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

上传人:amazingpat195 文档编号:1128153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12课作为生物的社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12 课 作为生物的社会1 刘 易 斯 托 马 斯 博 士 ( 1913-1994) , 美 国 , 生 于 美 国 , 就 读 于 普 林 斯 顿 大 学 和 哈佛 医 学 院 , 美 国 科 学 院 院 士 。 1974 年 出 版 随 笔 集 , 该 书 收 文 二 十 九 篇 , 获 该 年 度 美 国 图 书 奖 。代表作 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鳟鱼( ) 衔起( ) 贮存( )

2、蚁冢( ) 梗节( ) 拱券( )纤维( ) 鲱鱼( ) 霎时间( )3给下列多音字注音。Error! Error!Error!Error!1医学家、生物学家 纽约 细胞生命的礼赞 细胞生命的礼赞2zn xin zh zhng gngxun xin fi sh3ju/jio ch/x m/m li/li1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社会的相似之处?选段中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社会不能没有个体的参与,而对于社会性生物而言,个体也难2以离开社会而生存。但相对而言,社会性生物对社会组织的依赖性更强,人类的个体具

3、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短时间关闭和组织联系的“电路”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 ,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

4、步深化的过程。3怎样理解本文关于生物社会行为的论述?作者论述昆虫、鱼类、鸟类等生物的社会行为,证明它们也有集体协作精神,而且随着群体数量的增加,智慧也随之增长,这些都来自他对自然界中社会性生物细心的观察和思考。把这些生物的群体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生物体,更是作者的创见。但是要看到,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我们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

5、享受。 4怎样理解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映衬来谈,即把人类的行为看做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拟人化的,这就形成了一种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如说人类“碰碰触角” ,说蚂蚁“使用童工”等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作者的这种幽默的语言风格:首先,作者作为人类的一员,却能“降格自贬” ,以较低的姿态来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体现出一种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为一个生物学家,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敢于闯别人不敢涉足的禁区,表现出一种智慧上优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为通俗栏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大众对科学的关注和热爱,也要用幽

6、默的语言化雅为俗,拉近同读者的距离,吸引他们的阅读。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A海滨(bng) 蚜虫(y) 家畜(ch)B蚁冢(zhn) 蜂窠(k) 纤维(xin)C霎(ch)时 拱券(xun) 阈(y)值D毗邻(b) 茸茸(rn) 黏菌(nin)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窠臼 迷惑 岛屿 清天白日B骚动 穹顶 木屑 讫今为止C毗邻 筹画 阈值 富丽堂黄D格调 蚁冢 书籍 苦口婆心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_科学。它们像受了惊一样作出_,它们开始骚动、激奋,然后就像艺术家一样开始工作。当它们觉察

7、到远方的食物时,于是,长长的队伍像触觉一样伸出来,越过平地,_高墙,_巨石,去把食物搬回来。A违犯 反映 绕过/越过B违反 反映 绕过/翻过C违反 反应 翻过/绕过D违犯 反应 绕过/越过4在下面语段标号处填入恰当的标点符号。蜜蜂同时过着几种生活:既是动物,又是动物的组织、细胞或细胞器 离窠外出寻找花蜜的单个蜜蜂(根据一个跳舞的小蜂给它的指令 去南偏东南七百米,有苜蓿 注意根据太阳偏转调整方向 仍然是如同有细丝系住一样属于蜂窠的一部分。工蜂在营建蜂窠的时候,看上去就像胚细胞在构成一片发育中的组织 离远一点看,它们像是一个细胞内的病毒制造出一排排对称多边形晶体。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当的一

8、项是A从这个子实体又生出下一代阿米巴状细胞,又要在同一块湿地上游来游去,一个个独来独往,野心4勃勃。B四只或十只蚂蚁凑到一起,围绕着路上的一头死蛾,看起来就有点意思了。它们这儿触触,那儿推推,慢慢地把这块食物向蚁丘移去。但这似乎还是瞎猫撞着死老鼠的事。C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D无人明白,正在建造一根柱子的白蚁们怎样知道停止工作,全队转移到一根毗邻的柱子,而时候一到,它们又怎样知道把两根柱子合拢,作成天衣无缝的拱券。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准确预报天气是一个难

9、题,因为天气不仅受各种气团的影响,还受到地形、水域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意想不到的天气变化。 B当前某些引起轰动的影视作品,也许在两年以后,甚至五年以后就会被人遗忘得一干二净。 C当今的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相互依存,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D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8 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所致。7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这门科学在使用这些武器对付害虫的同时也在打击整个地球。它源于尼安德特人时期的生物学和哲学应用昆虫学的概念和实践大都发端于那石

10、器时代的科学如此原始的科学竟已用最现代、最可怕的武器装备起来,这真是我们的一大灾祸“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是在骄傲自大的心态中构思出来的当时人们以为自然界是为人类的便利而存在的A B C D8这篇小品文,语言形象、幽默,下面是对一些句子的解说,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说明人类在自大心理下,不愿也不敢承认渺小的蚂蚁的很多行为与人类相似的事实。B“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用夸张的语言说明蚂蚁的社会行为太接近人类了。5C “它 们 只 不 过 是 一 段 长 着 腿 的 神 经 节 而 已 ”评 论 一 只 “独 行 的 蚂 蚁 ”, 强 调 它 们 个 体 生

11、命 的 强大 。D“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魔魔道道的小机器”用某些人对蚂蚁的看法,讥刺那些把昆虫看作天外来客,完全异于人类的心态保守者。9对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的观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人类的社会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B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作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C作者在论述中,往往把人类行为与其他生物的社会行为比照来谈,即把人类行为看做是“拟人化”的,把生物的行为看成是“生物化”的。D作者对生物行为的反思,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其他生物比人类更高明,而是为了检讨人类盲目乐观的情结。10

12、作为生物的社会一文启示我们要珍爱生命。请拟一条以“珍爱生命和健康”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诚恳,语言简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0 字以内)11从下面这段文字中提取两条关键信息,不要超过 20 个字。我省按照规划,20122014 年,新能源汽车在南京、苏州、南通试点;20132015 年,扩大到无锡、常州、盐城、扬州、镇江等地。率先试点的 3 个城市,各自推广应用 1000 辆以上新能源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须超过 50%。考虑到纯电动汽车售价较高,中央和省市将给予补贴,预计占售价的 1/2。今后,试点城市新增的公交、出租车将优先应用纯电动汽车,兼顾发展环卫、邮政、电力等公共

13、服务领域的纯电动汽车,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市民使用纯电动汽车。12仔细观察下面的画,结合原画附诗,叙述画面所表现的事,(不超过 80 字)并写出此画的寓意。(不超过 24 字)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医学家们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用这

14、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作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15、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它们不停地交换信息。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71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将医学家们聚集而来举行年会的行为比作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2“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中的“这种话“指代什么?3第二段作者表达了怎样一种观点?4第三段开始作者说:“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看是很难的”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海 豚任何一种动物,体形小,便怕我们;体形大,则对我们构成威胁。只有一个令人不解的例外海豚。“野生”海豚不怕人类也不对其构成威胁,相反,如果有人落水了,在附近游弋的海豚还能把他救起来。

16、它们为何喜欢我们?也许正是因为海豚对人类的这种态度,使我们施予它们从未给过任何其他动物的东西部分地把自己的道德规范惠及于它们:禁止猎杀海豚。令人注意的是,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不需要特别地去说服谁。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很自然。如果有人对您说捕杀了一条鲨鱼,你的反应会很平静。可如果您听说有海豚被捕杀了呢?那可就不一样了!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可哪个正常人会同意吃海豚?人类喜欢海豚。这表现在许多小事上,比方说,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第一,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第二嘛,驯兽一种糖果加鞭子的驯化方法,以肯定和否定的方式对动物进行强化训练,即奖赏和惩

17、罚。而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用正面肯定的强化方式训练。对海豚来说,最大的惩罚是训练员突然转身离去,因为海豚喜欢嬉戏和学习。当海豚突然领会到训练员让它做什么,它会欣喜异常,跳跃、欢笑。然后,当训练员离开或在某个角落里观察它时,海豚无需任何命令,全凭自己的意愿,一次次练习刚刚学会的动作,以便第二天施展出来使人们娱悦。海豚是唯一一种乐于与人在一处而不争自由身的动物。任何一种动物,哪怕是最驯服的,也会伺机逃脱樊笼,然后死掉,因为它们荒疏了(或者根本不会)自己获取食物的技能。而训练有素的海豚,哪怕是习惯了多年海洋馆里坐享切好的鱼肉块,也不会在大海中饿死它总是能轻而易举地捕到鱼:海中鱼很多,而

18、能像海豚那样游的可没有。即便是偶尔获得自由,海豚最终还会回到人那里。在黑海就发生过这样的事。在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暴风雨毁坏了几处铁围栏,撕破钢丝拉成的防鲨网。于是夜里海豚游到了大海里,而早上它们便全部回来了。8海豚为什么会救那些溺水者?它们是从哪儿知道这个徒劳地蹬腿挣扎的家伙是呼吸空气的,因此需要紧急把他送到他生长的陆地上去?那是因为它们看到我们是透明的!救助的概念根植于它们的天性中,而且由于海豚不但具有视觉,还有超声波方式的接收系统,所以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这种生物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也就是说呼吸空气!比起鱼来,海豚同与自己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更“投脾气” 。除了

19、人类以外,与海豚“投脾气”的还有海豹。海豚也喜欢海豹,当然,程度不及喜欢人类。海豚属于顽皮的一族,它们喜欢捉弄不太聪明的海豹,像玩球一样逗弄海豹,而后者大为光火。(海豚与人 )1对第二段信息理解和推断不准确的一项是A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海豚对人类的友好态度。B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的制定,源于人们将海豚纳入自己的道德规范。C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被通过,是因为海豚的味道没有鲨鱼翅鲜美。D禁止猎杀海豚的国际公约出台后,人类又制定了针对其他动物的类似的国际公约。2 “世界上所有与海豚常在一起的人不叫驯兽员,而被称为训练员” ,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A这是出于尊重并把海豚同其他动物区分开

20、来。B海豚是唯一一种不能被惩罚的动物,只能用正面肯定的强化训练。C这是由于人类喜爱海豚。D这是因为海豚需要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3下列不属于海豚救那些溺水者的原因的一项是A救助概念植根于它们的天性之中。B因为人类同它们一样有肺器官,需要呼吸空气。C因为它们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D海豚喜欢与它们内部构造相似的生物。4对文中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人类并非只有在听说海豚被捕杀时,才表现出极大的不平静。B海豚自觉地训练源于它喜欢嬉戏和学习。C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的海豚游回来的原因是它们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D海豚喜欢人类的程度超过喜欢海豹。9【 2018 年 高 考 浙 江 卷 】

21、阅 读 下 面 的 文 字 , 完 成 后 面 的 题 目 。材料一: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 ”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 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 3 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 5 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

22、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 ”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 ”(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材料三: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 ,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

23、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10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

24、只是稍微厌恶,或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来源同材料三)1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B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

25、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C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D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B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C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D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

26、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1)事实依据:(2)理论依据:111B【解析】A 项,滨:bn;C 项,霎:sh;D 项,毗:p。2D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违反:不遵守,不符合;违犯:违背和触犯,语意比“违反”重。句指不符合科学规律,故选“违反”。反映: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反应: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第句依据逻辑断定。4。:“ 。”);5A【解析】A 项“野心勃勃”含贬义,应用“雄心勃勃”。6A【解析】B 项,“甚至”前后应为递进关系,位

27、置调换或将“甚至”改为“至多”。C 项,“世界是时代”,主宾搭配不当,把“世界”改为“时代”或将“时代”改为“世界”。D 项,“原因所致”为句式杂糅。7C【解析】排序时要注意前后句子中相照应的词语,如果有指示代词,那么上文中一定有和它相对应的语句。据此,句中的“它”代指句中的“控制大自然这一短语”,句中的“如此原始的科学”代指句中的“那石器时代的科学”。 8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C 项,应为“强调它们个体智慧的微不足道”。9C12【解析】“拟人化”和“生物化”说反了。10(示例)用健康之水,浇灌生命之树生命诚可贵,健康价更高品尝一口烟之“香”,您就不会有健康(夸张)【解

28、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指出图画蕴含的深意。(一)1作者以生物学家的眼光来看待人类与群居性昆虫的行为,这样比喻的目的有二:一是两者之间外表形象上的相似;二是由聚集的人们引出昆虫的群居,借以引出要讨论的话题。2“这种话”指代的是人们的群居行为有似于蚂蚁一类的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3群居性昆虫的行为当中显示出具有人类特点的东西。4这句话是说,作为普通人,可以从群居性昆虫的行为中看出它们的行为具有与人形似的社会特点。(二)1C【解析】A 项结合第二段准确理解此段第一句中“这种态度”,即可判断;B 项根据第二段第一句后半部分可判断;D 项由

29、“当通过此类国际公约时”可知这种公约并非这一个。文中说“用鲨鱼翅烧汤自然是珍馐美味”,并不能说明海豚的味道不佳,故 C 项错。2D【解析】“用奖赏和惩罚的方式进行训练”是驯兽的方法,海豚不需要,它只需“奖赏”。故 D 项错。3C13【解析】文中说“它们可以像超声波仪透视产妇那样来透视我们”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并非真“具有透视产妇的超生波透视仪”。故 C 项错。4C【解析】“荒疏了自己获得食物的技巧”的是其他一般动物,而不是卡扎奇的军用海豚馆里训练有素的海豚。故 C 项错。1D【名师点睛】文中重要概念,是指对文章的思想、观点、情感等起重要作用的概念,作者为表达对某个问题的认识临时借用或新的词语,带

30、有某种特定的意义。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是指根据具体语境准确领会文中重要概念的意义,并能作简单的解释。理解概念在文中的含义,要理解概念本身的内涵与外延,它们是揭示事物本质属性的核心。常见的错误有曲解文意、无中生有、颠倒错位(颠倒因果) 、改变范围、张冠李戴、以偏概全。2A【解析】此题考查考生信息筛选和整合。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跟原文进行比对分析。A 项,改变范围。文中说的是聊天中的孩子有一半人最喜欢的是在自然里骑车,而不是指喜欢自然的孩子中的一半人。【名师点睛】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我们可遵循感知文本、审清题意、去伪存真、整合答案四方面步骤来进行。感知文本,即要求

31、我们先要认真通读全文,并且初步区分清楚文本的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为准确筛选信息做一定的准备。审清题意,即要求我们能确定重要信息的区域。我们粗读全文后,再对题读文,分析题干,弄清题目的要求,目的是明确重要信息是在哪一段、哪几段乃至全文,能跳过无关的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重要信息。读文和审题时角度意识要强,便于扣住试题目标,找到题目与原文对应的区域和文字,有方向地查找到相关信息。去伪存真,即我们要认真比较,对信息的真伪加以鉴别。因为我们在阅读文本和查找信息的阶段,对信息的理解、判断和捕获不一定透彻和全面,在答题时,我们就一14定要反复认真地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文题比

32、对”排除错误选项,在科学类文章阅读中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所谓“文题比对” ,就是把原文和题目选项进行对照,以确定答案。对照时要特别注意表示范围大小、程度高低、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词语,如“更加” 、 “主要” 、 “所有” 、 “特别” 、 “可能”等等。归纳整合,即要求我们对信息进行重组。整合信息的原则和依据是题干要求和原文信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是答题的主要信息,在此前提下进行整合,才能提高准确度。3 (1)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 (2)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 ,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