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1122312 上传时间:2019-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 3 月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第卷 40 分 第卷 60 分共 100 分。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 2 分,20 道题,共计 40 分)1. 邾城,为举水河畔的新洲城。公元前 1066 年,武王伐纣,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邾城由此而名。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B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C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 D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2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

2、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 “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 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锯 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3.近年来,随着甄嬛传 琅琊榜热播,以子嗣夺嫡与后宫争宠为主题的古装影视剧十分火热,令观众津津乐道。抛去艺术夸张成分,导致古代社会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家国一体 B. 嫡庶有别 C. 宗族制度 D. 君权至上4.“郡县制的出现进一步把平民的流动性扩展到政府的结构,中国从西周传下来的传统世卿世禄的血缘等级社会终于消亡。 ”此观点说明“郡县制” A. 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形成 B. 强化了中

3、央对地方的管辖 C. 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 D. 促进了区域人口自由流动 5.宋代规定,枢密院作为全国最高军事机构“武府” ,其长官“枢密使”不得由武将担任,只授予文职官员( )A.不利于充分发挥军队战斗力 B.提高了官员的军事理论水平C.形成了军政和行政相互制衡 D.扩大了宰相对军事的监督权6. 唐高宗时的薛元超以父荫袭爵后擢任宰相,却竞因“不以进士擢第”而抱憾终身;唐宗室子弟李洞,因屡困于场屋,曾赋诗说:“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 。这表明科举制度的推行A强化了士人崇儒入世的观念 B打破了宗族门阀势力对官职的垄断- 2 -C改变了士人的仕途观 D为所有读书人提供了人仕的平台7. 清

4、代康熙皇帝有 35 个后妃和 24 个儿子,嫡长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后被废。最终康熙帝根据自己的标准秘密选择皇子做继承人,秘密建储制由此开始。该现象在实质上( ) A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B体现了一夫多妻制的弊端C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D说明宗法制并非一成不变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道:“东周时期(公元前 771公元前 256 年)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这里“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 私有土地的出现 B.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C. 小农经济的产生 D. 租佃关系的形成9. .据学者对 6 世纪的农业研究发

5、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 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A. 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 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C. 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 用焦炭冶铁提高了农具质量10. 宋真宗在位期间(9971022 年) ,土地兼并严重,但农作物产量倍增,手工业、商业蓬勃发展,贸易盛况空前,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说明A.土地兼并的现象并不影响社会和谐 B.不抑兼并的政策导致贫富分化严重C.经济的发展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D.租佃经营方式适应了社会发展需要11. 明万历年间,仅苏

6、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 800 张,织工 2330 名。至康熙六年(1667 年)缺机 170 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 3400 张。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是A.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B. 民营手工业迅速发展C. 政府摒弃了抑商政策 D. 官营手工业的管理方式落后12. .宋代都市繁华,商业活动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下列诗句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牛困人

7、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13. 南宋范成大诗曰:“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 3 -种瓜。 ”诗句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 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 农民过着非常富足的田园生活C. 农村经济存在性别分工 D. 当时的纺织材料中有麻和蚕丝14 战国时商鞅主张重农抑商,西汉时桑弘羊认为农商并重、本末俱利,宋代以后反对重农抑商的思想家明显增加,认为工商皆本。这些古代商业思想( )A与历代商业政策的调整基本一致 B都站在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立场C是古代经济发展迟滞的主要原因 D揭示了“本末”观念的长期存在.15. 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据此可以得出的

8、史学观点是时期 孔子遭遇西汉武帝时(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末年(李贽) 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晚晴时期(康有为) 尊孔子为改革先师民国时期(袁世凯) “尊孔复古”新文化运动时 “打倒孔家店”改革开放以来 “孔子热” (海外众多孔子学院的建立)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D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16. 商鞅师承儒家,却转行法家之道,他在商君书画策中说:“仁者能仁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不足以治天下。 ”这说明当时()A儒家与法家追求的目标相悖 B儒法在实践中出现融合倾向C法家意识到

9、教化作用的局限 D以仁义治天下成为主流意识17. 汉武帝时,丞相(卫)绾奏:“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 ”汉武帝采纳其建议。材料说明A.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 B.西汉政府加强社会思想控制C.西汉政府废除了诸子百家思想 D.汉武帝从无为而治转向有为18. 朱熹是理学定型的关键人物,朱熹论“理” ,一则明其绝对永恒,在气之先,二则明其运动不息而无处不存。针对佛教“空虚”之说,特别强调“理是实理” , “万理皆实” 。据此,下列关于“理”的说法正确的是A.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范畴 B.求理方法是格物致知,以求贯通- 4 -C.重在对客观规律的探索 D.求理途径是发明本心

10、,以求彻悟19. 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与宋明理学家在无私无畏、襟怀磊落等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彼此亦有巨大差异。其中,最大的差别是前者A认为儒家学者掌握“道” B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主张C彻底抨击宗教思想体系 D猛烈批判君主专制统治20.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认为:“今之清谈孔孟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 B本心体悟 C知行合一 D经世致用第 II 卷材料解析题 (21 至 24 共 4 小题,第小题 15 分共计 60 分)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材料一 (商鞅变法)其中究竟有哪些新东西呢?第一次变法条令,其中只有关于什伍连坐、

11、奖励耕织,以及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实行严厉处罚的内容,算是独创的。其他如奖励军功、发展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确立等级爵位制的改革,当初齐、楚、燕、赵、魏、韩亦各皆然。商鞅的第二次变法条令,也是各国都已实行过了的。程念祺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的历史变迁材料二 “简而言之,商鞅改革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能够对其全部人口实施总体性控制的中央集权的科层制国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的主要意图在于最大程度地从社会中汲取人力与物质资源以更有效率地进行战争。商鞅在他的文章中曾经对农业生产与战争的关系作了直截了当的表述,他认为对农业生产予以更多重视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而且能造就一个易于控制和易于进行战争动员的农民群体

12、。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的“独创性措施”对秦国的贡献。 (9 分)(2)有人说“商鞅变法是一次典型的国进民退式改革”,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说法的认识。 (6 分)- 5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材料一 凡为人君,患于不均,不能推诚御物。苟能均诚,胡越之人亦可亲如兄弟。魏书高祖纪材料二 高祖曰:朕昨入城,见车上妇人冠帽而著小襦袄者,若为如此,尚书何为不察?澄曰:著犹少于不著者。高祖曰:深可怪也!任城意欲令全著乎?魏书任城王元澄传材料三 魏孝文帝的厉行改革,读史的人都说他是失策。这种观察,也是谬误了的。议

13、论他的人,不过说他是:从此以后就同化于汉族,失掉本来雄武的特质、然而不如此,难道想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么?总而言之,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和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吕思勉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为改变“不均”推行的经济措施及其政治目的。(4 分)(2)材料二中孝文帝为何批评元澄?这说明了什么?(6 分)(3)材料三的作者是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的?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5 分)- 6 -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 分)王安石变法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新生力量冒出来,没有推动和支持变法的社会的基础。成功的变法在突破现有体制的同时,出现了

14、新生力量,就商鞅变法而言,新生力量就是平民和农民王安石各种各样的“新政”都是设计精巧的方案,但是在实践中全都碰了壁,不仅没有实现他当初的设想,反而打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影响了正常的生产和交易。官员反对新法,因为新法伤害了官员的利益;民众怨声载道,因为民众没有从新法中得到实惠。于是新法必定失败。摘自新浪网读书博文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成败(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突破现有体制”在政治领域的表现。据材料分析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核心因素。(9 分)- 7 -(2)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是当时非议最大的改革措施,依据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 分)24. 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15、) 。材料一 (俄历 1861 年)3 月 5 日,一个伟大的日子。解放宣言!我在中午前拿到了一份。阅读这份珍贵的法案时,我无法表达自己的喜悦。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所有的路口都贴有长官发布的告示,人们聚集在它周围,一个人大声念,其他人静静听。一个伙计一边念着声明,发现有个地方说,庄园农奴对他们的主人还要承担两年的义务,愤怒地大叫:“让这个文件见鬼去吧!两年?我绝不干!”其他人都默不作声。丹尼斯舍曼等著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材料二 俄国 19 世纪 60 年代初和 90 年代初的统计数据表年份 棉花加工(吨) 冶铁(吨)1861 年 30 951 327 610- 8

16、-1891 年 171 994 992 210(1)概括材料一中对“解放宣言”的两种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6 分)(2)有人对材料一中“在俄罗斯几千年的历史中,很少有文件能和它媲美”的观点提出质疑。请阐述其理由。 (4 分)(3)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有何关联?(5 分)- 9 -高二历史答案15CCDAA 610CABBD 1115BABDC 1620CBBDD21、答案:(1)实行连坐法,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维护了国家的稳定;奖励耕织,调动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增加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抑制商业,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每点答出具体独创性措施 1 分,对应意义

17、 2 分,共 9 分)(2)认识:商鞅变法使秦国加强了对民众的控制,从而极大扩展了政府自身权力。商鞅变法将社会控制、战争动员、国力提升结合起来,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每点 3 分,共 6分,学生若能分别从“国进”与“民退”两个角度分别作答也可)22、 【答案】 (1)经济措施:均田制。 政治目的:缓和民族矛盾,加强统治。 (4 分)(2)原因:仍然有人穿胡服;元澄未能尽职贯彻诏令。说明:传统旧俗难以根除,改革阻力大;孝文帝坚决推进改革。 (6 分)(3)评价:认为改革促进民族融合;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汉化政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认识:改革缓和社会矛盾,是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言之有理即

18、可)(5 分)23、答案:(1)表现: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因素:是否有新生力量的支持(或是否有支持或推动社会变法的社会基础)。 (9 分)(2)理解:青苗法实施后,许多地方官员强制农民“借贷” ,民众没有从中得到实惠,缺乏社会(群众)基础;青苗法损害了大地主、大官僚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 (6分)24、答案 (1)态度一:喜悦(欢迎)。 (1 分) 原因:农奴获得了法律上的人身自由。 (2 分)态度二:愤怒(反对)。 (1 分) 原因:农奴对原来的主人仍要承担两年的义务。 (2 分)(2) 理由:解放宣言保留了农奴主的某些特权,是对农奴的一场“合法”掠夺,具有极大的落后性。 (4 分)(3) 现象:俄国工业产量不断增长(工业发展)。 (2 分)关联:俄国 1861 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3 分)- 1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