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敢于说出“我认为”论点与论据1阅读文本,能把自己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写出来,勇于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2学会在确立论点的过程中,磨砺锤炼,分析研究,不断地深入思考问题。3通过实践,懂得正确的论点必须建立在真实客观的基础之上,做到有理有据。专题扫描千古文章意为高,文章最忌随人后。尤其是议论性的文章,本就应该以理服人,以真知灼见新人耳目、正人视听、启人心智,最忌讳人云亦云,了无自我。所以敢于在文章中表达自己的见解,并善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做到既新颖独到, “见别人所未见,发别人所未发” ,又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这就成了写好议论文的必备素质。为此,教材特以“敢于说出我认为 ”为话题设置本专
2、题,以图通过系统的理论梳理、讲解,全面的方法指导和扎实的实践训练,来提高学生的立论水平,强化学生的论证能力。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通过对论权威 节选 的解读引出大家对中心论点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如何选材来论证自己观点的方法。第二板块“活动体验”部分,从师说解提出自己新颖独到的观点出发,鼓励引导大家发表属于自己的观点。从四个部分加以操作:一、学会说“我认为” ;二、立论的过程要靠挖掘;三、换种视角看问题;四、向前一步洞若观火。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部分,从论点的确立、论据的选用,多角度看问题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分别引用
3、了张中行先生作文杂谈和梁衡文章五诀中的几段文字,从论点和论据两方面阐释了论点和论据的具体要求,做到言之成理,引经据典,论据充实。对应学生用书 P52 1.论权威(节选)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了什么样的观点?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使用了哪些论据?为什么要用这些论据?互动交流_2明确:(1)针对 19 世纪 70 年代巴枯宁鼓吹无政府主义,否定一切权威,主张个人无限自由的现象。恩格斯针对这一观点,驳斥了无政府主义的谬论,指出即使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需要权威。(2)作者使用了纺织厂的管理、铁路的运行和海上航行三个例子。社会化的大工业生产需要“联合活动、互相依赖” ,这三个例子是最典型的代表。(3)这些例
4、子代表了当时的先进生产力,是被人们广泛接受了的事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纺织、铁路、航海都是具体的事物,人们见证了它的发展变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 师说解中,作者提出了哪些新观点?这对你有什么启发?互动交流_明确:(1)作者提出:教师和学生要相互学习,做教师的要首先做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亦无常道;学生不能因为教师某一方面存在短处就不向教师学习,从而毁灭教师的作用。(2)启发:从不同角度甚至是相反的角度提出观点。3完成课本 P93 上关于“滴水穿石”的练习,你认为构思这篇文章应该完成哪些步骤?互动交流_明确:一、审题,想想对“滴水穿石”的认识;二、立论,确立中心论点;三、分解论点,从不同
5、角度分析论点的意义和作用;四、反面提升,从反对者角度进行论证,再提升论点;五、结构,如何安排分论点、正反对比和总结全文。4课本 P95“失败是成功之母”和“三个砌砖工人”两个例子,给你带来哪些思考问题的角度?互动交流_明确:“失败是成功之母”告诉我们应从当事者不同的位置来思考问题,即:逆境未必一定出人才,有时亦可扼杀人才。“三个砌砖工人”的例子则告诉我们,要从不同的当事者来考虑问题,因为不同人的文化、生活需求不一样,他们对所从事的事业的要求也就不同。3对应学生用书 P53 “观点具有启发作用”与“材料丰富” 考点要求“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属于高考作文要求的“发展等级”中的“深刻”之一;“材料
6、丰富”属于高考作文要求的“发展等级”中的“丰富”之一。 考点诠释一、观点具有启发作用“观点具有启发作用”具体包含以下内容:1观点要能阐发自己的独到理解所谓“独到” ,就是要使文章的观点另辟蹊径,别开生面。所以,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必须想他人之未想,言他人之未言。避免人云亦云,写那些陈词滥调。2观点要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共鸣要想“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前提是所论述的观点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如果读者对某篇文章的主要观点毫无兴趣,那是无论如何不会产生“启发作用”的。怎样引起读者的关注呢?这就要求所论述的问题必须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甚至是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考写作,必须迅
7、速把作文试题的话题或命题,与反映和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联系起来。不论面对什么题目,都要首先想一想,为什么当今会提出这个问题?我的文章要反映或解决当前存在的什么问题?这样,人们才会关心它,才会研究它,才有获得启发的前提。3观点要能够把一般认识提升到新的层次同样一个道理,大家都能讲出一些道理来。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做到鞭辟入里,入木三分,抓住问题的症结,把话说到点子上,抓住事物之间最关键最本质的联系。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抓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4观点要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传统的思维模式严重地禁锢着我们的思想,不跳出这种模式,考生很难迸发出思想的火花,很容易形成与当今弘扬的创新精
8、神背道而驰。考生只有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多极思维、立体思维,才能阐发出全新的、发人深思的观点。如“弄斧必到班门” “名师未必出高徒” “酒香也怕巷子深” “开卷未必有益”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也是好士兵”等。这一组全新的观点,带给人的是一种时代精神的思考与激励。二、材料丰富在议论性作文中, “材料丰富”主要体现为论据丰富,事例充足。恰当地引用名家观点、4实例事件、方法数据等,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所谓恰当,主要指所引部分的基本思想与论点是相通的,引用之后能使自己的观点更加令人信服,不但丰富了内容,而且使文章立意深远,框架合理,神采飞扬。这就需要:1要注意充分调动储备运用相关联想、相似联想、
9、相反联想等形式,充分挖掘和调动平时阅读和生活中的积累,如历史事件和时政热点,书本材料和生活思考等。这样联想就会使材料丰富多样。2要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最简单的,可以先从正面,再从反面;或先说必要性,再说可行性,最后说效果;还可以从个人、集体、社会这样的分层角度思考。3要恰当地选择和使用材料(1)采用不同分类标准选择论据。要避免堆砌材料的毛病,就要注意分类标准。时间上从古到今,或由今到古;地域上从中到外,或从外到中;伟人如何说,科学家如何论,平凡人怎么看;正面论据有哪些,反面论据是什么。这样一排列,行文就有序,文章就生动。(2)采用点面结合方式使用材料。 “点”上详细交代主要材料, “面”上概述
10、次要材料,一般来说是由“点”到“面” 。作“点”的论据避免了材料的空泛,具有典型可感性;作“面”的材料扩充了论据的容量,浓缩了文章的篇幅。如果将“面”上的一系列材料用一个排比句表达,那效果会更好。(3)采用假设方法补充所需材料。如果在阐述事理过程中一时难以找到恰当的论据,这时不妨借助假设方式可以信手拈来。(4)尽量选择一些新鲜、生动的论据。这些新鲜的论据可以从电视新闻里找,也可以从现实生活中寻,只要没有被别人大量地重复过,给人的感觉都是新鲜的。例文一说自由(上海高考满分作文)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又无时不在枷锁之中。 ”的确,自由和不自由是相对的。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
11、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没有绝对的自由。有人说,真正的自由,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古往今来,无数人在追寻自由的脚步。庄子在逍遥游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宏大的场面,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可是因为鹏还要借助六月的大风,所以它是不自由的。经过层层铺垫,庄子提出自己的观点,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无所待,是真正的5自由,绝对的自由,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可以达到这种境界。不过,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庄子所说的自由根本无法生存。人存天地间,必然有所待,有所凭借,因此也就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自由中必然存在不自由。没有约束的自由其实
12、是不自由。设想,如果人人都想要自己的自由,我们必然会生活在无政府、无法律、无规范的社会中。我们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和心情去工作,想去哪里工作就去哪里工作,不在意自己是否能胜任这项工作;心情好去工作,心情不好就休息。我们还可以为所欲为地偷窃抢劫、相互攻击、大打出手处在这样的社会中,我们随时都会受到威胁,安全没有保障,自由谈何而来?只有在遵守社会规范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充分展现自我,发挥个性,做出成绩。每个人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们可以在大海中随意流动,可一旦离开大海,水滴便不复存在。不自由中必须存在自由。无限制的约束,必然走向极端,甚至灭亡。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为了加
13、强统治,秦朝横征暴敛,制定了严苛的刑法。结果,建朝仅仅 15年,秦王子婴就向刘邦投降,强大的秦王朝灭亡了。欧洲的中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 ,战争与杀戮,背叛与蛊惑,疾病与恐惧,无数的规则和束缚,让当时的欧洲处在动荡之中。缺乏自由,一味地限制和约束只会让社会的发展止步不前,甚至倒退。因此,不自由中必须存在自由。自由与不自由,只是相对而言,没有绝对的自由,也没有绝对的不自由。就如我必须写这篇作文,这是不自由的;但是我可以决定如何写,写什么,又是自由的。自由中必然存在不自由,不自由中也会存在自由,它们从不同方面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功理由关于自由和不自由,本文给了我们理性和思辨性的阐释。具体如下:1.
14、深思熟虑,观点鲜明。关于自由和不自由,本文先说了它们的相对存在性,接着围绕中心从三个角度具体阐释。首先说没有绝对的自由,之后说自由中必然存在不自由,最后说不自由中必须存在自由,思路清晰,观点很明确。2.材料丰富,说理充分。考生在说第一个分论点时,活用了课文中学过的逍遥游的例子,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论述第二个分论点时,又能联系现实,恰当联想,运用比喻论证从反面入手进行论述,说服力强。论述第三个分论点时,考生则用了两个事例秦始皇和欧洲的中世纪,让观点显得更为真实可信。3语言精练,干脆利落。文章说理透彻,语言精练,不拖泥带水,并能恰当地引用和运用比喻修辞,令文章语言显得极富文采。例文二彼之砒霜,吾之蜜
15、糖6(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有这样一个故事:驴子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中,在井中痛苦地哀鸣,主人想尽一切方法都未成功,无奈准备将其填埋。于是找来邻居们向井里铲土,但奇迹竟然出现了,随着枯井中填埋泥土的增加,驴子学会将准备埋它的泥土当成向上攀爬的垫脚石,最后成功地逃出了枯井。跟驴子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都会面对人生的空谷,不同的是有的人视其为悬崖,止于此岸,一生碌碌无为;有的人想到修栈道、架桥梁,化砒霜为蜜糖,最后成就卓越。用一种化砒霜为蜜糖的姿态跨过苦难,让绝望的生命来一个华丽的转身。狄更斯生活在 19 世纪的英国,那时候改革初行,社会十分动荡,资产阶级戴着伪善的面纱招摇过市,可以说那是一个不适合文艺发
16、展的时代。然而狄更斯却没有纵情歌酒之中,也没有愤懑偏激,而是用一支笔为写作生命孤注一掷,用爱捕捉那个时代的善意和美丽,告诉人们冤冤相报何时了,流血只能造成更多的流血,唯有爱才能绵绵不绝。他笔下的双城记 ,用光明照亮了阴暗的英国。仁慈如狄更斯,化砒霜为蜜糖,给那个时代最合适的救赎。康多莉扎赖斯,这个名字的主人让无数人羡慕或嫉妒。但是一个黑皮肤的女人是如何登上美国国务卿宝座的呢?她出生在种族歧视最严重的伯明翰,但她没有屈服,也没有用武力反抗,而是用一种超越常人的思想,化悲愤为力量。她说,黑人的孩子只有是白人的孩子努力的两倍,他们才有可能赢得平等,努力三倍才有可能超过对方。于是多年之后她凭借全面的素
17、质成功地登上高位。智慧如赖斯,化砒霜为蜜糖,给不平等的生命带来辉煌。诺贝尔文学奖,一年一度,花开花落,每年都有很多人角逐,有很多人被形容为炮灰。把村上形容为“炮灰”者并不知道村上的境界是很高的,他能一再推荐莫言角逐诺贝尔文学奖,把竞争对手推上世界舞台,是因为他的坦然。虽无缘这个奖项,却始终保持着大师的风范,直视人生的空谷,依然坚信“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自己才更有戏剧性,这样的他在读者的心里永远是胜利者。坦然如村上春树,化砒霜为蜜糖,让失意变成了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世界是对立统一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转化的关键在于你的心,只要你心中的旗子不倒,任何绝境都可能变成人生的坦途!成功理由
18、1.故事生动,精于选材。开篇有关驴子的故事既引出作者的观点,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论证作者的观点,文章主体部分选取的狄更斯、赖斯、村上春树,都是世界上著名的人物,选取他们的事例,使文章极具说服力,也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深刻。2叙议结合,论证严谨。文章选取的事例具有概括性,再辅以恰当的议论, “仁慈如7狄更斯” “智慧如赖斯” “坦然如村上春树”是对事例的高度概括,而且作为分论点给予中心论点有力的支撑,使论证更加严密。3.对比说理,观点鲜明。文章题目“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对比十分鲜明,强调了祸福的关系,每一个事例中人物的境遇和结果也是鲜明的对比,在这对比中,鲜
19、明地展示了作者的观点:只要你心中的旗子不倒,任何绝境都可能变成人生的坦途。一、论点的确立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观点,是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文章的灵魂。论点提炼得好与坏,对一篇文章的成与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一)确立论点运用的思维方式1多向思维多向思维要求从尽可能多的方面来考虑同一问题,即发挥思维的活力,使思维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一个方面。所谓“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王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是这个意思。因此,同样面对春天,有人高歌“春色满园关不住” ,有人低吟“流水落花春去也” 。同样面对秋景,有人但见“秋天万里净,山暮澄江空”的明丽,有人
20、却见“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婉。2侧向思维侧向思维是要求把自己的所知领域与别的领域交叉起来,并从别的领域取得思想上的启发,用来解决本领域内问题的思维方式。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用的就是侧向思维。其他如鲁班从草拉破了手得到启示,发明了锯,也是侧向思维。我们常说的旁敲侧击,就是运用侧向思维来解决问题。侧向思维,在写作上就是不同领域不同思路交汇,在交汇处获得新的观点,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3反向思维反向思维就是求异思维,指与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相反的一种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之于写作,即古人所谓的“翻案法” 。客观对象的两面性,为反向思维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反向思维的作文一般新颖
21、独特,至少可以避免和别人撞车。(二)确立论点时角度选择的方法1从不同论述对象入手对同一材料,可以从不同的论述对象入手确立论点。同一材料,往往会有很多个可供立论的对象。例如下面这则材料:据淮北日报报道,淮北市委常委副市长张继忠的妻子邹世兰是一名扫马路的清洁工。三年来,她每天清早都准时把她负责的几条街打扫得干干净净,不少人劝她,何不乘老头子有权的时候调动一下。也有人劝张继忠说:“你若不嫌条件差,就把夫人调俺那里吧,总比风吹日晒强。 ”对于这些劝说和议论,张继忠夫妇都一笑置之,婉言谢绝。8要针对这一则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可供议论的对象很多。既可以论述张继忠,也可以论述邹世兰,还可以议论那些逢迎拍马的人
22、,更可议论人们为何不习惯长官之妻扫马路。2从不同的论述方向入手对同一论述对象,可以从不同的论述方向入手确立论点。确定了论述对象之后,下一步就要确定论述方向,有四种方法可以找到论述方向。(1)正向立论法。就是从原材料告诉给我们的直接指向去立论。正向立论法有两个特点:一是原材料对论述对象是褒,立论也是褒;原材料对论述对象是贬,立论也是贬。二是立论只对原材料本身发表见解,不对原材料推理引申和做材料之外的联想。举例来说,假如论述对象是张继忠,原材料对张继忠是高度赞扬的,那么立论也应该高度赞扬,正面立论就可以是“张继忠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值得全体领导干部学习” 。(2)横向立论法。把原材料与材料外的其
23、他内容通过联想联系起来立论的方法叫做横向立论法。材料外的内容与原材料内容可以是相似相关的,也可以是相反的。例如,由张继忠不以权谋私,我们联想到某些共产党员以权谋私,立论就不再局限于赞扬张继忠,而是“领导干部不以权谋私才能受到党和人民的敬重和赞扬” 。(3)纵向立论法。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出合理的推想和引申,然后得出结论的方法。如对张继忠也可以做出合理的推想和引申,假如张继忠以权谋私,把妻子安排到一个非常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去,那么不仅张继忠本人和妻子得不到社会的高度评价,党的形象也将受到损害。立论: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是党的事业的腐蚀剂。(4)逆向立论法。就是运用反向思维,把原材料
24、的指向倒过来想一想,从相反的角度提出见解。针对人们的普遍看法“不可班门弄斧” ,有人逆向立论“何妨班门弄斧” ;针对人们“枪打出头鸟”的普遍见解,有人逆向立论“高飞吧,出头鸟!” 。这些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否逆向立论,要视材料而定。3从不同的论述侧面入手对同一论述方向,又可以从不同的论述侧面入手立论。和一棵树的同向枝头上还会生出许多侧枝一个道理,同一个论述方向,还可找出不同的论述侧面。如从“张继忠不谋私利”这一基点出发进行横向思维,我们可以找到如下不同论述侧面的立论:(1)领导干部必须不徇私情,不以权谋私,做好群众的表率。(2)各级领导干部均需从我做起,严于律己,这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
25、证。以上谈了议论文立论的方式和方法。循此方法,就可以打开思路,找到一个材料的许多论点,为确立最佳论点提供比较和选择的机会,为写好议论文走好关键的一步。(三)选择最佳论点时遵循的原则1论点要从小入手,容易论述得全面而深刻。一旦大了,就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只能泛泛而谈。92要符合客观实际,不能主观臆造。3针对性要强,有现实意义,不能只对空放炮。4要新颖别致,跳出俗套,避免人云亦云。二、论据的使用论据是对论点进行说明和论证的材料。主要包括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一)选择论据的要求1论据选择需围绕中心论点我们在选择材料作议论文的论据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选的论据要紧紧地围绕中心论点,所选的论据必须能
26、为中心论点服务。如论述“勤能补拙”能用如下哪些材料?(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 NBA 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将衣服划破,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论据(2)合适,
27、(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 ,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 ,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2论据要真实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生活逻辑,符合历史事实。否则,对论证中心不但起不到良好的作用,反而产生背离、歪曲中心的后果。如下面这三个事例就不真实:(1)“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身开除党籍问题,让大家举起手来, 硬是没举手。方 志 敏会后江青一伙人恶狠狠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他回答:做人要有准则的,对不起良心的事我决不干。(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
28、征战无数,以至于 对他闻风丧胆。匈 奴 兵(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 。自 刎 乌 江3论据要典型材料必须有代表性,有权威性,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写作中列举名家的名言和事例,是有道理的。如果只举那些平凡的、表面的,没有经过历史考验的材料,即没有代表性、规律性、实质性的材料,岂能充分地证明中心,从而使论述精辟?如下面的材料就不具代表性。10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就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
29、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得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4论据要新颖不要只举那些陈旧的,缺乏新意的材料,应该列举一些充满时代气息的材料。文章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社会发展了,生活变化了,文章自然也应该与时俱进,充满新鲜的气息,使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谈勤奋攻读,则列举“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谈谦让美德,必举孔融让梨的故事;评女子有志气,则援引花木兰从军的佳话;论逆境成才,必找司马迁受宫刑著史记的例子等等。这些材料不是不典型,但用多了,用俗了,就缺乏新鲜感,令人生厌。(二)正确使用论据的技巧技巧一:引用、举
30、例相结合在议论文的写作中,既讲究理论论据,又讲究事实论据,事实可以直观地再现情景,引用可以借名人之语增强议论的力度,二者的结合是议论文常用的写法。是爱迪生吧?他一手持蛋,一手持表,准备把蛋下锅煮五分钟,但是他心里想的是一桩发明,竟把表投在锅里,两眼盯着那个蛋。是牛顿吧?专心做一项实验,忘了吃摆在桌上的一餐饭。有人故意戏弄他,把那一盘菜肴换为一盘吃剩的骨头。他饿极了,走过去吃,看到盘里的骨头叹口气说:“我真糊涂,我已经吃过了。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能算是健忘,都是因为心有所旁骛,心不在焉而已忘不一定是坏事。能主动地彻底地忘,需要上乘的功夫才办得到。孔子家语:“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
31、其妻,有诸?孔子曰: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 ”徙而忘其妻,不足为训,但是忘其身则颇有道行。人之大患在于有身,能忘其身即是到了忘我的境界。(梁实秋健忘)在上面文段中,围绕“健忘”这个主题,作者精心选材,通过“爱迪生” “牛顿”两个事例说明“健忘”的涵义、范围,之后又引用孔子的话说明“忘不一定是坏事” 。这些材料事实确凿,引用恰当有力,典型准确,很有说服力。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典型的材料,说理怎能服众呢?观点怎能突出呢?技巧二:同类互补,深刻剖析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
32、那么这样的人11生是辉煌的。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做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叮咚声,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选自 2012 年
33、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如果手头有两个以上的人物素材该怎样用呢?可以将几个论据用排比方式组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集团效应。但要注意决不能只是简单的材料堆积,要注意对材料的共同作用进行深刻剖析,将摆事实与讲道理有机结合起来。上面文段以“直面挫折,化解痛苦”为中心,联想到两个具有同样性质的人物:苏武、王昭君,然后又对两个人物所蕴涵的精神进行深刻剖析,从而有力地突出了主题。技巧三:正反对比,突出主题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的人生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
34、。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套子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中(选自2012 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轻松起跑)面对同一个话题,总能找到正、反两方面的人物素材,运用对比手法将这两种人物放在一起做一个深入的比较,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自然会更加鲜明突出。这种方法可以广泛运用于各种文章的写作中。如上面文章,将“贝多芬” “居里夫妇” “陶渊明”同“别里科夫” “葛朗台”进行对比,两类人物的精神高、劣显而易见,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鲜明地突出。技巧四:层层堆叠,铺排有力所举事例在性质、层面、角度或其他方面无任何变化,只是数量的增加,通常这种简单的列举应尽量避免,因
35、为它对论证论点的普遍性帮助不大。但在一定的情况下,这种方式会变得相当有力。如:公子小白曾被管仲箭射衣带钩,自是对其痛恨无比。然而,当他认识到管仲的才识时,放下心里的厌恶,重用管仲,终成一代霸主。刘邦不喜韩信的出言无忌,却委其以重任,让韩信统兵作战,征讨四方,终于灭了西楚霸王,成了天之骄子。12房玄龄曾为李建成出谋暗害李世民,李世民又岂能不恨?然而李世民不计前嫌,重用房玄龄为相,遂有“贞观之治”之盛世。(2012 年天津高考优秀作文勿以好恶论断之)有意的铺排与盲目的堆砌不同,它能够使语言构成一种铺张之态,如以上这一例子,排比举例简洁充分,一个接一个,让人不能不信服其论述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时,如果
36、所举事例是众所周知的,铺展开来则难以给读者新意,这就不妨考虑用排比举例。技巧五:化用语句,信手拈来以主观情感之亲疏行事,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昏庸无道的楚怀王,因宠信郑袖,而信了奸臣谗言,放逐了屈原,因而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听信谗言,结果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最终都城被攻破,成为亡国之君。倘若怀王能不以自己好恶的情感行事,听信屈原的逆耳忠言,恐怕也不会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孰之过,岂一个情字所能释怀?(2003年高考山东优秀作文怎一个“情”字了得)可以选择一篇课文,也可以是几篇课文。由于对课文的语句比较熟悉,稍加改换,即可为我所用。本段文字恰到好处地化用了屈原列传中的一些语句,而最后一句又巧妙
37、地化用了李清照声声慢中的“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做到语言简洁而且内蕴丰富。对应学生用书 P57 对照阅读“失误例文”和“升格作文” ,掌握选择、使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失误例文 升格作文宽 容我们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作品,所以老天对待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相反,每个人都有自己缺陷的一面,也就是缺点。有的大,有的小;有的为人所知,有的不为人知。这就是人,形形色色的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差异如此巨大的人群,而且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宽 容形形色色的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差异如此巨大的人群,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的缺陷。我们能够和谐地生存在一起,都是因为宽容的存在。与朋友交往
38、,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而且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宰相,自己做管仲的下属。鲍叔牙以宽广的胸怀赢得世人的尊13缺陷。我们之所以能够生存在一起,都是因为宽容的存在。在家庭中,虽说都是一家人,但每一个成员是不同的,每个人的优缺点都暴露在别人面前,彼此也就了解得更多。如果不相互宽容,就会引起纠纷。家家都有本“经” ,如果这本“经”中没有“宽容”一词,这个家庭就不会幸福,可以说没有宽容就没有幸福的家庭。每天都要去上学,班集体可以说是第二个家。这个家中的成员更多,更不同。也许在刚刚入学时,同学们仅仅是看彼此的外表,是帅是丑。那些外表好的同学自然很受欢迎,但
39、是人们需要彼此了解对方的心。通过一段学习生活,我们真正的认识了:有的同学热心,有的同学学习优秀,有的同学能说会唱;但同时也看到了他们的缺点,有的同学多了些自私,有的同学十分娇气。但我们并没有彼此排斥,我们仍然是一个集体,因为我们能彼此谅解,彼此宽容。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或几个与自己真正要好的朋友,因为可能有相同的爱好,很谈得来。真正朋友之间不必掩饰自己的缺点,能够相互了解、相互鼓励的,才是真正的朋友。一个人要进步,要改正自己的缺点,就要让它暴露出来。如果没了宽容,别人都趁机抓住你的缺点,狠狠“踢打”,就没有人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于是就没人进步。宽容就好像一座座桥梁,连接着每个人,连接着整个世界。如
40、果没了宽容,世界将不会是个完整的世界。重和赞美。与众人交往,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可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了坚固的事业之基。与政敌交往,宽容是林肯总统成功的武器。林肯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 ”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就成了我们潜在的朋友。卡内基
41、不主张以牙还牙,他说:“要真正憎恶别人的简单方法只有一个,即发挥对方的长处。”憎恶对方,恨不得食肉寝皮敲骨吸髓,结果只能使自己焦头烂额,心力尽瘁。卡内基说的“憎恶”是另一种形式的“宽容” ,憎恶别人不是咬牙切齿饕餮对手,而是吸取对方的长处化为自己强身壮体的钙质。把对手看作朋友,这是更高境界的宽容。在集体生活中,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别人的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 ;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 ;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才是宽恕。因为宽容,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让我们学会“
42、海纳百川” ,让我们学会“宽己恕人” 。对症下药 升级后的作文仍然保留了原文的结构,但比原文更完善,尤其在选择论据和14因为宽容,所以有了世界。病文诊断 分析浅尝辄止,选例不够典型。说理不透,文章显得不够厚重、深刻。使用论据上。鲍叔牙、光武帝、林肯、卡内基这四个事实论据令文章具体生动、切实可感;“海纳百川” “宽己恕人”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才是宽恕”等名言的使用令文章笔墨简洁,富有文采。对应学生用书 P58 实践一:多数议论文只有一个论点,全文围绕它进行分析论述,这个论点叫“中心论点” 。有的议论文除中心论点以外,还有从属于中心论点的“分论点” ,它们是为中心论点
43、服务的。如六国论一文,其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为了证明这个中心论点,作者在论证过程中又提出了两个分论点:一是赂秦而力亏,楚韩魏灭亡;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齐赵燕也免不了灭亡。论点不仅决定文章的价值,还对文章起着统率的作用。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论点是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依据,也是论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因有了“弊在赂秦”这个观点,才有了后面两方面的论证,可见确立中心论点是至关重要的。要让自己的观点立起来,首先观点必须正确,应该符合人类进步发展的大趋势,要切合实际、实事求是,不能绝对、片面。议论文是我们参与生活的一种方式,所以论点还应有较强的针对性。在一篇题为“我也说
44、说考试”的文章中,有这样两段:在社会舆论声讨应试教育的一派热潮中,我们紧张的期末复习考试又来到了。这几天,同学们几乎是见面就互相诉苦、痛骂考试,学习完全是在一种不想干又不得不干的被动情绪下进行的,班里气氛很不对头。其实,考试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是件挺好的事情。考试是给人以压力,可有点儿压力不是好事吗?我们本来懒得学习,经考试一压,都乖乖地去学了。数年后看看自己在学习中得到的东西,说不定还会感激考试呢!我爸说, “文革”时就是因为没有考试,许多真正优秀的学子不能上大学深造呢这篇作文的论点针对性就很强。在一片哗然的否定声中,发出一种“别样”的声音,15启发大家换个角度思考,不是很有现实意义吗
45、?学校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应试能力强的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造性思维模式。高分低能是目前中国教育的致命弱点,应试能力被强化的同时,压制了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同时评判标准过于单一,直接导致了学生的趋同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人才的浪费。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脱离老师的情况下进行高效率的学习。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之各尽所能,更好地为社会大家庭服务。围绕“学校教育的目标不是强化学生应试能力”这一中心论点,展开三个方面的论述: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缺陷,学校应该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应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实践二:论权
46、威(节选)一文中,恩格斯认为联合活动的组织需要权威,于是作者选取了代表资本主义社会组织严密的纱厂、航运、铁路运输作例子,它们的运转过程中,权威无处不在,时时刻刻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 “联合活动需要权威”的论点也就有了扎实的根基。选择最恰当的论据进行论证,是使文章的论点能站得住脚并令人信服的关键,也是使文章具有吸引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学会精选论据,是把议论文写得出色的不可忽视的一环。再者,要注意论据的详略得当。纺织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代表产业,纺纱厂是当时资本运转的缩影,作者浓墨重彩,从棉花到棉纱,从机器的维护到劳动时间的安排,从生产过程到材料分配,都要服从领导和大多数人的意志,都要服从于机
47、器的权威。可见纺纱厂需要权威存在,更不用说组织严密的公共服务部门铁路运输与航海了,所以对于后面的论证,作者三言两语就可以了,真正做到了详略得当、层次清晰。选用论据时,我们不应眉毛胡子一把抓,更不应该过度追求简洁明快而使论据论证乏力。实践三:1论点是对事物本质的科学认识,它合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在社会活动中理应有它的用武之地。从这位高三同学的启示中我们认识到,实践出真知,教育者不应抹杀孩子的独立思维能力,更不能否定孩子的创造力,人人都有可能成为真理的创造者。创造力的差异是一个复杂的现象,这种差异是由后天的文化和环境的影响所致,而不是“先天”就有的。美国和亚洲国家目前在创造力方面有差距的原因可能是:亚洲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现有的教育体制更多地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潜能,而美国的文化和现有的教育体制对孩子创造力的扼杀没有那么多。老师的“五年级教科书上就有”就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积极性,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缩手缩脚。学校总是要求学生符合统一的标准,目前学校对孩子创造力的发展并没有产生重大的积极影响,反而抑制或扼杀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大多数孩子天生都是具有好奇心以及很强的想象力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学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