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 4 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核要求考试内容必考 加试考情播报考查频度1.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市”在历代的发展(2)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dc(2018 年 11 月,4)考查宋代的坊市制(2016 年 4 月,4)考查唐代草市(2016 年 10 月,5)考查唐代长安商业经济(2017 年 4 月,5)综合考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丝” 、 “瓷”外销7 次 4考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2)“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c(2018 年 11 月,33 题第一问)考查宋代以前商人的社会地位(2016 年 4 月,6)考查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对“重农抑商
2、”观念的冲击(2017 年 4 月,7)考查清代重农抑商的影响(2016 年 10 月,8)考查清代“海禁”政策的消极影响7 次 3考7 次 1考考点 1 “市”在历代的发展(d)1(2018 年 1 月杭州高三期末)北朝木兰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反映出的正确信息有( )各种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 政府对“市”实行行政管理 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 草市已经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A B C D解析 木兰分别在不同的市场买不同的装备,说明商品买卖有固定的场所,故正确;宋代以前政府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故正确;集市地处交通便利之处,利于商品发展,故正确;隋唐时期农村集
3、市贸易发展起来,材料不能看出草市成为地方商业中心,故2错误,选择 A 项符合题意。答案 A2(2017 年 9 月嘉兴模拟)读唐代长安商业分布图,它反映了该时期长安城( )A除东、西两市之外设立更多的“市”B全城均衡分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C对城中的“市”已经不再直接监管D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解析 根据图可知该时期长安城除东、西两市之外,没有设立别的“市” ,故 A 项错误;根据图可以看出东市周边饮食服务较为集中,而西市周边较少,全城的饮食服务分布不均衡,故 B 项错误;宋以前对市场交易进行了严格限制,材料也无法体现城中的“市”不受直接监管,故 C 项错误;根据图可知七世纪前手工业店
4、数量较少,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附近,而七世纪后手工业店、饮食服务不仅数量大增,而且广泛分布在长安城,并不局限于东、西两市,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故 D 项正确。答案 D3(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级城市, “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这说明( )A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城市化B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C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D人口增长促使城中的市移至郊外解析 材料提到,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税额和规模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这说明草市发展促进了城
5、郊由乡村向城市化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草市的3税额和规模,不能说明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故 B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故 C 项错误;材料也无法说明城中的市移至郊外,故 D 项错误。答案 A4(2018 年 3 月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考试)历代王朝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政府专门设置机构对市场进行行政管理。下列官职中主要负责市场行政管理的有( )“五均”官 草市尉 市署令 三司使A B C D解析 “五均”官是古代管理市场物价的官,六朝时开始设立“草市尉”对草市进行管理,“市署令”是唐朝时期设立的管理市的官员,故 A 符合题意;三司使是北宋设置的
6、用来分割宰相财政权的官员,故与题意不符。答案 A【名师点睛】 这一题属于组合型选择题。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 ,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这一题只要判断出不符合题意即可。考点 2 (加试)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的特点(c)5(2017 年 10 月杭州高三期中考试)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
7、、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解析 “瓷路”是宋元以来对“海上丝绸之路”的称呼,故 A 项错误;丝绸之路开通后,最远至西方的罗马帝国,因为中国的丝绸在欧洲比较受欢迎,故称“丝国” ,故 B 项正确;“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为清朝所特有的现象,故 C 项错误;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在与中国交往的一些国家之间的民间往来,没有涉及到更远的如美洲等地,交往也属于自由交往,
8、不存在掠夺和侵略,故 D 项错误。答案 B46(2017 年 9 月宁波十校模拟)1987 年,在广东省阳江海域发现南宋时期的古沉船,后命名为南海 1 号。在目前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喇叭口”大瓷碗,还有一些首饰盒等物品,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相异,显然是为外国客户专门制作的。这一现象说明宋代( )A瓷器国内市场狭小B海外贸易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C海外商运业的发展D处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转型时期解析 材料直接可以反映的是海外商运业的发展,其他与材料无关。答案 C考点 3 (加试)“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7(2018 年 3 月嘉兴模拟)有史家描述:西汉时“经商为富的,虽富
9、而不荣;耕读传家的,虽贫而尊。一旦显扬,远为富人所不及因此商人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 )A商人谋求政治地位 B工商业经济的发展C农民地位比商人高 D儒学独尊地位确立解析 从材料可知商人由于社会地位低“只要家境粗给,便急于改业,让他们的儿子离市场,进学校” ,故选 A。答案 A8(2017 年 9 月丽水、衢州、湖州高三模拟)汤显祖任遂昌知县期间,勤政惠民,春耕时节都要率衙役带着花酒和春鞭,举行“班(颁)春劝农”仪式,劝农人勤作农事。这一材料主要印证了( )A政府重视农业的思想B农业生产耕作上的适时性C经济形态上的封闭性D农业经营方式上
10、的分散性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汤显祖身为知县,需要举行劝农人勤作农事的仪式,反映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故 A 项正确;材料有反映农业生产耕作适时性的内容,但主要部分是官府在春耕时节组织劝农活动,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农业活动的支持,没有体现小农经济封闭性,故 C 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与材料中官府组织劝农活动无关,5故 D 项错误。答案 A考点 4 (加试)“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9清乾隆中期以后,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出现了成倍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A中国试图融入世界市场B西方积极向中国开辟商路C
11、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D “海禁”政策未能严格执行解析 “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相比”这一段时期清朝并没有主动融入世界的意图,故 A 项错误;“清乾隆中期以后”虽然清朝本身并没有改变对外贸易的基本思路,但此时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波及了中国,故 B 项正确;“道光时中国出口货物的价值与乾隆时期”中国依然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故 C 项错误;“只开广州一处与西方通商,但这并没有阻止中外贸易的扩大”可见并没有突破“海禁”政策,故 D 项错误。答案 B10(2018 年 3 月温州适应卷)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
12、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这一言论意在说明( )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解析 “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只是交代背景,而材料中重点在于“一旦禁止,则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 ,与“意在说明”不符,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中重点不符,故 B 项错误;题目没有涉及沿海贸易网络,与材料中“闽省”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表明是海禁政策, “勾连入寇”反映了弊端,故 D 项正确。答案 D6易错点 1 对城市职能与“市” “坊”的发展与演变认
13、识不清易错提醒 【典例 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答案 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材料二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2)根据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业发展与唐代相比有何变化。答案 材料二说明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
14、商品交易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易错点 2 误认为海禁、闭关锁国是禁绝一切对外贸易易错提醒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 “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典例 2】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的准确含义是( )A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B禁绝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A 项正确。答案 A易错点 3 对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认识不全面7易错提醒 【典例 3】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15、是( )A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B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封建国家设立众多关卡D腐朽的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解析 这是一道程度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B、C 三项都根源于 D 项。答案 D命题分析1从本讲知识学考命题看,主要是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以及古代经济政策的考查。2从对知识的考查来看,要求学生细致把握主干知识。3从能力要求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识读能力,最大限度的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4从题型特点看,主要表现为图片型、史料型、概念型。【典例】 (2016 年 4 月浙江学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这反映出( )A草市
16、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解析 由材料中关键信息“夜船归草市”可知唐代草市中出现了夜市。答案 A题组训练1(2016 年 10 月浙江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8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 ”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 “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C “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商人,长安城中有“东西市”的商业区,估客结交十常侍、公卿等权贵
17、,因此排除 A、B、C,选 D 项。答案 D2(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 “往日本国” ,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解析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材料没有涉及,故 A 项错误;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材料没有涉及,故 B 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是民间贸易与朝贡贸易无关,故 C 项错误;“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 往日本国 ,随船货物有象眼
18、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表明宋朝的海外贸易是“海上丝绸之路” ,故 D 项正确。答案 D3(2016 年 10 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 ”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 “海禁”政策始于清初B “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C “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D “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认为“海禁”政策影响了海外贸易,妨碍了社会进步,因此 D 项正确。答案 D94(2016 年 4 月浙江学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
19、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解析 据材料反映的信息,可知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答案 C5(2017 年 4 月浙江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 1 000 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 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解析 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 280 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 1.88%,表明盐商经济实力增强后,对教育投资,谋求社会地位的提高,故 A 项正确;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士贵商贱观念在清朝前期依然存在,故 C 项错误;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D 项错误。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