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课氓氓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诗歌,它出自诗经 。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在高一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古典诗歌文化常识,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通过诵读,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1、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 ,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2、人物形象的领会及比兴的艺术表达手法的妙处。高一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太好,主要表现
2、在对语文学科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佳,缺少生活积淀和审美意识,对文本品味鉴赏的自觉性不够,课前预习时对诗经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对其表现手法了解。第一课时2一、导入新课诗经中有大量反映爱情,婚姻的作品。 诗经邶风静女中描写的那种甜蜜浪漫的约会,那种自主而又愉快的恋爱,大家已经感受到了,那么,我们今天再开看一看另外一种爱情,另外一种婚姻:氓二、文本鉴赏1、充满感情地齐读课文,初步感受氓 。典型的四言诗,节奏韵律非常明显,注意二三节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通假字:蚩媸 无毋 于吁 说脱泮畔 匪非实词:将 即 愆体 咎 贿熟语: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兴:本义起床)信誓
3、旦旦:誓言真挚诚恳总角之交:幼年时的交情二三其德:感情一变再变特殊句式:氓之蚩蚩:之,取消句子独立性匪来贸丝:省略主语尔兄弟不知:省略宾语之2、结合课后的注解,理解课文,诗歌写到了什么事情?明确氓选自诗经卫风 ,是卫风中最长的一首民歌。: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是一首带有叙事性质的长诗。它叙写了一位劳动妇女在婚姻上的不幸遭遇。她善良多情,追求幸福的婚姻,不料却受到一个虚情假意的男子的欺骗,最后遭虐待遗弃,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折磨和痛苦。她悔恨交加,义正词严地控诉了男子的忘恩负义,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全诗反映了男权社会下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对社会礼教提出了强烈的抗议。 3“个体婚
4、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很有帮助的。 “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 (同上)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 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第一章:追叙了氓向她求婚的情形。求婚:氓之蚩蚩 送子涉
5、淇,至于顿丘 将子无怒 将女子的善良与温柔表现出来悲剧的开始第二章:女子怀着一片痴情与氓结婚的经过。女主人已经轻信了氓的誓言,完全堕入爱河而不能自拔。结婚:泣涕连连 载笑载言 轻信誓言,轻信卦象。一步步走向悲剧。第三章:悔恨自陷情网。第四章:被遗弃因而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叙述了在氓家吃苦受累却被遗弃的经过,对氓三心二意作了强烈的控诉。至此,女主人公反抗精神已显露无遗。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含蓄深沉,将女子孤独无助,悲愤之情推到顶点,怨恨之情就像滔滔淇水之潮难以平静。第五章:写女子婆家的苦状和被遗弃后的不幸处境,表现女子的勤劳朴实,氓心愿已达成,对她的凶暴,与她的辛劳形成鲜明反差,女子却没有过多指责的
6、话,却让我们感受到她内心的沉重。此时无声胜有声,内心怨恨悲愤之情有爆发的可能。然后又运用烘托的写法,用娘家兄弟不理解与嘲讽来衬托她独自伤神的处境,反思多年来的生活,加深对男4女不平等社会的了解,促使对封建社会的封建礼教的反叛促成了思想的成熟!第六章:复杂的悲愤心情!并表示与氓彻底决裂。白头偕老的想法徒增了女主人公的怨恨之情。用淇水有岸来反比自己痛苦无边,回忆幼年欢乐及山盟海誓,想到今天的背信弃义,先前积蓄之力量火山爆发!这首叙事诗情节完整,层次分明:第一章写定婚,第二章写结婚,第三章写所得教训,第四章写被遗弃,第五章写受虐待,第六章写与男子决绝。全诗大体按照事件的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
7、写相结合的手法,把女主人公恨与悔的感情熔融于叙事、议论之中,全诗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这对后世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情感表达的形象性。其中,有女主人公婚前与婚后的对比:婚前, “不第二课时一、导入诗经卫风静氓 ,女主角形象,同学们还记得吗?那么,在诗经卫风氓里面,人物形象是怎么样表现出来的?细节描写,心理刻画,丰满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二、合作讨论 明确:通篇运用对比手法,女主人公用情专一 氓的背情变心氓婚前婚后态度 女子心理变化氓来即我谋时笑容可鞠(蚩蚩),知婚事推迟时态度时立变(怒) 心情急切(为后面变情作了充分的铺垫)泣涕连连,载笑载言(完全的全
8、身心投入去爱氓)5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相貌对比)女之耽兮 二三其德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婚前美好愿望,婚后不幸遭遇,衷情非人的悔恨。淇则有岸 河水有岸 氓心无法捉摸(氓卑鄙无耻)婚前女主人公与氓两小无猜的欢乐和婚后氓的背盟弃誓相对比,对负心汉怨愤。女主人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接受了教训,认清了氓的本质,最后两句,表示了她快刀断麻,坚决与氓分手之决心。全诗通过女主人公对氓,对爱情前后态度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忠于爱情,坚强决断的女子形象!三、探讨女主人公糜室劳矣,夙兴夜寐,糜有朝矣,但是为什么还会遭到遗弃?有人说氓为弃妇所作也,并认为女终为情所误,你如何看待弃妇的命运?(一)明确:联
9、系到对氓中男子的形象的理解。从几个方面思考1士变心说:不见复关 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社会道德说: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当时的社会风俗,人们的爱情观所造成的3社会制度说: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到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由贫穷的变化引发婚姻危机,可以看出当时的婚姻制度是建筑在经济之上。4年老色衰说: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二)明确: 此女终为情所误;可以人性善和追求善等方面来考虑,女主人公善良娴美,勤劳、温柔、坚强,但是第三、四章用了 兴 的手法。6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相连的诗意。桑叶鲜嫩,告诫斑鸠,不要贪吃桑葚,与后面对女子的劝告不要沉迷于爱情相对照2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后面的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有隐喻。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来表示情感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比:诗中又用斑鸠喻年轻的姑娘,抒发了女子切肤之痛和深深的忧怨。用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引起女多年贫苦生活的回顾,也隐含着用叶黄而落自比的意思,多年的苦日子磨去了女主人公的青春年华,与那萎黄而落的桑叶是何等的相似啊!诗句之间,饱含着女主人公对生活的感慨和叹息,抒发了她追悔莫及的不尽怨恨,令人体味、深思!五作业:背诵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