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114839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王维、孟浩然与山水田园诗学习目标1、识记基本字词义,疏通诗意,有节奏有感情朗读; 2、掌握王孟的生平经历及时代对他们诗风的影响,了解唐代上水田园诗的基本特色; 3、掌握、理解诗词意境及分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把握诗作中体现出来的作者的情感。知识积累文学常识作者简介王维(701761) ,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故后世称 “王右丞” 。原籍祁(今山西祁县) ,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 ,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业,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

2、为“诗佛” 。著有王右丞集 ,存诗 400 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王维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 。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孟浩然(689740) ,襄阳(今属湖北)人,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他大半生居住在襄阳城南岘山附近的涧南园,中年以前曾离家远游。四十岁那年赴长安应进士举,落第后在吴越一带游历多年,到过许多山水名胜之地。开元二十五年(737) ,张九龄被贬为荆州刺史,孟浩然曾

3、应辟入幕,不久辞归家乡,直至去世。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位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其诗至今存两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诗歌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与王维合称“王孟”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朓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近,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其主要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

4、然,世称“王孟” 。 字 词 汇 总鹿门山:在汉江东岸,沔水南畔与岘山隔江相望,距离不远,乘船前往,数时可达。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渔梁:地名,在湖北襄樊汉水中。诗人从岘山南园渡汉江往鹿门,途经沔水口,可以望见渔梁渡头。饷:致送。野老:作者自指。课文精要理解主旨王维积雨辋川庄作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2首联写田家生活,是诗人山上静观所见:正是连雨时节,天阴地湿,空气潮润,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缓缓升

5、起来,山下农家正烧火做饭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饭菜准备好,便提着送往东菑东面田头,男人们一清早就去那里劳作了。诗人视野所及,先写空林烟火,一个“迟”字,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再写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颔联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广漠空蒙、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翩翩起飞,意态是那样闲静潇洒;远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黄鹂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样甜美快活。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

6、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天壤之别!“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诗人自谓。诗人快慰地宣称:我早已去机心,绝俗念,

7、随缘任遇,于人无碍,与世无争了,还有谁会无端地猜忌我呢?庶几乎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 庄子杂篇寓言载:杨朱去从老子学道,路上旅舍主人欢迎他,客人都给他让座;学成归来,旅客们却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 ,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列子黄帝篇载: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 、 “习静”的结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岘山附近的涧南园家中,夜归鹿门山

8、隐居别业时一路所见的情景,读来如同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表达了诗人的优雅兴致,也透露出诗人孤寂无奈的心情。“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这两句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这两句写世人纷纷回家,而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9、。 ”五、六句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 “鹿门月照开烟树” ,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仿佛在不知不觉中,诗人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3“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末二句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写作特色积雨辋川庄作1、情景交融、寓禅理(脱离尘俗、幽居山林的闲情逸致)于写景叙事中、用典明志; 2、

1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把握物象的特征,抓住物象的色彩,细腻传 神地描写景物。夜归鹿门歌1、对比手法全诗有四处地方用到对比手法。沉缓的钟声和嘈杂的人声对比出佛门的清静和凡尘的纷繁芜杂;同时乘舟,两个方向,两处归宿,两种心境;末句的幽人既指庞公,又是自况;前四句为动态描绘,后四句为静态刻画。通过这些对比,既比出时人与诗人的不同之处,又比出诗人与前贤的相同之处,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2、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诗人在写傍晚江行见闻,写傍晚攀登鹿门山山路,写“庞公栖息处”的境况,表现出隐逸的情趣与意境,抒发隐逸的志趣。3、格调淡雅,匠心独运这首诗格调淡雅,从黄昏闻钟、鱼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

11、门,次第写来,如话家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象,跃然纸上。知识迁移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野泊对月有感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 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 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释】逋逃:愤激之词,意为飘泊无家。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1后人评价认为周莘此诗颔联写景很有特色,在写景上与李贺的诗雁门太守行第三四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周诗颔联与雁门太守行第三四两句在写景手法上的相同之处。 2本诗尾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4参考答案1(1)两首诗都运用了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手法。

12、(2)周诗颔联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1 分)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周诗颔联前一句诗从听觉描写,在深秋死寂中满城响起角声;后一句从视觉描写,夜晚晚霞映照战场,胭脂般的血迹凝结在大地上,呈现一片紫色;视听结合(动静结合)渲染出战地的悲壮气氛和战争残酷。(意思对即可) 2(1)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却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2)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旧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盗贼尚纵横”一句则勾勒

13、出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拓展阅读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的相同点(一) 、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具有相同的清淡之风 孟浩然山水诗最突出的特色就是清淡,闻一多先生在唐市诗杂论中说:“真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在孟浩然的诗中,这种清淡具体表现为语言的浅淡、意象的疏淡、情感的冲淡。孟浩然的大部分诗都体现出这种特色,但是他的临洞庭却气势宏阔,在他的作品中显得与众不同,这首诗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一起成为描写洞庭湖的佳作。孟浩然的山水诗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表现出朴素自然的生活情调,其代表作如夜归鹿门山歌 、 过故人

14、庄 、 夏日南亭怀辛大 、 秋登兰山寄张五 、 山中逢道士云公等,无论是高士形象的塑造、山中登览的意趣,还是乡村风光的勾勒、偕隐过从的情谊,都既见淡远清旷、超然脱俗的诗境,又不失朴素真诚、生动活泼的生机。 王维擅长山水之美的诗篇创作。关于王维山水诗歌的风格,历来诗评家们有过许多评述.诗歌的艺术风格,与诗人的思想,感情,个性,审美爱好以及诗歌的意境,意境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优美,清雅冲淡是王维诗歌最突出的艺术风格. 这种风格主要体现在诗人的那些反映隐逸生活情趣的山水诗中.请看诗作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选归浣女,莲动下鱼舟. 随

15、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描写的是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村风光.随意挥写,语出自然.在这首诗里,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清光,石上清泉流动的声响,浣纱归来的女孩子们在竹林里的笑声,小渔船缓缓穿过荷花的情态,都和谐完美地交织在一起,象是一幅清新秀丽的有声画,又像是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曲.我们仿佛呼吸到了雨后清新的空气.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诗洋溢着诗情画意,最能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人在有限的篇幅中,选择最富有感染力的自然景色和山色风光,以灵活多变的手法交织成一幅清新和谐、宁静高远的图画,借以表现山水之

16、美。诗中描绘的清新、美好的生活画面,反衬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而映现在画面中的泉水、翠竹、莲花,既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也是对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的烘托。 (二) 、王维与孟浩然的山水诗描绘山川景物,抒写农家生活,都不求词藻华美 5孟浩然和王维的山水诗都不追求辞藻的华美,而是力求极自然地表现山水本身的美。同时他们也都在山水诗中尽力表现自己的个性。孟浩然常在山水描写中融入游子漂泊之感,由于心情孤寂,山水也染上了一层清冷的色彩,有时诗人被作为画面的一部分而写进诗里,孟诗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其基本风格是恬淡孤情。读他的诗,总给人一种宁静而清冷夫人感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宿建德江 ) “夜

17、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 ,这些诗都是为人所熟知的,足以表现孟浩然诗境所呈现出的宁静清冷之风。 王维的山水诗则往往渗透着佛家虚无冷寂的情调,诗人努力去追求那种远离尘嚣的空而寂的境界,故许多山水诗不见诗人的影子,却能感到他沉浸在寂静的快乐中,表现了对的自然的浓厚兴趣。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瞑 ) 。在清新宁静而生机盎然的山水中,感受到万物生生不息的生之乐趣,精神升华到了空明无滞碍的饿境界,自然的美与心境的美完全融为一体,创造出如水月镜花般不可凑泊的纯美诗境。 比较而言,孟浩染的诗歌偏于冷峻,偏于枯

18、淡。正像王维喜欢用“静”字,孟浩然太喜欢用“清”了,孟浩然对于“清”的情韵风度的追求,实乃其主体精神和清高性格的必然所致,也是其人生际遇的暗示。这种以“清“为其艺术人格的景语构图,由于失意的惆怅、哀怨的情绪的介入,使其诗显得格调下沉,风仪瘦峻,情韵寒淡。如“坐听闲猿鸣,弦清尘外心(武陵泛舟 ) 。 而孟浩然诗歌也有时有“静” ,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孟诗只是静其表,而王诗内外俱静,静成为他的一种生命风采,成为一种宇宙情怀,一种诗性精神。王维既能从感性的自然山水里看到静谧的本质,又能超越山水景象而达到精神的心无挂碍的境界,物我融为一体,天人合一。诗人在与山水同静的交流中获得了身心的极大放松和自由,从感性时空里感受生命之永恒。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 ,是诗人超意识的灵觉与幽深清远的宇宙意志形成的契应,摇曳出一种无为无碍的生命情态。节选自浅析王维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异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