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06 课 鸿门宴(第 01 课时)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共 篇,包括“本纪” 篇,“世家”30 篇,“列传” 篇,“书”8 篇,“表”10 篇,共 52 万余字。“ ”记帝王,“ ”述诸侯,“ ”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等,“表”为大事年表。2掌握下面字形、字音。飨( ) 鲰( ) 戮( ) 郤( ) 卮( ) 虏( ) 哙( ) 眦( ) 跽( )俎( ) 玦( ) 杓( )3课内成语集锦秋毫无犯: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功高: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4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飨士卒_ 鲰生_ 卮酒_
2、 戮力_目眦_ 樊哙_ 按剑而跽_ 彘肩_刀俎_ 玉玦_ 帷幄_ 杯杓_24xing/zu/zh/l/z/fn kui/j/zh/z/ju/wi w/sho1课文第 1 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第一件事是“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是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这些事件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2梳理故事情节结构,理清情节发展脉络。给每个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全文以“
3、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矛盾复杂,波澜起伏。宴前:(战或不战)(1)无伤告密。(导火线)(2)亚父定计。(激化矛盾)(3)夜访张良。(形势有所转化)(4)刘邦对策。(5)项伯说情。(局势由张而弛) 宴中:(杀或不杀)(1)沛公谢罪(初步稳住项羽)(2)范增示意(气氛由弛而张)(3)项庄舞剑(更为紧张)(4)樊哙闯帐(一触即发,极度紧张)(5)义责项羽(由张而弛)宴后:(追不追)(1)沛公逃席(危机仍未排除)(2)张良留谢(3)项王受璧(坐失良机,放虎归山)(4)范增愤骂(内部矛盾转化)(5)诛杀内奸。(内部更加团结)31下列画线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鲰(zu)生 逢(fng
4、)孙 佚(y)之狐 共(gng)其乏困B目眩(xun) 拊(f)心 王(wng)关中 变徵(zh)之声C骨髓(su) 忤(w)视 被八创(chung) 数(sh)目项王D参乘(shng) 氾(fn)南 樊於期(w) 毋(w)从俱死2下列句中画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旦日飨士卒 飨:犒劳 B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感谢 D杀人如不能举 举:尽3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C吾属今为之虏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D不如因善遇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4下列各句中,画线
5、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家如果头脑迟钝、麻木的话,就会使自己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境地。B小周这次获得头奖那是预料之中的事,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嘛!组委会的颁奖是早就谋划好了的。C亚洲射击锦标赛每四年举行一次,中国虽然参加过第三至第五届亚洲射击锦标赛,但作为锦标赛的东道主还是第一次。D 现 在 的 骗 术 五 花 八 门 , 就 算 炼 就 了 孙 悟 空 的 火 眼 金 睛 , 也 防 不 胜 防 ,当 图 穷 匕 见 的 时 候 , 早 就 上 当 了 。5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A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C夺项王天
6、下者必沛公也 D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6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要求:根据文意,另举事例;句式与画线句相同。没有自知之明,其害无穷;反之,则能走向成功。项羽刚愎自用,蒋干自作聪明,不都害己误国吗?_?47下面是高考作文中写司马迁的一些错句,请你用简明幽默的语言加以点评。(不必仿句式)例句:尽管司马迁多次遭受宫刑,但他还是忍受住一次又一次的痛苦,以顽强的毅力写出了伟大的史记。点评:“多次”?“一次又一次”?你难道比汉武帝还残忍吗?(1)错句:司马迁在被施行腐刑之后,不顾身体的腐烂,写出了千古绝唱史记。点评:_(2)错句: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不得不忍受断腿之苦点评:_阅读下面的文言
7、文,完成各题。(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故听之。 ”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
8、长于臣。 ”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 )(乙)沛公之从雒阳 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公欲以兵二万人击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
9、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 持重宝啖秦将。 ”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5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 ”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 ,有删改)【注】雒阳
10、:洛阳。郦食其:人名。1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留 此 天 以 臣 授 陛 下 陛 下 用 臣 计 幸 而 时 中 臣 愿 封 留 足 矣 不 敢 当 三 万 户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D 始 臣 起 下 邳 与 上 会 留 此 天 以 臣 授 陛 下 陛 下 用 臣 计 幸 而 时 中 臣 愿 封 留 足 矣 不 敢 当 三 万 户2下列对(甲) (乙)两段文字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侯
11、,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三等,比“伯”低一等。B为寿,祝颂之辞。向尊长敬酒或馈赠财物,以祈祝健康长寿。C 崩 , 古 代 称 帝 王 或 王 后 死 叫 “崩 ”, 称 诸 侯 死 叫 “薨 ”, 称 大 夫 死 叫 “卒 ”, “卒 ”后 为 死 亡 的 通 称 。D谥,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称为谥或谥号。3下列对(甲) (乙)两段文言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谋士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 (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 ,虚心请教
12、,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C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说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D张良为人精明。 (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在(乙)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6【201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3、。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采白蘋” ,因以为名也。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 为荒泽。至大历十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游息焉。旋属灾潦荐 至,沼堙台圮。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白蘋亭。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玩晨曦者,谓之朝霞亭。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宾友集歌吹作舟
14、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 梗概,十不得其二三。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杨君前牧舒,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康之由,革弊兴利,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利兴,故府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兼而有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恐年祀
15、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时开成四年,十月十五日,记。(选自白居易集(注)鞠:皆,尽 荐:连续 覙缕:逐条陈述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狎:亲近B万象迭入 迭:重叠C杨君缄书赍图 赍:送D成胜概 概:景象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因以为名也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作八角亭以游息焉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C康之由,革弊兴利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7D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若属皆且为所虏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记,是我国古代常用文章体裁,以叙事为主,兼及议论、抒情和描写。 “记”的种类很多,本文是一篇游记。B步,古人
16、称跨出一脚为“跬” ,再跨一脚为“步” ,后即以“步”作为长度单位。C 刺 史 、 守 , 皆 指 古 代 地 方 官 职 , 如 陈 情 表 中 曾 提 到 “前 太 守 臣 逵 察 臣 孝 廉 , 后 刺 史 臣 荣 举 臣 秀 才 ”。D蓬灜,指蓬莱和灜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为仙人所居之处,后常指仙境。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B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C每至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D每至汀风春
17、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飘然恍然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记叙白洲等的由来,描写白蘋洲胜景,赞美杨汉公“乐山水” “有善政” ,叙议结合,言简意赅。B文章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白蘋洲五亭的优美风光,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对江南山水的热爱。C作者将谢、柳、龚、黄四人与杨汉公加以对比,对他们四人没有良好的政绩有批评之意。D文章对杨汉公大加褒美,这从侧面体现了白居易“革弊兴利” 、关心民生的政治情怀。1D【解析】A 项,逢(png)孙。B 项,目眩(xun) 。C 项,数(shu)目项王。2C8【解析】C 项,谢,道歉。3B【解析】B 项,都是助词,用于
18、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 项,连词,表顺承,来/连词,表转折,却。C 项,介词,被/介词,替,给。D 项,介词,趁着/副词,于是,就。4B5B【解析】B 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余三项均为判断句。6示例:刘邦从谏如流,唐太宗“三镜”照身,不都利己利国吗【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作答时要注意题干的两点要求。7(1)受了腐刑,身体就得腐烂;那判了无期徒刑的,还不就得当无期限的徒弟?(2)求求你了,司马迁受了宫刑已经够惨的了,你就别再让他变成孔乙己了!【解析】这类题目比较灵活,答题时首先找出错句中的知识性错误,然后用简明幽默的语言进行反驳,注意例句中的点评的语气和语势,写作时也可以参考使用反问句
19、或感叹句来加强语气,增强语势。1B【解析】文言文断句首先要理解该段的大致意思,根据文意来断句,也可以利用一些标志词来判断,会事半功倍,其中通过“下邳” “留” “陛下”这些标志可以判断。原文标点: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2A【解析】侯,古代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高一等。3C9【参考译文】(乙)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
20、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 ”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成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 ”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大败秦军。于是到了咸阳,秦王子婴投降沛公。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向汉王献计,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
21、三万户作为封地吧。 ”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候。1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C 项,赍:怀抱着,带着。2B 【 解 析 】 本 题 考 查 文 言 文 虚 词 的 用 法 。 B 项 , 都 是 目 的 连 词 , 来 。 A 项 , 分 别 是 : 介 词 , 因 此 ; 介 词 , 因为 。 C 项 , 分 别 是 : 结 构 助 词 , 的 ; 主 谓 之 间 取 消 句 子 独 立 性
22、 。 D 项 , 分 别 是 : 动 词 , 像 , 如 同 ; 代 词 ,你 。3A 10【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
23、“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
24、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 5C【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11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