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appealoxygen216 文档编号:925498 上传时间:2019-03-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77.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时作业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 4 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 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 农业国 ,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 社会主义建设 ,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3.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重工业 ,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3)相应地培养建设

2、人才。4.时间:从 1953 年开始执行,到 1957 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建设成就(1)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建设: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 30 余条;川藏、 青藏 、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 年, 武汉长江大桥 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 社会主义工业化 迈进。 知识点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 1954 年 9 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2)内容:大会制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大会选举 毛泽东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性质:是我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人民利益 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意义:这就以 国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1 第一个五年计划1.我国政府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B

4、)A.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D.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2.依据下图判断,我国在 1953 年和 1957 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优先发展的是 (A)A.重工业 B.轻工业C.农业 D.手工业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工业十分落后。然而,短短几年间中国就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这主要得益于 (C)A.土地改革的推行B.西藏的和平解放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D.抗美援朝的胜利知识点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4.某次会议期间,广东省代表蔡廷锴说:“现在是真正的民主。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第一次。”这次会议是 (D)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

5、C.中共七大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二十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 年)(1)根据材料,这部宪法规定的国家政权基础是什么?这部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工农联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根据材料的条文说明这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宪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课

6、后巩固提升1.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同新中国成立初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相比,从行业上来看,最大的区别是 (A)A.前者集中在轻工业,后者集中在重工业B.前者总体比较落后,后者取得了巨大成就C.前者受到列强欺压,后者得到苏联帮助D.前者多在沿海沿江,后者形成东北工业基地2.下列成就可以反映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A)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建成投产 新建宝成、鹰厦等 30 余条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农村进行土地改革A. B.C. D.3.下面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C)A.西藏人说:“一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

7、B.武汉人说:“我外公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是在 1951 年。”C.长春人说:“我爷爷 1956 年在长春亲眼见证了我国第一辆汽车的下线过程。”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出现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而骄傲。”【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 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是沈阳第一机床厂。A、B、D 三项皆错误。1956 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我国第一辆汽车,C 项正确。4.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人阶级一马当先,站到工业化建设的前列。全国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以高涨的生产热情,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充分挖掘企业潜力,努力增加生产,提

8、高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企业管理水平,保障并全面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材料表明 (B)A.“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B.“一五”计划成就的取得同工人阶级的努力分不开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激发了广大工人的积极性D.相对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对完成“一五”计划至关重要5.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全国有 1.5 亿人参加了宪法草案修改讨论,提出 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大会根据这些意见,对宪法草案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充分表达了 (D)A.农民的意志 B.知识分子的意志C.工人的意志 D.人民的意志6.申纪兰是全国唯一的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当记者问她六十多年来

9、当代表的感受时,她说:“1954 年上北京的时候,我感到光荣。”1954 年她来北京的主要任务是 (D)A.讨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问题B.参与制定“一五”计划C.参加开国大典D.参与制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4材料一 1951 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 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 35.5%。材料二 1954 年,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1)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2)为改变上述现状,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发展的重点是什么?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材料三 下图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期间主要重工业企业分布在哪里?试举两例说明。东北。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程。(答出两点即可)(4)材料三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比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