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eveningprove235 文档编号:112811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0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第3课时)(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04 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第 3 课时) 1阅读课文第 4 段,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1)遑遑( ) (2)耘耔( ) (3)东皋( )2阅读课文第 4 段,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_。_。_。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今义是离去或留下。)(2)帝乡不可期(_)(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_。_。_。_。)(4)登东皋以舒啸(_)(5)聊乘化以归尽(_。_)3阅读课文第 4 段,翻译下列句子并体会句式特点。(1)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句。“宇内”前省略介词“于”)(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之”的宾语“何”前置)(3)聊乘化以归尽

2、,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的宾语“奚”前置)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生生所资 眄庭柯以怡颜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 感吾生之行休21进一步细品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脉络,找出名句,理解它们在文中的作用。(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在文中作者以此宽慰自己。作者觉悟到过去出仕之事做错了,已经不能改正,但知道未来之事(指归隐)还可以挽救。此句在文中有明确所指,然独立看,也可用于不要沉溺于往事的感伤,凡事应当往前看,抛却过去,把握未来之语境。3(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用“无心”“知”两词,将云、鸟人格化,使作者之情投射于物,物与人融合一体。充分

3、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率直、朴真的情感。从中可以感知自然是人情感之对象,自然着上人之色彩,便有了精神气。 ( 3) “木 欣 欣 以 向 荣 , 泉 涓 涓 而 始 流 。 ”此 句 为 作 者 出 游 时 所 见 的 初 春 生 机 勃 勃 之景 象 , 是 实 景 , 也 是 心 景 。 早 春 光 景 , 见 归 来 之 可 乐 , 万 物 蓬 勃 , 使 作 者 亦 心 生 生 命 短 暂之 感 慨 。 披 迹 寻 求 , 了 悟 生 命 之 意 象 。(4)“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登上东边的高冈而放声长啸,面对清澈的流水而把诗歌吟唱。作者以此句表达自己隐居田园,快然自足,读之“素怀

4、洒落,逸气流行”。用之面对自然,豪情满怀,心生壮阔之志,亦未不可。2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本课思路清晰,结构严整,文笔清新流畅,能够创造安乐闲适的意境来表现隐逸生活的可爱。文章写回家之后的情况,从“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起,一直到“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止,除了很少几句直接说明心情以外,写的都是具体的活动和景物。这些活动和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生活在画面中的人物是远离世俗的,是安乐闲适的。这样,作者创造的意境就更加透彻地阐明了自己的生活理想,更加深入地感染了读者。另 外 , 语 言 优 美 , 音 节 和 谐 。 这 篇 文 章 是 “辞 ”, 行 文 按 照 一 般 辞 赋

5、 的 习 惯 , 有 韵( 如 “归 ”“悲 ”“追 ”“非 ”等 押 一 个 韵 , “奔 ”“门 ”“存 ”等 押 一 个 韵 等 ) , 多 用对 偶 ( 如 “悟 已 往 之 不 谏 ”和 “知 来 者 之 可 追 ”对 偶 , “舟 遥 遥 以 轻 飚 ”和 “风 飘 飘 而吹 衣 ”对 偶 等 ) 。 这 样 , 使 人 感 到 抑 扬 顿 挫 , 迥 环 往 复 。还有,词句精炼,表现力强,很少的文字就将厌倦了官场生活的恶浊,归家心情的焦急,隐居时的孤高自赏,田野景物的蓬勃可爱,表现得淋漓尽致。43本文主要写作者归去之乐。有人认为这乐的背后掩藏着心灵深层的悲哀,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见

6、解?联系陶渊明自身的背景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可以这样理解的。陶渊明年轻时,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希望学而优则仕,有“大济于苍生”之志。但东晋士族门阀观念相当严重,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客观上限制了他的求官之途,欲通过做官来伸展自己的志向不易实现。另一方面,东晋末期,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正直之士做官也难得到重用,于是他也像当时许多士大夫一样,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欲伸志而不能,内心的悲哀自然是难以避免的。同时,就文章看,陶渊明的归去之乐始终伴随着生存之限,于是在自我陶醉的同时,也不断进行自我安慰,这从文中的问句可以看出。但是,他在作品中把得自自然的快乐表达得如此真率,不能不说

7、他的确有“质性自然”“性本爱丘山”的一面。4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能说不消极,但理解这种消极的思想要联系作者的经历来看,不能只作简单的判断。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作者几次为官,深知官场人心的险恶,也厌倦了庸俗的官场生活。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过陶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相比而言,田园生活的朴实、自在、真诚、舒展,也深深地吸引了作者。而且“乐天知命”的思想,即弃

8、绝世情,回归自然,顺应自然地生活下去,直至生命的终结,这种态度反映了作者受老庄思想的影响,消极避世、鄙视官场的人生观、世界观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因此,这种消极的思想有一定的复杂性,消极的背后有对自在生活的追求,也有对官场黑暗的鄙弃。所以,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5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虽可打上消极二字,但没有颓唐、痛苦之味。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

9、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诤谏(jin) 轻飏(yng) 眷然(jun) 眄庭柯(gi)B流憩(q) 矫首(jio) 出岫(xi) 景翳翳(y)C盘桓(hun) 窈窕(yo) 崎岖(q) 棹孤舟(dio)D舒啸(xio) 东皋(ho) 壶觞(shng) 瞻衡宇(zhn)2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息交以绝游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3对下列各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园日涉以成趣 策扶老以流憩 或棹孤舟乃使其从者衣褐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渔人甚异之A/ B/ C/ D/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悦亲戚之情话 B问征夫以前路C曷

10、不委心任去留 D耕植不足以自给5下面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既自以心为形役 B复驾言兮焉求C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D乐夫天命复奚疑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生活在封建时代,其作品中表现出的那种怀念过去,满足现状,乐天知命的6思想,给后世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B陶渊明的成就主要是诗。他歌咏隐居田园,饮酒赏菊,乐天知命的闲适生活,意境恬淡,词句质朴自然。他被看做田园诗的开创者,唐代王维、孟浩然都受到他的诗作的影响。C陶渊明辞官的主要原因是“眷然有归欤之情” ,再加上“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D “田园将芜,胡不归”是用了诗经式微中, “式微,式微,胡不归”成语。“悟已往之不谏

11、,知来者之可追”是用了论语微子中“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的典故。7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 ,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不同,梦想的内容也因人而异。请在所给课文中任选两篇,仿照横线前的语句续写两句话,与原句构成排比。曹操 短歌行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痛恨种族歧视的镣铐和枷锁,马丁路德金的梦想是自由和正义,渴盼黑人和白人平等友好相处;_,_,_;_,_,_。8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册陶诗画意 ,请你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中的“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构思画面内容。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 60字。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子瞻和陶渊明诗集

12、引苏 辙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独与幼子过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淡荼芋,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在于胸中。平生无所嗜好,以图史为园囿,文章为鼓吹,至此亦皆罢去。独喜为诗,精深华妙,不见老人衰惫之气。7是时,辙亦迁海康,书来告曰:“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贫,东西游走

13、。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 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嗟夫!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人,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于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虽然,子瞻之仕,其出入进退,犹可考也。后之君子,其必有以处之矣。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先君命辙师焉。子瞻尝称辙诗有古人之风,自以为不若也。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其诗比杜子美、李太白为有余,遂与渊明比。辙虽驰骤从之,常出其后,其和渊明,辙继之者,亦一二焉。绍圣四年十

14、二月一十九日海康城南东斋引。(宋史艺文志)【注】黾勉(mn min):努力。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辙亦迁海康 迁:搬家B渊明临终,疏告俨等 疏:(写)书信C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忤:抵触,违逆D其必有以处之矣 处:立身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今将集而并录之 故其国富而兵强B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而矣C半生出仕,以犯世患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D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3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子瞻“独好渊明之诗”理由的一组是8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其诗癯而实腴今

15、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引用苏轼的话介绍他追和陶诗的情况,着重谈了他晚年谪居儋耳、深服渊明、并立志学陶的原因。B苏辙对苏轼的上述情况略加评论,其中说到了苏轼半生为官,频遭屈辱而不知悔,议论中流露出对其兄遭遇的不平之慨。C苏轼认为陶诗的艺术特点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认为陶渊明“性刚才拙”,自己能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D这篇序言引用苏轼的原话来介绍其创作动机等相关情况,这种写法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苏轼的距离,让人感到亲切可信。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辙少而无师,子瞻既冠而学成,

16、先君命辙师焉。(2)然自其斥居东坡,其学日进,沛然如川之方至。9【2018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5 题。白蘋洲五亭记 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 ,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 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 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

17、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宾友集歌吹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 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

18、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选自白居易集【注】鞠:皆,尽 荐:连续 覙缕:逐条陈述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B万象迭入 迭:重叠C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D成胜概 概:景象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以为名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3下列对文

19、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10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B步,古人称跨出一脚为“跬” ,再跨一脚为“步” ,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C刺史、守,皆指古代地方官职,如如陈情表中曾提到“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D蓬瀛,指蓬莱和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且/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

20、然恍然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D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记叙白蘋洲五亭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 “有善政” ,叙议结合,言简意赅。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 、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

21、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2)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3)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 111B【解析】A 项,“眄”读 min,C 项,“棹”读 zho,D 项,“皋”读 go。2B【解析】A、C、D 三项“以”是连词,B 项为介词,可译为“把”。3C【解析】日,名作状,每天;策,名作动,拄;棹,名作动,划;衣,名作动,穿;箕畚,名作状,用箕畚;异,意动用法,以之为异。4D127示例一:叹息如朝露般短暂易逝的人生,曹操的梦想是贤才和霸业,渴望贤才归附建功立业;遭到权贵排挤而离开朝廷的际遇,李白的梦想是名山和仙境,渴盼寻仙访道笑傲权贵。示例二:

22、厌倦黑暗污浊的官场,陶渊明的梦想是田园和山水,渴盼纵情山水乐天安命;愤恨统治者的苟安与懦弱,辛弃疾的梦想是失地和战场,只愿驱除鞑虏收复河山。【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仿用句式的能力。仿写句子要做到“内容一致”和“结构修辞和句式一致”,注意不能脱离话题“梦想”。8纱帐被风吹起,一片叶子在地上翻转,瘦削的诗人披上衣裳坐了起来,一只小猫偎在诗人身边不愿离开。【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扩展语句的能力。题干中所给的诗句既是扩展的背景句,又是扩展的中心句。考生在答题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不要拘泥于诗句本身,而要把诗句的意境扩展开来。1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迁”为变动官职,联系文本为贬谪。2D

2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项,连词,表递进/连词,表并列;B 项,介词,从/介词,对;C 项,连词,因为/介词,因为;D 项,均为语气词,表反问,难道。3B131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C 项,赍:怀抱着,带着。2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B 项,都是目的连词,来。A 项,分别是:介词,因此;介词,因为。C 项,分别是:结构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 项,分别是:动词,像,如同;代词,你。3A【解析】回答此类题目,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解答此类题目,有时也可以结合着该词语所

24、在的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B 项,“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错,应该是以叙事、描写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4A【解析】本题考查断句。这种题型可用排除法。“河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这几句可从句式内容上来判断,“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都是主谓式结构,后面的“舟棹徐动觞咏半酣”也可从主谓式句式上来判断,应该是“舟棹徐动觞咏半酣”,所以选 A。【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14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

25、。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

26、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5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

27、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6 ( 1) 面 对 宽 广 的 池 水 、 看 到 排 列 的 峰 峦 的 , 称 它 为 山 光 亭 。15( 2) 杨 君 先 前 治 理 舒 地 ( 或 “在 舒 地 做 官 ”) , 舒 地 百 姓 太 平 ; 现 今 治 理 湖 地 , 湖 地 百姓 安 康 。( 3) 二 者 都 具 备 的 , 大 概 就 是 我 的 朋 友 杨 君 了 吧 ?【解析】文言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注意字字落实。翻译后的句子要通顺,不能出现病句。【名师点睛】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名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词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代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则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