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单元质量综合检测(三)(时间:150 分钟 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
2、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 “袅袅”之态。 “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 。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
3、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编者注:“以降”意为“在某一时期以后”,“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
4、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 “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5、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解析:C A 项,“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 。B 项,“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D 项,借柳表达“对家园的思念”是因- 2 -为“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2.下列
6、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解析:B “时间先后顺序” “发展的历史轨迹”不正确。从全文看,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从杨树与柳树在
7、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B.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无论是许浑、冯延巳,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D.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这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解析:B 逻辑关系错误。文中有“即使此传说确凿故此据不足为证”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46 题。湖底的河流彭家河隐藏进水里的水,如何寻找?就如在浩渺星空寻找一粒星子。我在千里之外想起故乡,自己仿佛正淌过清澈的河水,水下光
8、滑的卵石在胖乎乎的脚丫下吱吱乱叫,不时踩上一块青苔,一条冰凉的蛇便划过脚背我只在六七岁时经过那条宽长的河流,后来它就消失了。那条河叫西河,也叫西水,是嘉陵江的一条支流。那时的西河,河面在三条山脉断裂处的谷底,河床很宽,水面只是河床中间的一绺,水面下是大大小小的光滑卵石,水边是一直斜伸向山坡的宽敞而光秃的沙地,再向外就是长满芦苇和杂草的土坡。从这座山到对面那座山,必须经过宽宽的河床。我上小学时,学校要扩建成砖瓦房,修砖瓦房需要河沙,沙在西河边到处都是,当年也没有公路,于是学校便组织学生全部下河去背沙。不光有学生,还有老师、家长。沙分干湿,色泽较深的是水分重的湿沙,这些沙装在背篼里就不会从篾缝里漏
9、出去。灰白的是干透的响沙,走一路,细沙会形成一股沙流不断往下漏,估计背不到学校就漏完了。铲沙的大人早知道这些,往往先往背篼里铲一铲湿沙垫底,再铲干沙。有些调皮的孩子偷偷铲几铲干沙背上就走,干沙边走边漏,背篼越来越轻。那时,一学期只学语文数学两本书,也没有课外作业。放学后,我们就在教室背后的山坡或者路边玩耍。到了周末和寒暑假,我们还要到村外的山坡上放牛。放牛场在山嘴上,在那里可以看到山下的河沟。放牛场对面的山腰修通了公路,一辆辆汽车从河边来来回回拉沙,说山那边在修大坝,要把西河拦起来。小孩子对大坝没有什么概念,只知道躺在石头上看那些绿壳红壳的汽车在公路上慢慢爬。傍晚把牛赶回家后,那些汽车也不停歇
10、,开着灯继续拉沙,灯光雪亮。在我小学毕业那年,听说大坝已经修好,要下闸蓄水。陆陆续续有河边的住户往山上搬迁,村上开会有了一些陌生姓氏的男人,班上也有一些陌生口音的孩子。此时,站在学校后的石头上,可以看到远处山下,西河的一小片水光亮了起来,不久有船从河两岸来来回回。我想象当初没有蓄- 3 -水的时候,从这边的山腰到那边的山腰,要走过多少弯弯曲曲的山路,现在船只要直直一划,就到达了。船经过的路线,正是当年我们在山下仰视的鸟儿们飞行的路线。小时候想,只有神仙可以自由飞行,现在看来,从水底向上看水面,船上的我们何尝不是在另一个世界呢?我时常想起蓄水前的小河,现在它们到哪里去了呢?那些水还会不会在之前的
11、乱石中流淌?湖面升起来,河流遁隐在水下,哪些是河水哪些是湖水?水藏在水中,才是一种不显山露水的大智慧。西河上的大坝蓄水后,把曾经半山腰下的一切掩藏在水下,我想,在我们这一辈之后,谁也不知道水下之前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如果谁再说起之前的村庄,会不会觉得恍如隔世?或许,正因为人生短暂,岁月无痕,我们才如此看重人间的古往今来,才会对脚下大地上的万物充满悲悯。如今,西河在我的家乡音讯全无,它已深深埋藏在十三亿立方的水域之下,这片水域叫升钟湖。山民们转身成为渔民,吃惯红苕苞谷的肠胃已经适应鱼虾河鲜,耕田犁地的手艺被捕鱼撒网取代。深山老林变成水乡泽国,一水之隔,天地已经焕然一新。我的童年,已经淹没在湖水之下
12、,岸边只是人到中年的回乡人。寻找湖面下曾经宽阔的西河,打捞记忆深处的陈年旧事,慢慢明白,世间所有的人事,也如西河,一直在静静地沿着自己的河道暗自流淌,哪怕我们没有看见。(选自 2018 年 2 月 2 日光明日报)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采用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行文,摘取小时候的生活片段,表现出作者对往昔生活的怀念。B.文章运用时空转换的叙述方式,开篇从现实入笔,通过对儿时生活的回忆,流露出作者对西河消失的失落与眷恋之情。C.“有些调皮的孩子偷偷铲几铲干沙背上就走”作者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的顽皮与淘气,表现了
13、作者对他们这种行为的不满之情。D.作者在文章中对童年趣事进行了描述,又以一个孩童的视角写出家乡的变化,用质朴的文字抒写着对家乡的深情。解析:C “不满之情”错,表现的应该是“童真” 。5.联系文本,谈谈你对“隐藏进水里的水,如何寻找?”这句话的理解。(6 分)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中的句子含义和作用的题目,注意句不离段的原则,同时要考虑句子中的词语,“隐藏进水里的水”是指已经被掩藏了的西河,以及随之消逝的故乡,“如何寻找”隐含着作者对已逝故乡的追思与眷恋;从结构看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引出下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人事变迁的感悟,表达新颖别致,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答案:“隐藏进水里的水”是指已经被
14、掩藏了的西河,以及随之消逝的故乡。 “如何寻找”隐含着作者对已逝故乡的追思与眷恋。本文以问句开头,引出下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以及人事变迁的感悟。 “水藏在水里”表达新颖别致,能引发读者阅读兴趣。6.面对已经掩藏在湖底的故乡,作者生发出哪些人生感悟?(6 分)- 4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章的主旨的题目,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尤其是开头结尾以及各段的段首句和段尾句作答,此题注意根据文章的最后三个段落中的句子“正因为人生短暂,岁月无痕,我们才如此看重人间的古往今来,才会对脚下大地上的万物充满悲悯” “深山老林变成水乡泽国,一水之隔,天地已经焕然一新。我的童年,已经淹没在湖水之下,岸边只是人到中年的
15、回乡人” “寻找湖面下曾经宽阔的西河,打捞记忆深处的陈年旧事,慢慢明白,世间所有的人事,也如西河,一直在静静地沿着自己的河道暗自流淌,哪怕我们没有看见”作答。答案:(1)人生短暂,世事变迁,更应对万物充满悲悯,看重这人间的古往今来。(2)西河已逝,面对家乡巨变,应该追忆,也应顺应时代的变化。(3)回忆往昔,应当明白,很多人事,就算被淹没,被掩藏,也在暗自流淌。(4)面对家乡巨变,乡愁无处安放的思考。(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2017 年 5 月 10 日,位于我国南海的神狐海域,蓝鲸 1 号钻井平台上一束橙色火焰喷薄而出,标志着中国
16、“可燃冰”试采成功!深海“可燃冰”开采,是一个全新领域,美国、日本等技术先进国家也尚未攻克。此番“试剑”神狐深海,领跑“可燃冰”开采的总包方是中国海洋工程公司,他们完成了从 100 米浅海向 1 300 米深海进军的大跨越,实现了从常规油气到“可燃冰”全新领域作业的大突破,创造了“可燃冰”试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攻坚克难的精神融入石油人血液。总经理刘圣志认为,惟有创新,方能为深海领域的“可燃冰”开采杀出一条路!泥质粉砂岩储层中的“可燃冰”开采,如同在“泥巴层里取气”,他们在无数次求解世界难题中寻到“最优”路径,通过 60 天连续试采,验证了防砂思路的
17、科学性和防砂工艺的有效性。海洋工程公司组建了一支近 800 人的攻关团队,主力大多是 80 后。公司让年轻人大胆地练、铆劲儿地闯,一批深水石油人在实战中加速成长、历练。(新浪网找寻深海中的“可燃冰”密码)材料二:- 5 -(数据来源:人民日报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材料三:2017 年 7 月 29 日,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全面完成海上作业,我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圆满结束。可燃冰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9 月 16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在“中国能源研究会 2017 年会”上做演讲时表示。实现天然气水合物的规模、效益开发
18、任重而道远。他说:“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采了 31 万方气,但我判断,只有一部分是水合物,还有相当多的是游离气。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实现产业化仍然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澎湃新闻赵文智院士:南海可燃冰规模、效益开发任重而道远)材料四:谱写中国人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之歌,一位从事可燃冰研究 20 多年的专家功不可没,他就是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可燃冰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卢海龙。1985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化学专业的卢海龙,赴日本留学深造,1998 年成为日本第一个天然气水合物专业博士,第一次证明可燃冰的真实存在,随后移居加拿大。卢海龙创
19、造了多个世界性“首次” 。他本人也得到日本和加拿大政府的充分肯定。2014 年,乘着国家“千人计划”的东风,他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想为国家多做点事情” 。回国后,卢海龙在北京大学组建了一支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团队,为我国试采可燃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我国海域虽然可燃冰储量丰富,但储层条件并不好。卢海龙和科研团队咬定青山不放松,从试采前的勘查准备到提出试采方法,再到可能出现问题的预案,都做足了准备。科研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年过五旬的卢海龙深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紧迫性,对待学生毫无保留,悉心培养。 “卢老师非常希望把学生培养成独当一面的科研工作者,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0、”在博士生滕益华眼中,卢海龙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成长。(2017 年 09 月 04 日人民日报)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我国在美日等国尚未攻克可燃冰开采技术难题的情况下,创造了“可燃冰”试采产气时长和总量的世界纪录。B.我国可燃冰可能储量高居各类能源可能储量榜首,但开展海上大规模商业化试采,从 2018 年开始至少需要 32 年时间。C.可燃冰被各国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因为其具有燃烧值高、污染小、储量大等特点。D.卢海龙北大毕业后赴日本留学深造,在日本创造了两个第一,随后移居加拿大,创造了多个世界性“首次” 。解析:B B 项,“但开展
21、海上大规模商业化试采,从 2018 年开始至少需要 32 年时间”错,材料二中图二所示,说明 2030 年前后已经可以开始大规模商业化试采,所以至少需要是 12 年。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材料一、三都报道了中国“可燃冰”试采的消息,材料一侧重介绍团队,材料三报道侧重的是可燃冰开采面临的挑战。B.中国海洋工程公司“试剑”神狐深海,实现了作业海域深度的大跨越,实现了全新领域作业的大突破。C.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文智在演讲时对我国天然气水合物的规模、效益开发表示忧虑,认为前景不乐观。D.材料四描写卢海龙时正侧结合,详细地表现其爱国奉献无私传承,充满责任感的
22、精神。- 6 -解析:C C 项,“表示忧虑,认为前景不乐观”曲解文意,原文是“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关键一步,实现产业化仍然面临着提高产量、降低成本、保护环境等诸多挑战” 。9.我国可燃冰实行产业化开采要想获得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6 分)解析:阅读四则材料,答案主要集中在一、四材料中,材料一介绍团队中国海洋工程公司,“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王进喜攻坚克难的精神融入石油人血液。海洋工程公司组建了一支近 800 人的攻关团队,主力大多是 80 后。公司让年轻人大胆地练、铆劲儿地闯,一批深水石油人在实战中加速成长、历练。 ”可概括要有攻坚克难,创新拼搏,坚持执着精神的工程团队;材料四中介绍
23、了顶尖科学家卢海龙,他的技术在世界上领先,“回国后,卢海龙在北京大学组建了一支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团队,为我国试采可燃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所以要有这些科学家的技术指导;“科研事业需要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年过五旬的卢海龙深知为国家培养人才的紧迫性,对待学生毫无保留,悉心培养。 ”可概括起用新人,关心、培养年轻人的成长。答案:(1)要有强有力的工程团队。中国海洋工程公司就具有攻坚克难,创新拼搏,坚持执着的精神。(2)要有顶尖科学家的技术支持与指导。比如在世界上技术领先的可燃冰领域的卢海龙。(3)要有源源不断的新人。我国应大胆起用新人,关心、培养年轻人的成长。(4)要有科学合理的开采规划,分步实
24、施。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谋泄,全杀青,师雍不为动,全亦不加害。秩满,朝议褒异,师雍耻出史弥远门,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欲谒之,会其有召命,师雍曰:“今不可往也。 ”侨闻而贤之,至阙,以其学最闻,宗勉在政府,力言于丞相乔行简,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劝其归老,行简不悦,宗勉之请遂格。知遂之龙溪,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
25、。行简罢,宗勉与史嵩之入相,召师雍审察,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密示相亲意,师雍不领。嵩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帝感悟,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首疏削金渊秩,送外居住。嵩之终丧,师雍上疏论列,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师雍曰:“吾欲为全人。 ”终不屈。数月,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以直宝文阁奉祠,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起师雍为左史,既而迁礼部侍郎,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
26、雍简淡寡欲,靖厚有守,言若不出口,而于邪正之辨甚明,视外物轻甚,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选自宋史黄师雍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B.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 7 -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C.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D.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
27、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解析:A 从“封还”分析,宾语是“诏书”,后面也没有倒置状语,“诏书”后要停顿;从动词“予”分析,宾语是“嵩之”,而“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为“予”的倒置状语,所以“故事”后要停顿;从动词“得”分析,“致仕”后要停顿。再如“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从动词“劾”分析,宾语是“克庄临事失身犯义”,而判断“失身犯义”可以从“临事”分析,可以得出“犯义”后要停顿;从动词“免”分析,宾语是“所字结构”,“官”后要停顿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学政:在太学中传授学问知识以及技巧才
28、艺的学官。B.政府:唐宋时对宰相处理国家政务之地的一种称呼。C.终丧:子为父母、妻为夫、臣为君服满三年的丧期。D.左史:春秋时晋楚设置,职责是记载天子日常言行。解析:A A 项,“学政”,文中的意思是有关教育的一切事务。到了清朝,是提督学政的简称,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岁科两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黄师雍不计生死,果敢面对。黄师雍担任楚州官属时,大胆出入强盗的兵刃之间,叛贼李全杀死黄师雍联合对付他的时青时,黄师雍没有害怕。B.黄师雍为人贤良,受人称赞。黄师雍很想拜见有清廉
29、名声的徐侨,但知道徐侨刚好有诏令征召他,就认为此时不适合拜见,徐侨认为他很贤良。C.黄师雍不畏强权,刚直不阿。黄师雍刚进朝堂就写信劝说当时的宰相乔行简告老还乡,后来弹劾新宰相史嵩之,皇帝于是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D.黄师雍坚守自我,追求完美的道德节操。黄师雍弹劾了老同学宰相郑清之的亲戚故旧,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始终不屈服。解析:D D 项,“郑清之准备贬谪黄师雍,而黄师雍没有惧怕这种恐吓”错误,原文有“清之犹冀师雍少贬”,意思是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不要随便弹劾自己的亲戚朋友,黄师雍没有答应。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嵩
30、之独相,权势浸盛,上下惧祸,未有发其奸者。(5 分)译文: (2)故博采公论,当官而行,爱护名节,无愧师友云。(5 分)译文: 答案:(1)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相” “祸”两个名词作动词的活用各 1 分,动词“发”1 分,句子大意 2 分)(2)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的名誉、节操,不愧是良师益友。(“当”译为“担任”,“行”为“履行职责、行事”,两处各 1 分,“无愧师友云”判断句式 1 分,句子大意 2 分)- 8 -参考译文:黄师雍,字子敬,福州人。宝庆二年,考中进士。调任为楚州官属。出入强
31、盗兵刃之间,不害怕不恐惧。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黄师雍秘密联合时青对付他,计划泄露,李全杀死时青,黄师雍没有被吓住,李全也没有加害。任职期满,朝廷官员赞扬他,黄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门下是羞耻,就没有前往拜见。(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任教授,教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都举荐他。黄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想要拜见他,适逢有诏令征召徐侨,黄师雍说:“如今,不能够前往了。 ”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到了朝廷,因为他的学问优异而闻名。李宗勉在政事堂,极力对丞相乔行简说到黄师雍,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黄师雍。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劝说他告老还乡,乔行简不高兴,李宗勉的请求便被
32、阻止。后黄师雍担任遂州的龙溪县令,转运使王伯大上报他所在的县政绩优异。乔行简被罢职,李宗勉同史嵩之入朝为相,召黄师雍接受审察,快要到时,李宗勉去世。史嵩之邀请黄师雍,暗示要与他亲善,黄师雍不领情。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权势逐渐扩大,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博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皇帝感动觉悟,想要斥逐史嵩之。黄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首先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遣送到外地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黄师雍上书论说,皇帝就在那天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圣旨,请求贴职给史嵩之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于是能够以观文殿学士退休。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免去所任职务
33、,皇帝准许了他。黄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同学,但是因为黄师雍弹劾的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郑清之不高兴。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黄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 ”始终没有屈服。几个月后,周坦最终弹劾黄师雍和高斯得,二人都被罢官。很长时间后,被任命为宝文阁宫观使,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郑清之去世后,朝廷起用黄师雍担任左史,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任命下达后,黄师雍在江西官署去世。黄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谦恭敦厚有操守,话语好像不出口,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把外物看得很轻,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任职期间,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名誉、节操,不愧是良师益友。(二)古代诗
34、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415 题。(9 分)东 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B.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C.诗歌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速的特点。D.结以“情虽不厌”,总括了中间
35、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解析:C C 项,五、六句写水中洲渚,“平平”两字表现出溪水的平静。15.请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9 -解析:首先概括内容:对“野凫眠岸” “老树着花”作一个简单描绘;然后从手法上看,“眠” “闲意” “丑”这些字眼明显是拟人手法,同时此联情与景交融,“老树”与“新花”对比;再从主旨分析:通过写这些带“闲意”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厌恶、对清新幽美大自然的向往。答案: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诗人用拟人(情景交融、对比都可)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淡平远、生机盎然的自然之景。含
36、蓄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和“闲意”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荀子劝学中螃蟹虽“ ”,但是用心浮躁导致“ ”的状况。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古代圣人更加圣明的原因是“ , ” 。 (3)曹操观沧海中,用“ , ”两句描绘了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写出了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的开阔之境。 答案:(1)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2)其出人也远矣 犹且从师而问焉 (3)水何澹澹 山岛竦峙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原创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镇湖街上坐落着
37、中国刺绣艺术馆,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我去过很多园林,有一些也改成了展览馆,而这座园子则完全是一座艺术殿堂。如果用 和 这样的词语来形容这里的刺绣艺术品我想是不够的,我情愿放弃所有的词汇而只跟随着自己的感觉和感动。我出神地凝视着一幅苏绣,画面上也是一座园林,桃花竞放,弱柳扶风,庭院之前一对鸳鸯正在戏水。这不就是我所在的园子吗,那泛着柔光的一池春水不就在窗外吗?我恍惚中走进了画面,我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姑苏城外,运河岸边,薄薄的雨帘里,不知谁家的绣娘正在专注地 ,( ),这是多美的风景呀!可是这绣娘怎么没有把自己一同绣入画中呢?姑苏园林之中怎能少了绣娘的倩影呢? 是
38、的,刺绣从一开始就是上苍给女人的馈赠。大约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姑苏地界就盛行种桑养蚕,缫丝炼染。 的江南女子用五彩丝线把一些好看的图案绣在衣袖上、裙边上、枕头上,马上这些物件就艳丽起来,而女子也袅袅婷婷更有风致了,于是刺绣很快就在吴地风行起来了,谁家的闺女都把刺绣当作了必会的女红。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应接不暇 叹为观止 穿针引线 心灵手巧B.目不暇接 叹为观止 飞针走线 心灵手巧C.应接不暇 拍案叫绝 穿针引线 慧心巧思D.目不暇接 拍案叫绝 飞针走线 慧心巧思解析:B (1)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多,来不及观看。应接不暇: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
39、。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 “目不暇接”强调美好东西太多,看不过来;“应接不暇”主要强调来不及或应付不过来。此处指看不过来,应该用“目不暇接” 。(2)叹为观止:形容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拍案叫绝:拍着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主要用于对某人的言语或佳作等。此处说的是“刺绣艺术品”的精妙、完美,所以应该用“叹为观止” 。(3)穿针引线:指起中间联系作用。飞针走线:针像在飞一样,线像在跑一样。形容缝纫技术非常熟练。此处说的- 10 -是“绣娘”,所以应该用“飞针走线” 。(4)心灵手巧:心思灵敏,手艺巧妙(多用在女子)。慧心巧思:聪明的心地,精巧的构思。此处说的是“江南女
40、子绣图”,更多的是手艺,而不是聪明和构思。所以应该用“心灵手巧”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镇湖街上坐落着中国刺绣艺术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水榭回廊。B.镇湖街上坐落着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水榭回廊的中国刺绣艺术馆,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C.中国刺绣艺术馆坐落着的镇湖街上,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D.中国刺绣艺术馆坐落着的镇湖街上,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水榭回廊,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园林。解析:C A 项,搭配不当,主语“镇湖街”与宾语“江南园林”不搭配。B 项,修饰不当,“粉墙黛瓦、亭台楼阁、水榭回廊
41、”不能作定语。D 项,缺少主语,“上”淹没主语。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A.她纤秀的手指间,江南美景正一丝丝地展现出来B.她纤秀的手指间,正一丝丝地展现出江南美景来C.江南美景正从她纤秀的手指间一丝丝地展现出来D.江南美景正一丝丝地从她纤秀的手指间展现出来解析:C 上句“不知谁家的绣娘正在专注地飞针走线”,后面应承接宾语,再结合下句“这是多美的风景呀”,“这”指代宾语,可知宾语应该是“江南美景” 。所以排除 A、B 两项。 “一丝丝地”直接修饰“展现”,不能提到前面,排除 D 项。20.下面是某校学生写的一张海报,其中存在五处不够准确、简明、得体的地方。
42、请先写出序号,然后加以修改。(6 分)海 报为了迎接“五一电影展”并开展学生影评征文活动,营造同学们的校园生活,陶冶同学们的情操,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特邀请著名电影艺术家张歌赴我校作题为“如何欣赏电影艺术”的讲座。时间为 2018 年 4 月 28 日,地点在校礼堂,届时欢迎同学们光顾。中学学生会2018 年 1 月 17 日解析:搭配不当,应把“营造”改为“丰富” 。成分残缺,“提高”后缺宾语。谦敬失当,应把“赴”改为“莅临” 。不够明确,应加上准确的时间,比如下午三点。用词不当,应该“光顾”改为“参加” 。答案:“营造”改为“丰富”;应为“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
43、水平” 。“赴”改为“莅临” 。应加上准确的时间,比如下午三点。“光顾”改为“参加” 。21.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三句话,与上文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6 分)现如今,个性早已成为新新人类的代名词。 “你真有个性”成为一种语言的时尚,其实,个性- 11 -不是奇装异服,不是夸夸其谈。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个性就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的苏轼那笑对人生的豪迈与豁达; ; ;。 解析:首先搞清楚要仿写句子的外在形式:引用名人名言;然后分析画线的句子的内容,求得神似:名人名言+解读,在“神似”基础上求得哲理性的凸显。答案:(示例)个性就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那与世无争的闲适
44、与淡然;个性就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李白那蔑视权贵的不羁与洒脱;个性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那蹈死不顾的英勇与豪迈。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大年初一播出后,改编自清代袁枚诗作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
45、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近年来,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等综艺节目在获得高收视率的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大众对诗词的兴趣;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受到热捧;融合应用纪录片和综艺两种创作手法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一上线就获 9.3 高评分读了以上文字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取材于热点时事的作文题目。主题是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针对高考改革提出的增强对传统文化考查的要求而设题。材料一二段,经典咏流传节目将苔的诗句与电视媒介传播手段有机结合,把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的苔唤醒、擦亮,让“苔花如米小,
46、也学牡丹开”的诗句乘着歌声的翅膀尽情飞翔,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这实际上是节目以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材料第三段,由点到面,指出中国诗词大会 中国成语大会 我在故宫修文物 国家宝藏等等这些彰显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蹿红,说明传统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本身并不缺乏群众基础,关键还是在于表现形式上,能否“与时俱进” 。同时,这类节目受到网友们的热捧还说明,社会需要具有正能量的文化导向,我们的时代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的,绝不会像少数人所担心的被“佛系文化” “丧文化”等颓废消极的文化取代。因此,如何让尘封的传统文化活过来醒过来,如何传播传承经典文化,是考生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只要围绕传统文化的传播与传承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立意参考】(1)传播传统文化需要创新传播模式。(2)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创新。(3)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传承和发扬。(4)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形式,但不要形式主义。(5)让经典文化成为青年的指路明灯。-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