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1128858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8_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3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 3 课时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情景激趣】 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的一首题为“庐山桑落洲”的诗: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课标内容要求 核心素养对接 知识体系引导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 34 种地貌,说明其景观的主要特点。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 34 种常见地貌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2.描述所识别的地貌,说明这些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外力作用的表现|知识清单|阅读教材 P32P34“外力作用的表现” ,填写下列知识。2( 1) 流 水作 用 侵 蚀 地 貌 : 沟 谷 、 峡 谷堆

2、积 地 貌 山 口 处 : 冲 积 扇 或 洪 积 扇中 下 游 : 冲 积 平 原 和 河 口 三 角 洲 )(2)风力作用 风 蚀 地 貌 : 风 蚀 蘑 菇 、 风 蚀 洼 地 等风 积 地 貌 : 沙 丘 、 沙 垄 等 )微思考有人说河流的上游分布的是侵蚀地貌,河流的中下游分布的是堆积地貌,这种说法对吗?提示 不对。河流的上游以侵蚀地貌为主,但也有堆积地貌,如山麓冲积扇;河流的中下游主要是堆积地貌,但也有侵蚀地貌,如河流凹岸。|案例探究|材料 黄土高原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面积 40 万平方千米,占世界黄土分布 70%,为世界

3、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梁、峁结合材料探究:(1)黄土高原的形成与哪一种外力作用有关?(2)黄土高原表面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又与什么外力作用有关?答案 (1)黄土高原的形成与风力的堆积作用有关。(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方法规律|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海浪、重力等改变地表形态,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1.

4、侵蚀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半干旱地区3流水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流水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暗河、漏斗等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 “U”型谷、峡湾高山和高纬度冰川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特别提示 河流凹岸侵蚀与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

5、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如下图:2.沉积作用与地表形态作用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风力沉积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4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三角洲、冲积平原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冰川沉积沉积物颗粒大小不分,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海浪沉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综合思维|1.请根据这段描写,用下面的关键词,推测张家界河谷的形成。位于湖南省境内的张家界,是我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张家界市西接云贵高原,东临洞庭湖,北与鄂西山区接壤,

6、南又与雪峰山毗邻,其总的地势是自西向东倾斜。张家界市境内四季温和,雨量充沛,溪流发育,各条溪流汇入澧水后,从西向东,一直流入洞庭湖。张家界市的河谷多为隘谷、峡谷。河谷底部呈线形,两壁陡峻,滩多水急。当你泛舟或河流在这段河谷的急流险滩上时,惊涛骇浪会使你感到惊心动魄。(选自张家界之旅网站)关键词:地壳 抬升 溪流 向下 侵蚀 河流两岸水流提示 分析张家界河谷的形成过程,应综合考虑内力、外力的共同影响。内力作用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外力作用使河床不断下切,河谷处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地理实践力|2.在学习河流堆积地貌时,有位教师带领同学们做了下面的实验,说明山前洪(冲)积扇的形成。模拟这个实验,回答下

7、列问题。材料 一杯小米或细沙、一本书、一张白纸。实验步骤: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书本打开并倾斜放于桌面上。将小米或细沙自书本的中缝从高处向下缓缓倾倒。观察在白纸上形成的堆积体的外形特点。5(1)细沙在书本前的堆积体外形是否具有山前洪(冲)积扇的特征?(2)流水搬运物体的重量与水流速度的 6 次方成正比。据此推想,山前洪(冲)积扇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分布有什么规律?(3)这个实验能否反映山前洪(冲)积扇不同颗粒沉积物的分布规律?为什么?(4)如何改进这个实验?提示 (1)可以明显地看出堆积体具有山前洪积扇的扇形特征。(2)洪积扇顶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分选性较差。随着流水搬运能力向扇缘减弱,堆积物

8、质变细,分选性也较好,一般为沙、粉沙等。(3)不能。因为实验选用的颗粒物大小比较均匀,作用力为重力。(4)选择颗粒大小和形状不同、质量不等的物质混合作为实验材料,用流水作搬运媒介。|人地协调观|3.我国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是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先民在靠近河流、地势较高的河谷阶地上营建的相对集中的居住场所(如下图)。为什么我国古村落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提示 河谷阶地靠近河流水源,又不易被洪水淹没。流水对地貌形态的影响普遍而强大,但在不同地区,流水作用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回答第1 题。1.下列关于流水作用的正确叙述是( )A.在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

9、向下侵蚀强烈,常形成峡谷B.在上游山区,河流以侧蚀为主,常形成“V”型谷C.山区河流出山口处,由于流水的搬运作用,常形成冲积扇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解析 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河流的侧蚀作用强烈,常形成宽广的“槽”型谷;而上6游山区,河流的下蚀作用强烈,常形成“V”型谷;河流出山口处的冲积扇,是河流的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答案 D下图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 24 题。2.读甲图可知,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正确的排序是( )A. B.C. D.3.影响河谷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 B.断裂下沉C.

10、流水侵蚀 D.流水沉积4.乙图地貌在甲图中哪个阶段发育最典型,影响丁岸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 侵蚀 B. 堆积C. 堆积 D. 侵蚀解析 第 2 题,河谷的形成过程先是河水向下深切,形成“V”型河谷;然后河水向河谷两侧侵蚀,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最后是河谷继续变宽,形成“槽”型河谷。第 3 题,河谷是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河谷主要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 4 题,河流凹岸与凸岸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在中,河流弯曲度最大,凹岸与凸岸发育最典型。图中丁处为凹岸,发生的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答案 2.C 3.C 4.D下面四幅图是不同地貌的图片。读图回答 56 题。5.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

11、的有( )A. B. C. D.6.四种地貌中,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解析 第 5 题,四种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分别为海浪侵蚀作用、风力堆积作用、流水侵蚀7作用、风力侵蚀作用。第 6 题,风携带的沙子在遇到阻力(风速减弱)时,堆积下来,形成沙丘。答案 5.B 6.B一、选择题(共 11 个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完成 12 题。1.图 1 中,形成该河谷的地质作用依次是( )A.流水作用、冰川作用 B.流水作用、风化作用C.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D.风化作用、冰川作用2.图 2 中,E、F 示意的河谷形

12、态分别出现在河流的( )A. B. C. D.解析 第 1 题,读图可知,图 1 中河谷为 U 型谷与 V 型谷的组合,U 型谷形成较早,V 型谷形成较晚,U 型谷是冰川侵蚀作用的结果,V 型谷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第 2 题,读图可知,E 为河流中游河水下切形成的倾斜的河流阶地,F 为河口附近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答案 1.C 2.D下图是我国某历史遗址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34 题。83.宫室遗址分布在( )河流右岸 河流左岸 被堆积的河岸 受侵蚀的河岸A. B. C. D.4.村落沿河谷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便于观测水情 利于取水灌溉 土壤肥沃,适宜农业发展 矿产资源丰富A.

13、B. C. D.解析 第 3 题,根据河道中表示河流流向的箭头可确定河流向东流,宫室遗址在右岸;另外,宫室遗址在凸岸,是流速较慢易产生堆积的河岸。第 4 题,山区河谷往往是土壤肥沃、利于取水灌溉、适宜农业发展的地方。答案 3.C 4.D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 56 题。5.下列选项与图中、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6.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A.风化作用 B.侵蚀作用9C.沉积作用 D.搬运作用解析

14、 第 5 题,地表岩石在温度、水等的影响下,发生风化作用,形成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屑,岩石碎屑在外力的搬运过程中逐渐沉积, 形成沉积物。第 6 题,该形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答案 5.A 6.B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境内的雁荡山,素有“寰中绝胜” “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经过抬升、切割、剥蚀,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读雁荡山峡谷图,完成 78 题。7.该景观形成的原因是( )A.古冰川作用 B.古岩浆活动C.风力侵蚀 D.流水侵蚀8.雁荡山形成的地质作用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岩浆活动流水

15、侵蚀地壳抬升风化B.岩浆活动地壳抬升风化流水侵蚀C.搬运流水堆积变质作用地壳抬升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流水堆积地壳抬升解析 第 7 题,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因而雁荡山峡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第 8 题,结合题干材料可知,该地貌岩石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其反映的是岩浆活动;之后地壳抬升,又经风化、流水侵蚀作用而成。答案 7.D 8.B自然界鬼斧神工,形成了许多天然的“桥” 。读图回答 910 题。9.上图中丙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变质岩 B.花岗岩10C.玄武岩 D.石灰岩10.关于上图中“天生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

16、.乙图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丙图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丁图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解析 第 9 题,丙图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主要的岩石类型为石灰岩。第 10题,黄土“桥”是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蚀“桥”是由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溶蚀“桥”地貌在我国西南地区较多;风力侵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和沙漠地区。答案 9.D 10.D11.在由同一粒径的沙子组成的地面上,气流的含沙量取决于风速的大小,当风速超过起沙风速后就会形成风沙流。下图为风沙流中不同风速下空气中含沙量随高度的分布情况,据图可知( )A.不同高度的风沙流与风速成正比B.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就越大C.

17、在近地面约 3 厘米高度,相对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D.在近地面 3 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增多解析 仔细读图分析,三条曲线交点对应的高度约为 3 厘米,对应的含沙量约为 15%。3 厘米以上,不同高度的风沙流与风速成正比,3 厘米以下成反比;在同一风速下,高度越高风沙流空气中的含沙量就越小;在近地面约 3 厘米高度,三种风速下,相对含沙量相同,说明相对含沙量与风速变化无关;在近地面 3 厘米以下,随风速增加相对含沙量反而减少。答案 C二、非选择题(共 3 大题,含 1 道附加题,共 56 分)12.根据简图,回答下列问题。(18 分)11(1)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

18、分布地区。a.长江三峡_ b.楼兰古堡_c.天山一号冰川_ c.西北“魔鬼城”_e.“鱼米之乡”_ f.“黄土高原”_(2)请用地质作用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A_;B_;C_;D_;E_;F_。(3)进一步给旅游参观者解说 D 图中、的具体名称。是_,是_,是_,以上六种地貌形成的能量都来自于_。答案 (1)aA bC cD dF eB fE(2)流水侵蚀 流水沉积 风力沉积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3)冰斗 角峰 U 形谷 太阳辐射能13.读“河流平面、剖面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8 分)(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上图中 A 河段河谷剖面的是_,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_和_。(

19、2)上图中,河岸 D、E 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_岸,原因是_。(3)若河流 A 段的纵剖面如上右图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A.“U”型谷12B.喀斯特溶洞C.河流瀑布D.河口三角洲(4)若图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答案 (1)乙 溯源侵蚀 下蚀(2)D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3)C (4)与左岸相连。因为北半球的河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右岸水流急,冲刷严重,因此在河口处沉积的泥沙与左岸相连。14.(附加题)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m)及沿 BC 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1)沿着剖面线 BC 的地质剖面图中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什么?(2)P、Q 两支流中,水流较缓的是_,理由是什么?(3)在河流和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_处,其成因是_;河流横断面呈槽型的是_处,其成因是_。答案 (1)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2)P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3) 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 流水堆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