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Iclinic170 文档编号:112669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测)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21 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1、选择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 世纪 70 年代 B.20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 D.21 世纪初1. 【答案】B【解析】1986 年 4 月 12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 年 4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 38 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自 1986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2.电影高考 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

2、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 【答案】A3.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图片展中,下列图片最有可能入选的是:A.“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B.周恩来会见美国国务卿基辛格C.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邓小平关于“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题词3. 【答案】D【解析】A 项是在 1970 年,B 项是在 1971 年,C 项是 1973 年,D 项是在 1983 年。4创办于 1902 年的山西大学,响应国家号召,于 1952 年到 1953 年间进行了彻底改组,医学院、工学院先后从2山西大学分离出去;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分别并入北京大学和中国

3、人民大学;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这次院系调整反映了:A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大大提高 B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C建设时期对专业化人才的需要 D实施“教育大革命”政策的结果4 【答案】C【解析】冶金工程系划归北京钢铁学院、纺织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实际上是更加突出了学科的专业性,故 C 项正确。5据统计,1952 年院系调整前中国大陆有高校 211 所,到 1953 年调整完毕,全国高校被肢解、重组为 182 所。这些高校以专科为主,专科又以工科为主,综合性院校则明显减少。新中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使我国高等教育

4、办出特色 B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C实施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D落实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5 【答案】B【解析】1952 年,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即将进行一化三改造,故 B 项正确。61977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这是我国当时: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6 【答案】B37 “一五”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 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 1952 年增长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

5、长 78.6%。这一指标的完成:A改变了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 B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化劳动力C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7 【答案】A【解析】材料“1957 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 1952 年增长 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 78.6%”表明,受教育群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故 A 项正确。8教育承载着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任,教育指导思想往往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下列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教育指导思想中,为适应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而提出的是:A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 “紧密结合阶级斗争和路线斗争的实际组织教学” C “

6、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 “为工农服务,为生产建设服务,这就是当前实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中心方针”8 【答案】A91977 年 10 月 12 日,国务院发出了恢复高考的文件。学生报考资格的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 。这是我国当时:A提出“三个面向”的需要 B教育拨乱反正的需要 C开展“教育革命”的需要 D科教兴国提出的需要9 【答案】B【解析】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是在 1983 年,故 A 项错误;1976 年 10 月, “文革”结束,恢复高考是对教育的拨乱反正,故 B 项正确;“文革”已经结束, “教育革命”并非真正的革命,已不再适应社会,故 C 项错误

7、;提出4“科教兴国”是在 1995 年,故 D 项错误。10 “一五”计划关于普通教育方面的指标是:发展重点中学,特别是高中。1957 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 1952 年增长 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 78.6%。这一指标的完成:A改变了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 B提供了充足的工业化劳动力C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落实了“科教兴国”战略10 【答案】A【解析】材料“1957 年在校高中学生将比 1952 年增长 180%;在校初中学生将增长 78.6%”表明,受教育群体数量的大幅度增加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紧缺的现状,故 A 项正确。11报载:1958 年 8 月 8 日,经过北大东语系朝鲜语

8、专业师生一周的奋战,一本 2 万词条、400 万字的汉朝辞典被作为“特大号卫星”放上了天,而这仅仅是 3 400 多颗“卫星”中的稍微璀璨一点的一颗。这说明:A “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B教育“大跃进”现象严重 C “双百”方针全面贯彻 D新中国科技发展迅速11 【答案】B12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 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

9、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12 【答案】B5【解析】多种办学方式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其目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对更多人才的需要,故 B 项正确。2、非选题:13一个国家的未来取决于年轻一代成长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而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则取决于所受的教育的种类,教育的深浅。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是私学教育的鼻祖,但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隐士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材料二 北宋私人讲学的书院兴盛,书院作为教育的特殊组织形式,在宋朝非常兴盛。究其原因,既有社会环境的推动作用,又有文人

10、群体的不懈努力和开拓。在这两方面力量的共同作用之下,宋代书院呈现出了一个辉煌发展的局面。材料三 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 、 “公教” 、 “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 6 岁入“小学院” ,11 岁入“中学院” ,16 岁入“大学院” ,20 岁毕业。经过长达 14 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材料四 下图分别为“文革”中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图和“文革”后第一次高考的考场图(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孔子创办私学的重大贡献,分析当时“矮化”孔子的原因。(6 分)(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3 分)(3

11、)依据材料三,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思想根源。(6 分)(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 “文革”中大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有何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出现全新的面貌作了哪些努力?(5 分)【答案】(1)贡献: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 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诘;诸侯争霸,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6(2)原因:政治:北宋重文轻武;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文化:理学注重人的内心修养。(3)主张:教育是社会福利(或义务教育);完整的教育体系;文化与职业技能并重。 思想根源: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吸收了西方的民主

12、思想。 (4)不利影响:使大批青年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了人才的断层;从长远来说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相当的困难。 努力:1977 年底恢复高考制度;在 1978 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实行义务教育法;三个面向;科教兴国。【解析】第(3)问,根据材料三的信息,归纳康有为有关教育的主张;思想根源可结合材料中要达到的“大同之世” 、 “公养”、 “公教” 、 “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等,可知这是继承儒家的“仁”的思想(大同思想),同时也吸收了西方的民主思想。第(4)问,可从教育机会、人才、现代化建设等角度来归纳上山下乡的不利影响;“文革”后邓小平为我国科教文事业的努力,可结合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措施和政策、战略等来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