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民版.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1134881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方略课时作业28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人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作业 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8银川高三统测)1839 年,林则徐组织编译了滑达尔各国律例 ,并运用其条款“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道理(权利)”来证明禁烟的合法性,从而要求外商出具保证书。这说明林则徐( )A强调建立近代外交制度B运用西方法律维护国家利益C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D系统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解析:材料内容为林则徐组织编译西方法律,并依据其处理相关外贸事务,建立近代外交制度在题干中无从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内容为林则徐组织编译西方法律,

2、并依据其处理相关外贸事务,可以看出林则徐运用西方国家的法律来处理相关外贸事务,维护国家利益。故 B 项正确。仅依据题干无法推断出林则徐主张采用西方政治体制,且结合史实可知,林则徐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文化等,并未主张采用其政治体制。故 C 项错误。仅依据题干无法推断出林则徐是否系统地实践“师夷长技以自强” 。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B。答案:B2(2018固原高三统考)鸦片战争后, “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 “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 ,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B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

3、学C成为人们学习西方的障碍D对维新派改革产生消极影响解析:中国人在鸦片战争之后,对西学开始重视,但又不愿放下自大的架子,就出了个“西学中源”说,但是这也是向西方进行学习,不是无价值,A 项错误;这种说法中国人容易接受,有利于人们学习西方,故 B 正确;这不能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C 项错误;这种说法有利于人们接受西方思想,所以对维新派产生积极的影响,故 D 项错误。2答案:B3(2018北海高三联考)左宗棠说:“由于专心做科名之学者多,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他还说:“中国以义理为本,艺事为末,外国以艺事为重,义理为轻。 ”这表明左宗棠主张( )A废除科举培养实用人才B学习西方

4、技术弥补不足C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D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左宗棠反对八股取士制度,但没有提出废除科举,排除 A;根据后半句可以看出左宗棠试图从内容上对传统教育进行“修补” ,学习西方技术弥补不足,B正确;题干看不出东西方文明应互相借鉴,排除 C;左宗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不否定传统的义理价值观,排除 D。答案:B4(2018佛山高三质检)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他不但是儒教的先知般的创立者,而且也是建制之“王” 。其主要用意在于( )A树立孔子的思想权威B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C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D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解析:在孔子改制考中,康有为认为孔子

5、是一位伟大的革新者,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C 正确;A 不是康有为的主要目的,排除;康有为之所以把孔子塑造为改革先知、肯定孔子对建制的贡献,根本目的在于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历史依据,减少变法遭遇的阻力,排除 B、D。答案:C5(2018保定高三模拟)晚清时期有思想家提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 ”该主张( )A本质上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思想B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发展C否定了传统文化,主张全面学习3D提倡维护传统文化,反对西方学说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思想家认为中学与西学相辅

6、相成,缺一不可。主张中西学结合,人多通才。这种思想与洋务派的思想有本质区别,洋务派认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西学之间是分离的,或者说学习西学是为了巩固中学,为中学服务。因此 A 项错误。可以说这种思想是对“中体西用”的发展,所以 B 项正确。提倡中西学并重,不能说是否定传统文化,因此 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内容不符,错误。答案:B6(2018辽宁高三十校联考)1896 年,梁启超在代总理衙门起草的筹议京师大学堂章程中指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1898 年张之洞出版劝学篇 ,提出:“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

7、学为用,不使偏废。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中体西用”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普遍接受的主张B张之洞把西政作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C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都有救亡图存的目的D19 世纪末, “中体西用”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解析:根据题干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二者相需,缺一不可” “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表明梁启超与张之洞宣扬“中体西用” ,都以救亡图存为目的,C 项正确。A 项说法错误,当时中国各政治派别有不同的救国主张,排除。B 项错在“其思想与维新派思想趋同” ,张之洞和维新派各自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其思想不会趋同,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失

8、败,标志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失败,故证明不是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强劲动力,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答案:C7(2018长春高三摸底)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 ”由此可知,陈独秀( )A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B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C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D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倡导女性解放解析:从“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可以看出陈独秀认为中国4当时主要问题在于思想上,所以他认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对象就是封建思想文化,因此本

9、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主科学的内容;B 选项错误,材料更注重的是伦理革命;D 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答案:C8(2018鞍山高三统测)“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大学的学术殿堂。 ”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B继承并发展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D混淆通俗文学与高雅文学的界限解析:A 项中“反对旧道德”的说法与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使传统重现光芒”不符,排除;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

10、,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出新文化运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故 B选项是正确的。材料未体现文言文的内容,排除 C;由题目中的信息“没有全盘反传统”可以知道当时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持部分否定及部分继承的科学态度,故 D 项“混淆”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答案:B9(2018包头高三期中)1905 年 5 月孙中山自称是“中国社会主义者” ,表示“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 ,使中国由“中世纪的生产方式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阶段,而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主要表明当时孙中山( )A已成为了社会主义者B彻底认清了中国国情C萌生

11、了节制资本思想D完全了解西方的弊端解析: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 A;1905 年,孙中山没有认清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没有提出彻底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排除 B;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但材料要求“釆用欧洲的生产方式” ,排除 D。由材料“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可见当时孙中山萌生了节制资本思想,故选 C。5答案:C10(2018石家庄高三十校联考)1905 年中国同盟会纲领中有与下图朱元璋的谕中原檄相似的表述,而 1906 年 12 月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谕中原檄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B维护纲常名教借以挽救

12、近世危局C推翻外族统治是革命的根本目的D倡导实现民族平等实现民主共和解析:明代朱元璋的谕中原檄不可能引领近代的民族革命,排除 A;B 属于近代地主阶级的思想,不符合孙中山的思想,排除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C 错误;由“孙中山专述民族主义,批判民族复仇论” ,体现出民族平等、各族共和的思想,故 D 正确。答案:D11(2018莱芜高三质检)1924 年 1 月孙中山说:“我等同在弱小民族之中,我等当共同奋斗,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又提出民族主义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 “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族主义观是(

13、 )A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B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C处理好国内民族关系,体现民族平等思想D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解析:据材料“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之掠夺与压迫”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观是反对帝国主义,废除国内的民族压迫,故 D 选项正确;推翻以满洲贵族为主的清朝统治属于旧三民主义,故 A 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是弱小民族,是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因之一,故 B 选项错误;C 选项只反映了国内的民族关系,过于片面,故 C 选项错误。故选 D。答案:D12(2018邢台高三模拟)中国共产党人对新三民主义予以充分的历史肯定,并在吸6纳新三民

14、主义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而实现了对三民主义的发展和超越。中共充分肯定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新三民主义( )A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B把民族主义与反对帝国主义相联系C把民生主义与“耕者有其田”相联系D实现了阶级属性的跨越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充分肯定新三民主义,是因为新三民主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故 A、B、C 正确,但不符合设问,排除。新三民主义虽然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但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其阶级属性

15、并没有变化,D 错误,所以选 D。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13 题 26 分,第 14 题 26 分,共 52 分)13(2018南平高三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材料二 (1906 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

16、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 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 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冶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7材料三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

17、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文1937 年 4 月 5 日清明节(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10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人民斗争经验、中外民族思潮的影响等角度归纳;结合所学,还可以从知识分子的宣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等角度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历

18、程” ,根据材料信息“排满” “五族共和”“民族大融合”归纳;第二小问“核心思想” ,从材料信息“民族融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等方面归纳。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从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等角度归纳分析。答案:(1)原因:西方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经验的不断积累;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和中国古代民族思想的影响;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广泛宣传;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2)历程:排满兴汉五族共和中华民族。核心思想:民族融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建设一个文明的中华民族。(3)作用:促进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

19、各阶层、各种力量,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14(2018绵阳高三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 中国人最深刻了解、最精心培育、最致力完善的东西是道德和法律。 我们有时不恰当地把他的学说称为“儒教” ,其实他并没有宗教孔子只是以道德谆谆告诫人,而不宣扬什么奥义。 摘编自伏尔泰风俗论8材料二 1894 年,赫胥黎发表进化论与伦理学 ,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同于自

20、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 ,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严复选译了其中的导言和第一部分,命名为天演论 ,内容上加以增减、改造,又以“按语”的形式借题发挥。他认为进化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中国近代文化史在中西文化交流中,伏尔泰对中国文化、严复对西方文化有着各自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此进行解读。(要求:解读合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26 分)解析:首先陈述伏尔泰、严复的观点;其次运用所学知识对观点进行解读,是否符合实际,在此基础上结合伏尔泰、严复所处时代的政治

21、、经济、文化等角度对观点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两者的观点作出评价。答案:示例:伏尔泰推崇中国制度和文化,认为中国官僚选拔制度完善,各级政府和君主开明,社会和睦,道德、法律完善,尊崇儒家思想,没有宗教狂热。这些描述并不完全符合当时中国实际,有美化的成分。赫胥黎的著作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认为其并不适于人类社会,严复的翻译删改原著,宣扬社会进化论,违背了原著思想。伏尔泰、严复认识的形成,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要。18 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进行反对专制统治和教权主义的斗争。作为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出于反封建斗争的需要,对中国制度和文化做了理想化的描述。19 世纪末的中国,随着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深重;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作为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严复“曲解”原著,宣扬社会进化论,其目的是宣传变法革新,挽救民族危亡。 伏尔泰和严复对东西方制度、文化的介绍有个人的发挥乃至想象,虽然不够客观,有失严谨,有悖真实,但是在当时都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二者都促进了民众思想的觉醒,为革命或改革做了深刻的舆论准备和思想动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