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河北省张家口市八校联盟 2018-2019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总分 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 25 道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75 分)1.1937 年 12 月 18 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的报道中写道:“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把中国老百姓从家中赶出来,大批处死战俘与强迫征集壮丁,把南京变成了恐怖城市。 ”与此报道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 淞沪会战B. 血战台儿庄C. 百团大战D. 南京大屠杀【答案】D【解析】【详解】淞沪会战爆发于 1937 年 8 月至 11 月,所 A 项与题意不符;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
2、8 年,故排除 B;百团大战发生于 1940 年, C 项与题意不符;由材料“1937 年 12 月18 日”和“大规模的抢劫、对妇女施暴,杀戮平民”可知是南京大屠杀事件,故选 D。2. 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该词所反映的历史阶段是(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抗日战争时 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的考查。从“蒋桂战争” 、 “军阀重开战” 、 “红旗跃过汀江” 、 “直下龙岩上杭”和“分田分地真忙”的关键
3、信息分析可知,红军利用军阀混战时机在农村开辟革命根据地,故 B 项正确,排除 ACD 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3.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将“尊重台湾现状和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2办法,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 。中国政府最早表明这一态度是在A. 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中B. 1979 年中美建交公报中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D.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的谈话中【答案】A【解析】【详解】由“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尊重台湾的现状” “不使台湾人民蒙受损失”等信息,可判断出自 1979 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故选
4、 A;1979 年中美建交公报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排除 B;1978 年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不存在对台湾问题的上述信息,排除 C;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的谈话中提出“一国两制” ,时间较晚,排除 D。4. 有学者认为“用现代的说法,可以说战国的军队在硬件上大都相同,即弓弩、青铜武器与盔甲。可是秦国在软件上更胜一筹” 。秦国“软件”是指( )A. 有效的管理制度 B. 优越的地理位置C. 承继了西周疆土 D. 首创了郡县制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软件上” ,根据题干可知该学者强调的是秦国治理国家的措施,所以 B、C 项排除,首创郡县
5、制是楚国,排除 D 项;有效的管理制度是协助秦统一六国的强大条件,A 项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A 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国的官制5.日本内阁为最高行政机关,由内阁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组成,行政权不属于个人,而属于统一体的内阁。下列日本内阁按照执政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广田弘毅内阁近卫文麿内阁田中角荣内阁东条英机内阁A. B. 3C. D. 【答案】B【解析】【详解】广田弘毅内阁从 1936 年 3 月1937 年 1 月,近卫文麿内阁从 1940 年到 1941 年,田中角荣内阁自 1972 年 7 月 7 日至 1972 年 12 月 22 日组成的日本内阁,
6、东条英机内阁1941 年 10 月到 1944 年 7 月。故正确的顺序是,故排除 ACD,选 B。6. 甲午战后, 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 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 ”作者想要说的是( )A. 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B. 国际关系中实力和正义同等重要C.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D. 日本的 “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
7、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足以证明作者想要说的当然是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所以,本题答案就是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 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是必然的7.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 “新约既定,天旋地转” “东南诸省所恃以联络二百余年所收为藩篱者” “拱手而让之他人” “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 。信中的“新约”A. 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B. 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C. 结束
8、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D.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4【答案】A【解析】“设机造货,夺我生产”等字眼体现的是马关条约中的开设工厂的条款,说明列强的侵华方式改为了资本输出,即信中的“新约”拓展了列强经济侵略的方式,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开启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结束了清廷的闭关锁国政策的均是南京条约 ,所以选项 B、C 不符合题意,排除;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 ,选项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8.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 ,简称“封建”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 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B. 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C. 体现了贵
9、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D. 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中国古代“封邦建国”指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周王通过分封建立诸侯国,形成了中央王朝与地方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故选 A 项。等级关系是通过分封制和维护分封制的宗法制共同体现的,B 项错误;受封诸侯也是贵族奴隶主,并非周王的奴隶,C 项错误;秦朝实行郡县制,体现出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的特点,D 项错误。9.明确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国家领导人是A. 毛泽东B. 周恩来C. 邓小平D. 叶剑英【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由改革开放的伟大设计师邓小平于 80 年代初
10、提出,并于 1984 年 5 月,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获得通过,从而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解决港澳台问题的基本国策。故答案选择 C。10.“(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秦因留楚王,要以割巫、黔中之郡。 ”对材料理解准5确的是A. 当时实行分封制B. 当时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C. 当时诸侯国都实行郡县制D. 当时皇帝决定郡县长官的任免【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要以割巫、黔中之郡”可以看出当时已实行郡县制,据时间“公元前299 年”可知,当时是战国时期,分封制依然存在,排除 AC,选 B。秦朝开始实行皇帝制,而材料是战国时期,排除 D。11.禹征三苗时, “乃会群后,誓于师”
11、 ,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 。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 ,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这些历史现象表明A.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C.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分封制的推行,故 A 项错误;材料中突出的是“群” “召六卿” “共饬国典”强调的不是专制主义,故 B 项错误;原始社会强调的是集体议事方式,材料中体现了这种集体的议事方式,故 C 项正确;材料不是在强调贵族议会制度的完善与否,故 D 项错误。12. 东汉时期一些专攻经学讲授的家族,其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都能在朝廷身居显位,由经学起
12、家变成门阀士族。据此推断当时A. 儒学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 察举制度存在弊端C.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 地方分裂势力坐大【答案】B【解析】6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察举制。题干专攻经学的人“在朝廷身居显位” ,且“变成门阀士族” ,而他们之间的人伦关系是“父子、门人和再传弟子” ,透露出用人选人时任人唯亲、垄断权利的主题信息;问题指向是推断原因或影响。A 项,时代不符,汉武帝时期儒学就已开始成为正统学说;B 项,结合所学知识,汉代人才选拔中确有察举制,该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因此可能导致题干反应的问题;C 项, “专攻经学讲
13、授的家族”表明了数量不算多,具垄断性;D 项,与主题不符。故 B 正确。13. 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由中国政府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收回了这项主权。14. 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
14、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 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C. 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D. 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直至秦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造成了氏与姓难分辨的情况,B 项符合题意;其它选项材料并未体现。故选 B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官僚政治15.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
15、点是A. 朝议裁决B. 政务繁忙7C. 世袭传承D. 皇帝独裁【答案】D【解析】【详解】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帝制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联系材料中“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可知皇帝独揽大权,D 正确;材料中“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而非朝议裁决,A 排除;政务繁忙只是材料的表象,而非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B 排除;C 无法从材料体现,排除。16.2008 年 5 月,马英九正式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时强调:要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协商。 “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坚持A. “一国两制”的原则B. “一个中国”的原则C. “两岸三通”
16、的原则D. “和平统一”的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1992 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故选 B。 “一国两制”的原则和“和平统一”的方针是大陆提出的实现和平统一的构想,排除 AD;两岸“三通”是指台湾海峡两岸之间双向的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而不是局部或间接的“三通” ,排除 C。17.明朝初年为防止宦官干政,严格禁止太监识字,但明宣宗时设太监学堂,鼓励太监识字,凡皇帝口述命令,先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再交内阁撰拟诏谕并由六部校对颁发。明宣宗的目的是A. 设三省六部B. 设三公九卿C. 设军机处D. 以司礼监牵制内阁【答案】D
17、【解析】【详解】明朝太监识字制度的变化,有利于太监通过批红以牵制内阁,从而加强君权,故8选 D;A 是隋唐时期,B 是秦朝时期,C 是清朝时期,排除,时间不符合,排除。18. 梁启超评说临时约法:“倘使我国约法将国会之弹劾与政府之解散权对立,则议员亦何至漫无忌惮以滥用其权力!苟滥用者则政府亦依法解散之耳,有何奇异!不幸而约法缺此规定,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而解散则又违法,然则此非政府之罪,实法律之罪也。 ”他在此评论的是A. 立法权与司法权的矛盾B. 约法之弊与政治乱象的关系C. 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D. 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问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国会与总统,立法
18、权与行政权的矛盾,故 A 项错误;临时约法没有设置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衡,带来“议员遂藉为护身符横行无忌” ,政治乱象不断,故B 项正确;据材料不能推断这是维新派与共和派的权力之争,故 C 项错误;议员的素质与滥用权力属于政治乱象,没有反映出与约法之弊的关系,故 D 项错误。19.“内阁制度始终没有突破他发展中遇到的瓶颈,即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 ”材料意在揭示A. 内阁制未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B. 内阁官员权力弱小,有利于助理国政C. 明朝皇帝与内阁间的矛盾日益激化D. 内阁内部争权夺利,无法发挥效用【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内阁“始终没有使明朝实现真正的虚君政治 ”可
19、以看出,内阁一直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未对皇权起到实际上的限制作用,没有改变明朝皇权专制的本质,故 A 项正确。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能够帮助皇帝处理繁多的政务,故 B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皇帝与内阁、内阁内部的矛盾问题,故 C、D 项错误。20.民主人士张澜在一次发言中讲道:“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 ”张澜在发言中所讲的“它”是指9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
20、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能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才有资格去确定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1. 1938 年 3 月,国民党在武汉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 ,指出:“加紧全国军队制政治训练,使全国官兵明了抗战建国之意义,一致为国效命;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 ”这个纲领A. 促成了抗日
21、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 放弃了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C. 表明了抗战初期政府积极抗日的决心D. 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充实民众武力,并训练华侨抗战,指导及援助各地武装人民,与正式军队共同抗战,并在敌后发动普遍的游击战。”的信息说明当时的国民政府抗战初期政府积极抗日的决心,故项正确。中已经形成;中放弃说法错误;中是抗战胜利。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国民政府抗战22. “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 )A. 分封
22、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 B. 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 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 D. 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1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秦朝时期在地方上是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了郡县制度,材料内容认为秦朝实行的这种制度对保障秦国对六国文化影响的有效性,所以 A 项错误。B 项是无关项,D 项是错误项,郡国制是汉代实行的制度,不是秦朝,所以答案选择 C 项。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23.“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 ”该诗描述的历史现象是A.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B. 南京条约的签订C. 鸦片战争正式爆发D. 清朝官员腐败无能【答案】B【解
23、析】【详解】南京临时政府当时尚未成立,排除 A。材料中的“金陵”即南京, “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可知清政府主和, “夷人中流鼓掌去”指英人获胜而退, “三月长江断行旅”指条约签订后的心情。结合所学,此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 ,故选 B;鸦片战争早已正式爆发,排除 C;清朝官员腐败无能并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D。2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以下能体现这一特色的政治制度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
24、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关键是扣住11“人民民主” ,选项中能够体现人民民主的即可。由所学知识可知都能够体现人民民主;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准则,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 D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25.明朝朱元璋认为宰相多“专权乱政”而废宰相,立铁牌“内官不得干预政事”于宫门内,但明朝权臣乱政、宦官专权现象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是在于A.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结果B. 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的结果C.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弊端D. 票拟权和批红权不断下移【答案】B【解析】【详解】宦官专权是君主专制的衍生物,实际是由于明朝
25、皇帝与文官集团之间的矛盾,导致皇帝扶持起来的一个势力集团,他们在为皇帝服务的同时,趁机为自己牟利。故选 B。中央集权是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削弱地方政府力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军机处的设立,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C。D 只是表象,不是根源,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25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金克木风流汉武两千年材料二 皇权为了维系自身权力的专制性,就必须创建出能够突破甚至凌驾于这类束缚和侵蚀力量之上的制度性手段;这种反制衡除了表现
26、为一些非常规性的举措之外,更突出地表现为一种根本性的制度建设,这就是:不断在常规的国家行政官职体系之外,设立由它取代可能限制皇权的外朝官制体系而执掌国家核心机密和极高权力,使皇帝能够通过亲自掌握这一秘书机构并赋予它巨大的权力,从而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王毅中国皇权制度研究(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给中华帝国组装了哪些“硬件” 。汉武帝添加12的“软件”又是什么?明朝和清朝皇帝是如何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施以强大的反制衡的?(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变化特征。【答案】 (1)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内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2)明朝废除丞相
27、制度,设立内阁,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清朝设立军机处,标志着皇权达到了顶峰。(3)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受到限制。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解析】【详解】 (1)由材料一得出秦始皇构建大帝国的硬件框架是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由材料二得出汉武帝给中枢运作机制安装了软件设施是中外朝制度;由材料三得出明朝和清朝对外朝常规官制体系的反制衡措施是分别设立了内阁、军机处等反制衡机构。(2)从皇权和相权关系的角度思考,皇权和相权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一对基本矛盾,材料表明君权因分化相权而不断加强。2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28、料一 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材料三 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以下几个因素可解释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几十年中所产生的这一悲惨结果。首先,中国幅员辽阔,这使得中国内地许多年来未受到与西方交往的影响。内地相当于一个巨大的贮藏所,几十年来注重传统的文官候选人一直从那里产生。他们组成的官僚阶层由知识分子构成,而这些知识分
29、子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因而,他们更强调的是伦理原则,而不是手工技艺或战争艺术。这一统治阶级因以下事实而进一步受到约束:除佛教外,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国外移来”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13(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什么制度?这个制度具有什么进步意义?(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最坏的时期”是由谁统治的?依据材料三,概括由于哪些因素造成了“民国初期若干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时期”?【答案】(1)制度: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帝国主
30、义的阻挠和破坏;专制主义影响根深蒂固等。(2)制度:责任内阁制。意义:制约专制。(3)袁世凯(或:北洋军阀)。因素:中国幅员辽阔,广大内地未受到西方影响;中国官员和知识分子专注儒家著作,强调道德伦理;对西方事务不注重,中国缺少学习外国的传统。【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根据所学史实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的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该制度没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的原因也即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转换一下即可。根据所学从主观上看是资产阶级自身的妥协性,根源在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客观上可从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力量强大和及其破坏阻挠方面作答。(2)根据材料内容“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31、。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可知设置总理是为了限制总统的权力,防止总统大权独揽,破坏民主制度。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责任内阁制。此规定的背景是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此制度在于限制袁世凯的权力,防止专制独裁,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度。(3)民国初期若干年根据史实可知是处于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统治之下。因素要从材料中归纳,注意材料中的“首先 、句号将材料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归纳每一层次中心即可。从材料中“中国幅员辽阔” 、 “、 、 、 、 、 、文官候选人、 、 、 、 、 、专注于儒家经典著作、 、 、 、 、 、 ”、“中国没有或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概括出三点答案。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责任制内阁;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北洋军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