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一)(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现代海权可界定为在国际无政府状态下一个国家在海洋领域或运用海洋所享有的实力、影响力或控制力,它不仅包括海上军事力量,还包括海洋经济实力和海洋科技水平。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海军的强大有利于保护国家的海外贸易,反过来,雄厚的经济实力有利于加强海军的实力。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必然要求实施海洋强国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依赖海军实力的加强。但是中国的海权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海权,这
2、主要是由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差异决定的。与西方文明相比,儒家文明缺乏侵略性和扩张性,这使得中国崛起的范式和要素不同于西方大国。作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中国一贯反对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中国经济的强大更多取决于内在的廉价的劳动力和勤劳节俭的民族传统,而不是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和寄生性的国际货币体系。但是只要国际法还不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必须发展海军实力,以强化海权。不过中国海权的内涵与西方扩张性的传统海权有所不同,中国海军实力的提升,主要目的在于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从而有效维护国家权益。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南海各国就是趁中国海军实力虚弱,事实上侵占了中国的南沙诸岛。不干涉他国内
3、政的外交传统也使中国的海权缺乏攻击性和扩张性,中国海军强国的目的不是干涉他国内政,而是为了从海洋利用与世界和平中获取物质利益和安全保障。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而不是无限战争,而且陆上防卫压力也使海军建设不能从战略层面向战术层面无限推进。战术意义上的海洋维权可由政府执法部门来完成,这样可以减轻国际舆论和外交的压力,也符合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因为执法争端可归因于对国际法实施和解释上的分歧,而战术上的军事行动会因违背和平与发展潮流诱发“中国威胁论” 。通过经济发展和海洋战略实现和平崛起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从海洋大国走向海洋强国,而不是与西方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只有成为海洋强国
4、,才能有效地维护国际海洋法所赋予的基本权利,而海洋霸权国则有可能威胁他国的海洋权益。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都使中国应坚持和发展海权的和平性内涵,并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其海洋权益。(摘编自江河国际法框架下的现代海权与中国的海洋维权)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是通过加强海军实力来强化海权,保证经济实力的提升。B.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因此不会被视为威胁。C.中国海权的内涵不仅受文化传统和外交战略的影响,也受制于陆上防卫压力。D.中国目前主要依靠国际海洋法律秩
5、序的建构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解析:C A 项,原文中提到“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并不足以保证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B 项,尽管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战术上的自卫和战略上的威慑,但这依然存在诱发“中国威胁论”的风险;D项,以国际海洋法律秩序的建构和海洋争端的解决能力等软实力来和平地维护海洋权益,是中国海权维护的努力目标,但目前尚未实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海权中的海军要素和国家经济实力之间的互动关系是阐述中国海权维护问题的基础。B.中国南沙诸岛被长期侵占的事实说明目前国际法还不能十分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 2 -C.本文先通过比较分析阐述了中国海权的
6、特点,然后提出了中国海洋维权的目标。D.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是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解析:D 中国经济强大的内在原因,能有力证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依赖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即海上霸权,但不能证明中国迫切需要壮大海军力量成为海洋强国。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只要干涉性的全球海军体系依然存在,中国和平维护海洋权益的阻力就存在。B.如果国际法能完全有效地制止侵略行为,中国就不一定要发展壮大海军实力。C.如果要驱离他国擅入中国海域捕鱼的渔船,应首选海警而非海军来执行任务。D.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为了顺应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解析:
7、D D 项因果倒置,中国海军的制海权旨在有限防卫,这是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以及儒家文化”使得中国做这样的选择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马三立梦露周海亮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马三立梦露这个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收音机乃稀罕之物,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
8、蹭听的村人。一段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他只得暂别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个精光。喜欢马三立很正常。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颗痦
9、子的金发碧眼的袒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是让村里人看不懂。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他说,你不觉得她挺好看?他老婆说,她好不好看关你鸟事?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活。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 。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然当他回来,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他不由分说,上前一巴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他说,我不看梦露难道看你?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墙上贴梦露,两人的
10、日子才得以继续。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是村里人叫,后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每叫他,他便应:哎!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快乐。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时,目光痴迷,口水澎湃。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人一起看马三立。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杂志,赚下一笔钱。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卖磁带和录像带,也卖书和杂志。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人过来看录像。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每逢这时,别人就让他快换片快换片
11、。他不屑地- 3 -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成老板,不过几年的事。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去,只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他说我有个外号叫马三立梦露。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怎么回事?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他
12、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几个年轻人凑上来,仔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选自小说月刊2018 年第 1 期,有删改)【注】 桂兰,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里的张桂兰。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B.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 2 段“小儿内急”的描写,极富表现力。C.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
13、,外号也因此而来。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持常新。解析:C C 项,表述错误,马三引起老婆不满,是因为他“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 。老婆认为他迷恋一个“袒胸露乳的美国大妞”是不要脸的行为,而他也没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他在痴迷梦露的同时,仍然喜爱马三立。5.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 分)解析: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见他乐观热爱生活,把沉闷的日子过得精彩; “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
14、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可见他言行率直,不顾人们奇怪的眼神,公开表现对外国明星的喜爱;从他“模仿马三立的相声表演,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等情节可概括出他是有能力,有眼光,有追求的新农村人;文中他喜欢相声,喜欢马三立,也喜欢外国明星梦露,“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 ”可见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答案:(1)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他喜欢相声,也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
15、统和新事物的代表。(2)有能力、善于追求。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镇上开店。(3)乐观、率性。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6.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 分)- 4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标题的表达效果,可以从标题的内容、塑造人物、展开情节和表现主题几个角度切入。本篇小说的题目是“马三立梦露”,首先从标题内容上看“马三立”代表中国传统,“梦露”是外国明星,对那个时代的农村人来说是新事物,他们构成一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 “马三
16、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表明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从情节的展开方面,文中先写了他喜欢马三立,后来又喜欢梦露,文中的相关事件都跟马三立梦露有关,可见“马三立梦露”是小说的线索;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马三立梦露”对那时的人们来说都是新事物,人们喜欢“马三立梦露”反映了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委婉揭示了 主题。答案:(1)“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2)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3)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线索,贯穿全文,文章情节得以有序展开。(
17、4)“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鲜事物,以此为题,委婉含蓄地揭示了文章主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材料一:2018 新年伊始,直播答题迅速掀起了一波全民答题热潮,直播答题 APP 通过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参与。各大直播答题平台的玩法基本一样,由主持人出题,网友在线面答,通常每场共 12 道选择题:在指定时间内全答对的人可以瓜分巨额奖金。事实上,“知识变现”的狂欢并不是一场撒钱的慈善活动,“答题者”看到的是利益,“出题者”看到的同样是效益。看直播从花钱到赚钱的转变激起用户热情,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意愿。直播兴起后,“低俗” “无
18、厘头”一直是撕不去的标签。在吃了“低俗网红”的亏之后,直播答题似乎是一条相对符合政策的安全道路。在网友点灯熬油答题“变现”的时候,已有直播答题平台拿着流量数据实现了商业变现包场式广告赞助纷沓而至。1 月 9 日,美团 100 万元冠名花椒“百万赢家”中午场,映客的芝士超人的首个广告则被趣店以 l 亿元拿下。直播答题仍在探索期,最终能否产生出持久的民生红利,还需要时间的考验。但需要提醒的是,娱乐永远是娱乐,我们不能让娱乐打乱正常的生活节奏,也不能幻想,通过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多高的飞跃,更不能做一夜暴富的梦。(摘编自央视直播答题为何突然火了)材料二:- 5 -数据来源:全国直播答题用户调研报告材
19、料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近日发出通知指出,今年以来,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节目,吸引大量网民参与抢答,在促进知识传播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各级管理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管理,网络直播答题的内容要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不得传播国家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不得传播格调品味低下的内容,不得宣扬拜金主义和奢靡之风;未持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任何机构和个人,一律不得开办网络直播答题节目;直播答题节目主持人应当具备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相应的条件,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
20、好的业务素质。通知要求,各级新闻出版广电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对已开展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进行清理整顿;加强对合规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的监管,引导业态有序平稳发展,防止过度炒热;要把日常监管、定期巡查与网民举报结合起来,对违法违规问题即发现、即处置;建立方便广大网民参与监督的举报制度;及时曝光典型案例,引导网民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答题活动;督导合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摘编自新华网:官方加强管理网络直播答题)材料四:题目,是直播答题的基础,题目出得好坏,直接决定节目水平高低。然而纵观当下直播答题节目,出题水准堪忧。比如有的出现事实错误,硬把“肉夹馍”划成江苏小吃;有的内容无聊,要求回答“西瓜
21、视频”四个字共有多少笔画,毫无知识性;甚至还有些在事关国家主权问题上出现严重误导,令人匪夷所思。有人认为,不过是一两道题出得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然而在直播答题过程中,动辄上万乃至几十万人同时在线,一旦题目内容包含严重错误或不良导向,不仅可能歪曲事实、误导不知情的观众,甚至会对互联网领域的文化生态产生冲击和不良影响。一味强调娱乐性、互动性,而忽视题目设置本身的严肃性、严谨性,无疑会让问答跑偏,令知识失色。把题库扎扎实实做好,是直播答题进一步发展的首要前提;而泾渭分明地区分真正的知识和垃圾信息,则是做好题库建设的最基本 要求。(摘编自人民网:别让垃圾信息玷污“知识”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
22、,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直播答题 APP 用户对直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这使接近三分之一的直播答题 APP 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 APP。B.二线城市的直播答题 APP 用户是直播答题 APP 用户的主力军,无论是用户分布还是用户渗透都处于城市直播答题 APP 用户第一位。C.直播答题是一种娱乐方式,不是真正的知识传播,也不是真正的知识变现,所以直播答题让网民知识飞跃以及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D.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通知要求是从各级管理部门、相关部门以及网友等的角度来诠释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责权利方面的内容。解析:A A 项,以偏概全,通读材料并分析事实可知,用户卸
23、载直播答题 APP 的原因有很多,“对直- 6 -播答题平台增加包场式广告赞助商产生反感”也许只是其中一种。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直播答题 APP 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提高了使用直播答题的 APP 用户在线答题的兴趣,这也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 APP。B.绝大部分用户是为了参与直播答题才安装直播答题 APP 的,只有小部分用户是之前安装,这说明直播答题疯狂烧钱吸引用户很有效果。C.直播答题是一些网络平台以视频直播的方式开设互动有奖问答吸引网民答题的节目,关涉到直播答题平台、网友和广告商的经济利益。D.合规的网络直播答题平台必须具备有
2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以及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业务素质的主持人。解析:A A 项,“保证了这些用户今后会继续使用直播答题 APP”错误,从图表中有三分之一的用户卸载过直播答题 APP 可以看出,“即答即提现的高效性”未必能让直播答题 APP 用户继续使用该程序。9.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直播答题如何才能真正传播知识。(6 分)解析:回答本题时注重思考几则材料中对直播答题的具体看法。比如材料一,介绍了直播答题的相关情况:直播答题的玩法;直播答题的本质是为直播找一条符合政策的安全之路,直播答题的经济利益涉及答题者、平台、广告商等三方;直播答题让全民知识有高的飞跃以及答题者一夜暴富都是不可能的
25、。材料三,介绍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对直播答题的监管问题,涉及的是有关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问题。材料四,主要是从直播答题题库质量的角度议论的,主要观点是直播答题题库要传播真正的知识等。由此可以总结出答案内容。答案:(1)远离低俗。传播的知识要高雅,不能拿金钱为噱头。(2)加强监管。管理部门采取措施,规范直播答题节目的管理,直播答题的节目内容要坚持正确的导向,传播健康有益的知识。(3)做好题库。直播答题的基础是题目,不能把垃圾信息作为知识进行传播。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
26、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 ”安节从之。蜀岁收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
27、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请丙奏于朝。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 不二岁,钱粮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
28、,赐谥勤节。- 7 -(节选自宋史卷一百七十一)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解析:B A 项设置两处错误,“据险厄” “立关堡”应
29、该为并列的举措,“以备不虞”为目的。C、D 项各设置三处错误,“不关白正使”为动宾搭配,不可断开;“为缓急用”中的“为用”搭配不可断,“据险厄”与“立关堡”为同一结构。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解析:C C 项考查的是关于古代地理、户籍的词语。根据原文“
30、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可知这“图籍”应该与理财有关,可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听取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疏导航
31、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解析:B B 项,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为陈咸任迁利路转运判官期间。当时身为四川宣抚副使的吴曦叛宋投金、造成乱局,陈咸为稳定局势,主要做的工作有“督促收集军粮” “檄其守杨震仲”,但是具体的“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的行为都是“太守杨震仲”所为(在实施),这是第一处错误。第二处错误则是对安定民心效果的概括,原文为“众稍安”,“百姓最终安定下来”的表述不准确。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5 分)译文: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 ”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5 分)译文: 答案
32、:(1)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 8 -察、核查)这个情况。(关键实词有“密” “察”;关键虚词有“以” “即”;重点句式“松不之察” 。)(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 ”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做好的准备得以固守不失。(关键实词有“犯” “无及” “ 未几”;关键虚词有“而” “以”;重点句式“赖以固” 。)参考译文: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中进士。(初)调任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有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利弊,并委托他平均
33、民赋。后改任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总量,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背它是不应该的。 ”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对此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 20 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认为陈咸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陈咸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捐出金帛,招募为国效命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来疏理财用之源,考察险要的地势情
34、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回信深表接受,但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又一次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他用公文征召请陈咸来
35、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朝廷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核查诸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削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都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专心勤勉,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益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
36、:“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 ”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做好的准备得以固守不失。(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陈咸的功劳,皇帝赐予谥号“勤节”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扬州偶会前洛阳卢耿主簿韦应物楚塞故人稀,相逢本不期。犹存袖里字,忽怪鬓中丝。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更能连骑出,还似洛桥时。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故人稀”点出诗人的处境,暗寓人事的变迁,以淡淡的悲伤奠定
37、全诗的感情基调。B.诗人的衣袖里仍保存着友人写的文字,这一细节流露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珍惜重视。C.第四句将眼前人与昔日印象相比照,由此引起内心的波动,反映诗人对友人的关爱。- 9 -D.颈联用两个典型的画面,表现诗人与友人客舍对饮的畅快淋漓,江行唱和的兴致盎然。解析:A A 项,第一句“楚塞故人稀”,写诗人当年的朋友现在已经很难得有机会见到了,流露出怀念故友的淡淡悲伤。但第二句“相逢本不期”与颈联及尾联都表现出与故友的重逢之喜,只有“忽怪鬓中丝”一句含有“淡淡悲伤”的意味,但后面又回复至喜悦之中。因此,全诗感情基调愉悦,选项 A 错误。15.这首诗的尾联笔法灵活,意蕴丰富,请你对此加以赏析。(
38、6 分)解析:“更能连骑出”中的“更”字,前引上面两联中的“存袖里字” “怪鬓中丝” “客舍盈樽酒”“江行满箧诗”,预示着老友相遇后在存字、诗酒之外更让人激动的连骑而出,诗的空间与意境都有很大拓展,情感的表达当然更加强烈;“还似洛桥时”的“还”字,将此时与异时连通,将扬州的“连骑”与昔日洛桥的“连骑”两个场景重叠,丰富了诗的意境,深化了诗人的内心情感。从全诗来看,尾联承担整首诗的收结功能,这开放式结尾仿佛给人“诗人与故友连骑而出”而不知终结的印象,给诗增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答案:(1)结句不结情,诗情更深化(推进喜悦之情)。 “更”句表示两人除偶遇之外,还能并辔同游,这是更大的快乐;“还”句表
39、示仍然能像以前在洛桥一样,将愉悦之情又加深了一层。(2)打通时空界限,巧妙拓展意境。(也可答“虚实结合”)现在的连骑共行让人想起当年在洛桥并辔同游的情景,现在与过去的场景相重叠,写出作者与故友相聚的喜悦。(3)留白式结尾,拓展诗的想象空间。还跟当年在洛桥时一样,当年在洛桥边的情景到如今回想起来不禁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无限空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游山西村中,陆游用“ , ”描摹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农村风俗画卷,反映出当地淳朴的民风。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一句写帐内宴会时音乐表演的热闹场景,而“ ”则
40、写帐外沙漠冰封,天气寒冷无比。 (3)饮酒(其五)中表明作者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 。 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2)胡琴琵琶与羌笛 瀚海阑干百丈冰 (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细想也是,不管乌云之下怎样阴沉灰暗,狂风怒号,甚至大雨瓢泼,乌云之上,太阳恒久不变的温暖光芒,总耀得另一面 ,晴空万里。 有人说,每一种灾难都是一种祝福,每一种创作都是一种成熟。此言不虚。有的时候,灾难是人生中一场风雨雷电,( );有的时候,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淬炼洗礼,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不留烟熏火燎的痕
41、迹,只留沉静内敛的光华” 。 所以当人生的乌云飞来,你大可不必逡巡畏怯,也没有必要 。在 的时刻,要记得丘吉尔“热爱苦难”的信条,要记得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古训,要记得,雨后的天空才可能看得见彩虹;或者,你为自己造一双翅膀,飞到云端之上。这样,你便为自己寻觅到一座日不落的天堂;又或者,你努力积蓄起 的力量,将乌云整片整片地翻转过来,那么,风停雨住,阳光普照,一整片天空的洁白云海,都将成为你掌中的玩物。 - 10 -请相信,每朵乌云都有银亮的内层。那内层终将翻转过来,赠你一片天碧如洗、云白如练的晴空。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风和日丽 一惊一乍
42、栉风沐雨 翻云覆雨B.风和日丽 惊心动魄 披星戴月 翻云覆雨C.和风细雨 一惊一乍 披星戴月 出尔反尔D.和风细雨 惊心动魄 栉风沐雨 出尔反尔解析:A 风和日丽:指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和风细雨:和煦的风,细细的雨。比喻在批评中摆事实,讲道理,方式缓和,不粗暴。此处应选用一个与后面的“晴空万里”同义的词,所以选“风和日丽” 。一惊一乍:指人的精神过于紧张或兴奋。惊心动魄: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根据语意,此处指的是“紧张”,所以应该用“一惊一乍”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披星戴月:指身披星星,头顶月亮。形容连夜奔波或早
43、出晚归,十分辛苦。此处指的是辛苦奔波,并没有强调“夜里”,所以应该用“栉风沐雨” 。翻云覆雨:翻过去是云,翻过来是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权术和手段。出尔反尔:原意是你怎么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今指说了又翻悔或说了不照着做,表示言行前后自相矛盾,反复无常。此处指的是力量,应该用“翻云覆雨”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其淬炼洗礼,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B.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淬炼洗礼,我们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C.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我们淬炼洗礼,其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D.灾难是人生中必经的一窑烈火,经
44、其淬炼洗礼,我们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解析:D A 项,指代不明,没有指明“谁” “才能从泥坯蜕变为瓷器” 。B 项,指代不明,没有指明“经过谁的淬炼洗礼” 。C 项,语意混乱。 “经我们淬炼洗礼”与前面语意不合,“其”指代不明。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被它劈去,我们的主干却能叶舒花朗,愈加挺拔B.劈去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我们的主干却能叶舒花朗,愈加 挺拔C.劈去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使我们的主干叶舒花朗,愈加挺拔D.我们旁逸斜出的枝枝丫丫被它劈去,使我们的主干叶舒花朗,愈加挺拔解析:C 这段文字是对灾难的一种理解,
45、横线前面给定了一个比喻,与横线后面的比喻共同表现灾难的作用。需要注意,横线前面的陈述对象为“灾难”,A、D 两项中途易辙,据此可排除。B 项后半句偷换主语,使得表达不够顺畅,故应排除。20.下面一则征稿启事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并予以修改。 (5 分)征稿启事鲁迅风是我校文学社自办的期刊,它的发展离不开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从下学期开始,本刊将增设“真我风采” “热点评说”栏目,欢迎同学们惠赠稿件,同时本刊对希望发表文章的同学也会鼎力相助。希望同学们不要敬谢不敏。来稿要求:严禁抄袭,但可以是公开发表过的;体裁、题材不限;请写清作者姓名及所在班级。稿件斧正后请投入鲁迅风编辑部邮箱()或直接奉送校
46、刊总编高老师处。鲁迅风编辑部2018 年 9 月 1 日- 11 -解析:(1)“惠赠稿件”,不合语境。(2)“鼎力”是“大力”的意思,敬辞。 (3)“敬谢不敏”,表示能力不够,难以胜任而恭敬地予以辞谢。也表示辞谢对方的邀约,不能从命。多用作自谦。 (4)“斧正”,是请别人修改文章时所用的敬辞。(5)奉送,敬辞,不合语境。答案:(1)“惠赠稿件”改为“踊跃投稿”;(2)“鼎力”改为 “竭力”或“尽力”;(3)“敬谢不敏”改为“错失良机”;(4)“斧正”改为“誊清” “誊正” “打印好” 或删去“斧正后”;(5)“奉送 ”改为“送(送到)” 。21.在我国民俗中,婴儿有“诞生礼”,其中最有特色的
47、是“洗三”仪式,就是在婴儿出生的第三天为其洗身,这是婴儿受到的第一次洗礼,请将下列流程图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并说明“小葱轻打”和“象征性锁手足”在这个民俗中的寓意。(6 分)解析:本题属于图文转换。题干要求把“流程图写成一段说明性文字” “并说明小葱轻打和象征性锁手足在这个民俗中的寓意” 。对于第一问,首先要关注流程图由几个部分组成,先后顺序如何,从图上来看由五个部分组成,按照由到的顺序陈述即可。对于第二问,应结合“葱”“锁”来理解。用小葱轻打身体,认为这样可以使其将来聪明伶俐。然后,用锁象征性地锁住小儿手足,喻指将来能谨言 慎行。答案:首先产妇在床前放红鸡蛋,然后进行祈祷。接着由接生婆或是孩
48、子的祖母给洗身,同时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把带来的果品和金银饰物放到盆中,接生婆给孩子穿戴好衣服,并用秤砣轻压小儿身体,随后用小葱轻打小儿,用锁象征性锁手足。小葱轻打:祝小孩聪明伶俐。象征性锁手足:谨言慎行。- 12 -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戏。每个人都有座位,大家都能看到演员的演出。忽然,有一个观众站起来看戏,周围的人劝他坐下,他置若罔闻,求助剧场管理员,管理员却不在岗位。于是,周围的人为了看到演出,也被迫站起来看戏。最后全场的观众都从坐着看戏变成了站着看戏。结果是大家都更累了,破坏秩序的人没有得到持久的收益,而遵守秩序的人则是受害
49、者。生活中,被“剧场效应”绑架的事物有很多,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要求:请选好角度,自拟题目,自定立意;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 800 字。写作指导:这是一篇任务驱动型作文,明确要求就“剧场效应”引发的联想和思考作文。中心是谈规则与秩序,暗扣“依法治国”核心价值观。可以联想“剧场效应”对教育、商业、工业、农业、社会风气的绑架,等等。探究“剧场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分析消除“剧场效应”的方法,还社会一个健康的秩序。立意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考虑。角度一:先站起来的观众,首先破坏了秩序,说到底,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对规则缺少敬畏意识。角度二:剧场的管理者,他是秩序维护者,要防微杜渐,及时修补。可以谈管理者的缺位,与不作为对社会风气的影响。角度三:从众的人,是他们助长了这种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