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

上传人:towelfact221 文档编号:1134906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核心考点突破专题10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专题 10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与 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考点梳理考点一 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1.新思潮的萌发(1)背景:鸦片战争前后英国的侵略;中国闭关落后;程朱理学的束缚。(2)代表:林则徐、魏源。(3)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4)影响:引导中国人关注世界形势。2.中体西用(1)背景:清朝面临内忧外患。(2)代表:奕、曾国藩、李鸿章。(3)主张:自强、求富。(4)实践:洋务运动,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5)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考点二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早期维新思想(1)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2)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付诸行动。2

2、.维新思想(1)背景:洋务运动开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发展。(2)代表:王韬、康有为、梁启超。(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4)主张:倡导君主立宪。(5)影响: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3.民主共和思想(1)旧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推翻清政府统治。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土地国有,平均地权。(2)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授予一切反帝和反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考点三 学习思想文化21.民主、科学

3、(1)背景:袁世凯尊孔复古。(2)代表:陈独秀、李大钊。(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激进派。(4)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5)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马克思主义(1)背景: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胜利。(2)代表:李大钊。(3)阶级:有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4)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5)影响: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1)国民大革命时期:阐明了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

4、”的思想。(3)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4)解放战争时期: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5)新中国成立后:提出了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2.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1)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2)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3)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4)1992年“南方谈话” ,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标志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5)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共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3.“三

5、个代表”重要思想新时期党建问题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答题术语考点一 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1.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拓宽了国人视野,开辟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2.“中体西用”思想是调和中西理性的文化抉择,是洋务运动的理论框架。3考点二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中国人由学器物向学制度转变的决定性因素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维新思想从一种社会思潮演变为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3.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推翻清王朝,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考点三 学习思想文化1.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2.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

6、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考点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中贯穿着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水平,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思维导图三年真题1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

7、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42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 ,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 。这场争论(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中共在十年对峙中探索出来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8、权的道路,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A项错误;这场争论围绕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展开,欧美社会制度不是讨论的中心问题,并不一定使思想界认清欧美社会制度,故 B项错误;这场争论有利于人们认清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进而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条件,故 C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通过这场争论知识分子达成了共识,而且材料中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至少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方式,故 D项错误。3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 “无补大局” ,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

9、明当时(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答案】C4 (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5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孙中山的革命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 A项错误;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目的就是建立资产阶级代

10、议制,故 B项错误;由材料“1923 年底”的时间信息可知,孙中山意在吸取俄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并用“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读三民主义,促成国共两党合作,加强了革命的领导核心,故 C项正确;孙中山终生致力于反封建革命斗争,且材料只是提及要借鉴俄国革命经验,并没有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故 D项错误。5 (2018海南高考10)1945 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 。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

11、性质的国家【答案】B【解析】1949 年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故 A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可得出其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故 B项正确;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C项错误;据材料“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 ,可得出其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消灭私有制的主张不符合,故 D项错误。6 (2018天津高考11)中国共产党分别于 1956、1969、1982、1992 年召开第八、九、十二、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下表是对这四次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前 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其中与党的十二大相对应的一组是( )高频词会议社会主义阶级

12、革命 经济 建设 发展 人民 国家 中国 领导 118 98 45 53 52 79 111 118 25 57 128 35 62 123 124 92 117 77 52 62 179 14 25 209 184 173 102 76 118 59 84 335 288 27 24 28 121 38 68 56A B C D6【答案】B7 (2017海南高考7)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 “英吉利” “葡萄牙”等,很少称“夷” 。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13、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 A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 B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 C项正确;186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材料中 1848年时间不符合,故 D项错误。8 (2017海南高考9)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特科考试,论题

14、为“大戴礼 (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 ) 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学校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 ,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 )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 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 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答案】B79 (2017上海高考12)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论中, “西学为用”意为采用西方军事科技, “中学为体”是指( )A以中国文化为本位 B以中国文化为辅助C以中国文化为手段 D以中国文化为形式【答案】A【解析】“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15、维护清朝统治,故以中国文化为本位,故 A项正确;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辅助,故 B项错误;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手段,故 C项错误;洋务运动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维持中学正统的地位,故不会以中国文化为形式,故 D项错误。10 (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1913 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

16、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答案】B11 (2017北京高考15)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表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 )谜面 谜底8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海军 浜成汤国旗 商标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A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中的信息,谜底的“照相处”说明受到了西方的器物的影响, “浜”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 “商标”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 “达尔文”

17、收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立宪”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因此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化,故 A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西方文化的影响包含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不止停留在器物层面,故 B项错误;材料中只是表明一定程度上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不能据此说明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冷落,故 C项错误;表格中只是说明中国民众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大众生活全盘西化盛行的说法过于绝对,故 D项错误。12 (2017.4浙江高考11)20 世纪使革命的世纪,一场故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A “民主共和” B “革命统一战线”C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

18、 “工农武装割据”【答案】C【解析】 “民主共和”是辛亥革命的旗帜,故 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革命时期建立的,不是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故 B项错误;国民革命的旗帜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故 C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是井冈山时期的指导思想,故 D项错误。13 (2016上海单科18)下列选项中体现“中体西用”思想的是( )A所谓造成新文化,融合东西两大文明之奇功,或可企致B形而上者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者西人也,以器胜C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D吾人承孟荀传统之后,更兼收并蓄西方两派学说,不必借甲以排乙,或借乙以排甲9【答案】B14 (2016新课标全国卷

19、文综28)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 ,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答案】C【解析】甲午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机,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即政治改良,而不是民主革命,故 A项错误;白话文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材料时间“甲午战后”不符,故 B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裔吾中华”可以看出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意在振兴中华、挽救民族危亡,故 C项正确;改良思潮形成于 19世

20、纪六七十年代的早期维新思想,而不是甲午战后,故 D项错误。15 (2016天津文综7)直到 1917年初, 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答案】A16 (2016上海单科22)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10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 ”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A 时务报 B 新青年

21、C 民报 D 申报【答案】B【解析】 “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可知,这份出版物应该是宣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的刊物。时务报是梁启超主笔宣传维新思想的刊物,故 A项错误;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刊物,故 B项正确;民报是宣传革命思想的刊物,故 C项错误;申报是近代主要的商业报纸,不符合题意,故 D项错误。17 (2016海南单科18)1919 年 7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 ”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 ”这表明当时(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

22、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答案】C【解析】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 A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故 B项错误;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已经具有向光明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故 C项正确;由此看出,对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还处在开始阶段,没有进入深

23、入传播的阶段,故 D项错误。18 (2016北京文综18)20 世纪一二十年代,一位历史人物因创办新青年被誉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后又成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此人( )A是中共“一大”上海组的代表 B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书记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D指挥了“八一”南昌起义【答案】B1119 (2018天津高考13) (19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今日中国不受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

24、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严复救亡决论 (1895 年)材料二 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 (1918 年)材料三 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8 分)(2)

2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5 分)(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4 分)(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2 分)【答案】 (1)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定西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以俄为师”成为新的

26、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3)评价:不准确。理由: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12更多的肯定。(4)看待: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2)据第一小题的态度答案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1918年近代中国的主流思想为新文化运动、李大钊举起社会主义大旗,得出答案: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

27、对保守。(3)第一小问评价,据第一小题的答案材料二否定西方文明,主张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据材料三中“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 ,得出答案:不准确;第二小问理由:比对材料一中“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并据材料三中“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 ,得出答案: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比对材料二中“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并据材料三中“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 ,得出答案:一战后,严复反思

28、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4)对于任何一个历史现象,包括传统文化,我们首先要坚持两分法,从而得出答案: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再结合目前的习总书记的四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严复对传统文化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看法,得出答案: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20 (2016江苏单科22) (15 分)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13列材料: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

29、。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 “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 ,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

30、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6 分)(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9 分)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 字左右)【答案】 (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建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2)略142

31、1 (2017海南高考2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5 分)材料 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纲与政纲,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但是, “共产主义是在革命发展的将来阶段实行的,共产主义者在现在阶段并不梦想实行共产主义,而是要实行历史规定的民族革命主义和民主革命主义” 。因此,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基本上没有冲突的” , “现在的任务,是在全国范围内恢复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革命精神,据以

32、定出一定的政纲和政策,并真正而不二心地、切实而不敷衍地、迅速而不推延地实行起来” 。他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 。据毛泽东选集(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毛泽东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的历史背景。 (7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提出的建国主张。 (8 分)【答案】 (1)背景:全面抗战爆发,民族危机严重;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中国共产党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 (7 分)(2)评析: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

33、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8 分)【解析】 (1)毛泽东新三民主义建国主张提出的背景,材料中“全面抗战爆发后”,民族危机严重;“呼吁国民党放弃个人和小集团的私见,改变过去的老一套,立即实行符合于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彻底地与民更始”,反映出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三民主义有歧见。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与国民党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以及中共提出广泛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2)评析毛泽东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对国民党而言,材料中毛泽东指出“在现阶段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是

34、基本上没有冲突的”,丰富和发展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共产党而言,当时看,毛泽东还提出“其党纲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是与三民主义有区别的”, 进一步指出了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党纲的异同,有利于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扩大中共的政治影响;长远看,材料中毛泽东提出“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高考模拟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 ,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 ”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 )15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D.华夷观念被打

35、破【答案】B2.张之洞在 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西学”为“西政、西艺、西史”等社会科学, “西艺非要,西政为要。 ”这说明此时张之洞( )A.其思想已与康有为完全一致B.主张应放弃西方自然科学的学习C.其思想在不断与时俱进D.主张清政府应进行“预备立宪”【答案】C【解析】从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西政为要” ,故 C项正确;20 世纪初,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与材料中“1898 年发表”不符,故 D项错误。3.有学者认为,康有为在文化方面的变革摧毁了儒家的经典,中国政治权力就此失去了正当的依托。在社会基础上失去了连续性。此认识主要是基于康有为的维新思想( )A.

36、削弱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B.推动了社会的深刻变革C.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D.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答案】C【解析】该学者强调了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历史作用使中国政治权力失去了儒家思想的支撑,即通过宣传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C 项正确。4. 1896年,梁启超提出“今之西学,周秦诸子多有道之” ;同时期的谭嗣同也认为“西法之博大精深,周密微旨,按之周礼 ,往往而合” 。据此可知,梁、谭二人( )A.传统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B.借肯定传统文化向顽固派妥协C.仍未突破“中体西用”的藩篱D.意在以复古手段谋求社会变革【答案】D165. 1912年初,南京临时政府令:革除历代官厅“大人

37、” “老爷”等称呼。有研究者发现,同年 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 ”材料可以说明( )A.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B.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C.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D.新文化运动发生有其必要性【答案】D【解析】民国沿用清朝审判制度不符合史实,故 A项错误;“临时政府政令不为民众知晓”和“司法部门不执行政府政令”不能从材料体现,故 B、C 项错误;材料反映在南京临时政府令颁布后百姓仍然沿用旧习,说明民众思想上的落后性,证明新文化运动改造旧思想观念的发生有其必要性,故 D项正确。6.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时期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是爱

38、国救亡为目的的政治思想运动。其影响的共同之处在于( )A.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与封建制度B.全面颠覆了民族传统与守旧观念C.有效促进了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D.深刻变革了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答案】C【解析】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并不能沉重打击帝国主义,故 A项错误;甲午战后的“戊戌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面颠覆民族传统和守旧观念,故 B项错误;两场运动的最大意义是思想启蒙与救亡意识的觉醒,故 C项正确;两场制度都没有变革政治制度与社会形态,故 D项错误。7.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 , “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 ,是“叛亲蔑伦” , “人头畜鸣” 。材

39、料表明该学者(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林纾反对“覆孔孟,铲伦常” , “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 ,是“叛亲蔑伦” , “人头畜鸣”得出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到孔家店”和废除文言文,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故 B项正确。8.孙中山在分析太平天国何以失败时认为, “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17闭起城来自相残杀” “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 。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提出要实行(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答案

40、】B9. 1899年,孙中山提议成立团结中华民族的统一国家以抵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为此,他提出在西藏修建铁路,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边防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这表明当时他认为( )A.民权是中国近代社会问题B.应该大力传播三民主义C.民生是实现民族主义的保障D.新三民主义重视民族团结【答案】C【解析】材料认为在西藏修建铁路推动其经济发展,未涉及人民政治权力,故 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孙对宣传三民主义的态度,故 B项错误;在西藏修建铁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藏区人民生活水平属于民生主义的范畴,故 C项正确;新三民主义提出于 192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 D项错误。10. 1922年出版的先驱创刊号上,已经提

41、出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下列与此观点一致的是( )A.中共领导工人运动 B.国民革命运动兴起C.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D.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答案】D11.某学者在其作品中指出:“中共在经历了十余年的武装割据之后,第一次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 。下列哪一项标志着中共开始将争取怎样一个抗战结果的问题提上议程(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表B.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C.论联合政府的发表18D.双十协定的签订【答案】C【解析】 论联合政府发表于 1945年,内容符合“向国民党提出中央政府权力再分配的政治要求” ,故C项正确;双十协定是国共重庆谈判的结果,并非“第一次” ,

42、故 D项错误。12.上世纪 90年代初期,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的失败更加坚定了邓小平实施其经济改革的决心。随后,邓小平( )A.考察南方并发表“南方谈话”B.召开中共十四大确立新制度C.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确立开发开放浦东的新政策【答案】A【解析】20 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其中根本的原因就是传统的斯大林模式日益僵化进而阻碍社会发展,而当时中国国内对是否深化改革出现了争议和分歧,为了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邓小平巡视南方并作出系列讲话,故 A项正确。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传统“天下观”发轫于一种华夷之分的文化心态,是古代中国历代王朝对外观念的

43、集中体现。早在上古时期, 礼记便划分了华夷文化上的高下,将夷狄排除在中原的范围之外。基于此,秦以后的中国人将所有“四夷”都列入藩国的地位,强调中央与四夷各安于等级名分,互不侵夺,平安相处。作为“礼治”的一种体现,中央对各国进献的贡物,报以丰厚的回赐,以显示出家长式的慷慨大度。不过,上述理念与现实有时并不一致,中央对四夷的所谓“控制”主要还是表现在名义上的“臣”或文化上的“化”,彼此之间等级的高低、地位的尊卑,仅仅在朝贡的文书和礼仪中有所反映。摘编自李云泉朝贡制度史论:中国古代对外关系体制研究等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魏源等编撰的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作品本应开阔人们的视野,但朝野上下却沉浸在“施予恩

44、惠以求羁縻”的迷梦中,最多从传统“夷狄边患”的角度理解此事。即使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惨败后,清廷最怕的也不是割地赔款,而是外国公使进京。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李鸿章等洋务派认识到不能再简单地用“华夷之防”来解释帝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顾今日之天下,非三代之天下。神洲者,东南一州也” 。然而,这种反思更主要的是针对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而言,晚清帝国对于东洋的朝鲜和日本仍保持着“天朝”的威严。直至马关订约,帝国丧失了最后一个藩属国,制度层面的藩属体系彻底崩溃,华夷观念才在屈辱的氛围中走向最终的崩溃。摘编自雷颐面对现代性挑战:清王朝的应对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政府对外观念的主要特点。(1

45、2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对传统对外观念态度的变化,并对此予以简要评析。(13分)【答案】19(1)特点:中国中心;等级有序;和平交流;儒学影响;厚往薄来;重名轻实。(2)变化:由固守到反思、由部分放弃到完全放弃。评析:这些变化是对西方列强侵略的回应,也是救亡图存的积极探索;有利于正确地认识世界局势,加速了华夷秩序的瓦解;有利于减少学习西方的思想障碍,推动了晚清新政的推行;有利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有利于近代国家观念的萌发,促进了中国民族国家的形成。但变化历时较长,延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失去了及时追赶西方的机遇。【解析】略14.阅读材料,完

46、成下列要求。材料 19 世纪 40年代和 50年代西方的冲击,是使人难以支持的打击。然而,对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下一代的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最后,到了 20世纪,西方已经成为鼓舞中国进行革命的思想来源。摘编自费正清美国与中国材料描述了“中国与西方”三个阶段的关系,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选择其中一个阶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12 分)(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 1:论题:西方在 19世纪四五十年代猛烈地冲击了中国。阐述:鸦片战争后, 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

47、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业已存在的阶级矛盾,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第二次鸦片战争,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即 19世纪四五十年代,西方的冲击促使清廷统治危机加深。示例 2:论题:西方是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阐述: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开启并推动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方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等的传入,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领域的近代化进程;西学东渐以及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开启了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进程。即 19世纪 60年代到 90年代,西方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示例 3:论题:西方提供了 20世纪中国革命的思想理论。阐述:西方民主共和思潮,指导了中国辛亥革命的兴起与发展;西方民族主义思潮,推动了中国国民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指引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即西方思潮催生了 20世纪中国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