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单元,以意逆志 知人论世,自主赏析 书 愤,学 习 目 标,1了解七律的特点及用典的含义。 2背诵全文,提高研讨鉴赏能力。 3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课 前 预 习,1走近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最伟大的诗人、文学家。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现存诗约9300余首。金错刀行送七兄赴扬州师幕胡无人病起书怀关山月出塞曲夜泊水村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纵笔陇头水示儿书愤这类诗,堪称最能体现其创作精神的代表作。他还有很多诗别具风采、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如:临安春雨初霁春晓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枕上作等。他现存词共有130首,最有名的是钗
2、头凤卜算子咏梅。,(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小品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富有情味。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帮助。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颇有史料价值。有陆放翁全集。,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傅给事外制集序等皆是;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小品文,如:烟艇记书巢记居室记等,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颇富有情味。入蜀记6卷,笔致简洁而又宛然如绘,不仅是
3、引人入胜的游记,同时对考订古迹和地理沿革也有帮助。老学庵笔记则是随笔式的散文,笔墨虽简而内容甚丰,颇有史料价值。有陆放翁全集。,(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bn,bn,zi,zhng,向远处看,盼望、希望,农历每月十五日,期望,答应、允许,同意,地方,表示约计的数量,进 入 课 堂,1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出它在写法上的特点吗? _ _ 答: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恢复中原之志表露无遗。 2如何理解“书愤”之“愤”? _ _ 答:报国无门,功业无成;国土沦陷,王廷偏安东南,主和派势力强大。,(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诗的五、六句使用了典故,试分析这个典故在
4、诗中的作用。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诗人借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忠心为国,却不得重用、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惆怅。,(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2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品之,愤慨之情无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全诗的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
5、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含着豪壮之情。,这首诗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并由此俯仰千载,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老迈年高的感叹和对投降派的强烈愤慨。,D,B,3下列诗句,没有包含“反问”技巧的一项是( ) A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居易长恨歌) B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C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杜甫蜀相) D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
6、游书愤) 【解析】 该项为设问,自问自答。,C,4对下面诗句中“空”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空”字让景物具有了浓情,在“景语”之中蕴含了令人寻味的“情语”:尽管鸟鸣草绿春色满园,但却无人欣赏。 B“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空”字写尽了今之萧条之景,于今昔对比中写出了世事变幻之慨。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中“空”字写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时,一切成空的悲愤之情。一个“空”字,沉痛之极。 D“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中“空”字写出了山的空旷、静谧、寂寞、冷清,渲染了悲怆凄凉的意境。 【解析】 应是恬淡、清新的意境。,D,A,D,7对这
7、首诗中词语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气如山”指的是北面天上的云气形状如山。 B“楼船”指的是高大的战舰。 C“世事艰”、“空自许”、“衰鬓已先斑”都是题目“书愤”的“愤”的内容。 D诗题中“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 【解析】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A,8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死的感情。 B这首诗的题意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岁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C词人在这
8、首诗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D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杜甫的诗风相近。,C,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D“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E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解析】 A项,断断续续错,应是停止。D项,“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常用于实景描写,这里诗人写的是梦境,属虚写。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壮阔的词境中来。,AD,10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_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不同点:A.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