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带解析).doc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4001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4年高中历史专训: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带解析) 选择题 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 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 ”当时 “分歧 ”主要是围绕 (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答案: A 某种文学形式被定义为 “以强调想象来突出文学的目的在于表现理想和希望,以强调自然来突出文学应偏重于抒发个体的主观感受和情绪,以强调象征与神话来突出文学的隐喻性、表现

2、性和夸张、奇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下列言论中符合这一定义的是 ( ) A提倡客观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B认为艺术是表现,是创造,不是再现,更不是模仿;主张内容即是形式,形式即是内容,离开了形式无所谓内容 C有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主张语言准确、精练、华丽、典雅 D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现理想与愿望,力主表现个性与感性 答案: D 1921年,苏俄实行粮食税,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 1934年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本质的不同是 ( )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 B政策

3、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 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 D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 答案: B 从 1945年到 1951年,英国艾德礼政府先后通过 8个国有化法令,将英格兰银行、煤矿、航空、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煤气和钢铁等行业实现国有化。政 府加强了对财政、金融、贸易和部分生产领域的管理和控制。下列对这一做法的评述,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实行广泛的民主 B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C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具体表现 D有力地推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 答案: C 1930年 12月 2日胡佛在第二个国情咨文中说: “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 ”1931年 12月 8日

4、,胡佛在第三个国情咨文中说: “联邦政府应最少最少地介入经济领域 即使介入也是暂时的和迫不得已的。 ”可见胡佛政府 ( ) A始终坚持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 B坚持自由放任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经济政策 C一定程度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坚持市场为主计划为辅的经济调节政策 答案: A 某一时期,英国失业保险委员会宣称: “在已婚妇女作为一个阶层的情况下,对她们的工业雇佣是不正常的情况。 ”法国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查尔斯 里克特则认为: “让妇女远离车间将解决男人失业的问题,并提高危及国家的低出生率。 ”这里所说的 “某一时期 ”最有可能是 ( ) A 18世纪六七十年代 B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

5、19世纪八九十年代 D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答案: D 依据下图和所学历史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经济 “快速发展 ”的主要原因是 ( ) 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确立 B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 D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推行 答案: C 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和威尔逊先后都进行了一些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了诉讼。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均被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有学者认为这场被称为 “进步运动 ”的改革 “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 ”。材料说明 ( ) A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6、始终很强大 B社会主义深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 C垄断的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制度进行自我调节 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民主化进程 答案: C “马克思认为革命将会首先发生在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 然而,历史颠覆了马克思主义。 ”革命没有首先发 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的原因不包括 ( ) A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制度,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B西方资产阶级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减轻 C殖民地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异常艰难 D西方国家不断调整统治政策 答案: B 莫洛托夫在 1939年提出第三个五年计划时说: “我们要提高国民经济、文化和大众福利 ” 但西方有人指出,这些计划看起来冠冕堂皇,但公民还是受到了严重的剥削

7、。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 ( ) A没有使经济取得明显的发展 B对民生尤其是农民的生活改善不多 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并强制劳动 D只是允许私人经营一些中小型企业 答案: B 赫鲁晓夫担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以后,提出 “使集体农庄庄员从物质利益上关心公有经济发展 ”的原则,规定从 1958年 7月起取消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粮食、油料、马铃薯、蔬菜、肉、蛋、羊毛的制度,实行统一的农产品收购办法。这些规定的实质是 ( ) A部分承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 B废除了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 C巩固了农村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D恢复了农民的产品支配自由权 答案: A 下表是苏联 1933年农

8、业方面的有关数据。对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 ) 集体农庄 私人土地 占总耕地面积的比例 95% 97% 3% 5% 占农产品总量的比例 70% 75% 25% 30% A.农村公有制比重逐渐减小 B公有制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C集体农庄生产效率比较低 D农业集体化运动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宣传画在苏联被视为 “特殊的政治艺术品、英勇先进的艺术 是全民事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图 1和图 2是苏联 20世纪前期的两幅宣传画。 图 1 五年计划 四年完成 图 2 日子一天比一天幸福 材料二 海报在美国是一种 “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 ”。图 3和

9、图 4是20世纪 30年代美国的两幅海报。 图 3 蓝鹰运动 图 4 工作付酬的美国 请回答: (1)图 1反映出苏联采取了什么工业化方针?如何评价该方针?图 2是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宣传画,请判断其说明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2)图 3反映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什么?图 4是当时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为了推行某项政策发行的宣传海报,该政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回答两国 国家资金的流向有何不同。 答案: (1)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 评价:一方面,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击败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

10、轻重比例失调和产品单调;经济粗放发展,效益低下,国家资源浪费严重。 结论:不准确。理由:全盘集体化超越当时生产力的水平,遭到一部分农民的抵制;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忽视轻工业发展,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 (2)特点:国家干预经济,但是尽量避免国有 化的形式 (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 )。 措施:推行 “以工代赈 ”,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作用:扩大了生产资料市场,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增加了就业机会,稳定了社会秩序。 (3)苏联流向重工业领域,美国流向惠及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工程。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处在不断

11、调整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国际贸易理论史上最早的保护贸易理论学说。这一理论视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贸易顺差有利于积累财富,为此国家应采取干预和保护的政策以实现贸易顺差。这种学说适应了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因而在15到 17世纪的西 欧各国专制君主国和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早期资产阶级所称道与推行。 摘编自叶晓东浅谈重商主义理论与西方贸易保护政策的渊源 材料二 在西方,自由放任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是商品经济条件下从如何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出发而出现的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前者主张政府对某些社会经济生活,应实行无为而治不加干预的自由放任政策,后者则主张政府应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手段,

12、对某些社会经济生活实行管理、调节的政策。这两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两者同一性的重要方面。 摘编自浅析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两种 经济思想的利弊 材料三 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思想实际上是亚当 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的翻版,它认为社会应保证每个人在择业、保护私有财产、使用收入、运用资源等方面享有充分自由,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然后通过价格机制的调节而实现公共利益。 丁冰主编现代西方经济学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述重商主义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重商主义是如何“在 15到 17世纪的西欧各国专制君主国和代表商业资本利益的早期资产阶级所称道与推行 ”的。 (9

13、分 )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阐释材料二中 “这两 者的地位依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 ”的结论。 (8分 ) (3)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过程呈现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3分 ) 答案: (1)内涵:货币为财富的唯一形式,注重贸易顺差,国家应干预和保护经济等。 实践:殖民掠夺;商业贸易;黑奴贸易;海盗劫掠;商业战争。 (答出三点即可 ) (2)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在工业革命时期及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到了 20世纪 30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无力应对经济危机的挑战,被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取代。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到 20世纪 70年代出现了经济 “滞胀 ”局面,西方国家纷纷放松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说明凯恩斯主义的调节失灵。 (3)在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经济之间反复调整,试图寻找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