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12807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模块综合测评(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导学号:61612111】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今天步入“微时代” ,信息庞杂纷纭,泥沙俱下,商业娱乐日渐盛行,消费至上理念广受追捧,种种诱惑与压力之下,很多诗人渐离诗心

2、轨道,失去了对诗歌精神和旷达志向的追求,也失去了书写和表达的价值标杆。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诗歌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肩负启蒙与救亡的使命,从“五四”伊始,诗人们执着于民族精神的发掘。基于现代经验之上的民族精神,映射出个体担当历史的主体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群体的社会意识日渐转向个体的生命意识,诗歌角色发生变化,民族精神的建构在历史化过程中流变延展。对诗歌创作而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现实关怀,不该因时代的变迁而褪色。诗歌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中华民族把人类的文化创造归结为对天地法象的观照,把在这种观照下生成的精神形态和物质形态称为文化,将

3、文化的诗意抒发称为诗。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民族的天人和谐观念已经演化为世界性的天人和谐,成为世界文化发展的共同取向。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类似于上古先民崇拜的一种沟通天地人神的圣树“建木” ,贴近世界存在的本相,接近人类心性的原初状态。诗性没有国界,这是诗歌独具的素质,也是它在世界文化中发挥先驱者使命的缘由。近些年的文化交流现实表明,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立足世界诗歌版图,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审视并吸纳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这是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努力方向。以前,我们常说中国古代文学传统丧失了活力,就诗歌而言,其实真正

4、丧失的是我们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时下,相对于庞大的诗人群体和诗歌产量来说,我们仍然缺少能传播到世界的卓越的大诗人,缺少震撼人心、经得住历史淘洗的经典诗作,这是最值得思索的。综观那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诗歌,莫不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莫不凸显纯净的灵魂、坚定的信仰、充沛的生命力、真挚的情感经验和深刻的批判精神,尤其不缺的是人性之美。在中华民族日新月异的发展中,诗歌精神已经播下传承不息的火种,而在今天多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精神文明建设中,激活诗歌精神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当今,汉语诗歌创作正处于“变易”的时代,我们需要审慎地思考在渐变中如何发挥和增进传统诗歌“不易”2的优长,同时积

5、极萃取世界诗歌的智慧,兼容中西诗艺的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构建诗歌精神,激活汉语诗歌创作的潜力,将为诗歌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打开无限深远的空间。(摘编自孙晓娅构建当代汉语诗歌精神,诗人应秉持何种诗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伟大诗人的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碰撞出动人的诗情,就能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B我们应该以开放的视野和魄力,吸收世界诗歌的精粹,传播和发扬诗歌经验,保持诗歌的创造力与求索精神。C植根于博大包容的精神境界和人类亘古延绵的母题,凸显深刻的批判精神和人性之美的诗歌,这是诗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充分条件。D汉语诗歌创作目前正处于“变易”的时

6、代,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发挥和增进传统诗歌“不易”的优长,同时萃取世界诗歌的智慧。D A 项,以偏概全, “滋养出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 ,原文有两个原因,选项只提到了一个;B 项, “传播和发扬诗歌经验”不当,原文第四段说“传播和发扬当代汉语诗歌经验” ;C 项,原文为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围绕诗歌精神,文章逐层深入地论证了诗歌精神的内涵和推进诗歌精神建设的方向性及可行性。B在论述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时,文章揭示了当代很多诗人渐离诗心轨道的现状,指出了当今构建诗人主体精神的具体措施。C诗歌精神还是世界的,文章以上古先民作比形

7、象地论述了诗歌跨语际、跨文化交流的情况。D文章以民族多元文化并存的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对激活诗歌精神的积极作用为依据,对构建诗歌精神促进诗歌发展充满了信心。B B 项,没有指出当今构建诗人主体精神的具体措施,只是指出“诗人主体精神的建构因而成为当下提振诗歌风气的关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诗歌精神不仅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也是一种民族精神,还是世界视野和人类情怀的一种体现。B作为跨语际、跨文化交流最便捷直通的桥梁,诗歌的诗性没有国界,因此它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先驱者的使命。C时下,汉语诗歌愈来愈能融入东西方文化沟通、文明交汇的语境之中,但仍然缺少能传播到世

8、界的卓越的大诗人。D诗歌精神传承不息,激活诗歌精神为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诗歌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打开了深远的空间。D D 项,混淆了未然已然,参见原文最后一段“激活诗歌精神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将为诗歌发展以及文化发展打开无限深远的空间” 。3(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导学号:61612112】鉴 宝聂鑫森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他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嗅到有饭菜的香味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

9、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 ,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儿里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雾羹” ,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 。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 ,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

10、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材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 。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周身上下也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儿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 ,便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板、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

11、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 ”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儿?”“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千元的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的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反正今儿我没事儿,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

12、梨来。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干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4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生起猛火,放入锅里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莱推出去,准火!明

13、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他。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所以要帮帮你。 ”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 “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

14、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习均的手颤抖起来,泪水涌出了眼眶。(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写阳欣嗅到饭菜香味时心中一喜,这一细节暗合人物的兴趣爱好,又推动了情节的发展。B小说运用比喻手法对阳欣作为美食家的介绍,生动又富有诗意,体现了他作为“儒厨”的文化修养。C “习均羊肉馆”地处街尾,且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习均只好身兼数职,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D小说细致地描写了阳欣烹饪羊肉的过程,不仅展示了他高超的厨艺,而且从中可以看出习均积极认真、潜心学艺的态度。C C 项, “地处街尾,且

15、门脸和厅堂都很小,导致了生意非常冷清”错误,从后文可知习均的生意不好还因为其厨艺不精。5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阳欣的形象特征。(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把握阳欣的具体身份以及具体做法等。比如他供职于南方一家省级博物馆,被县博物馆请来鉴定古瓷,他在很5短的时间内把县博物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这说明他的业务十分精湛;他喜欢厨艺,有很多自己的菜谱;且他所做的菜有书卷气和诗意,这说明他不但富有生活情趣,且有深厚的文化修养;他能够看出习均十分善良,不但教习均厨艺,还给习均写了匾额和菜谱并嘱咐馆长照顾习均的生意等,这些说明他善于识人并且待人热忱等。【答案】 业务精湛;

16、厨艺高超,富有生活情趣;善于识人;待人热忱;文化修养深厚。6小说以“鉴宝”为题,但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_【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结构、内容等方面分析。从结构上看,小说是围绕“鉴宝”展开的,阳欣受邀来鉴宝,鉴宝之后离去,在这期间,巧遇习均,发现习均身上的宝贵品质, “鉴宝”既指鉴定文物,又指“鉴人” ,这样安排凸显了人物形象。从内容上看,文章借“鉴宝”表达了对阳欣的赞美,对建立人与人之间美好情感的呼唤。【答案】 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则围绕“鉴宝”展开。阳欣受县博物馆之邀来鉴宝,在鉴

17、宝结束后离去;其间机缘巧合结识习均,发现习均身上的宝贵品质并热情相助。小说大量篇幅似与“鉴宝”无关,实际上“鉴宝”暗喻“鉴人” ,以“鉴宝”为题,凸显人物形象。阳欣作为文物鉴定专家,既能“鉴宝”又能“鉴人” 。借“鉴宝”引发读者的认识与思考,深化小说主旨。发生在鉴宝专家与市井百姓之间的故事温暖感人,小说蕴含着对阳欣的赞赏,同时也呼唤人与人之间建立朴素而美好的情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举办两季以来,可谓是难得的同时收获了收视率与好口碑的综艺节目。第一季首播时,收视率就达到了全国第四位。今年播出的第二季借助央视这一强

18、势平台,又占据了春节黄金档的十余天强势档期,收视率更是飞速飙升。在微博上,不仅普通网友纷纷留言关注,一些知名“大 V”也出言点评, 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点爆收视热点,成为现象级电视节目,给荧屏吹来一股清新之风。同时,这样的节目也给我们带来深思与启迪:我们不该将宝贵的荧屏资源拱手让给那些粗俗无聊、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节目,以博得些许廉价掌声,换取毫无意义的虚假收视。节目的火爆,带来的是各位参赛选手的人气高涨。勇夺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冠军的,是来自上海的“00 后”高中女生武亦姝,她在节目中的淡定从容, “圈粉”无数,被网友们盛赞为“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全部幻想” 。而除了武亦姝这样的“才女

19、型”选手成了新晋“网红” ,许多参赛选手凭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与苦难不断斗争的毅力,也成了媒体深度挖掘的对象。像白茹云、王海军这样选手的参赛,一方面让社会大众6知道了诗词与普通人的生活并不遥远,另一方面也传递了温暖与感动。 解放日报 人民日报 、新华社等微信公众号上,也都发布了介绍节目中人气参赛选手的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无论是网友们对节目的高评价,还是对参赛选手、嘉宾以及节目幕后的关注,实际上都反映出了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有强烈的了解欲望。事实上,在今年中国诗词大会火爆荧屏之前,已经有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打下了良好的

20、基础。这些节目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另外,节目还使得不少观众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更是树立一种文化自信。网友“美好好”表示, “期待全社会能由之激发起一种发自内心、出于真诚的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崇。 ”网友“似水在流年”的体会则是, “全程看完,感受到中华文化是意象里的中国,是诗词大会的中国,这背后是全体黄皮肤的中国人!这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和标识” 。(摘编自 2017 年 2 月 10 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材料二:早在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去

21、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总书记对传统文化的关注,也是社会的广泛共识。 中国诗词大会实现了“有意义”与“有意思”的融合,是文化供给端少有的“老少皆宜” 。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还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这一热点与当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摘编自 2017 年 2 月 08 日湖南日报)材料三: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中出现的诗词,从诗经 、楚辞到毛泽东诗词,时间跨越数千年,涵盖了先秦、两汉、魏晋、唐宋、明清到近现代整个中国诗歌史。竞赛题是央视请高校专家出的,题目所涉诗歌不是局限于唐诗宋词等中国诗词高峰期的

22、作品,而是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摘编自 2017 年 2 月 09 日长江日报)材料四:近日,在央视一套、十套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落下帷幕,节目的热播也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古典诗词的风尚。日前,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 2 000 名 1835 岁的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18.5%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经常阅读或学习古典诗词,70.0%的受访青年认为在今天仍需培养古典诗词爱好,75.5%的受访青年认为社会应加强古典诗词方面的教育。如何推动古典诗词走进今天人们的生活?受访青年的建议有:与流行文化对接,找到当代人更易接受的传播方

23、式(58.0%);在网络文化中植入古典诗词的成分,推动其普及7(49.4%);提倡全民鉴赏古典诗词,降低传统文化的学习门槛(31.1%)等。(摘编自 2016 年第 12 期人民周刊)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收视率超过第一季,再创历史新高,其成功根源在于这是一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好口碑的综艺节目。B在电视人眼中荧屏是一种资源, 中国诗词大会使他们产生了思考,不能为追求收视率而任由劣质节目霸占荧屏。C武亦姝、白茹云和王海军均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而被媒体深度挖掘,这也更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诗词的认识。D不仅是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24、 中国成语大会 中国谜语大会等一系列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节目,改变了此前文化节目高高在上的姿态,他们在形式等方面也进行了创新。B B 项, “电视人”错。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根据第一则材料可看出, 中国诗词大会受到了很高的评价,其实质是反映了当前社会大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期待和渴求。B第一则材料和第二则材料都不同程度地指出了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但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的更为全面。C第三则材料概述了中国诗词大会所用竞赛题的来源和诗词选择标准,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D材料一和材料四都在叙述新闻事实时,提到了新闻背景,这有助于读者理解文章

25、的写作背景和作者观点的来龙去脉,A B 项,错误, “第二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应改为“第一则材料对原因分析则更为全面” ,因为第一则说到了平台、档期、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需求、形式创新等方面,更为全面;C 项,错误, “以观众的心理需求和实际水平为明确导向”不符合原文“突出精品,选择普通观众熟悉的、日常吟诵得多的、能带来审美享受的主流作品”所说的这一导向;D 项,错误,材料四并未提到新闻背景。9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形式的理解。(6 分)_【解析】 解答时应从文中选择与“创新” “活动形式”相关的内容,加以概括。【答案】 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或利用电视平台和

26、黄金档期;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或多种多样的竞赛方式;注重内容的选择和深度加工;利用电子媒体和大数据等新工具。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导学号:61612113】高适者,渤海蓨人也。天宝中,海内事干进者注意文词。适年过五十,始留意诗什,数年之间,体格渐变,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已为好事者称颂。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书记,从翰入朝,盛称之节上前。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

27、,奔赴行在,及河池郡,谒见玄宗,因陈潼关败亡之势。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至成都,八月,制曰:“侍御史高适,立节贞峻,植躬高朗,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宜回纠逖之任,俾超讽谕之职。可谏议大夫,赐绯鱼袋。 ”适负气敢言,权幸惮之。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上奇其对,诏与江东节度来瑱率本部兵平江淮之乱,会于安州。师将渡而永王败,乃招季广琛于历阳。兵罢,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迁彭州。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

28、州各置一节度,百姓劳敝,适因出西山三城置戍。代宗即位,吐蕃陷陇右,渐逼京畿。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代宗以黄门侍郎严武代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适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艰,以安危为己任,然言过其术,为大臣所轻。累为藩牧,政存宽简,吏民便之。有文集二十卷。而有唐已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10下列对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B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

29、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C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D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C “初”为时间词,应断开,据此排除 B、D 两项;“肃宗闻其论谏有素”中“论谏有素”为主谓短语,不应断开,据此排除 A 项。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天宝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代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B刺史,又称刺使,官职名。汉武帝时设置, “刺” , “检核问事”之意。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时五品以上的官员着绯袍,佩银鱼

30、袋。D京畿一词出现于唐朝,当时将长安城周边地区分为京县和畿县,京城所管辖的县为京县,京城的旁邑为畿县,统称京畿。A 古代皇帝在位期间可以更换年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9A高适擅长写诗,又有过人的才识,因而受到赏识,做了刑部侍郎等官,是自唐以来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唯一一位诗人。B高适忠心耿耿,直言敢谏,招致李辅国等权贵的忌恨,故因谗言由谏议大夫一职降为太子少詹事职务。C高适有政治远见,曾判断永王叛乱必定失败,肃宗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结果轻而易举地打败了永王。D高适喜欢谈霸王之道的大方略,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又讲究节义,

31、但是他的言谈超过了他的实际本领,所以为大臣所轻视。C 永王不是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兵打败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解褐汴州封丘尉,非其好也,乃去位,客游河西。(5 分)译文:_(2)适练兵于蜀,临吐蕃南境以牵制之,师出无功,而松、维等州寻为蕃兵所陷。(5分)译文:_【答案】 (1)他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担任汴州封丘县尉,这个官职不是他乐于做的,于是(他)辞去职位,(开始)客游于河西地区。(2)高适就在蜀中练兵,军临吐蕃南境,来牵制其(进逼京郊的)兵力,但出师没有建立功勋,而松州、维州等地不久被吐蕃所攻陷。【参考译文】高适,是渤海蓨县人。天宝年间,海内各

32、地凡是拜谒要求上进的人都很注重文词。高适年纪已超过五十岁,才开始留心于诗歌,几年之内,他的诗歌的体例风格渐渐发生变化,以气质取胜,自己也因此自豪,他每吟一篇,便被诗歌爱好者所传诵和赞美。宋州刺史张九皋认为高适是一位奇才,举荐他于有道科。当时右丞相李林甫擅权专政,不重视文雅之士,只按一般的举子对待他。他脱去平民衣服(开始做官),担任汴州封丘县尉,这个官职不是他乐于做的,于是(他)辞去职位,(开始)客游于河西地区。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见到他,认为他是个异才,便上表举荐他做左骁卫兵曹,在哥舒翰幕府中做掌书记,曾跟随哥舒翰入朝,哥舒翰在皇帝面前把高适大大夸奖了一番。等到哥舒翰打了败仗,高适从骆谷向西逃走,

33、奔赴皇上所在的地方,到了河池郡,觐见唐玄宗,于是陈说潼关一战失败的情况。唐玄宗嘉奖他,不久便升为侍御史。到了成都,八月份,唐玄宗下诏说:“侍御史高适,忠贞立节,身正品高,胸怀经国济世的谋略,腹有雅丽高赡的文才。他善于谋长远之计,有合于国之大体;正直敢言,义形于色,实在是一位(难得的)忠臣。适合当回转纠远的职务,让他担任讽谕的官职。可任命他为谏议大夫,赐绯鱼袋。 ”高适正气凛然,敢于直言,权贵宠臣,都很害怕他。至德二年,永王李璘在江东起兵造反,想占领扬州。起初,太上皇李隆基以诸王分镇各道,高适极力进谏,认为此议不可行。及至永王反叛,肃宗听说高适曾经劝阻诸王分镇一事,于是召他来谋平叛之事。10高适

34、便陈述江东的利与弊,并认为永王必败。肃宗感到他的对答不平常,下诏命高适和江东节度使来瑱率本部兵一起平定江淮的叛乱,在安州会师。大军即将东渡,而永王已兵败如山倒,于是招降叛将季广琛于历阳。平叛战争结束后,李辅国很忌恨高适的正直敢言,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于是(高适被)降职授予太子少詹事职务。没多久,蜀中兵乱,高适出任蜀州刺史,转为彭州刺史。剑南地区自从玄宗回长安京都后,在梓州和益州二州各设置一节度使,百姓负担太重,劳顿疲惫,高适于是出西山三城设置戍卫。代宗即位后,吐蕃攻陷陇右,渐渐逼近京城长安郊外。高适就在蜀中练兵,军临吐蕃南境,来牵制其(进逼京郊的)兵力,但出师没有建立功勋,而松州、维州等地不

35、久被吐蕃所攻陷。代宗用黄门侍郎严武取代高适的职务,让高适返回朝廷,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高适于永泰元年正月去世,追赠礼部尚书之职,谥号为“忠” 。高适喜欢谈霸王之道的大方略,以追求功名为务,又讲究节义。他生逢国家多难之时,常把国家安危作为己任,然而他的言谈,超过他的实际本领,所以被大臣轻视。历任地方州牧郡守,为政从宽从简,官吏和人民都感到方便。有文集二十卷。自唐以来,诗人在政治上发迹高升的,只有高适而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15 题。【导学号:61612114】西 村陆 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

36、叩门。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 注 黄昏。【注】 耿:微明的样子。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 ,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B “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 “刚刚”的意思。C “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D “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A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诗歌首联写由西村思往事。第一句写西村群山环绕,仿佛是世外桃源。第二句“往岁”点明是往年,写作者还清楚地记得往年游赏时敲

37、门求水解渴的情景,这一句是作者回忆往事。而尾联“记今夕” “新月耿黄昏” ,所写的“新月初现的黄昏”是“今夕”的眼前之景,所以 A 项不正确。15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记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_11_【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歌的思想内容。要通过对两首诗的内容及作者情感的理解来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两首诗歌都是写景记游诗。 游山西村通过写农村丰收之年的待客情形、山间水畔的明媚风光、古老的乡土民俗以及自己乘月拄杖

38、夜游,表达了自己对淳朴民风、民俗的热爱。其中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千古流传的哲理名句。 西村则侧重写了世外桃源般的自然景物,表达了作者对此地乡村风景的热爱。【答案】 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不同点: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 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风民俗。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_,_!风雨不动安如山” 。(2)次北固山下中,与刘禹锡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39、两句是“_,_” 。(3)诉衷情中再现了陆游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的句子是“_,_” 。【答案】 (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当年万里觅封侯 匹马戍梁州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导学号:61612115】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里,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着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 H2O 的气体,在天空中合成为水,然后返还到地面上来的物质。它在不同季节,有着变形的本能:春雨悄然无声,充满了孩子气的稚嫩和温柔,像刚刚出生不久的婴儿那般,形象上有点腼腆;夏雨滂沱,象征着旺盛的生

40、命力量,就如同一个人从童年进入青年时期,显示出_的阳刚气势;秋天的雨声,欢乐的音符里掺杂进一些忧伤的咏叹,淅淅沥沥不绝于耳,除去让人看见果实的成熟,感到收获的喜悦之外,还容易让人联想起( )的诗句,这是人与自然同时走向成熟的标志;到了冬天,雨的体形变为片片白雪,与老人的银发一色,这寓意人已经走到了生命暮年。步入老年,我更加喜欢雨了,尤其偏爱在雨天散步。我惬意地打着一把雨伞,在雨中_时,倾听着人生四季中雨的各种音韵旋律:少年时无拘无束的童真,青年时的学海苦渡,中年时在“老君炉”中之修炼,花甲之后的心若静水在雨中回眸人生的苦乐酸甜,与在书斋中伏案回忆往事,是_的两种境界。后者因为缺少了雨作衬托,如

41、同人生戏剧少了背景,多少有点禅佛_的意味;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12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B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C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

42、的音韵,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D而把记忆带到雨中来燃烧,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的音韵,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D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成为浪漫的咏叹和感伤的抒情”搭配不当,应为“成为浪漫的抒情和感伤的咏叹” ,可排除 A、C 两项;“让记忆铭刻上雷鸣与电闪”残缺宾语,后面应添加“的音韵” ,可排除 A、B 两项;“不仅可以转化为助燃之剂,雨在此刻还能升华记忆的色彩”语序不当,应该为“不仅可以升华记忆的色彩,雨在此刻还能转化为助燃之剂” ,可排除 B、C 两项。故选 D。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43、 分)( )A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B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D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D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A、B、C 三项都是写春雨,与原文语境不合。D 项,写的是秋雨,同时又与前文“忧伤的咏叹”相照应。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与伦比 形单影只 大相径庭 当头棒喝B无与伦比 踽踽而行 迥然不同 晨钟暮鼓C美轮美奂 形单影只 迥然不同 当头棒喝D美轮美奂 踽踽而行 大相径庭 晨钟暮鼓B 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形单影只:形

44、容孤独,没有伴侣。踽踽而行: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当头棒喝:佛教禅宗和尚接待来学的人的时候,常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晨钟暮鼓: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第一横线处如果用“美轮美奂” ,就用错了对象,应该用“无与伦比” 。可排除 C、D 两项。第二横线处,强调在雨中独自漫步,不强调没有伴侣,应该用“踽踽而行” ,可排除 A、C两项。故选 B。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连贯,逻辑13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中国古代诗人在创作时,大多是因感情需要选择词牌,按照词牌决定韵脚。_,对此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一般来说,_,越容易表现昂扬之情;韵字的开口度小,音阻越大者,则易与凄婉之情吻合。平声韵合于慷慨之意,_。我们在朗读、吟诵时,要充分尊重词的音韵搭配规律,注意字音所蕴含的感情色彩。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