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121.1 杠杆五要素【学习目标】1熟记杠杆定义。2理解杠杆的五要素。3会画杠杆受力图。重点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 学习内容:杠杆五要素及其画法。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76 至 P77 文字内容和插图,杠杆概念,五要素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自学检测】1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可以围绕_固定点_转动,这种硬棒就是_杠杆_,该硬棒围绕转动的点叫_支点_,用字母 O_表示。2请根据几何知识画出下面点 O 到直线 AB 的距离。3填写杠杆五要素定义。支点( O):_;动力( F1):_;阻力( F2):_;动力臂( L1):_;阻力臂( L2):_。【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1尝试
2、在下图中画出各力的力臂:2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力臂一定在杠杆上2B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叫动力臂C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叫阻力臂D力臂过交点与力的作用线垂直【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杠杆定义中的“硬棒”的“硬”是指杠杆不易发生形变。2画力臂口诀:找支点,画力线(力的作用线),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垂线段。3动力和阻力的方向判断:如果动力和阻力分居在支点两侧,则动力和阻力方向同向,如果动力和阻力在支点同一侧,则动力和阻力方向相反。如下图所示。【即时练习】1P80 第二题。2请找出甲图和乙图中的支点。3(1)在图中分别画出力 F1和 F2对支点
3、O 的力臂 L1和 L2(2)如图所示,杠杆在力 F1、 F2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L1为 F1的力臂。请在图中作出F2的力臂 L2及力 F1。【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3121.2 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目标】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2会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计算。3会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方案,知道杠杆平衡实验的每个环节,会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总结结论。重点难点: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实验方案。2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计算。学习内容: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77 至 P79 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记杠杆的平衡条件。【自学检测】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
4、或匀速转动状态。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 F1L1 F2L2。【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弹簧测力计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实验步骤:1将杠杆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让杠杆在水平方向平衡的好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力臂长。2把三个钩码挂在杠杆两侧(左边 2 个,右边一个),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如下左图)。把支点左侧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两个钩码的重力)当作阻力,把支点右侧的钩码对杠杆的作用力当作动力,将动力 F1,动力臂 L1,阻力 F2,阻力臂L2的数值填入下表。3在左侧
5、钩码下再增加 2 个钩码,位置不变,在右侧钩码下加挂砝码,位置不变,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4在杠杆两侧挂上个数相同的钩码,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将测得的力和力臂填入下表。5如上右图所示,把钩码挂在杠杆一侧,用弹簧秤在同侧竖直向上拉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拉杠杆的力当作阻力,把弹簧秤拉力当作动力,将力和力臂的数据填入下表。实验次数 动力(N) 动力臂(cm) 动力动力4臂(Ncm) 阻力(N) 阻力臂(cm) 阻力阻力臂(Ncm)12346.算出四次实验中“动力动力臂”和“阻力阻力臂”的数值,比较计算结果,归纳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
6、力阻力臂。这个平衡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7多次实验的目的:使结论更准确(防止结论带有偶然性)。8在实验中,用如图所示方法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平衡,但采用这种方法不妥当,因为力和力臂数目太多。9采用如图所示方法,也能使杠杆平衡,但是结论与 6 中不相符,因为杠杆自重的影响。【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在平衡杠杆左右两端分别挂有重物是 40 牛和 50 牛。此时杠杆平衡,若使两端物体都减少 10 牛。则(B)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C仍然平衡 D不能确定方法一:极端法:两边同时减少 40N,则右端还有 10N,所以右端下沉。方法二:设左端力臂为 L 左 ,右端力臂为 L 右 ,当杠杆
7、平衡时, L 左 40N L 右 50N,得 L 左 L 右 ,当两端物体都减少 10 牛后,杠杆左端为 L 左 (40N10N) L 左 40N L 左10N,右端为 L 右 (50N10N) L 右 50N L 右 10N,可得出: L 左 40N L 左 10N L右 50N L 右 10N,右端下沉。方法三:当杠杆平衡时, L 左 40N L 右 50N,得 L 左 L 右 54 ,当两端物体都减少 10 牛后,杠杆左端为 L 左 (40N10N) L 左 30N,右端为 L 右 (50N10N) L 右40N,联系式可得出 L 左 30N L 右 40N,右端下沉。总结:1.在研究杠
8、杆平衡条件时,应使杠杆水平平衡,便于测量力臂。2杠杆是否平衡,要看力矩(力和力臂的乘积)是否相等。【即时练习】1如图所示,杠杆平衡,下列做法仍能使杠杆平衡的是(D)5A两边钩码各向外移动一格B左边增加一个钩码,右边向外移动一格C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减少一个D左右两边的钩码各增加为原来的两倍2课本 P80 第 4 题3如下图,一根长 1.2m 的杠杆,当杠杆平衡时,左右两端所挂物体重之比为GA GB53,则力臂比为 OA OB35,即杠杆平衡时,力臂跟力成反比。4一位瓜农用 1.2 米的扁担挑一担西瓜,前面一筐瓜重 350 牛,后面一筐重 250 牛。请问他的肩膀应放在扁担的什么位置,扁担才能平衡?
9、解:设肩膀在距前筐 L 米处,扁担才能平衡,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350NL250N(1.2m L)解得: L0.5 米,即肩膀在距前筐 0.5 米处【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121.3 杠杆的类型【学习目标】1能区分各类杠杆。2会分析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重点难点:杠杆最小动力的力臂画法。学习内容一:杠杆的应用和分类。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79、P80 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三类杠杆的特点。【自学检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动力小于阻力,省力,费距离。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动力大于阻力,省距离,费力。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动力等于阻力,不省距离,也不省
10、力。【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1生活中有很多杠杆,下列各属于哪种杠杆?跷跷板、起子、铡刀、羊角锤、理发剪、镊子、筷子、人的前臂、钓鱼竿、天平、钢丝钳、缝纫机踏板、手推车。省力杠杆:_费力杠杆:6_等臂杠杆:_2生活中常用的指甲剪刀是杠杆吗?你能不能分析一下指甲剪刀有几个杠杆?各是哪类杠杆?(指甲剪刀有三个杠杆:省力杠杆:ABC,费力杠杆:DBOFEO)【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2判断杠杆种类的方法:用力臂来判断,若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相反是费力杠杆;【即时练习】1跷跷板上一端坐一小孩,一端坐一大人,恰好平衡,下说法中正确的是(D)A大人小孩一
11、样重B大人小孩的力臂一样大C大人的力臂大D小孩的力臂大2课本 P80 第 1 题学习内容二:最小动力的力臂画法。【自学检测】1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2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在 A 点分别作用的四个力中,最小的是(C)A F1B F2C F3D F4【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1当一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此力的力臂的大小为零,此力对杠杆平衡有影响吗?(当一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此力的力臂大小等于零,此力就不会影响杠杆平衡,如:某杠杆自身重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那么杠杆的自重就不会影响杠杆平衡)2(1)画出下图中杠杆平衡时的最小的动力 F1。7(2)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如图
12、所示,用撬棒撬起大石头,向上、向下用力都可以撬起大石头,哪一种方法更省力?说明其中的道理(图中 BC CD)。(分析:向上撬,支点在 B 点,阻力作用点在 C 点,向下撬,支点在 D 点,阻力作用点在 C 点,两种方法,阻力与阻力臂乘积不变,向上撬,动力臂更大,所以更省力)4如图,画出将书桌一端抬离地面的最小动力 F,并标明支点 O 及动力臂 L。【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此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长力臂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
13、线垂直的方向。【即时练习】1.如图所示, AOB 为一机械设备的简化示意图,我们可以把它看成_(自重不计),已知 AO2 OB。固定 O 点,此时 B 端挂一重为 40N 的物体,要使 OB 处于水平位置不发生转动,需在 A 端施加最小力 F20N 的力,在图上画出此力 F 的方向。2刘佳的妈妈从超市买回一袋胡萝卜,刘佳捡了一个最大的用细线系好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如图所示,胡萝卜重 2.4N,如果沿细线将胡萝卜切成两段,则 GA GB(填“”“”或“” 。)3画出下图以 C 点为支点,使木箱 D 点离开地面的最小动力 F 和对应的力臂 L。8【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122.1 滑轮、滑轮组【
14、学习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并能识别它们。2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与实质,并能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简单的滑轮组。重点难点:1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实质分析。2用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解决省力和改变力的方向问题。学习内容一:定滑轮和动滑轮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82 至 P83 内容,定滑轮、动滑轮的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并把两者的区别画上方框。【自学检测】1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2定滑轮是使用时滑轮不随物体一起被提升的滑轮,动滑轮是使用时滑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被提升的滑轮。3指出下列是定滑轮还是动滑轮。【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定滑轮
15、特点利用图 11.23 乙图组装定滑轮,并用定滑轮做功(竖直匀速向下拉),根据实验完成下表:被测物理量次数 物重G 物 /N物体被提升高度h/m拉力F1/N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S/m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不计摩擦)比较重物与拉力大小关系可得出: F G,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省力。比较物体提升高度 h 和拉力通过的距离 s 关系可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省距离,物体提升高度等于拉力通过的距离。观察拉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得出:当作用在定滑轮上的拉力方向竖直向下时,物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上,说明使用定滑轮可以改变拉力的方向。9二、动滑轮特点根据图 11
16、.23 丙图组装动滑轮并用动滑轮做功(竖直匀速向上拉,让拉力与阻力方向平行),根据实验完成下表:被测物理量次数 动滑轮自重G 动/ N物重G 物 /N物体随动滑轮提升高度 h/m拉力F1/N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S/m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结论:比较物重、动滑轮自重、拉力三者的大小能得出: F1( G 物 G 动 )/2;说明使用动滑轮能省力,如果不计摩擦和滑轮自重时:即 G 动 0,则 F1G 物 /2,说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观察拉力方向和物体运动方向可得出:拉力 F1的方向竖直向上,重物运动的方向竖直向上,说明使用动滑轮不能(填“能”或“不能”)能改变用力方向。比较物体提升高度 h 和拉力
17、通过的距离 s 可得出:拉力通过的距离等于物体提升高度的 2 倍(或 s nh)。【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定滑轮的实质:定滑轮可以围绕一个固定轴转动(请你在图上用 O 标出),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变形杠杆,在图中画出了定滑轮杠杆的五要素。比较定滑轮动力臂 L1、阻力臂 L2的长短可得出: L1 L2,说明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使用时不能(填“能”或“不能”)省力,可以改变用力方向。定滑轮的自重影不影响定滑轮平衡?为什么?答:不影响,因为定滑轮的重力作用线通过支点(无力臂)2动滑轮的实质:如果把动滑轮也看成一个变形杠杆,在图中画出了动滑轮杠杆的五要素:怎样确定支点位置?重物对动滑轮
18、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拉力方向:竖直向上,异向(动力、阻力的方向相反)同侧(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处在支点同一侧),说明动滑轮的支点肯定在轴的左端点上,在右图中已画出动滑轮的杠杆五要素。比较动滑轮动力臂 L1、阻力臂 L2的长短可得出: L1 L2,说明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10臂是阻力臂 2 倍的杠杆,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使用动滑轮能(填“能”或“不能”)省一半力;动滑轮的自重影不影响动滑轮平衡?为什么?(影响,因为动滑轮的重力作用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和阻力的作用点、方向都相同,如果把 F1当动力,轮直径等于动力臂 L1,阻力大小等于重物 G 物 和动滑轮的重力 G 动 之和,轮半径等于阻
19、力臂 L2,即:动滑轮平衡时, F1( F2 G 动 )/2,如果不计动滑轮自重,可推得:F1 F2/2)【即时练习】1对于旗杆顶上的滑轮,其作用叙述正确的是(C)A省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B费力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C等臂杠杆,可改变力作用方向D以上说法都正确2.两个滑轮完全相同,其重力均为 20N。分别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 400N 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提升,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 F1大于 F2B F1 F2C F1小于 F2D F1和 F2大小无法确定学习内容二:滑轮组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83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自学检测】把
20、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就构成滑轮组。【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1图 12.24 中都是由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合在一起,图甲这样组合能省力,但不能改变拉力方向,图乙这样组合既能省力又能改变拉力方向,图甲有三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三分之一。图乙有二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二分之一。分析对比:甲、乙两种绕法有何不同?哪种更省力?2按照要求组装图 A、 B 滑轮组。(动滑轮自重不计)(1)用 G/2 的力提起重物;(2)用 G/3 的力提起重物。3滑轮组横放(如图所示)1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两段绳子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F 就是物体所受摩擦力 f
21、的二分之一,即: F f(不计绳与轮的摩擦),物体水平移动的距离 L 与绳自由端移动12距离 s 的关系为: L s。12【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判断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的常用方法。先找出动滑轮,从定滑轮和动滑轮中间隔断,如图所示,然后只数出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即可,不包含从定滑轮绕出来的绳子段数。图甲有三段绳子承担重物,图乙有两段绳子承担重物。2根据你所掌握的滑轮知识,完成下列表格:分类 优缺点 实 质定滑轮 不能省力但能改变拉力方向 等臂杠杆动滑轮 能省一半力,不能改变拉力方向 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的杠杆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用的力就是物重
22、或物体与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绳子移动的距离就是物体移动距离的几倍,如:当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为 n,物体重力为 G 物 ,动滑轮重 G 动 ,自由端拉力为 F,则有 F( G 物 G动 )/n(不计所有摩擦时),物体提升的高度为 h,自由端通过的距离为 S,则 s nh组装口诀:奇动偶定。【即时练习】1如下图所示,用滑轮组沿水平地面拉动物体 A,请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2如下图所示,用滑轮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拉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分别为 F1、 F2、 F3,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中正确的是(C)12A F1 F2 F3 B F1 F2 F3C F1 F3 F2 D F3
23、F1 F23.如图所示,重 500N 物体 A 在拉力 F 作用下以 1m/s 的速度匀速向左运动,已知F100N,不计滑轮自重绳重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求:(1)物体 A 受到地面的阻力;(2)在 5s 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解:(1)物体 A 由 2 段绳子拉着, A 受到地面阻力 f2 F2100N200N,(2)物体移动的距离 S vt5s1m/s5m,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绳 2 S 物55m10m4课本 P84 第 4 题【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122.2 轮轴和斜面【学习目标】1轮轴的实质。2斜面的特点。重点难点:斜面和轮轴的实质分析。学习内容:轮轴和斜面学习指导:阅
24、读课本 P83 科学世界内容,注意观察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自学检测】轮轴是由共同转轴的大轮和和小轮组成的,通常把大轮叫轮,小轮叫轴,常见的轮轴有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丝。【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轮轴的几种情况。1(观察右图)轮轴的实质:轮轴相当于一根可连续转动的杠杆。轮轴的中心相当于杠杆的支点,轮半径 R 和轴半径 r 相当于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分析:轮轴静止或匀速转动时,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结论:轮半径 R 是轴半径 r 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动力就是作用在轴上阻力的几分之一。轮轴平衡时,有 F1R F2r。2.13如图所示是自行车上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从图中可知脚踏
25、板与齿轮盘组成了一个省力的轮轴,飞轮与后车轮组成了一个费(选填“省”或“费”)力的轮轴。3在生产、生活中,人们常会用到轮轴,轮轴由具有公共转轴的轮和轴构成。分析:辘轳截面图如图所示,它就是轮轴的一种。辘轳也可以看成是变形的杠杆,辘轳绕着转动的轴心就是支点,辘轳的把手转动一圈就是如图所示的轮,作用在把手上的力为动力 F1,水桶对轴向下的拉力是阻力 F2,请在辘轳的截面图上画出辘轳的杠杆示意图。通过示意图可以发现辘轳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杠杆。二、提问:为什么上山的公路修成盘山路,而不是从山下直通山顶?模拟实验:将三角形的纸片绕在铅笔上,如图所示。讨论:汽车爬山相当于沿三角形的哪一边爬到山
26、顶的?走的路程是多了还是少了?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有哪些场合利用了斜面?【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使用任何机械,能省力就必然费距离,而省距离就必然费力,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即时练习】1斜面是省力(填“省力”或“费力”)的简单机械,但要费距离。2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这样做的好处是(B)A省距离 B省力C费力,但省时间 D以上说法都不对3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和见到的情景,分别属于哪种简单机械?a用扳手拧螺钉:轮轴;b汽车走的盘山公路:斜面;c挑东西的扁担:杠杆。4用 15N 的力提起 20N 的物体,下列机械不可行的是(A)A定滑轮 B动滑轮C滑轮组 D杠杆E斜面 F
27、轮轴5如图所示,请你至少说出两项简单机械原理在自行车上的应用(包括结构和使用方面)。14【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15123.1 认识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能结合具体实例认识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额外功、什么是总功,会计算机械效率。重点难点: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2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会利用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学习内容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85 至 P86 上面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熟读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定义。【自学检测】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此
28、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功的计算公式是: W Fs。2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有用功:在工作时,对人们有用的功,用符号 W 有 表示。额外功:在工作时,对我们无用而又不得不做的功,用符号 W 额 表示。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也叫动力功,用符号 W 总 表示。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之间的关系是: W 总 W 有 W 额【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1教师演示 P85 实验: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表格如下:被测物理量次数 物重G/N 物体被提升高度 h/m 拉力F1/N 沿拉力方向移动的距离 S/m 钩码的重力做功W1/J 拉动绳子的力做功W2/J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16分析:实验中克服钩码的重力做的功是
29、有用功,拉动绳子的力做的功是总功,比较表中 5、6 两列数据得出:使用滑轮提升重物时做的功比直接提升重物做的功要多,原因是:我们还要克服动滑轮的自重和摩擦力多做一部分功,这部分功属于额外功。结论:使用动滑轮不能(“能”或“不能”)省功。2有同学认为:克服摩擦做的功都属于额外功。谈谈你的看法:在图中画出物块受力示意图并讨论分析:如果用大小为 F 的力匀速向左拉动滑轮组,使物块移动的距离为 S 物 ,物块受到的地面摩擦为 f,则此时有用功是克服物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做的功,大小等于 W 有 fS 物 ,动滑轮绳子段数 n3,总功是拉物块运动过程中作用在自由端的力 F 做的功,大小等于 W 总 F3S
30、 物总结:竖着提物体克服机械自重和摩擦做功才属于额外功,横着拉物体时克服物体与地面摩擦做的功是有用功。【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有用功是对我们有用必须做的功(直接对物体做的功),通过机械提升物体做的功是总功,使用机械时,会克服机械的自重或摩擦做一部分功属于额外功。【即时练习】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所做的有用功是对桶中的水做的功,额外功是对桶做的功,总功是作用在桶上的拉力做的功。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对桶做的功,额外功是对桶中的水做的功,总功是作用在桶上的拉力做的功。3.一个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 2000N 的货物,所用拉力为 600N,
31、物体上升了 1m,不计绳重和摩擦。求:(1)有用功;(2)总功;(3)额外功。解:(1)有用功 W 有用 Gh2000N1m2000J(2)总功 W 总 Fs600N1m42400J(3)额外功 W 额 W 总 W 有用 2400J2000J400J学习内容二:机械效率学习指导:阅读课本 P86 文字内容和插图,基本概念、定义用红笔做上记号,记住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自学检测】1有没有一种简单机械只做有用功,不做额外功?(没有)用不同的简单机械做功,完成相同有用功时所做的总功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因为额外功不同)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额外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越少17越
32、好)一定的总功中,额外功少意味着什么?(有用功多)2物理学中,将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 表示,读作 aita。3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 W 有用 /W 总 。4利用滑轮组做功时,不可避免地要做_额外_功,所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5起重机的机械效率是 4050%,抽水机的机械效率是 6080%。【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一、如图所示,工人师傅用三种方法将 100N 的沙子提到三楼去。请根据图中所提供信息计算填表:(绳与滑轮摩擦不计,不考虑滑轮和桶、滑轮和口袋间距):提升方法 有用功W 有 总功W 总 额外功W 额 机械效率 这三种方法做的有用功相等(填“相等”或“不相等”),
33、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方法(填表格中的序号)。二、写出“学习内容一”中“合作探究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 ( fS 物 )/(F3S 物 ) f/(3F 物 )。【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没有单位。机械效率是描述机械性能优劣的物理量,机械效率高的机械性能优良。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所使用的机械工作时是否省力、及省力多少无关;与机械工作时的快慢程度无关;与机械工作时所完成的功的数量多少也无关。【即时练习】1用动滑轮提升重物的机械效率为 75%,它表示(D)A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动力是 100N,则物重是 75NB若重物是 100N,则动力是 75NC若动力做功是 100
34、J,则额外功是 75JD若动力做功是 100J,则有功用是 75J2用一个重为 100N 的动滑轮提起一个重为 500N 的物体(不计摩擦),这时的拉力为18300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83.3%;若用这个动滑轮提升重为 1000N 的物体,拉力为 550N,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90.9%。3课本 P88 第 1 和 2 题【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123.2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学习目标】1会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特点。3斜面的机械效率探究。重点难点:1机械效率的有关计算,实验现象的归纳。2测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学习内容:滑轮组及其他机械的效率学
35、习指导:阅读课本 P87 实验探究,注意记忆常见机械效率范围。【自学检测】使用机械过程中,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机械自重及机械摩擦所做的功是额外功,人使用机械时对机械做的功是总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1实验探究: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问题: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物体,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同吗?猜想与假设: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实验器材:_需要测量工具:_所测物理量:_实验步骤: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提升 2 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滑轮组提升 4 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
36、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滑轮组提升 6 个钩码,记录钩码的重力、弹簧测力计的拉力、钩码上升的高度、绳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分别计算出有用功、总功和机械效率,填写表格:钩码重力 G/N 提升高度 h/m 有用功W 有用 /J 绳端拉力 F/N 绳端移19动距离s/m 总功W 总 /J 机械效率 123通过分析表格数据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2下图是小明研究斜面机械效率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时他用弹簧测力计拉同一物块沿粗糙程度相同的斜面向上做匀速
37、直线运动。部分实验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量 G/N 斜面高度 h/m 沿斜面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机械效率1 较缓 10 0.1 5.0 12 较陡 10 0.3 6.7 1 44.5%3 最陡 10 0.5 8.4 1 60%(1)小明探究的是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在第 1 次实验中,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20%。(2)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斜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斜面越陡,机械效率越高。若要探究斜面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保持斜面的倾斜程度不变,改变斜面的粗糙程度。【展示交流】教师掌握情况【精讲点拨】1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机械效率
38、不同,被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2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机械效率越高,斜面越粗糙,机械效率越低。【即时练习】1课后 P88 第 3 和 4 题2某实验小组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数据如下表。若不计摩擦,比较 1 和 2 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个数(或动滑轮的总重)有关;比较 1 和 3 两次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提升的物重有关。20次数物理量 1 2 3钩码重 G/N 4 4 6钩码上升高度 h/m 0.1 0.1 0.1绳端拉力 F/N 1.8 1.4 2.4绳端移动距离 s/m 0.3 0.5 0.3机械效率 74% 57% 83%(1)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方法有哪些?(2)请你设计实验 4 证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是否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如图用 40N 的拉力使重为 90N 的物体匀速上升,不计绳重和摩擦,整个装置的机械效率是多少?若重力变为 150N,机械效率又是多大?解:设物体提升高度为 h,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3 h,则 1(90N h)/(40N3h)75%, G 动 40N3h90N30N,当重力变为 150N 时,绳子自由端拉力 F(30N150N)/360N, 2(150N h)/(60N3h)83.3%【当堂练习】见训练案基础部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