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11 讲 文言文阅读课内重点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二章论语(2011 课标篇目)1 “论语”的“论”读 ln,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5)三十而立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6)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7)五十而知天命 命:命令(8)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9)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0)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11)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12)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爱,爱好(13)子在川上曰 川:河流(14)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15)三军可夺帅也 夺:改变(16)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泛指平民百姓(17)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18)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19)仁在其中矣 仁:仁德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学而时习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B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真不知马也C可以为师矣 可以一战D于我如浮云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解析】A.代词,学过的知识/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B.代词,他们的/句首语气词,表推测,大概;C.介词,凭借;D.介词,对,对于/介词,到。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十有五而
3、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能不为外物所迷惑。(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读书学习,就会有疑惑。2(4)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平民百姓却不可改变志气。(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广泛地学习而且志向坚守,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5(2017德州)结合课文,从内容和形式等方
4、面概括论语的特点。【示例】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含意深远,多为格言警句,体现了孔子的道德修养及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6下面关于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传不习乎”是谈学习方法的。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是谈修身做人的。B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两句话赞美了颜回贫贱不能移的品质,颜回为了自己的理想,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C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讲的是要珍惜宝贵的时光,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发奋进取。D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告诉我们志向的确立
5、和坚守是非常重要的。【解析】A.“博学而笃志”是谈学习方法的。7本文有几则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是儒家修身之言,请任选一则,谈谈对你的启示。【示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三省说了两个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对人。对人要诚信,诚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现,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谋事要尽心,尽心才能不苟且,不敷衍,这是为人的基本德行。修己不能局限于一时一事,要贯穿整个人生,要时时温习旧知识,求取新知识。只有在生活中做到“三省” ,才能不断进步。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出自论语的成语或格言警句,不少于两个。【示例】择善而从;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温故知新;箪食瓢饮。(二)诫子书诸葛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夫君子之行 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2)静以修身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3)非淡泊无以明志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明确、坚定(4)非宁静无以致远 致:达到(5)非学无以广才 广才:增长才干(6)淫慢则不能励精 淫:放纵 慢:懈怠 励:振奋(7)险躁则不能治性 险:轻薄 治:修养(8)年与时驰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2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3将下列句子
7、翻译成现代汉语。(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是为了培养自己的品德。(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4填空。(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并包含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3)诫子书中阐释放纵懈怠和轻薄
8、浮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5文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作者从做人和学习两方面进行了论述。6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7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A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 “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
9、静”的重要性。D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三)狼蒲松龄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每句限划一处)(1)其 一/犬 坐 于 前(2)意 将 隧 入/以 攻 其 后 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止有剩骨 止:仅,只(2)缀行甚远 缀:连接、紧跟(3)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从:跟从(4)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 驱:追随、追赶如故:跟原来一样(5)屠大窘 窘:处境困迫,为难(6)顾野有麦场 顾:看,视4(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盖(8)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9)眈眈相向 眈眈:注视的样子(10)少时,一狼径去 少时:一会儿 径去:径直离
10、开(11)目似瞑,意暇甚 瞑:闭上眼睛 暇:从容、悠闲(12)暴起 暴:突然(13)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14)狼亦黠矣 黠:狡猾(15)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变诈:巧变诡诈3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B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C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副词,仅,只/停止;B.态度,神情/意图;C.动词,攻击/名词,敌人;D.“之”均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可以为师矣C以其境过清,不可
11、久居 D自康乐以来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才知道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6文中第段写屠户惧狼,表现屠户的迁就退让和狼的凶恶贪婪,这是故事的发展 。文中第段写屠户御狼,表现屠户的果断抉择和狼的不甘罢休。7课文表现“狼亦黠矣”的句子有哪些?各用的是什么描写方式?“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动作描写。“目似瞑,意暇甚。 ”神态描写。“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动作描写。8选出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D)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的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C
12、 “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心存希望。D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七年级下册(四)孙权劝学资治通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当道,当权(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推托 务:事务(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经:研究儒家经典(4)但当涉猎 但:只,只是(2016永州)涉猎:粗略地阅读(5)及鲁肃过寻阳 及:到,等到5过:经过(2016黄石)(6)卿今者才略 今者:如今,现在才略:才干和谋略(7)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不再是(8)即更刮目相待 更:重新 刮:擦拭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见往事耳(了解)
13、B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C即更刮目相待(重新)D蒙辞以军中多务(言辞)(2016永州)【解析】D.“辞”是“推托”的意思。3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学而时习之C策之不以其道 D愿陛下亲之信之【解析】A.助词,可不译;其他三项均为代词。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蒙辞以军中多务。(2016黄石)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作为理由推托。(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016永州)志士分别了数日后,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5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用对话的方式进行语言描写。6下面
14、对本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刮目相看”指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这两个成语均出自本文。B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而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C本文通过写鲁肃、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D鲁肃主动与吕蒙“结友” ,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7说说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示例一】开卷有益,只要有学习,就会有收获;【示例二】我们要以开放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五)卖油翁欧阳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陈康肃公善射 善:善于,擅长(2)公亦以
15、此自矜 自矜:自夸(3)尝射于家圃 圃:园子(4)释担而立 释:放下6(5)睨之久而不去 睨: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6)但微颔之 但:只 颔:点头(7)但手熟尔 熟:熟练(8)康肃忿然 忿:气愤(9)尔安敢轻吾射 安:怎么 轻:轻视(10)以我酌油知之 以:凭、靠(11)以钱覆其口 覆:盖(12)徐以杓酌油沥之 徐:慢慢地(13)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公亦以此自矜 以钱覆其口B汝亦知射乎 尝射于家圃C睨之久而不去 相委而去D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解析】A.介词,凭借/用;B.名词,射箭的本领/动词,射箭;C.离开;D.自己/从。
16、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A而钱不湿 B相委而去C释担而立 D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连词,表转折,其他三项是连词,表顺承。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2)徐/以杓/酌油/沥之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看他射箭十次中了八九次,只是对此微微点头。(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的技术不精湛吗?(3)无他,但手熟尔。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4)尔安敢轻吾射!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5)以我酌油知之。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6)自钱孔入
17、,而钱不湿。油从铜钱的方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6请依次写出陈尧咨的心理变化过程。自矜(自傲骄横)忿然(愤怒)笑而遣之(心服口服)7文章强调陈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十中八九的目的是什么?与卖油翁不以为然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8文章写了射箭和酌油两件事,作者为什么要详写酌油,略写射箭?文章主要通过写卖油翁的酌油技艺,阐明“熟能生巧”的道理,所以重点写卖油翁酌油;而对陈尧咨射箭只用“当世无双” “十中八九”一笔带过。这样写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9本文通过讲故事阐明道理,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的启示。7【示例】我明白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人各有所长,但是即使在某方面有长处也不应
18、骄傲自大。(六)陋室铭刘禹锡(2011 课标篇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 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 灵:灵验(3)谈笑有鸿儒 鸿儒:博学的人(4)往来无白丁 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2017泰安)(5)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6)无案牍之劳形 案牍:官府文书2下列与“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C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D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9、(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来到室内)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交往的人中都是有功名的人。(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4文章对陋室进行描写时,是从居室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方面写“陋室不陋”的,其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出了交往之雅,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情趣之雅。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5文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句写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写出
20、了陋室自然环境的清幽。用意:衬托陋室不陋。6下面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以名人的高雅居室衬托自己居室的高雅。B文章以反问句式结尾,突出主旨,强调陋室不陋。C文章运用比兴手法引出陋室。 “山不在高” “水不在深”比兴陋室之德,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则比兴陋室。D写陋室之陋是为了衬托室中主人之贤,而写室中主人之贤,正好说明陋室不陋。这是一种相反相成的关系。之后写室内外之景、室中人、室中事,句句扣住“陋”字,而又不离“德”字。7刘禹锡说“无丝竹之乱耳”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也谈到“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这两句话分别流露出他们怎样的精神追求?8刘禹锡追求
21、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欧阳修追求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8文章中既说“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这是否矛盾?为什么?不矛盾。 “调素琴” “阅金经”借指高雅的生活, “丝竹之乱耳” “案牍之劳形”借指世俗的纷扰,二者结合是要表达作者想过一种远离世俗纷扰的高雅生活的人生愿望。(七)爱莲说周敦颐(2011 课标篇目)1请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划两处)予 独 爱/莲 之 出 淤 泥/而 不 染。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可爱者甚蕃 蕃:多(2016济南)(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 涟:水波 妖:过分艳丽(4)亭亭净
22、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6)噫!菊之爱 噫:叹词,表示感慨(7)宜乎众矣 宜:应当3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 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解析】A.少/新鲜;B.清幽/水清澈;C.贯通/通向;D.听说。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单单爱莲花,(因为)它从积存的污泥里生出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
23、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017滨州)对于菊花的喜爱,(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5填空。(1)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2)文中可以用来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3)本文托物言志(手法),借莲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要像莲一样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6陶渊明“独爱菊” ,周敦颐“独爱莲” ,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相同:他们都不随波逐流。不同: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污浊,但要坚守
24、高尚的人格。9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文章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了莲花不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高洁 品质。B文章借菊花和牡丹的形象,从正面衬托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寄寓了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C作者赞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提倡洁身自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D文章骈散相间,错落有致,音韵和谐。比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 “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示例】具有不慕富
25、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或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4 比较阅读(2017滨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选 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
26、一讯立辩。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选自宋史)【注释】 任:推荐。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的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仕:指做官。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C)A亭亭净植 植:竖立B有狱久不决 狱:案件C有囚法不当死 法:法律D将弃官去 去:离开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敦颐独与之辩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不知而不愠C以舅龙图阁学
27、士郑向任 杀人以媚人D乃委手版归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有人敢和他争辩。1012 【甲】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莲”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叙事写人,通过“速决一狱”和与王逵争辩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富有才能、不畏强权的特点。附【乙】文参考译文:周敦颐,字茂叔,是道州营道人。由于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的推荐,做了分宁县的主簿。有一件案子拖了好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后,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县里的人吃惊地说:“老狱吏也比不上啊!”部使
28、者推荐他,调任他到南安担任军司理参军。有个囚犯根据法律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王逵,是个残酷凶悍的官吏,大家没人敢和他争辩。周敦颐一个人和他争辩,(王逵)不听,(周敦颐)就扔下笏板回了家,打算辞官而去,说:“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他人,我不做这样的事。”王逵明白过来了,这个囚犯才免于一死。(八)河中石兽纪 昀(2011 课标篇目)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2016西宁)/(2016常德)(2)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3)求二石兽于水中 求:寻找(4)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5)以为顺流下矣 以为:认为(6)曳铁钯 曳:拖(7)尔辈不能究
29、物理 究:研究、探求(8)湮于沙上 湮:埋没(2016西宁)/(2016常德)(9)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10)啮沙为坎穴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坎穴:坑洞(11)转转不已 已:停止(12)遂反溯流逆上矣 溯流:逆流(13)可据理臆断欤 臆断:主观地判断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求二石兽于水中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C遂反溯流逆上矣 然后能自反也(虽有嘉肴)D至石之半 虽有至道(虽有嘉肴)【解析】A.“于”均为介词,在;B.介词,被/动词,成为;C.反而/反省;D.到/副词,最。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
30、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016西宁)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2016常德)依照他(老河兵)说的那样去做,果然在(上游)几里之外找到了石兽。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11某个道理就主观地判断呢?4(2016常德)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划一处)众/服 为 确 论。5用文中的话说说老河兵是怎样具体分析“石必倒掷坎穴中”的。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
31、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6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哪些因素得出的?从老河兵的身份看,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老河兵“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的论断是综合分析了水、石、沙这些因素得出的。他能做出正确推断的根本原因是他有丰富的实践经验。7下面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来做出推断,所以结果是错误的。B老河兵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的判断。C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情况太多了,所以我们不能妄下定论。D我们分析事物的特征,只需要根据生活原理来定论,没有必要考虑其他因
32、素的影响。8(2016西宁)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的“笑”和老河兵的“笑” ,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讲学家的“笑” ,是自以为懂得“物理” ,嘲笑别人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老河兵的“笑” ,则是因为他富于实际经验,笑讲学家的主观臆断。9(2016常德)联系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但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其一” “其二”的具体内容。“其一”是指只考虑到石头和沙子的性质(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子的性质疏松漂浮);“其二”指还需考虑到水的冲击会掏空石头下面的沙子, 从而让石头翻转,离开原来的位置,朝水流相反的方向移动到上游去。10(2017东营)本文讽喻了什么现象?本文讽喻了教条、孤立、静止地看待事物以至“
33、主观臆断”的现象。11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15 字以内)【示例】不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八年级上册(九)三 峡郦道元(2011 课标篇目)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2)自非亭午夜分 自非:如果不是 亭:正(3)不见曦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4)至于夏水襄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5)沿溯阻绝 沿:顺流而下(2018海南)溯:逆流而上(2017郴州)12(6)不以疾也 疾:快(7)则素湍绿潭 湍:急流(8)绝 多生怪柏 绝 :极高的山峰(9)飞漱其间 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10)清荣峻茂 荣:茂盛(11)良多趣味 良:甚,很(12)林寒涧肃 肃
34、:肃杀,凄寒(13)属引凄异 属:连接 引:延长(2016黄冈)凄异:凄惨悲凉(14)空谷传响 响:回声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B)A回清倒影 清荣峻茂B虽乘奔御风 猛浪若奔C略无阙处 城阙辅三秦D哀转久绝 峰回路转【解析】A.清波/清澈;B.飞奔的马;C.同“缺” ,空隙、缺口/城楼;D.婉转/回转。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D)A至于/夏水襄陵 B绝 /多生怪柏C虽/乘奔御风 D常有高/猿长啸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018海南)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在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
35、和月亮。(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017郴州)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4)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在春、冬两个季节,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5)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018海南)空荡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声音悲凉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5根据提示,用原文填空。(1)郦道元堪称写水的高手,他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描写水势盛大,又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描写江水清澈,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富。(2)文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6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36、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的山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用意:为下文写夏水的迅猛做了铺垫。7请概括三峡景物的总体特征,并另写一句本文之外的描写山或水的诗词。雄奇壮丽(壮美、雄壮也可)。 【示例】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3(十)答谢中书书陶弘景(2011 课标篇目)1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A夕日欲颓 B晓雾将歇C四时俱备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A山川之美 孔子云:何陋之有?B实是欲界之仙都 问今是何世C念无与为乐者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自康乐以来 以
37、刀劈狼首【解析】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是;C.和/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到现在/用。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4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文章以感慨起笔,囊括了山水,纵览了古今。B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突出了山水相映之美。C “猿鸟乱鸣” ,突出了猿、鸟的鸣叫传入耳际,繁多杂乱。D “两岸石壁
38、,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描绘出众彩纷呈、绚丽动人的景象。5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之情,归隐林泉的高洁志趣及作者与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情。(意近即可)6本文实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其美在何处。意境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结构美:“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字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语言美:言简意赅,骈散结合,修饰贴切、凝练。(十一)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2011 课标篇目)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 欲:打算,想要(2)欣然起行 欣然:高兴的样子(3)怀
39、民亦未寝 寝:睡、卧(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到庭院中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藻、荇之类的水草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016毕节)只是缺少像我两个这样清闲的人啊。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B文章第一、二句叙事,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叙述自然流畅。C文章第二、三句中的“遂”
40、“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4品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的妙处。【示例】 “积水空明”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描绘出竹、柏之影参差错杂的画面。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5文章结尾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作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遭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对悠闲现状的自慰等复杂感情。15(十二)与朱元思书吴 均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1)
41、风烟俱净 俱:全,都(2)从流飘荡 从:跟、随(3)急湍甚箭 甚:超过(4)负势竞上 负:依仗、凭借(2016菏泽)(5)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6)横柯上蔽 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2016菏泽)(7)疏条交映 交映:互相掩映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杂然相许B猿则百叫无绝 天下独绝C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见余大喜曰D在昼犹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解析】A.表示约数/答应;B.断/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C.“见”均为看见;D.如同,好像/尚且。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停了烟雾都散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2)急湍
42、甚箭,猛浪若奔。急速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犹如飞奔的马。(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2016菏泽)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4本文先总体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急和山之高、险(峻、峭、陡)的特点,让人充分领略到富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在写山之奇时,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景,这样写的好处是多层次、多角度展示富春江两岸的群山之美。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的流势湍急,郦道元三峡一文中的哪句话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有
43、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6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对官场的厌倦、鄙视功名利禄的思想感情。(十三)富贵不能淫孟子(2011 课标篇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6(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3)丈夫之冠也 冠:行冠礼(4)父命之 命:教导、训诲(5)无违夫子 夫子:这里指丈夫(6)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7)与民由之 由:遵循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A女子之嫁也 B居天下之广
44、居C立天下之正位 D行天下之大道3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一 怒/而 诸 侯 惧/安 居/而 天 下 熄(2)居/天 下 之 广 居/立/天 下 之 正 位/行/天 下 之 大 道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发起怒来诸侯们都害怕,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5文中的“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可以用孟子的另外一句话来解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6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
45、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像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礼、义的坚守。(十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011 课标篇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 选拔、任用(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2016黔西南)(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
46、思相同的一项是(A)A舜发于畎亩之中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温故而知新C行拂乱其所为 其真无马邪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潭西南而望【解析】A.助词;B.因此/旧的知识;C.代词/语气词;D.连词,表顺承/表修饰。17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用这些方法来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才干。(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当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016黔西南)这样之
47、后,就知道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4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选文第段列举古代贤士的事例,说明有成就的人必先经历苦难的磨炼。B选文第段先提出中心论点,再论述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内忧外患将导致灭亡。C从选文可以看出,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是造就人才的主观因素。D选文善用排比,而且句式灵活,既增添了气势,也给人以美感。5(2017西宁)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属于事实论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属于道理论据。它们有力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6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炼。主观因素:
48、思想斗争的折磨。(意对即可)7本文认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炼,请你根据本文的这一观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示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屈原遭流放,才有离骚问世;司马迁在遭受酷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 。4 比较阅读(2018南充)【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叹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发政举事,无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数百人,被服以立,无不曰:吾君丽者!内外不闻吾过,是以至此!”由宋君观之,人君之所以离国家失社稷者,谄谀者众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国。(选自新序)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苦其心志 苦:使痛苦(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通“横” ,梗塞、不顺(3)至于鄙 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