排除D项。,答案:B,角度二 国民党的专制独裁 【典例2】 (2016全国卷,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试题分析】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军事合作,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仍然是国民党一党专制,把“亲日派”归为“谬误名词”,有减少对国民党政府部分人抗战不力指责的考虑,把“长征时代”“国共合作”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归为“谬误名词”,有减少共产党政治影响的考虑,把“争取民主”归为“谬误名词”,有维护一党专制局面的直接考虑,D项正确。这种行为不利于团结抗战,A、B两项错误。抗战时期,国民政府是合法的中央政府,且材料体现不出,排除C项。,答案:D,角度三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调整 【典例3】 (2018全国卷,30)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

23、据地( )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试题分析】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说明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这样就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A项符合题意;由题干中“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是要交的,所以B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由题干中的“抗日根据地”可以得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而国民革命发生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前,故排除C;D在题干材料中不能体现,故排除

24、。,答案:A,角度四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调整 【典例4】 (2016海南卷,20)1942年,中共中央规定:“一切尚未实行减租的地区,其租额照抗战前租额减低百分之二十五”“在游击区及敌占点线附近,可比二五减租还少一点,只减二成、一成五或一成。”这一规定旨在( ) A.打击封建地主经济 B.加强各阶层的抗日大联合 C.削弱国民党在敌后的势力 D.纠正王明“左”倾路线,【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这既有利于调动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故B项正确。,答案:B,【教材补缺】 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原则 1.

25、含义:三三制原则,即在民主政权组成人员的分配上,共产党员、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各占1/3。共产党员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分子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 2.作用:“三三制”民主政权,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政权建设的成功经验,也是根据地民主建设的一种形式。它的实施起到了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利益,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这个政权形式同当时国民党实行的一党专制的独裁政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三制原则让中国共产党积聚了力量,同时也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角度五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 【典例5】 (2018全国卷,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

26、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C.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试题分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表明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是

27、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故D项错误。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独立自主”的概念。独立自主:一是独立,不依附于任何国家和集团;二是自主,自己的事情和国际事务,自己做主,作出正确的判断。独立自主就是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走自己的发展道路;更要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把我国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在国际事务中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答案:A,考点即时演练 实战演练夯实基础,编者选题表,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迅速涌现出“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东北抗日救国军”“抗日义勇军”“军民自卫义勇军”“民众自卫

28、团”等各种武装。这表明( ) A.东北民众自发抵制日寇侵略 B.抗日救国组织得到广泛支持 C.政府需要联合各种抗日力量 D.东北民众贯彻全面抗战路线,解析:A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军的武装侵略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军民义愤填膺,民众在东北建立了多支抗日武装,自发抵制日寇侵略,A项正确;材料只是说出现了各种武装,并没有体现出其得到广泛支持的信息,B项错误;这些民众自发抗日武装的出现,与政府没有关系,C项错误;全面抗战路线当时还未提出,D项错误。,【新知生成】 九一八事变后,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这些义勇军是东北人民在国破家亡情况下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的总

29、称,组织名目不一,没有统一的领导。抗日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2.(2018河南郑州质检)七七事变后,日军想在华北范围内,以强大的军事打击,速战速决,迫使中国屈服。因此,淞沪战役打响后,日方最初仅想以第3、第11师团组成“上海派遣军”应对,但随着对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逐渐明了,而向上海增派兵力。这一材料( ) A.说明了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 B.证明了日军扩大侵华战争是迫于无奈 C.反映了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 D.体现了日本在侵华的战略上比较被动,解析:C 材料表明当时日本的战略重心在华北范围,当时日本并没有向上海派遣重兵的计划,只是“中国军队决心在上海大打意图的

30、逐渐明了”后,才增派兵力,这表明淞沪会战打乱了日军作战计划,故C项正确。材料中的信息不能说明中国政府对抗日有充足的准备,A项错误;日本蓄谋侵华已久,意图灭亡中国,B项错误;材料只是说明日军作战计划被打乱,并不表明日本在侵华战略上比较被动,D项错误。,3.(2018福建福州质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创建了一所特殊学校日本工农学校。从1940年至1945年,有近500名日军战俘在此接受教育,其中绝大部分参加了八路军、新四军以及日本人在华的反战组织。这表明( ) A.根据地的教育体系趋于完善 B.侵华日军厌战情绪滋长蔓延 C.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策略取得成效 D.正义战争必将获得广泛支持,解析:

31、C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中国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团结日本战俘,让他们为抗战贡献力量,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不是阐述教育体系,A项错误;题干中这部分侵华日军不能代表整个的侵华日军,B项错误;材料仅说明部分日本战俘为抗战服务,不能代表“获得广泛支持”,D项错误。,4.(2018广东汕头二模)1943年10月,美、苏、英三国开会讨论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问题,并计划发表共同宣言。美国国务卿赫尔当时指出:“如果在宣言问题上排除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都会引起

32、极为不利的反应。”由此可知,中国( ) A.在反侵略战争中提高了国际地位 B.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战后国际秩序 C.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D.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负的关键,解析:A 材料中赫尔的话表明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在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和政治方面会很不利,说明当时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A项正确。B项材料未体现,C项是在1944年,D项与史实不符。,5.1945年10月17日,毛泽东从重庆回到延安以后,在延安干部会上作了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指出:“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这样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

33、进攻。”材料体现了重庆谈判的主要意义是( ) A.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B.增强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的实力 C.国民党没有理由发动国内战争 D.使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解析:D 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是结果,故A项错误;谈判并未直接增强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的实力,故B项错误;C项说法太绝对,故错误;中国共产党通过重庆谈判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和平、民主的诚意,为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主动地位,国民党若发动内战,将会在政治上、舆论上陷入被动,故D项正确。,6.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有充分的信心。据此可知,当时的斗争形势是( ) A.蒋介石制造“四一二”政变 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解析:C 根据材料“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可知当时处于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A项属于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不符合,故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合,故错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中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