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tireattitude366 文档编号:1131775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年秋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二氧化碳 、 水 和 无机盐 ,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 有机物 。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 物质循环 起着重要的作用。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例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 扁桃体 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手癣、足癣、棉花枯萎病、小麦叶锈病等疾病,都

2、是由 真菌 感染引起的。 3.与动植物共生(营共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1)定义: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 相互依赖 , 彼此有利 ,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2)举例:地衣是 真菌 与 藻类 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 能够固氮的根瘤菌 与 植物 共生。胃肠内的一些细菌和牛、羊、人等之间的共生关系。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1.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它们 (D)A.是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B.能释放一定的氧气C.与人类的关系密切D.能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2.下列对细菌和真菌参与物质循环的理解,不正确

3、的是 (D)A.腐生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B.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C.植物可利用细菌和真菌分解有机物产生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D.寄生细菌和真菌能依靠活的动植物或死亡的动植物遗体生存课后巩固提升1.在物质循环中使自然界的植物遗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的生物是 (A)A.枯草杆菌 B.痢疾杆菌C.结核杆菌 D.肺炎双球菌2.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B)A.根瘤菌和豆科植物 B.肺和肺炎双球菌C.地衣 D.牛胃内的正常菌群【解析】肺炎双球菌从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患肺炎,它与人的关系是寄生,B 项错误。3.细菌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

4、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 (A)A.呼吸作用 B.蒸腾作用C.吸收作用 D.光合作用4.人们俗称的大地的“清洁工”主要是指 (B)A.寄生细菌 B.腐生细菌3C.真菌 D.病毒5.下列生物的营养方式都属于寄生的是 (A)A.流感病毒和结核杆菌B.蘑菇和木耳C.酵母菌和大豆D.大肠杆菌和青霉【解析】蘑菇、木耳、酵母菌和青霉的营养方式属于异养中的腐生,大豆的营养方式属于自养,结核杆菌和流感病毒寄生在动物细胞内,A 项正确。6.下列生物中的细菌或真菌,能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的是 (D)A.豆科植物的根瘤菌B.使小麦得叶锈病的真菌C.健康人肠道中的大肠杆菌D.死亡树木上的木耳7.农民在种田时

5、,往往将玉米与大豆轮作,目的是 (B)A.有利于农作物的合理密植B.大豆根部的根瘤菌可提高土壤肥力,玉米可以充分利用C.有利于不同农作物对不同日照强度的需求D.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侵染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A.分解者很少B.没有消费者C.缺乏必要的治污设备D.绿色植物少9.下列关于“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C)A.绝大多数微生物营腐生生活,有的营寄生生活,还有的与其他生物共生在一起4B.腐生微生物是自然界的分解者,如果自然界中的细菌、真菌全部消失,动

6、植物的遗体残骸将堆积如山C.营寄生生活的细菌、真菌,能与动植物和人体共生在一起D.细菌、真菌属于微生物,它们的结构简单,数量极大,分布极广,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10.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方案一:将同一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

7、题:(1)比较上述两套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方案 一 ,原因是该方案符合 单一变量 原则。因此,在探究某一因素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时,除了该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要 相同 。 (2)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 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 (3)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 有无细菌 。实验过程中,分成甲、乙两组的目的是 形成对照 。 (4)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宜的条件,除此之外,细菌的生长还需要 适宜的温度 等条件。本实验若要成功,还必须在 无菌 的环境中进行。 11.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各种生物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是一个腐烂的苹果,这种现象在夏季很常见。苹果腐烂的过程属于图二中 (填序号)的过程,其实就是 细菌 或 真菌 在水果中生长和繁殖的过程。这些生物在生长5和繁殖时,分解水果中的 有机物 ,并产生某些物质,导致水果腐烂。水果在夏季更容易腐烂的主要原因是 夏季温度高,细菌或真菌繁殖的速度快 。 (2)在图二所示过程中,细菌和真菌将生物遗体最终分解为物质 A、B 以及气体 C,其中物质A 和 B 是指水和 无机盐 ,气体 C 是指 二氧化碳 ;A、B 和 C 又可以被绿色植物吸收利用,由此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 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N 61924-2006 en 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s -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methods of testing and .pdf EN 61924-2006 en M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 Integrated navigation systems - Operational and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methods of testing and .pdf
  • EN 61925-2006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Multimedia home server systems - Vocabulary of home server《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多媒体家用服务器系统 家用服务器的词汇 IEC 61925 2005》.pdf EN 61925-2006 en Multimedia systems and equipment - Multimedia home server systems - Vocabulary of home server《多媒体系统和设备 多媒体家用服务器系统 家用服务器的词汇 IEC 61925 2005》.pdf
  • EN 61926-1-2000 en Design Automation - Part 1 Standard Test Language for All Systems - Common 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 for All Systems (C ATLAS)《设计自动化 第1部分 所有系统的标准测试语言 所有系统的通用缩略测试.pdf EN 61926-1-2000 en Design Automation - Part 1 Standard Test Language for All Systems - Common Abbreviated Test Language for All Systems (C ATLAS)《设计自动化 第1部分 所有系统的标准测试语言 所有系统的通用缩略测试.pdf
  • EN 61935-1-2009 e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ing of balanced and coax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bling - Part 1 Installed balanced cabling as specified in the standards series EN .pdf EN 61935-1-2009 e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ing of balanced and coax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bling - Part 1 Installed balanced cabling as specified in the standards series EN .pdf
  • EN 61935-2-20-2009 en Testing of balanced communication cabling in accordance with series EN 50173 - Part 2-20 Patch cords and work area cord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for clas.pdf EN 61935-2-20-2009 en Testing of balanced communication cabling in accordance with series EN 50173 - Part 2-20 Patch cords and work area cords - Blank detail specification for clas.pdf
  • EN 61935-2-2010 e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ing of balanced and coax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bling - Part 2 Cords as specified in ISO IEC 11801 and related standards《平衡和同轴信息技术.pdf EN 61935-2-2010 en Specification for the testing of balanced and coax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bling - Part 2 Cords as specified in ISO IEC 11801 and related standards《平衡和同轴信息技术.pdf
  • EN 61935-3-2009 en Testing of balanced and coax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bling - Part 3 Installed cabling as specified in EN 50173-4 and related standards《对称和同轴信息技术电缆 第3部分 按EN 5.pdf EN 61935-3-2009 en Testing of balanced and coaxi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bling - Part 3 Installed cabling as specified in EN 50173-4 and related standards《对称和同轴信息技术电缆 第3部分 按EN 5.pdf
  • EN 61936-1-2010 en Power installations exceeding 1 kV a c - Part 1 Common rul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4).pdf EN 61936-1-2010 en Power installations exceeding 1 kV a c - Part 1 Common rules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4).pdf
  • EN 61937-1-2007 en Digital audio - Interface for non-linear PCM encoded audio bitstreams applying IEC 60958 - Part 1 General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1)《数字音频 采用IEC60958的非线性PCM.pdf EN 61937-1-2007 en Digital audio - Interface for non-linear PCM encoded audio bitstreams applying IEC 60958 - Part 1 General (Incorporates Amendment A1 2011)《数字音频 采用IEC60958的非线性PCM.pdf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