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论如析薪 贵能破理议论文的分析1意识到“观点事例” “以叙代议”式的议论文的缺陷,培养以“理”为中心、为根本的议论文写作观。2掌握一些基本的分析方法,在分析中“理”出事物的“理”来,从而提高议论文的写作能力。3在辨文识体中,加深对议论文文体特征的认识,能够写出符合文体要求的高质量议论文。专题扫描我们对于发生在身边的一些事情总会情不自禁地发表一下看法,有的同学甚至还能侃侃而谈。从这一点来说,议论并不难,每位同学都有这方面的能力。但是,又要看到,我们在发表议论时,三言两语还可以,如果想把事情分析得透彻,把道理说得清楚,无懈可击,那就不容易了。而要把所议论的问题写成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的议
2、论文,难度则更大。刘勰在文心雕龙论说中说:“义贵圆通,辞忌枝碎。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议论事物时可贵的在于把事理说得通达透彻,在文字上忌分散、琐碎;写议论文犹如劈柴,要善于剖析理路,说通事理。由此可以看出, “析”在议论中处于主体位置, “析”得不深不细,观点再正确再新颖,也站立不起来。为使观点立得起、站得住,说理的文章必须分出层次。倘若说理仅停留在一个平面上,无深无浅,表里不分,就会混淆一片,说不清、讲不透。为把道理说清楚,说透彻,须学会一层一层剖析,好像剥笋、抽丝一样,由外到内,由表及里,一层一层剥,一层一层抽,越向纵深开掘,越能接触到事物的本质,越能揭示其中的规
3、律。古人说:“论发胸臆,文成手中。 ”手中要写出好的议论文,胸中必有见地。由此可见,理要说得圆通周到,不只是方法问题、表达问题,关键在于认识事物的洞察力。能不能对所论述的对象,既看到它的现象,又看到它的本质;既看到它的今天,又看到它的昨天和明天;既看到它自身内部的各种关系,又看到与它相关的事物之间的各种关系,靠的是平时眼力、思考力的锻炼。为此,平时加强学习,锻炼认识问题的能力,方是写作议论文的源头活水。本专题内容由四个环环相扣、逐步提升的板块构成。第一板块“走进现场”部分选取了一篇学生习作近墨者未必黑 ,试图通过对文后问题的讨论以引起我们对于分析之于议论文写作重要作用的思考。第二板块“活动体验
4、”部分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研读实践,着重从四个方面讲述了分析的本质和方法,即一、分析就是具体化;二、分析就是“砍木头” ;三、分析就是探因析果;四、分析就是要同中见异。第三板块“写作实践”部分,通过三道题的设计,学生从论题的本质、议论文结构提纲等方面把握分析的过程与思路。2第四板块“资料链接”部分引用了三段文字, 墨子小取中的这段文字,指出了辩论的作用,让我们明白了议论的本质正是辨别和分析。 艺概文概中的这段话,指出了分析应具有的广度和深度。 关于论文的逻辑重新强调了分解、分类的思维方式对于议论文写作的重要作用。对应学生用书 P62 1 近墨者未必黑这篇习作存在什么问题?以本文为例,谈谈你对写议论
5、文的感想。互动交流_明确:(1)本文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习作中经常出现的,就是在写作议论文时,往往缺少分析,只是一味地堆积材料,以为举的例子多了,就能够把道理说清楚,殊不知缺少了层层深入的分析,这样的论证只能浮于表面,无法真正将观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没有说服力,文章显得苍白无力。(2)感想:就拿本文而言,在分析的过程中,应该扣住“墨”的内涵究竟是指什么,文中列举的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能不能称之为墨呢?其次要分析,哪些人近墨不会变黑,这些近墨的人为什么没有变黑,他们身上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不同素质的人近墨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最后分析如何能够让我们在生活中,面对那些丑恶的“墨”时,依然能够保持忠诚和善
6、良。只有作了这样的分析,文章的说服力才能增强,思考才能不断地深入。2 说“谨慎” 一文是怎样分析“谨慎”的?对你分析问题有什么启发?互动交流_明确:(1)作者把“谨慎”的内涵“析”成五块,让我们对“谨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作者看来,谨慎是一种为人处世的理念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是一种责任心,是一种作风,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每一点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文章最后特别强调发扬谦虚谨慎作风的重要性。文章分析透彻,思路清晰,在论述中,对概念的分析,既有从正面的强调,又有先破后立,使文章内容翔实并更具说服力。(2)启发:分析的过程,就是找到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过程,分析得越透彻,事物的联系就会看得越清
7、楚。3 600 字作文 72 个“死”字谁之过?与中学生的 72 个“死”字意味着什么?这两篇文章都是针对材料中的中学生词汇贫乏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但面对同样的问题,3两篇文章分析问题的结果各不相同,他们各是怎样分析的?你有什么感触?互动交流_明确:(1)前一篇文章着重分析了中学生语言贫乏的原因是教育模式的“贫血” 。其主要表现:语文教学的教条化,中学生缺少阅读。最后分析语言“贫血”的背后,还有能力上的贫血,这些都是教条式的教育所造成的。后一篇文章着重分析反复出现“死”字的原因, “心里烦死了”反映了学生心灵的极度焦虑;“功课紧张死了”表现了对教学现状的不满,作者精选这两句含有“死”字的句子,
8、揭示了现代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两篇文章分析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分析的过程都是探求问题产生的原因。(2)感触:议论文的分析就是一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过程,文章必须找到造成恶果的各种原因。4 孤独是一种高贵一文,作者是怎样分析“孤独”和“孤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这给你写议论文分析时有什么启发?互动交流_明确:(1)作者首先阐述了孤单的本质,是指“个人独处的一种生态形式” ,就人而言,就是指物质上的即身体上的,最高的精神活动大抵止于思念。孤单只会带来茫然感、凄凉感、寂寞感以及内心深处的一种无所依托的被抛弃、被疏离、被伤害的寒冷感。随后点明了孤独与孤单的相同性,有时孤独会同孤单一样,表现在身体上的孤
9、单一人。但更多的是二者的差异性。表现在孤独决非身体上的,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之态,是精神上的远离和超越了世俗,永远向上。这样的孤独带给人的是一种“灵魂的丰富” “对尊严和信念的特别坚定” “情感和美特别纯粹” ,特别能够蔑视和可怜现实的卑琐无聊,孤独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和充实,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分析就应该拨开云雾见明日,看清事物的本质和差异性。(2)启发:要说清事物的本质,往往需要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在相同的事物中,思考出不同的品质,找出差异性,分析就是这样的过程,只有这样,事物的本质才能突现出来。对应学生用书 P63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与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4 考点要求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与“揭示
10、问题产生的原因” ,都属于作文发展等级“深刻”范畴。 考点诠释一、透过现象深入本质议论文的分析就是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这种联系,就是作文的分析。怎样揭示?前提是“透过” ,透过表象,透过局部,透过暂时,深入探究它们内在隐藏的本质的、普遍的、稳定的根本属性。这个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是表象的东西,没有这些表象的东西,也就没有本质的东西。作文也是如此,本质的东西寄存在表象之中,通过表象反映本质。如果离开了表象,本质的东西就成了子虚乌有,作文也就枯燥无味、面目可憎了。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写“现象”是不必要的,没有现象哪来的本质?但是我们不能停留
11、在现象这一层次上,因为这一层次是初级层次,还要有一个质的飞跃,让现象反映本质,凸现本质,这样,我们观察现象才有意义。怎样才能做到“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呢?1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在自然的存在中找到必然的合理。例如北京的禁放烟花爆竹,我们面对屡禁不止的现象,要找到宣传不到位、认识不到位和管理处罚不到位的问题。既然存在这样几个不到位,当然就会有“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发生。分析清楚“禁不止”与“不到位”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我们所说的“探究并揭示现象存在的背景” 。2探究并揭示现象的共同特征。在如此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随便举个例子来说明某个道理无异于儿戏。例子的论证价值体现在它的真实性和代表
12、性,有真实性和代表性的例子才是典型的例子,典型的例子才有说服力。例如,论述某名牌大学学生刘海洋,仅为了测试黑熊嗅觉的灵敏程度,而用硫酸将黑熊烧伤,如果仅仅停留在他一个人身上,那么这或许仅仅是一个偶然,一个个别,一个不可理喻的怪诞行为。可是如果我们联系现在社会上甚至高等学府竟然出现种种虐待小动物的现象,竟然屡屡出现睚眦必报的现象,竟然出现动辄自杀的现象,我们就会对这些现象加以概括,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心理素质差甚至心灵扭曲。这样就为下文进而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找到了依据。3探究并揭示现象的特殊意义。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表现出了某种反常,但是这种特殊或者这种反常,蕴涵着异乎寻常的
13、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如:一个身患绝症的人竟奇迹般地活了十年,是一个奇迹,也就是一种特殊。这个特殊有什么深刻意义呢?当人们问他是什么使他活下来的时候,他笑着答“是目标,是希望” 。这就揭示了“目标”和“奇迹”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奇迹”和“成功”之间的联系。这就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在写作训练中,要注意强化“议例”能力训练。有些同学往往举完例子就万事大吉了,5其实,举完例子正是说理的好时机,要紧跟上议例。议例就是说理。有的同学说:我不会议例。其实只要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这些例子本身说明了什么?然后自己回答,形诸文字
14、,就是议例,就是说理。议例,是在举例论证中“透过现象深入本质”的途径。二、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1追因问果,追本溯源。要善于“以问引论” ,将思路不断加深。追因问果,追本溯源的因果推论,是引导思路不断向纵深发展,引导说理不断深入的主要方法。作者在论述中,要善于提出“为什么” ,以此引入深层次分析。2运用反推,假设论证。反面假设是假定在不利条件下会产生负面结果,从而论述正面条件和结果的必要和正确。例文一独木桥上的双赢(新课标卷山西满分作文)自古以来,成败论英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大大小小的比赛中,双方会拼尽全力去赢得那一份荣誉,即使出现平局,更多的也是采用加时赛等方法决定胜负,统一的管理和协调,
15、用公平的竞争提出不争的事实。而现在,令人意想不到的结局发生了,有一组选手,他们并未像其他选手一样选择两只山羊的方法,而是抱着对方,转了个圈,让彼此都成功到达了终点。这组选手,在独木桥上,他们选择了相信对手,最终获得了成功。然而,在激烈的人生竞争中,当我们踏上独木桥的那一刻,又该如何抉择?是争个鱼死网破,胜者到达独木桥的另一边,还是携手合作,最终共赢呢?通往成功的旅程,没有哪一段是一帆风顺的,失败常常如影随形,最可贵的不是你战胜了困难,克服了挫折,而是在遭遇人生低谷时,在身心俱疲时,还有那样一份顽强,还有那样一份坚忍,还有可贵的坚持,而这些不正是在一次次的竞争中所无形提升和锻造的吗?在一次次竞争
16、中,对手在激发你,激发你的澎湃的热情,激发你心中那份渴望成功的烈火,激发你向着梦想与成功迈进。在竞争中,你在鼓励自己,鼓励自己战胜困难,战胜挫折,鼓励自己前方有路,前方有成功,在竞争中你锻造了自己。当然,在成长路上,也要有合作,在你失落时,总有一个肩膀给你依靠;当你疲惫时,总有一双大手牵引你继续前行,合作的伙伴不会代你去飞,但我们会凭借强硬的翅膀一起飞翔。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将多个人的力量加起来,那是无法想象的,正如愚公移山中“子又有孙,孙又有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 。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大山终会被移开。6人们常说:梦在心中,路在脚下,有梦就有天堂。但仅此就足够吗?不,当然不,在旅途中,在
17、磕磕绊绊中走“双赢”之路,走出坚强的自己,走向成功。竞争给你力量,合作伴你同行,唯有竞争与合作,方能在独木桥上实现双赢。成功理由 1.逻辑严密,论证深刻。文章既有严密的逻辑分析,又有强力的素材论证。特别是最后部分用愚公的故事和俗语进行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2.切题准确,紧扣中心。对于高中生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在求学生涯中面对竞争时候的内心情感。作者从面对竞争时候的独特感受写起,透过材料中的现象,揭示本质,并进而升华,中心思想鲜明。例文二精彩人生要秉承责任(重庆高考满分作文)人无心则死,灯无芯则灭。题记列夫托尔斯泰说:“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 ”一个拥有责
18、任心的人,他的生命就会熠熠生辉。相反,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责任心,他将会唯利是图,用私心来满足自我的无限欲望。面对游客的租房请求,房东没有唯利是图,立即与其签订合同,而是劝说他不妨先试住几天,看究竟合适不合适,再作决定。事件的背后展现了老人作为房东所坚守的责任。当代人都追求自我个性,追求外表的华丽漂亮和内心的自我享受,却忘掉了责任。其实拥有责任意识的人生才是真正完美的人生。 “没有这个我爱的女人的帮助,我无法履行国王的职责。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为了承担起对心爱女人辛普森夫人的责任,排除万难,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王位。欢快的婚礼进行曲,洋溢的笑脸,神情庄重的神父,幸福的新郎新娘一句“
19、我愿意”切断了单身生活的缤纷多彩,甘愿从此过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而婚姻生活的背后正是夫妻双方对彼此的责任。拥有责任意识的人,值得被所有人尊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是高尚的爱国责任,应当被世人铭记和歌颂。余华作品活着里的主人公富贵,即使家道败落,儿女、妻子和孙子都相继离开了他,他依然顽强地活着,最后和一头老黄牛相依为命,看尽人世沧桑,这是对自我生命的责任。凡高生前,穷困潦倒,但他不屑于穷困,即使画风不为世人所接受,他仍勤奋作画,终于在死后他的画作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艺术品。这是对信念的责任。所有这些人因为他们对生活有着承担意识,因此才功成名就,他们才值得人们尊重、怀念。这在自杀率不断上升的
20、现代社会更是难能可贵的。自杀原因固然形形色色,但是也体现了不少人缺乏责任意识。当今时代奏响责任意识的主旋律。习近平在接见大学生村官李欣蓉时说:“青年人一7定要有承担民族责任的意识,这样才能指引自己在未来的工作发展中找到方向。而我们大学生村官,就是要立志服务好三农 。 ”习主席的话无异于一剂良药,对当前青少年的理想危机、信念危机等心病,有极好的疗效,助这些迷茫的青少年树立自信。哪怕前路雾重风高,也要做一只有信仰的鸟,向着七彩云端奋飞。责任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责任是火,点燃理想的灯;责任是灯,照亮前方的路;责任是路,引你走向光明。成功理由这是一篇满分议论文。文章之所以能得满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1.层层深入,论证深刻。文章运用层进式结构,开头援引名言入题,提出中心话题;中间部分从“为什么要拥有责任意识”的角度展开论证,所举事例多为正面事例,主要论证“责任意识是一种内心的力量”这一观点,但也不忘从反面分析缺乏责任意识的危害,破立结合,论证论点;结尾运用排比呼应开头,回扣中心论点。这种结构清晰而严谨。2语言流畅,生动形象。文中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排比句、对偶句的运用,使文章显得论证严密的同时,凸显了整齐美;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凸显了知识的积累,使文章底蕴深厚;而比喻句的运用,凸显了形象美。而且文章的句式灵动,长短句交错使用。紧扣论点分析论据有了简洁的事例材料,还要将其与观点联系起来,
22、成为证明论点的论据。事实论据和论点之间在某种意义上说还是间接的联系,只有把事实论据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发掘出来,这个含义才能与论点真正发生内在联系,直接证明论点。所以在列举事例后需要必要的分析。如:挚爱的丈夫不幸死去,这无异于晴天霹雳在李易安的头上炸响。从此再没有夫妻比翼双飞共修金石录 ,新婚时娇问丈夫画眉深浅的幸福时刻也一去不复返。面对这样的变故,李清照没有化作明日黄花在西风中凄凄惨惨戚戚,而是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在飘零的南宋活出了一个美丽顽强的易安居士。文段运用李清照的事例,来证明“必须跨过这道坎”的观点。前两句简单叙述丈夫去世的事实,后对李清照的生活处境进行分析, “她没有消沉哀怨,没有忧伤
23、沉沦,而是坚强勇敢地跨过了这道坎 ”,从而点明题旨。常用分析论据方法:1阐释分析法。阐释分析法(又称意义分析法),就是对作为论据的事例意义、作用等加以解释、说明或阐发。特别是所引用的论据来源于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或经典著作中艰深难懂的语句时,运用阐释分析法是十分必要的。2求质分析法。求质分析法(也称揭示本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8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地抓住蕴涵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例如论证“弄虚作假行不通”这一观点时,先引述南郭先生的事例,然后进行分析:“滥竽充数”四个字概括得好,好就好在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充” 。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本来无可厚非,但他不
24、该不会装会,弄虚作假,冒充内行,而且一味装下去,靠蒙骗过日子,以致落得个逃之夭夭、贻笑大方的结局。这里,作者抓住了南郭先生弄虚作假、不懂装懂的实质,并用一个“充”字点出了南郭先生的要害,点明了所引事例的本质。求质分析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也就有一字千金之效。3评价分析法。评价分析法,就是引述事例后,对所引述的事例作适当的评价,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印证。例如,在论“节俭”时,引用了“曾国藩以俭戒子,其子曾纪泽终成出色的外交家;方志敏居官不贪,一生清贫,千古留名”的事实后,接着进行分析:是的, “俭者心常富” ,节俭能培养人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意志,而这正是一个人立业最重要的素质。从这个意义上
25、说,有人说饥饿是人生的佐料,吃苦是一种资本,也不无道理,而自觉和戒奢尚俭则更是促人修身养性、磨炼意志的有效途径。这里,作者紧扣论点,对论据进行了评价性分析,这种评价分析使作者的观点得到强化。4因果分析法。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观点。如:时间或许会让历史蒙上尘土,但却不会风化那些鲜活的记忆。王选,一位柔弱女子,拂去那一层尘土,只为还原历史真相,让记忆苏醒。奔走 20 年,耗尽全部家当,她一如既往地搜集材料,寻访
26、证人。因为她相信,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良知会让记忆永存,她与身后数十位白发苍苍的原告,以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揭露日本细菌战的罪恶。文段中用的是王选“奔走 20 年” , “搜集材料,寻访证人” ,为 731 部队细菌战受害者鸣冤,还原历史真相的事例,用来证明“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观点。文中先概述人物表现,后追溯她这样做的原因,以点明题旨,用的是因果分析法。5假设分析法。就是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必须较完整地引述论据,然后提出形成条件并不存在的假设,并据此推导出一个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在不同的条件与结果的比较中,其形成条件的必然性就得到了有力的论证。
27、如: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凡立功名于世者,无不是从小事做起,注意点点滴滴的积累,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品德才能,不断自我完善的。若无每日闻鸡起舞坚持不懈的毅力,那么祖逖又怎能北伐中原而名垂千古!若无长年笔走9龙蛇、墨染池水的功夫,那么王羲之又怎能挥毫盖世,被尊为“书圣”呢?若无半生钻研演算、草稿盈筐的血汗,那么陈景润又怎能摘取明珠、享誉世界呢?文中为了证明“点滴积累,成就伟大”这一观点,用了祖逖、王羲之、陈景润三例。在使用论据时,用的是假设推理的方法,假如他们不能从小处做起,点滴积累,就不会成就自己伟大的事业。对应学生用书 P65 下面这篇文章选材富有特色,两则
28、故事趣味性强,且富有思想内涵和启发作用。中心基本明确,论述比较深入,提倡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拥有,主张在品尝生活的“苦”中体会生活的“乐” ,体现了辩证思想。但是,尚存在文思不畅、文白夹杂、段旨不清、有“例”无议、片面绝对等问题。请根据名师的点评升格,体会如何分析所用的材料。苦与乐人生在世,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何为苦,何为乐?其实也不过见仁见智而已。同样一件事情,王五呜呜哭不停,赵六嘻嘻笑难止。(语言色调不和谐,本段为全文开头,以议论笔调引入话题,而“王五呜呜哭不停,赵六嘻嘻笑难止”有油滑之嫌,与全文语言色调不一致,应删除。可增加“可以将其视为苦,也可以将其视为乐,决定的因素只在于你的
29、态度与看法” 。)(本段开门见山,点出了“苦” “乐” ,但未涉及怎样看待“苦与乐” ,观点还不大明确,增加部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古时候,有一位绰号叫“哭婆”的老太婆,雨天时哭,晴天也哭。一天,一位年轻人忍不住问道:“老婆婆您为什么总是哭呢?”老太婆说:“因为我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阿春,聪明勤快,嫁给卖鞋的,小女儿叫阿秀,年轻漂亮,嫁给卖伞的。(女儿的姓名、性格对老太婆的“苦与乐”没有影响,只写清她们一家人从事的职业就可以了。因为这关系着老太婆的“苦与乐” 。)天气好的日子我就想到小女儿的伞卖不出去;下雨的日子我就想到大女儿,雨天一定不会有顾客上门了。 ”年轻人听后不禁道:“你反过来想想,不
30、就得了。”(语气不够温和,意思表达也不明白。可改为“您应该晴天时想到大女儿店里的生意会很好,雨天时,小女儿的伞一定卖得很多才对呀!”)从此,好哭的老太婆再也不哭了。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是笑嘻嘻的。(事件讲完了,不等于事理说清了。 “摆事实”是为“讲道理” ,可增加揭示老太婆由“苦”到“乐”的原因心态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过程中,让人体会到了生活的辩证法。增加部分为“天气同样有阴晴风雨,老太婆的心空却由阴云10笼罩变为风和日丽。因为她改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天气的阴晴” 。)衡量苦与乐,没有绝对的标准,只是因人自身的态度不同而异。(根据作者上文意见,“苦与乐”是一种心灵的体验,与“衡量”无关,也无
31、法衡量;后半个分句表达不简明,可改为“心态决定着苦与乐 ”。)每件事情,有一得就必有一失,此时我们该为得而高兴,还是为失而悲哀呢?这就在于你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功名富贵也不过是过眼烟云,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此乃千古不变之真理也,舍此不为,非人也。(“事能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作为一种人生的境界,值得称道,但它不是“千古不变之真理” ,更不能说“舍此不为,非人也” 。这种绝对化的说理,反而削弱文章的说服力。)人生不称意的事情不知几多,也在所难免,要面对的事情总要面对,为何不笑着面对,而要哭着面对呢?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32、。 ”这都是非常明白的道理。再说,有一位农夫,一日在山野中挖到一尊价值连城的金罗汉,他的家人和亲友都很为他高兴。可是,农夫却闷闷不乐,终日郁郁寡欢、愁眉苦脸地坐着沉思。于是亲戚们问他:“他已经成了千万富翁了,还有什么忧愁的呢?”农夫说:“唉!因为我得不到另外17 尊罗汉。 ”其实,贫与富,不在于金钱的多少,而在于知足与不知足。苦与乐不也正是如此吗?有道是知足常乐,如果贪而无厌,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本段事例恰当,叙述简练。论据后辩证的分析精当透辟。)人们常说,人生苦短。(本段主旨是讲面对挫折怎样化“苦”为“乐” ,与“人生苦短”没有联系,删去后,段落主旨更加明确。)固然,人在生活中总免不了遭受
33、挫折。命运也总是使人颠沛流离,遭遇曲折。但是,须知与困难作斗争本身就是其乐无穷的。只要体会到这一点,苦与乐就会融为一体,只有懂得品尝生活中的苦,才能真正体会到乐,从而化苦为乐,这样生活才能永葆欢乐。对应学生用书 P66 实践一:为了把议论引向深入,除了要把握论题的本质和规律外,策略和方法也很重要。孟子公孙丑下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部分,便采用了逐层铺垫、两两对比的方式得出“人和”在三者之中最为重要的结论,整段议论显得谨严而不容置疑。11魏徵谏太宗十思疏的首段则采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得出“积其德义”乃“国之安者”的根本结论。整段议论形象贴切,让人信服。这一比喻论证的方法在邹忌讽齐王纳
34、谏中也有很好的体现。邹忌以家事喻国事,说服齐王采纳吏民谏议,最终使齐国“战胜于朝廷” 。可见,为使议论深入奏效,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从某种意义上说,如何议论比议论什么更重要。本题就是通过仿写议论片段的形式,让我们对如何拓展题域、将议论不断引向深入有更深刻的认识,为写作成熟的议论文作铺垫。实践二:题目二要求我们结合材料以及对“信任”的认识归纳一个议论文的提纲。形成提纲的过程就是分析的过程,就是“砍木头”的过程。提纲是文章思路的外化,有助于对事物形成全面透彻的认识,有利于快速成文。本题就是借助列提纲的形式进行思维的训练,进而使我们掌握分析的方法。从这篇短文中,我们大致可以形成这样几点对于“信任
35、”的认识:信任的本质、意义,值得信任的标准,对待信任的态度。首先,从本质上讲,信任是一种高尚的、纯粹的情感,是一种生命的感觉,与利益、利用、猜忌格格不入;其次,从意义上看,信任与被信任都是幸福,它们能够提升生命的质量;再次,在值得信任的标准上,须是那些坦诚相见、志趣高远而相投的人,而非为了某种肤浅的需要,抑或一时的欢心而短暂“联姻”的人;最后,对于信任的态度,我们需要不失时机地信任那些值得信任的人,赢得这种美好的情感。实践三:题目三是一个材料作文题,要求以材料中的这种现象为话题作文,这需要领会材料所包含的道理。材料中实验的结果,似乎出人意料,但仔细想想,生活中并不乏这样的事例。而对于这些现象背
36、后原因的探寻和揭示,就是领会材料所包含的道理的关键所在,也是进行立论的关键所在。人们常说“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 ,但我们从林格尔曼的这个实验似乎只能得出相反的结论“集体的力量是有限的” 。人们本身具有的力量怎么会随着人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呢?这不免让人想起“大锅饭现象” 。仔细想想,并非人的能力在下降,而是由于责任不明、思想涣散导致了行动上的滞后、消极怠工。只要明确每一个人的责任,思想统一,那些“消失的力量”就会回来,每个人的潜能才会完全爆发, “集体的力量”才会强大。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权责不明、思想涣散的集体(如一个家庭、一个单位)是能力低下的集体。只有责任明确、思想统一的集体
37、,才会焕发出勃勃生机。“责任激发潜能,思想支配行动。 ”这样,我们既可以从管理者的角度立论,也可以从被管理者的角度去探微。但不管从哪一个角度去立论,都离不开对材料中产生这一实验结果的原因的探讨和揭示,这也正是这一题目的命制初衷。12 片段写作1请以“照镜子”为取材范围,写一段 300 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参考例文镜子这东西,差不多家家有,天天用。人们梳洗打扮,总要对着它调查研究一番。镜子,也可以算是一种认识工具吧。人的眼睛,能看到周围的事物,唯独不能看到自己的真实面容。镜子的功用,就在于帮助人克服眼睛的生理局限,如实地瞧见自己。正因为镜子帮助我们认识自己,人们才推而广之,把借他人、他事、他见以
38、正己的方法,也喻为“照镜子” 。这种加引号的“照镜子” ,可要比日常生活中照镜子难得多了。惟其难,就有人会“照” ,有人不会“照” 。李世民懂得镜子的作用,能把魏徵批评他的话写在屏风上,当做“镜子” ,随时对照:“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难道不是一个很会“照镜子”的人吗?2对于“高考” ,我们虽未亲身经历,但通过耳闻目睹,也应有酸甜苦辣的感触。请你以“高考”为取材范围,写一段议论文,来表达自己对高考的思考和认识。参考例文高考能带给我们什么呢?是痛苦,是一些零星的希望及渺茫的前途,还是一些考生幻想的光明的康庄大道?我认为前者的希望大。倒也不是说高考
39、一无是处,就像萨特说过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只不过高考之于现今中国,更多的作为是刷掉一大部分人的一道关卡,而非从前向人才敞开的创业之门。所以指望靠高考发迹的人,都是因为高考是现在少年成才的唯一出路。没上过学的人虽然成才的不少,可他们为了被社会接受的努力甚至比我们走上“高考成才之路”付出的还多,那么能高考的人何必去学他们,所以那不算出路。而高考这条本为高级人才所设的独木桥,挤的人多了,也便被挤成了一条大道,失去了原有的作用。考生们辛辛苦苦挤过了高考,迎接他们的不是红旗招展热烈欢迎,而是一座座桥,一条条坎。高考这条曾经为高级人才开放的高速公路,如今已因为堵车严重而面目全非。现在能做的不只是要
40、加宽道路,因为那对于高考的洪流只是杯水车薪,给高考的主干道加上支路来分流人群才是当务之急。让我们共同献策盘活高考,让高考重新成为万千考生的成才之路、中国的腾飞之路吧!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徐汇区一民办小学语文老师吴老师说,在一些作文中,甚至有的常用语都被“网络化”了。比如提意见叫“拍砖” ,喜欢叫“稀饭” ,看不懂叫“我晕”等。她说:“批改作文就像在猜谜,有的词汇根本看不懂。 ”学生作文中引用的网络语,可分为几大类:有数字或字母简称,比如“7456”代表“气死我了” , “U”意为“加油” ;有比喻,如“腹黑”代表表里不一的人;还有一些流行新语,如“打酱油” ,意思是“不关我事,不予评
41、论” 。13请你就这种现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语言通畅,200 字左右。参考例文(1)“网络语”写进作文,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作文讲究的是文学味,掺进了网络语言的文章则会失其雅致,而过于简单的数字化表达,则将中国文字丰富的涵义偏废了。作文与其他作业相比,更具规范性和标准性。如果从中小学时就没有掌握和运用规范的汉语语言,等以后成人后会更难以改正,从而会影响到生活和工作。因此,学生应该有“规则观” ,掌握规范的语言文字,最好不要随意使用网络语言,尤其是太出格的“网络语” 。(2)“网络语”顾名思义“网上流行”语,起源于网络,传播于网络,但它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小众语言” ,使用频率不会太
42、广泛。 “网络语”的形成一般是创造一个新词,或改变一种说法,它不会超越日常语言控制力,也不会改变日常生活话语系统。因此,不用担心“网络语”会撼动传统作文的地位。 “网络语”写进作文,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表现。随着学生成长到成人群体,他们自然而然会脱离“作文网络圈” 。 限时成篇(请在 60 分钟内完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某人得一宝贝紫砂壶,夜必安放床头。一次,梦中失手将紫砂壶壶盖打翻在地,惊醒甚恼,壶盖既碎,留壶身何用?于是抓起壶扔到窗外。天明,发现壶盖掉在棉鞋上,无损。恨之,一脚把壶盖踩得粉碎。出门,见昨晚扔出窗外的茶壶完好地挂在树枝上冲动是魔鬼,事情可能
43、没你想象的那么糟。注意 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写作导引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分析本则材料时要抓住材料中的议论性句中“冲动是魔鬼,事情可能没你想象的那么糟” 。考生思考这则材料时可以有以下角度:(1)思想的角度。不要凡事都往坏处想,事情可能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有些事情,其实是我们自己想得太悲观,我们只看到了不好的一面,以为是天大的坏事,而没有看到好的一面,以致错失美好的东西。所以,不要把事情想得太糟,生活总是要继续,何必让消极的心态来影响我们的生活呢?阴影的前方一定是阳光!(2)行动的角度。冲动是魔鬼,冲动有时会导致不可想象的后果,冲动有时会产生不必要的
44、损失,遇事“三思而后行”则会减少很多麻烦。优秀范文结果没有想的那么糟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很多事情的结果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糟糕,只要我们怀揣希望,抱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那么就一定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14面对不幸,我们不要悲观,也不要放弃,世界上的事物都存在着变数,不到最后谁也不能轻易地下结论。所以,面对那些挑战,我们应该积极地应对,没准经过努力,挑战可能就变成了机遇。一名小贩用竹筐挑着两个瓦缸,悠然地走在山间的小路上。脚下一滑,竹筐落地,靠山崖一边的瓦缸从竹筐里滚出来,一直滚下了长满杂草灌木的山崖。小贩看着还留在身边的另一只瓦缸,心头火起,拾起路边的石头将瓦缸砸得粉碎。不过他又觉得好奇
45、,想看看滚下山崖的瓦缸究竟怎么样了。小贩往下没走几步,便看见瓦缸恰好被卡在两棵小树之间,完好无损。小贩一声长叹,拿起石头又将这只瓦缸也砸得粉碎,挑着空竹筐回去了。正是由于他冲动地放弃了,才使得自己失去了两个瓦缸,而实际上,让他的第一个瓦缸滚下山崖只不过是上帝和他开的一个玩笑而已,可是他却悲观失望,经不起一点点的考验,于是很可惜地失去了两个瓦缸。生活中,我们可能也会有类似的经历,其实这个时候最需要的就是不要把结果想得太糟糕,而应当乐观地看待明天。乐观可以创造无穷的力量,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只载着理想放飞于广阔蓝天的风筝。王蒙是当代著名作家,他曾经对读者说,在那个混乱年
46、代,他没有发疯也没有自杀,是源于“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 。有朋友问他在流放新疆的 16 年中都做了些什么,他回答说:“我是读维吾尔语的博士后,两年预科,五年本科,三年硕士研究生,三年博士研究生,再有三年博士后,不是整整 16 年吗?”积极进取是一种心胸豁达的体现,它可以打败斤斤计较,还可以打败意志消沉和安于现状。天上繁星点点,代表着每一个人。那闪烁的光,代表着人生路途。是理想赐予它发光的力量,是积极进取给予它发光的动力。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机会和困难面前总能看到一丝的希望;而那些安于现状的人却只能看到黑暗中的影子。可能前进的路上,我们会遇到重重障碍,可是只要我们不把结果想得太糟糕,只要我们积极进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安于现状,那么成功离我们就不会遥远!名师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写出了积极进取的重要性,同时兼顾对安于现状的批判。文章举例典型,分析透彻,从而使得主题得以深化;语言流畅,清新自然;结构合理,逻辑严密。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