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visitstep340 文档编号:1114843 上传时间:2019-04-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种树郭橐驼传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种树郭橐驼传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2.学习运用对比、映衬这两种比较手法进行说理。3.学习文中设事明理的写法,懂得“遵循事物规律,顺应其天性”的道理。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关于柳宗元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后迁长安(今陕西西安),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有河东先生集。关于柳宗元的文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代表作封建论。寓言:继承传统,并加以发展。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

2、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如黔之驴。传记:继承传统,又有所创新。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种树郭橐驼传。山水游记: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直接刻画山水景色的作品,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代表作有小石潭记等。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柳宗元的诗幽峭疏淡,用功精细,苏轼认为柳诗在韦应物之上,说他的诗“外枯而中膏 ,似淡而实美”,也就是杨万里所说“句淡

3、雅而味深长”。代表作有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等。解题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

4、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字词汇总郭橐驼(tu) 为观游(wi) 名我固当(dng) 窥伺效慕(s) 早实以蕃(fn) 木寿且孳(z) 其莳若子(sh) 好烦其令(ho) 勖尔植(x) 缫而绪(so ) 遂而鸡豚(tn) 辍飧饔(sn yng)通假字2(1)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而”通“尔” ,你们) (2)既然已(“已”通“矣” ,了)古今异义(1)故乡人号之“驼”(古义:两个词,所以乡里的人;今义:指出生或长期居住在一起的人,家乡人。)(2)不抑耗其实而已(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承接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3)若不过焉则不及(古义:不是过多;今义:连

5、词,表转折,只是)(4)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 (古义:我们小民;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5)既然已 (古义:已经这样;今义:连词,表示先提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一词多义虽:他植者虽窥伺效慕(即使,连词)虽曰爱之(虽然,连词)故:其土欲故(旧,形容词)故不我若也(所以,连词)实:早实以蕃(结果实,名词用作动词)不抑耗其实而已(果实,名词)其实害之(实际上,副词)若:其置也若弃(像,动词)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连词)故不我若也(如,连词)然:隆然伏行(的样子,助词)既然已(这样,副词)然吾居乡(然而,连词)病:病偻(患,生病,名作动)故病且怠(困苦,形容词)者:有类橐驼者(的样子,助词)他植

6、者则不然(的人,助词)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的职业,名词)以:以致其性焉尔(来,连词)早实以蕃(不译,连词)以子之道,移之官理(把,介词)而卒以祸(因,因为)摇其本以观其疏密(来)而木性日以离矣(地)而:鸣鼓而聚之(表承接,连词)字而幼孩(你们,代词)旦视而暮抚(表并列,连词)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表转折,连词)且:无不活,且硕茂(而且,连词)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尚且、还,连词)故病且怠(既又,表示并列关系,连词)业:驼业种树(以为职业、从事于,动词)理,非吾业也(职业,名词)3传:种树郭橐驼传(一种文体)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为作传)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1)不知始何名(叫)(2)病偻

7、(生病)(3)名我固当(命名)(4)早实以蕃(结果实)(5)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活得长久)(6)其莳也若子(抚育子女,对待子女)(7)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手抓,掐)(8)其筑欲密(用杵捣)(9)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飧,吃晚饭;饔,吃早饭)(10)故乡人号之“驼” (给起诨名)(11)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作传,在句子里是为动用法)(12)而卒以祸(受到祸害)2.动词作名词(1)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买果者(观赏游览的园林)(2)或移徙(移栽的树)3.名词作状语(1)旦视而暮抚(旦,在早上;暮,在晚上)(2)而木之性日以离矣(一天天)4.使动用法(1)非有能硕茂之也(硕,使高大;茂,使茂

8、盛)(2)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早,使早;蕃,使多结果)(3)见长人者好烦其令(使繁多)(4)遂而鸡豚(遂,成,章程,作使动;使长成;喂大)(5)鸣鼓而聚之(鸣,使发出响声;鸣响;聚,使聚集)(6)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蕃,使多;安,使安定)(7)以致其性焉尔(使达到)5.意动用法驼业种树(以为职业)6.为动用法(1)其培之也(为培土)(2)忧之太勤(为担忧)(3)虽日忧之(为担忧)(4)传其事以为官戒也(为作传)重点语句判断句“也”式,表示判断。理,非吾业也。宾语前置(1)故不我若也(“我若” ,若我,如我)(2)不知始何名 (“何名” ,名何,叫什么)(3)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何以”

9、 ,以何,用什么)4(4)吾又何能为哉(“何能为” ,能为何,能够做什么)省略句(1)传其事以( )为官戒也(省略 “之” ,指代“本传” )(2)而卒以( )祸(省略“之” ,指代“好烦其令” , “以之”:因此。 )(3)然吾居( )乡(省略“于”,在)课文精要理解主旨本文是一篇兼具寓言和政论色彩的传记文。文章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指出为官治民不能“好烦其令” ,指责中唐吏治的扰民、伤民,反映出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和改革弊政的愿望。这种借传立说,因事出论的写法,别开生面。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

10、不善作对比,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文中描写郭橐驼的体貌特征,寥寥几笔,形象而生动;记述郭橐驼的答话,庄谐杂出,语精而意丰。全文以记言为主,带记言中穿插描写,错落有致,引人入胜。理清结构第一段:通过描述郭橐驼的外貌和语言,表现出其豁达的性 格,使得读者愿意了解关于他的更多的信息,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第二段: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郭橐驼种树技艺的高超,引出下文对其种树真谛的询问。第三段:用正反对比的手法突出郭橐驼种树的根源顺木之天而致其性。“他植者”的做法又引起了下文对官理的看法。第四段:由种树说到为官之理,强调作为政府官员,应该“繁其生而安其性”

11、。第五段:由问者的赞许引出作者的写作目的。把握重点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虽名为“传” ,但并不是一般的人物传记,从内容上看,它是一篇借“传”立说的讽喻性寓言。文章由事及理,以小见大,极富哲理,通过贴切的比喻,鲜明的对比和恰当的类比,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我们阅读时应认真借鉴。所谓寓言,即寓意于言。也就是通过讲故事来阐明道理。 种树郭橐驼传是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阐明治国之道的。即文章以郭橐驼种树为喻进一步阐明为政要顺应民心,要使人民休养生息的政治观点。这反映了柳宗元期望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使老百姓能各务其业而不受烦扰的改革愿望。文章为把“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

12、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作者先从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连用四个“欲”字句,概括了树木的本性,提示了种树的要领,并收到了“天者全而性得”的理想效果;而“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因而必遭致“木之性日以离”的恶果。作者次从管理的善与不善作比较。 “勿动勿虑若弃。 ”郭橐驼看似听之任之的做法里,却包含了“顺木之天”的大道理 ;而他植者好像无微不至地关心,但结果适得其反,“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概言之,作者围绕“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之纲,分述“己植”和“他植” 。己植部分说明树木的本性,再说明“自己”如何按照树木的本性去栽培,做到

13、“不害其长” “不抑耗其实” 。他植部分则分述两种违背树木本性发展的做法,然后归结到“他植”不如“己植” ,由此显示橐驼种树之道的正确。行文简洁,对比鲜明。5郭橐驼所讲的道理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写此文仅仅是为了种树吗?我们说不是,要郭橐驼讲种树之理是为了“移之官理” ,是用“养树”和“治民”作类比。作者通过对话,将“养树”与“养人”作类比,把种树、管理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 “树”与“人” ,虽为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 “养树”与“养人”也各有其特点,但尊重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却是为实践所证明了的共同规律。因此,两者类比,既使人感到自然、亲切,也使文章增强了哲理性、说服力。另外,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

14、有特色,开头的叙述,语言质朴明朗;后面两大段对话,多用排比对偶,说理深刻 ,尤其是在排比对偶句中,活画出各种逼真情状,令人理服心折。例如,写他植者“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 ,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几句,把一个“爱之太恩,忧之太勤”的种树者的蠢行刻画得栩栩如生。又如,写俗吏旦暮扰民的“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击木而召之”一段排比对偶句,难道不也把那纷纷扰扰,鸡犬不宁,百姓疲于奔命的情景都活画出来了吗?从语言上看,许多语句如串串珠贝、璀璨夺目,足堪欣赏。写作特色本文运用了对比和映衬的写法。对比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现事物的差别,加强说理的力度,甚至收到不言自明的功效。本文中的对比

15、,有叙事性的,如两种种树方法的对比;有论述性的,如郭橐驼对自己种树方法的归纳和对“他植者”的批评。映衬就是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意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本文先谈“养树” ,后论“养人” ,这本身就是运用了映衬的写法。这样写,有关树和人的话题合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在语意上相互映衬的例子,如郭橐驼谈“养树”一段,开头说“橐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最后则以“吾又何能为哉”回应,在自谦之中,起到了强化观点的作用;论“养人”一段的首尾也是这样呼应的。知识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

16、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暗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暗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

17、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选自陈书韩子高传,有删改)1

1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6A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B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C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D明日/子高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也泛指军队。B“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

19、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B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他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击败张彪。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留异之乱平定后,子高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参考答案 1C 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

20、,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2B 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总角”指未成年的人把头发扎成髻,不分男女,常用来指少年时期。3A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

21、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 A“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子高推扶得以继续攀登”只是一个梦,而非事实。拓展阅读奇文以明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析读(有删改)插入位置: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析读 三、课文分析(一)奇人四、课文分析(二)奇事 五、课文分析(三)常理7六、课文分析(四)明道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的一篇奇文。奇在两点:一、郭橐驼本人是一位奇人。二、他种树有诀窍,是一件奇事。(一)奇人文章的题目标明,这是一篇传记。柳宗元仿照史书的体例,介绍郭橐驼的基本情况,点出了郭橐驼这个奇人的两个与众

22、不同之处:第一,外形古怪。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橐驼,就是骆驼的意思。郭橐驼,没有名字,且有病,患了佝偻病,后背朝天,像趴伏在地上行走一样。有类橐驼者:有,无实际意思。类:像,像骆驼一样的一个人。故乡人号之“驼”:号,称呼他,起外号叫。可见,郭橐驼在外形上、在生理上非常古怪,简直像一个怪物。第二,性情古怪。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郭橐驼对自己的外号浑然不在意,而且说:“很好,用橐驼给我做名字本来很恰当。 ”名,这里是动词,做名字。于是自己干脆舍弃本名,自己称乎自己为“橐驼” 。郭橐驼的话,简洁而生动,一个和蔼可亲

23、的驼背人形象就跃然纸上。(二)奇事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驼业种树:业,以什么为职业。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就是这样一个身体残疾、相貌古怪的人却是一个教授、博士生导师级的专家,这不奇怪吗,这不是一个奇闻吗!郭橐驼非常受欢迎。郭橐驼的技艺满足了长安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需求,自己成了热门人物。为什么郭橐驼种的树如此受人欢迎呢?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 或:即或,即使。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 ”树一旦移植,成活率不是很高,如果要高的成活率,必须有高超的技术。且硕茂,早实以蕃。实:果实。蕃:繁茂。 结果早,结的果子多。这样的技术是不是人人都会呢?

24、不是,郭橐驼有独家秘方,别人谁也学不会。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窥伺效慕:暗中观察、效仿羡慕。(三)常理8当别人问郭橐驼种树有什么秘方时,他并不藏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理论层面。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寿:活的时间长。 孳:滋长、繁殖。顺木之天以致其性:天,树木生长的规律。性,树木的本性。顺应树木的生长规律,使树木的本性得到发展,这就是郭橐驼种树的理论依据。面对好奇的询问,橐驼化神奇为平易,用谦和的语气娓娓道来。这是极其平凡的道理,但是别的种树人却做不到。可见橐驼并不藏私,而是“他植者”的修养水平和掌握规律的深度不够。第二,实践经验。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

25、,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分两个小层面来说:一方面:种树要使树的本性得到最大的发展。包括什么呢?首先:根要舒展。本,根。其次:培土要平整。利于水分的渗入与吸收。再次:移植时候,根上要带着原来的土,有利于成活。最后:移植后,要把埋在树根周围的土夯实。另一方面:在使树的本性得到最大发展的同时,人不要过多干预。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虑:忧虑。莳:种植。全:保全。郭橐驼的种植方式是不是完全消极的所谓“无为而治”呢?不是,因为我们对“无为而治”这四个字存在偏见,无为不是什么也不做,而是不妄为,不过多干预,顺应事物发展的事情还是要去做,郭橐驼就是如

26、此。第三,插入议论。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其实,它的果实。恩:用心依托,表示恩惠的意思。这里是用心的意思。日以离:以,相当而,表修饰。故不我若:应为“故不若我” ,否定句之中,第一人称代词作宾语,宾语要提前。郭橐驼说的这一番话语,多角度阐述了他种树的秘诀。既平凡朴素、毫不矫情,又是非常深远的哲理,类似老子的“

27、道” 。(四)明道9通过 1-3 自然段的叙写,柳宗元已经把郭橐驼其人其事交代清楚了,下文是否还是在写种树呢?当然不是了。柳宗元文学思想的核心就是文以明道,他要通过郭橐驼种树来阐发治国、为官的道理,所以,通过上文的叙写,他便水到渠成得引入自己要表达的“道”了。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柳宗元设计出 “问者曰”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自然地引出郭橐驼的话,也就是引出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我就是一个种树的,你们那些做官的大道理我不懂。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柳宗元暗暗嘲讽那些统治者,你们啊,一个个饱读圣贤之书,号称是朝廷的精英,百姓的父母,还不如一个种

28、树的呢?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长,治理。人,民、老百姓。若甚怜焉:怜,爱。而卒以祸:而,却。卒,最终。祸,带来灾祸。当官的好像很爱自己的子民百姓,但就像前文所说的种树的他植者一样,做事的动机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南辕北辙。这一句是总体指出,下面是对“好烦其令”具体的描写。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旦暮吏来而呼曰:旦,早晨,暮,晚上。促尔耕:春天到了,该播种土地了。勖尔植:勖,勉励。植:种植桑麻。督尔获:秋天到了,督促你们收割。早缫而绪:早点把你们的蚕茧抽成蚕丝。早织而缕:早点纺你们的线。字

29、而幼孩:字,原本是名词,但两个名词组合,变动词。养育。遂而鸡豚:不但管孩子,养猪养鸡也管,好好养鸡下蛋,好好养猪吃肉。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我们这些小民百姓不吃饭,去开会,还得款待他们啊!这哪里是为百姓谋福利?完全是给百姓增加负担,所以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怎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最后一句,郭橐驼说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类,类似。10柳宗元通过郭橐驼的一番话,就把不会种树的人对待树的做法巧妙移植到治国、为官的道理上了。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文章的风格,即使到了“文以明道”的

30、阐述“道”的部分,作者仍然不是枯燥的说理,而是通过形象的方式传达了自己的观点,易于被读者接受。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学过庖丁解牛的同学都知道,其实这和文惠君看庖丁解牛的过程得到养生的道理一样。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两者非常相似。从全文来看,我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到本文是受庄子庖丁解牛的影响而创作的。参考译文郭橐驼,不知最初叫什么名字。他患有伛偻病,耸着背脊,弯着腰,脸朝下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给他取了个外号叫“驼” 。橐驼听到后说:“很好啊,给我取这个名字当然很恰当。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他的

31、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种植花木以供玩赏以及种植果树出卖水果的富豪人家,都争着接他到家中雇用他。大家看到橐驼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结果又早又多。别的种树人即使暗中观察模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有人问他种树的诀窍,他回答说:“我郭橐驼并不是有什么特别的本事能使树木活得久、生长快,只是能顺应树木的天性,来让它的本性尽量发展罢了。大凡种植树木的方法是:它的根要舒展,给它培土要均匀,它带的土要是旧的,给它筑土要紧密。已经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去动它,也不必担心它,种好以后离开时可以头也不回。将它栽种时就像抚育子女一样细心,把它种完后就像丢弃

32、它那样不再去管。那么它的天性就得到了保全,因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只不过不妨害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什么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诀窍;只不过不抑制耗损它的果实罢了,也并不是有什么能使果实结得又早又多的诀窍。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种树时树根卷曲,又换上新土;培土如果不是过分就是不够。如果有与这做法不同的,又爱得太深,忧得太多,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离开之后又回头去看看。更过分的做法是抓破树皮来验查它是死是活,摇动树干来观察栽得是松是紧,这样树的天性就一天比一天远离了。这虽说是爱它,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实际上是仇恨他。所以他们都比不上我啊,其实,我又有能特别做些什么呢?”问的人说:

33、“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以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当官的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很怜爱百姓,结果却给百姓带来灾难。早早晚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割,早些煮蚕茧抽蚕丝,早些织你们的布,养好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猪。 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集大家,我们这些小百姓放下饭碗去招待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使我们人丁兴旺,人心安定呢?所以我们既这样困苦,又这样疲劳。如果这样比较,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问的人说:“这不是很好吗!我问种树,却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于是,我把这件事记载下来,作为官吏们的鉴戒。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