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9-26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选择题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强调:“征收祠堂、庙宇、寺院、学校和团体在农村中的土地及其他公地。 ”这一规定的实施( )A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B推动了土地公有制的确立C配合了三大改造的进行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析】 没收寺庙道院的土地,僧尼道士也就失去了谋生之源,这些从寺庙中流走出的僧尼道士,为新中国的经济恢复提供了大量劳动力,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A 项正确;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只是把地主土地私有制改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建立土地公有制,B 项错误;建国后土地改革是19501952 年,而三大改造是 1953
2、1956 年,C 项“配合”之说错误;材料没有显示把土地分给农民,D 项错误。故选 A。【答案】 A2(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953 年,在国家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家对上海的建设方针是“维持、利用、积极改造” ,利用上海的工业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把上海建设成为一个全国服务的老工业基地。据此可推知( )A上海引领国营企业发展走向B上海已成为新兴工业基地C新中国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2D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起步【解析】 “一五”计划让上海为全国重点建设服务,可见上海不是国家“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国家工业布局将发生变化,由沿海向内地发展,C 项正确;A 项“引领走向” 、B 项“成为新兴工业基
3、地” 、D 项“所有制改造起步”材料均不体现。故选 C。【答案】 C3(2018山西孝义模拟)1949 年以后,中国出现的第一个城市化阶段是 1949 年到 1959 年的 10 年。这个阶段中国城市人口从 5 765 万人增加到 9 949 万人,增幅为 72.58%。其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B “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大炼钢铁运动在全国的进行【解析】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并不会造成城市人口的激增,故 A 项错误;新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而这一时期的重工业又大都分布在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故 B 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农村中进行,与
4、城市人口的差异并没有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展于 1958 年,而且并不会导致人口方面的剧烈变动,故 D 项错误。【答案】 B4田纪云在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中引用了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归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材料中提到的两次土地所有制的变革相同之处是( )A都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B都改变了农村生产关系C都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D都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两次土地制度的变革指的是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是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
5、有制,农业合作化是将土地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都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关系,B 正确。【答案】 B5(2018湖北黄石调研)下表是 19481959 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得益于( )3职工人数 产值1948 年 190 16 万元1959 年 539 1 251.9 万元A.公私合营 B计划经济C国家援助 D抗美援朝【解析】 根据所学,1953 年以后开始公私合营,时间段不符,故 A 项错误;我国计划经济始于三大改造完成(1956 年),时间不符,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1948 年1959 年” ,是建国初期,结合所学,这一阶段国家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
6、合营,同仁堂跨越式发展是政策支持的结果,故 C 项正确;抗美援朝发生于 1950 年1953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 C6(2017黄冈质检)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的所有制构成情况。这一情形的出现( )A掀起了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热潮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解析】 “人民公社”没有根本改变所有制形式,故 A 项错误;图中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这三种经济成分占 96%,说明单一的公有制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故 B 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故 C 项错误
7、;图中单一的公有制是计划经济的需要,故 D 项错误。【答案】 B7(2018湖南长郡中学模拟)1957 年我国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有 9 300 多个,1958 年减少到 1 200多个,1961 年开始陆续上升,到 1965 年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达到了 10 533 个,超过了 1957 年的数目。这表明我国( )4A加强了对计划管理的集中统一B工业化建设促进行政体制发展C简政放权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D确立起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解析】 材料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增加,反映出国家加强了对企事业单位计划管理的集中统一,故 A 项正确;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增加,反映出行政体制的发展,但材料没有反映出它
8、与工业化建设的关系,故 B 项错误;中央直属企事业单位的增加是收权,而非简政放权,故 C 项错误;1956 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起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答案】 A81956 年中共八大提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矛盾提出的主要根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 1949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是在 1957
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于 1954 年颁布,A、B、C 三项错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于 1956 年建立,故 D 项正确。【答案】 D9(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959 年 8、9 月间,东三省减少轻工业用电 2/3;1960 年,山东省的轻纺、化工企业停工或半停工达 3/4;1960 年,全国城镇工矿人口猛增,全民所有制职工由 1957 年的 2 450 万人猛增到 5 044 万人。这表明当时( )A工业化加剧了经济困难B “一五”计划激发了人们的建设热情C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国家向城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年困难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减少轻工业用电、工矿业人口猛
10、增,这表明国家依然在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 项正确;A、B 两项材料均不体现;农业粮食问题基本解决,才会出现剩余劳动力,而当时正处于粮食艰难时期,D 项错误。故选 C。【答案】 C101961 年 5 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坦言,解决粮食问题的根本办法,是5从城市压缩人口下乡,就是人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 2 000 万职工中,有67%的职工回到了农村。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B农村需要大量劳动力C国民经济结构实施重大调整D “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解析】 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说法绝对,故
11、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无关;根据题目中的时间“1961 年”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考查“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中的“调整” ,即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C 正确;“左”倾错误导致失业严重说法不正确,D 项错误。【答案】 C11(2018河北石家庄模拟)1961 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指出,社会主义建设应波浪式向前发展,不要务虚名而招实祸。还号召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把 1961 年搞成一个“实事求是年” 。毛泽东此举主要是为了( )A纠正党内右倾错误 B贯彻落实“八字方针”C放缓农业发展速度 D推动工业快速发展【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八字方针” 。毛泽东号召恢复实事
12、求是、调查研究,还要把 1961 年搞成“实事求是年” ,这表明党在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做法,正在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国民经济,B 项正确;当时中国泛滥的是“左”倾错误,A 项错误;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即农业、轻工业过轻,重工业过重,C、D 两项与史实和题意不符。故选 B。【答案】 B12(2018山东滨州调研)中共中央在某时期一份文件中规定: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农民负担,充实农业劳动力。这些政策( )A体现了“左”倾错误的影响B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13、性质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解析】 根据材料文件的规定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是 20 世纪 60 年代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时期,这些政策是对当时“左”倾错误的纠正,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加强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小规模的家庭副业,恢复农村集市”可以得出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并没有改变,故 B6项错误;在 20 世纪 60 年代,这些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故 C 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故 D 项错误。【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
14、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 年统计出版社出版)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 100 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 1953 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
15、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的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的发展农业、轻工业。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 年 4 月)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7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根据材料一分析建国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
16、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农、轻、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解析】 第(1)问,分析表格中苏美英工业产量的对比情况,可看出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据此回答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的“1953 年” 、 “加快重工业的发展战略”等关键字词,回答第二小问。第三小问,主要考查“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际背景,应结合美苏对中国的战略影响回答。第(2)问
17、,根据材料内容,毛泽东起初的设想是农轻重协调发展,这种思想是正确的,据此回答第一小问;后来由于“左”倾思想日益严重,在实践过程中发动大跃进,使得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据此回答第二小问。第(3)问, “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需结合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进行作答。从国际环境来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多极化趋势的加强,都为我国工业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从国内形势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开发,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都有利于工业化的进行。第(4)问,应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必须结合本国实际。【答案】 (1)问题:工业化水平尤其是重
18、工业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战略: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并优先发展重工业。国际因素:美国及其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遏制和孤立” ;斯大林模式的影响。(2)设想:农轻重协调发展。偏差:发动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3)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平和发展的国际环境;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依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走适合本国实际的工业化道路。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52 年1957 年我国工业比重图8材料二 下表反映的是 19531965 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195
19、31957 19581962 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 54.9 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 11.4 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 33.7 33.6材料三 1962 年 3 月 7 日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陈云同志提出,1962 年的年度计划需要有一个相当大的调整,重新安排,这是非常必要的。这次调整计划,实质上是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巿场方面。各种材料的分配,要先满足恢复农业生产的需要,其次是满足市场的需要,主要是日用工业品生产的需要。 陈云与中国经济建设(1)根据材料一说明 19521957 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
20、,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2)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 年和 19631965 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二五”计划期间(19581962),我国在改善民生问题上存在不足的原因有哪些?【解析】 第(1)问, “变化”可从材料的图表中分析出;“原因”可联系“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大影响”可联系教材所学来回答。第(2)问,首先应该分时期来作答。 “19581962”变化可以结合资金流动情况概括为增加;原因在于经济建设的实践推动。 “19631965”变化可以根据工业和农业情况直接概括为流入
21、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应该结合经济建设的“左”倾错误造成的危害及相应的经济调整方针及国民经济比例调整。第(3)问,从“二五”计划的时间段可知这时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错误,回顾相关的史实及消极影响来回答。【答案】 (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9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19581962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19631965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三年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3)原因: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出错误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发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对重工业和基本建设投入过大,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只答三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