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3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巩固练(含解析).doc

上传人:rimleave225 文档编号:1111636 上传时间:2019-04-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3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3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3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3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通史B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36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巩固练(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 36 讲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编者选题表考点 角度 题号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2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 320 世纪 60 年代周恩来访问非洲国家的影响4中国与苏联的外交关系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20 世纪 70 年代我国的务实外交理念 6综合 7一、选择题1.(2018湖南十三校联考)我国 1975 年宪法规定: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通称“四大自由”,就是你可以对你认为的任何坏人、反革命、阶级敌人,采取上述形式,任意“揭发”)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些形式。我国 1982 年宪法在“总纲”中删除了“四大自由”,

2、增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种变化说明( )A.我国已经建成了非常完善的法制社会B.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有了完全的保障C.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遭到一定的削弱D.我国的法制社会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解析:D 材料中宪法发生了从注重阶级斗争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得到完善、加强,我国法制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D 项正确,C 项错误。A、B 两项中的“非常完善” “完全”程度上过于绝对,排除。2.(2018安徽合肥二模)下表反映了我国( )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小学 普通中学 普通高等学校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人数(万

3、人)占学生总数的比人数(万人)占学生总数的比2重(%) 重(%) 重(%)1987 年 151.31 8.2 280.07 5.7 11.87 6.11990 年 1 069.52 8.7 293.03 6.4 13.67 6.62000 年 1 181.56 9.1 498.91 6.8 31.73 5.72012 年 1 056.47 10.7 678.90 9.4 177.96 7.4A.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B.建立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C.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迅速发展解析:A 材料中,我国各级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及所占比重呈现出不断攀升的趋势,这充分显示出国家

4、在真正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民族政策,A 项正确。我国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1965 年,B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正式提出于 1995 年,与表中时间不符,C 项错误。根据材料表格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是在稳步发展而非迅速发展,D 项错误。3.(2018广东广州二模)1953 年 3 月,中日双方达成日侨回国协议。1955 年 3 月,中国派出贸易代表团访日,中日双方签署民间贸易协定,两国的贸易关系有了显著的发展。这反映了( )A.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B.中日两国共同应对美国的威胁C.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D.中国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实践解析:D 根据

5、材料的信息可知,当时中日两国虽然没有实现关系正常化,但是达成一些协议,贸易关系也有显著发展。这是 1953 年 12 月以来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实践,是中国奉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的结果,D 项正确。1972 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日关系发展而非美国的威胁,当时美日属于同盟关系,B 项错误;中苏同盟关系破裂于 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C 项错误。4.(2018重庆二模)1963 年 12 月到 1964 年 2 月,周恩来总理率团访问了埃及、摩洛哥等非洲十国。国际舆论高度关注此次出访,认为它是“亚非政治和整个东西方关系中的一个重大的新发展

6、”,“具有长期的重要意义” 。这次访问( )A.开启了中非之间团结合作3B.打破了美国对华孤立政策C.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D.推动不结盟运动开始兴起解析:C 20 世纪 60 年代由于美国和苏联的孤立,中国和非洲大陆国家交往并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的访问扩大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影响,C 项正确。中非之间团结合作在之前就有,A 项错误;这次访问之后美国仍然奉行对华孤立政策,B 项错误;1961 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D 项错误。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护照不论在护照种类上,还是在内容格式上,都经历了多次变革,先后印制了

7、 30 多种版本的护照。其中 1950 版、1953 版、1958 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1971 版、1975 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外交正常化B.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D.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解析:D 据材料中“1950 版、1953 版、1958 版护照均为中俄文对照”可知与当时中国实行的“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有关,而“1971 版、1975 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源自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改善,中国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故 D 项正确。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只是改善

8、,还没有完全实现与西方外交的正常化,故 A 项排除;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中苏结盟有利于打破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 B 项错误;推行全方位的外交政策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故 C 项错误。6.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 20 世纪 70 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 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C.突出思想意识形态 D.推行睦邻友好政策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关键信息“从对立到统一” “20 世纪 70 年代” “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

9、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突破了思想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体现了务实的外交理念,A 项正确,C 项错误;B、D 两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排除。二、非选择题47.(2018山东德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 。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 。这一时期,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 惩治反革命条例 惩治土匪

10、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 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材料二 1982 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 年,宪法第 11 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3 年,宪法第 15 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

11、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 年至 1997 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 5.8 万人发展到 29.2万人。到 1996 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 15.7 万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解析:第(1)问,“特点”可以用“两个否定、两个肯定”来概括,即否定国民政府和西方国家的法律,肯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法律观念和苏联的法律制度,从材料一中立法的具

12、体名称归纳出“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背景”与“特点”紧密相连,实际上要求回答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第(2)问,“新发展”既包括立法内容的发展,也包括司法队伍的发展;“影响”应抓住改革开放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答出 4 点即可)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5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